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新教育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从中医药院校自身特点出发,尝试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导向,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归纳总结实验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整合实验内容,拓展实验方法,注重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组织学生以TBL模式的学习团队进行实验操作,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习氛围,培养其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从而在实验教学中实现基于基础医学课程的医学创新教育。
关键词:组织学与胚胎学;创新教育;实验教学改革;中医药院校
中医药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医学人才。人才培养需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教育。目前中医药院校开展的创新教育,主要包括:①学校开展双创培训,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型的竞赛[1];②学生申报和参与一些科研项目。虽然这些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①侧重于创新创业活动,而对医学学习的帮助较少;②学生有激情,但思维不够严谨;③学生思想活跃,但基础不扎实,实施过程往往不顺利。究其原因,关键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要解决这一问题,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做长远计划,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并贯穿于学习生涯的每个阶段,特别是医学生涯初始阶段,“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在基础医学课程中融入创新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促进学生创新教育为目标
设置于新生阶段的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实验课程,涉及到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的观察,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目前实验教学主要采用验证性模式,通过标本观察,学生对照教材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解决实验课程中实验与理论联系不紧密、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微细结构等问题,而且影响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临床、科研思维的锻炼,也难以发挥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虽然实验改革已经得到很大重视,如:加入了虚拟仿真、显微互动数码、在线课程辅助等项目,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手段,但有些学生仍感觉实验教学无法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真正学懂、学好这门课程。根据这些反馈要求教师必须调整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改革。其必要性在于:①组织学与胚胎学为新生阶段的医学基础课,率先实施教学改革有利于学生后期发展;②其应用性、实践性被挖掘,将实践和理论联系密切,则有利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③实验结果多直观呈现为形态学改变,易于学生观察和讨论,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
2体现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育
教学改革要有明确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通过2016—2018年收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馈的问题,我们构建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以具体问题为聚焦,针对学生从理论或实验教材各个部分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延伸,查阅资材、剖析教材,拟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案,继而开展工作,尝试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去设计“点-线-面”多层次的合理实验方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育。
2.1课前布置
整合重组教学内容,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标准,拟定教学目标、大纲和方案,在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情感目标、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三位一体。注重可行性实验的设计,务实、务需,实施层次递进、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验方案。
2.2课中实施
(1)将实验目的细化于每次具体实验中,重视实验的完整性、层次感。通过从大体结构到微细结构,再到功能变化,直至到日常生活或临床实例等衔接,归纳出各实验关键点,如:立体结构再现、结构和功能结合、不同环境细胞形态观察等,激发学生兴趣和联想。在设计实验时,由于组织学与胚胎学标本主要取自动物,学生往往困惑于不同动物的细胞是否与人的细胞在大小、形态等方面无差别,因此我们选择检测人、兔、鸡、大鼠的血液细胞,了解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既认清动物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的形态,也能够理解不同动物细胞存在着异同,让学生学会对照动物为主的实验标本,判断、理解和分析人体的微细结构。(2)在学习模式上,组建TBL(Team-basedLearning)模式的学习团队,分工合作。由于部分实验内容耗费较大,无法满足所有的学习团队同时进行,因此会针对不同的实验团队,制定不同的实验内容,同时做好观摩、录制视频、讨论心得等方案,并利用显微互动数码平台和智慧教室开展讨论和学习,引导学生做好每次实验课的总结和评价工作。(3)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其动手能力。构建以学生自行实验为主、教师辅助的实验模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于新生在医学实验知识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实验设计都由学生去完成,有些实验主要是由教师进行设计,但却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学生是实验的主体,是主要的实施者。而且在学生开展多次实验后,也鼓励他们自行设计实验。采用的形式往往是螺旋式的上升,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再优化方案,引导学生。比如: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上呈现的图片主要是采用HE染色,但由于HE染色并非是万能的染色方法,多突起的脊髓前角神经元,在HE染色的脊髓切片中常无法见到明显的多突起效果,这与理论描述的有所差异,导致学生难以理解。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将多种能够染出神经元的方法告知学生,由学生分组讨论,量体裁衣,定出实验方案。再由教师提供实验器材和试剂,学生亲自制作大鼠脊髓横截面的切片,利用HE染色以及镀银染色、尼氏染色,延伸到科研涉及的免疫荧光标记NeuN抗体等方法,学生能够从经典染色出发,明确各染色方法的侧重点、特色,发现不同染色的优缺点,继而综合理解细胞或组织的形态,对事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通过系列的实验,还可以达到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4)定期开展与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相关的科普、科研讲座,以加速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获悉和掌握。
2.3课后总结
加强形成性评价,重视学生反馈、学习效果,通过学生自行解决疑惑的实验方案,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学习、创新的乐趣。同时也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心得,填写调查表等形式了解情况,从而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培养相结合的尝试
3.1从中医药院校自身特点出发
由于中医药院校常借鉴西医院校的课程设置,但主体的学习体系是中医课程,因此西医学课程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多与教学学时不够的突出矛盾[2],因此我们的教学步伐要有自身的节奏,不能全部照搬西医院校。在学习认知上,我们通过讲座、讨论形式引导学生,让其了解中医思维和西医思维并不互相抵触,而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3]。使学生明白学习西医基础实验课程的目的,激发其学习乐趣。
3.2创新教育贯穿教学改革全过程
从创新教育角度出发,分析实验课与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之间的融合,实现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课程改革。(1)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我们在实验授课时,不仅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也重视经典实验和科研进展的讲解,以实例来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如:在观察胰腺形态结构时,引伸至FrederickGrantBanting是如何做实验发现胰岛素的,从而引起学生强烈兴趣,再不断抛出系列问题:为什么他会采取结扎胰管的方法?此实验方法与我们观察的胰腺结构是否有联系?他在提取胰岛素时借鉴什么人的实验结果?谁的实验结果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他和助手CHARLESHER-BERT的协作精神是否对创新教育过程有启发?这些问题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推动他们想得更多,想得更深入,培养他们发散的、严谨的创新思维。(2)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不仅学习经典实验,也复制经典实验,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并从经典实验延伸设计新的实验,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设计的实验,通常都由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完成,实验后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其动手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其创新能力。目前我们开展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也发现存在诸如:实验支出较大、实验室辅助人员不足、部分实验难以开展等问题,需要我们克服困难并加以思考,以期用更合适的方法解决学生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继而引导学生在医学创新方面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梁静,和新盈.地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基于对6所地方医学院校的调查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4):80-83
[2]张育敏,牛晓军,刘建春,等.中医药院校西医课程教学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7):533-535
[3]毛静远,毕颖斐,王贤良,等.对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的检视和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9):1036-1038
作者:钱长晖 何才姑 江澍 黄玉梅 朱燕珍 钱长晖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