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在中职数学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自制教具在中职数学创新教育中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自制教具在中职数学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自2014年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出台以来,中职数学课程改革也有所突破及创新,课程内容更适合中职专业课程的需要,难度有所降低,更适合中职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是,数学教具并没有改变,依然采用原有的教具,简单、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另外,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但动手能力较强,在此形势下,取长补短,自制教具有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数学课的直观性与趣味性。该文结合中职服装专业的特点,围绕“巧”字展开对数学教具制作方法的阐述,与传统教具形成明显的比较,体现其优越性,并论述了制作教具的教育意义,强调教具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中职数学教学;巧制教具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就需要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教具是“教育中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化了教学手段,强化了课堂教学的立体感,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特别是在数学课教学中,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生活经验不足,对有些陌生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恰当地运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可以使教学更形象、生动,促使学生理解和感受[1]。数学作为中职服装专业的基础学科,函数的奇偶性、平面解析几何、圆柱、圆台、几何图形等知识点,在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等专业课程中均有所应用。服装专业学生以女生居多,数学基础差,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传统的数学教具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模式的需要,根据专业特点,自制教具势在必行。在浙江省高职考中,数学是所有专业的必考科目。近两年,高职考正处于深化改革阶段。高职院校招考由原来的单纯笔试考试,变为“笔试+职业技能考试”的综合形式。在此形势下,教学中既要兼顾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制教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具制作的方法和用途

(一)复制法

主要是制作教师手中现有的教具。例如,正四面体、正方体教具的制作。学生通过观察教师提供的模型,利用一次性筷子、小刀、胶水等素材制作正四面体、立方体教具。这是教具制作的简单体验,可以将教师手中的教具变为学生自己手中的教具,仅仅是简单的教具复制。复制法适合于学习新知识时的初步体验,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快速接受新知识。

(二)改制法

学生在复制阶段形成了一定的理解力和制作能力后,对教具制作展开拓展。例如,涉及正方体的题目千变万化,简单的正方体教具满足不了题目的需求,这就要求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能力,能够触类旁通。现举例如下: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B=2,M为棱DD1上的一点,如图1,求三棱锥A1-MCC1的体积。由于点M不是固定点,利用普通正方体教具很难给学生带来启发。现将正方体教具做如图1改动:在棱DD1上套一个塑料环,设该环为点M,用橡皮筋将A1和C1、A1和C、A1和M、C1和M、C和M连起来。塑料环的移动,带动橡皮筋的移动和伸缩,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三棱锥A1-MCC1中的变量和不变量,轻松解决问题。在原教具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具的实用性,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改制法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设计,属于变通阶段,重组过程,适合教学中期阶段。

(三)巧制法

“巧”制教具,“巧”字从何谈起?这一阶段的教具制作,需要中职教师摒弃故步自封的“本学科”思想,通过长期的教学积累,打破单一的教学内容的限制,所要展现的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魅力和教具的感染力。怎样做到独树一帜,就是“巧制法”存在的意义。这一阶段进入了创造发挥的层面,带给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新鲜体验,增强直观性,不同于从书本到书本的知识灌输,而是将教具生活化、结合化,使其具有实用功能。第一,“巧”将教具与自我创意相结合,体现教具的生活化。中职服装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很强,制作传统教具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传统的数学教具也就那么几件,学生很快就能完成。而在现代中职教育中,学生需要猎奇,需要动脑,服装专业更需要创意。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要,将数学教具加以创新,让其从辅助教学的摆设走进我们的生活。案例一:举办数学教具创意比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运用图形、几何体等制作创意挂件。同样是制作教具,加入自我创意之后,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训练了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达成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专业目标。举行数学教具创意比赛,提供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展现创意的场所,提升学生的成就感。第二,“巧”制教具与小组制作相结合,培养合作意识。传统教具在初中就能看到,有些教具甚至经常出现在小学的课堂上,到中专阶段,传统教具已经失去了新鲜感和吸引力。新教具制作相对比较烦琐,每个学生制作新教具势必需要很多时间。单人制作改为分小组制作,同一类型的教具由同一小组负责,使学生在快速完成教具的同时,培养了其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案例二:二面角的问题在近几年浙江省高职考的数学考试中都有出现,二面角作为重要考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没有相关教具,学生只能通过绘图和想象,无法形成空间思维。2017年浙江省高职考数学试卷第33题:如图2所示,PC⊥平面ABC,AC=BC=2,PC=,∠BCA=120°。求二面角P-AB-C的大小。仅从图形上无法看出∠BCA=120°,这给学生解题带来困扰。如果分小组提前制作教具,学生不仅可以在投影仪上观看放大的立体教具,建立空间思维,也可以在课后近距离观察教具,加深印象,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第三,“巧”将教具与专业模具、图形相结合,突显教具的实用性。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中职数学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部分学生认为基础课不重要,设计与服装专业知识相关的数学教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改变学生对数学课的态度。案例三:在圆锥侧面积内容的教学中,学生理解遇到瓶颈,只会背公式,并不知道公式是如何推导的。在本节内容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服装专业的优势,利用《服装工艺》中“胸省的形成”章节,制作圆锥与其进行类比,从专业知识延伸到数学知识。图3是胸省的形成图,根据图3截取图4扇形AOA1,将半径OA和OA1重合,得到图5的圆锥。通过一系列的演变,学生理解了圆锥的侧面其实就是一个扇形,侧面积的计算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以“巧”带“新”,实现数学的创新教育

在中职服装专业中,制作数学教具具有天然的优势。与传统教具相比,“巧”制教具更具有实用性,能够促进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并且使得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学习[2]。从制作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由“苦学”转变为“乐学”。

(一)巧制教具构建和谐生动的课堂

教具的使用,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的恐惧感,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自制的教具在教学中运用起来驾轻就熟,充分发挥了教具的作用,消除了数学课堂中学生的乏味感。教师教得轻松、顺畅,学生学得张弛有度、兴趣盎然。

(二)巧制教具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抽象思维更是有限。学生既然“想不到”,那只能“见到”,自制教具能够让学生由单纯的“想”变成想、看、做三个维度结合,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

,带给学生启发,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二面角是近几年高职考的必考知识点,通过自制二面角教具,学生可以轻松、近距离地观察面与面之间的角度,解决相关问题。

(三)巧制教具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自制教具,弥补了数学课堂中学生互动不足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具创意比赛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巧”将教具与专业模具、图形相结合,实现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配合,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数学基础”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数学在服装专业课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在生活中的道理。

三、结语

近几年来,随着浙江省高职考政策改革,高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数学作为高职考重点考试科目,中职学校一直非常重视数学的教学工作。一直以来,数学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难点,尤其对中职服装学生而言,女生居多,理解力和基础都比较差,出现了教师不愿教服装班,学生不愿学数学的尴尬局面,教学效果不理想。通过自制教具,履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通过自制教具,充分利用服装专业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数学与服装专业知识相结合,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教具作为知识的媒介和载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渐强大,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具也必将有所变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付廷华,张娟,王开友.论教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中华少年,2017(30):81.

[2]王瑞峰.自制教具应用下的中职数学教学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5):139-140.

作者:张晓丽 单位:桐乡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