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科技创新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教育要适应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为社会服务、为经济服务。我校在科技创新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相融合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学科教学;融合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也应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实施了科技创新教育,并融合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在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
一、基本定位
科技创新教育,其目的不在于推动创造发明的数量多少、质量的高低,而应该是一种教育观念的实施。学校应该把普及科技知识、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创新品格作为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
二、领导重视
我校制定了相应的科技创新教育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机制,成立了科技创新教育工作研究小组,将科技创新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我校将科技创新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定期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创意发明竞赛和创新发明体验活动;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考核与奖励办法,对创新发明教育成果予以奖励,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还积极地鼓励科技创新教育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奔赴科技工作先进区县学习经验,开阔视野。我校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力争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
三、把科技创新的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创新来源于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我校在学科教学中,坚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在初二物理《托盘天平的使用》一课上,教师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其构造,演示“天平的使用”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认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分组交流讨论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又如,在《物质燃烧》一课的教学时,化学教师演示物质燃烧,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操作和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象,然后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
(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源泉。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坚持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融入其中。比如,语文教师在上《天上的街市》时,利用幻灯片、图片等方式展现诗歌内容,让学生对“想象”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想象”有关的知识,再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请问,如果由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想到什么?美丽的星空、绚丽的夜晚,等等。虽然答案不一,但在反复的训练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从学科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另辟蹊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联想思维、抽象思维等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常常针对一些典型题目,引导学生以一题多解、数形结合、画章节思维导图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四)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
思维速度反应到学习上,就是思维反应的快慢。很多学生由于长时间养成了拖拉的习惯,解决问题精力不集中,效率低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学校组织各学科开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限量的任务,或者限定任务量而不定时间的竞赛活动。这些活动能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搜索和处理各种信息,快速解决问题。这样反复训练,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反应速度,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处理问题效率的目的。
四、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创新品格
科技教育是不能为社会培养出没有人格底线的人才的。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现在的学生比较孤单、忧郁、易怒、任性、容易紧张、焦虑、冲动等。这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一些负面现象。情绪管理、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和自信心等,都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自信、独立等良好人格特征的黄金时段。我们从“问题疫苗事件”背后可以发现:人如果没有了人格底线,越是有才,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就会越大。这就需要审视我们的“人才”观:我们不能重“才能”而轻“人品”。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创新教育中,一方面要“成物”——追求创造新事物;另一方面要“成人”——对优良品德的传承和弘扬。因此,情绪管理能力、面对挫折的抗压能力、自信心等,是基础教育阶段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国庆在《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中认为:“创新教育,应该说是创新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关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而不仅仅是创新思维。在创新品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三要素当中,最关键的要素还是创新品格,其次是创新思维,最后才是创新技能。因此,科技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创新品格的培养。
五、发展创新发明能力
在科技创新课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采用“激趣-导入-质疑-探究-实践”五步教学法,抓住“讲、看、想、说、写、做”六个基本环节,组织学生收看科技创新视频、创新发明案例、听专题讲座,让学生掌握创新发明的知识和方法。除了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交流感受、策划拟写创意方案以外,我们还要指导学生制作创新发明作品,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加一加”的发明方法时,首先通过播放幻灯片,向学生列举一支铅笔加一块橡皮得到一支带橡皮擦的铅笔;钟表加上炸弹发明了定时炸弹;机床附加电脑,创新出数控机床等,用“加一加”的方法进行发明创造的案例。我们让学生讨论:以上的物品通过组合以后,在形状、性能、功能等方面有什么变化?然后再给学生播放一段展示瑞士军刀及使用方法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思考:瑞士军刀在刀的基础上加了哪些东西,增加了哪些功能?这些视频可让同学们从中得到启发。之后,我们让同学们试一试,用身边的物品,采用一件物品加上另一件物品的方式,看看它们在性能或功能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大家,并比一比谁的想法最有创意,然后选出优秀方案,指导学生做成作品。这就培养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能力。我们以实践证明,在学科课程教学中融入科技创新,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创新品格。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能实现创新成果量与质的同步增长。
作者:何顺祥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人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