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研究生学术诚信是指研究生对学术研究的态度和行为,这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和道德建设。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及数量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体系受到挑战。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部分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学术论文造假,一稿多投,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等各种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在分析了现象背后的社会成因和制度成因后,提出完善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加强研究生道德教育和监督管理等对策,最终培养研究生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
关键词:学术诚信;研究生教育;规范化;失范
“学术诚信”更注重于对“诚信”的关注。“诚信”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科研学者对学术研究持有的态度,即在精神层面拥有的学术概念,这个方面要求科研学者不被功利所诱惑,坚持学术本分。二是科研工作者在学术研究时的行为,即在行为层面对学术道德规范的遵守。学术诚信在学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学术发展的基础,更是学术创新的源动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相继而来的还有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和弊端,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学术诚信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开始对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加以重视。鹿荣建[1]认为不完善的培养制度是导致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张艳萍[2]提出要使研究生学术道德、学术诚信规范化必须从加强监管机制建设着手。田新山[3]对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为杜绝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必须加强学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高质量教育。李妃养,袁永[4]分析了影响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问题和原因,发现必须通过加强科研诚信规范的引导与管理,健全科研诚信行为监督体系、完善科研不端行为惩戒机制的方式来提高我国科研诚信制度建设,推动我国科学研究的发展。王萍,滕建华,梁秋[5]对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进行了理性思考,了解到应当客观地看待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深入、细致地探究研究生学术规范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生诚信教育工作,科学、合理地制定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柳丽[6]从增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自律意识、发挥导师的引领作用、优化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课程、制定研究生学术道德制度四个方面对规避学术不端行为,优化学术道德环境进行了全面解读。本文依据既有研究基础,阐述了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为规范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提供前提。
一、学术诚信失范的现状
(一)论文抄袭及造假
近年来,关于研究生学术造假的报道日渐增多:多篇发表在海外顶级医学期刊上的中国论文因涉嫌造假被撤刊;上海大学教授陈某因两篇论文抄袭被通报革职;湖北某大学郝某,把他人发表的3篇SCI论文窃为己有,并用这些论文申报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获得资助等等。W•布劳德和N•违德曾说过:“每一个大作弊者被揭露出来,就会有一百多个类似的大作弊者逍遥法外,而每发生一起大作弊,就会有一千来起小作弊得逞。”[7]由以上情况得知,被揭露和的学术造假行为仍占少数,有更多的论文抄袭造假行为仍没有被发现。
(二)一稿多投
一稿多投是指作者把自己的作品同时或者先后发给不同的期刊、出版社或其他媒体。在某一出版社没有到发回用稿通知的截止日期时,又将作品改投到其他期刊、出版社的行为。由于很多高质量期刊、会议等审稿周期通常较长,有些对于审稿时间比较敏感的研究生会采取一稿多投的方式来增大中稿几率,这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因投稿未成功而产生的时间成本。但一稿多投可能存在同时中稿的现象发生,从而引起一稿多发,这一问题会在文章出版后引发不同登稿期刊或杂志间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因此,一稿多投有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从当前研究生教育来看,一稿多投虽不会给研究生自身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危害,但这仍是一种学术认知的缺失,充分说明了高校对学术诚信的教育仍有很大改进之处。以上问题使良好的学风建设产生漏洞,严重影响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对研究生在学术上的发展有阻碍作用,并给学术界造成了消极影响,严重情况甚至会引发学术诚信危机,使我国学术创新的发展受到冲击。
(三)伪造和篡改数据信息
众所周知,实验的过程是十分痛苦和漫长的。实验的过程中可能出现数据测算不出来、测算结果与事实存有偏差等问题,需要实验者对实验方法与方向进行不断地修改。而每一次实验结果的得出都需要实验者倾注实验期间的全部精力,对于有些不太专注于实验的研究生来说,相对于一遍遍的修改实验结果,他们更愿意通过篡改他人的数据或信息的捷径得到最终结果。这样的做法虽可以快速地完成实验,但这却是对研究者及实验方案的不尊重以及对“学术诚信”的藐视。
二、学术失范成因分析
(一)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
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失是当前不完善的社会法制环境建设与思想道德环境建设的共同产物。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地位都不断上升,经济地位的改变使其逐渐成为决定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而法制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地位随之下降,且慢慢被人们所忽视,社会上受到“唯利是图”和“浮躁之风”影响的例子比比皆是。社会风气的转变会影响学术风气的变化,这一不良风气逐步腐蚀人们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学术诚信缺失现象的泛滥。因此,很多研究生在受到这些不良影响后,逐渐摒弃前辈们踏实肯干的优良品质,将学术诚信抛之脑后,产生了走不良捷径,甚至不劳而获的想法。
(二)学术诚信制度亟待完善
学术量化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学术诚信缺失的现状。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激烈,各个高校不可避免地加入到争夺杰出人才、优质生源乃至经费建设等各种社会资源竞争之中。在这些资源竞争中,与学术相关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科研结果与奖励方面,因此,学校为获得学术上的优势便将数量定义为评价基准。在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下,教师与研究生为获得更多的学术成就,出现了各种剽窃、抄袭、篡改他人数据为己用等行为,极大的败坏了学术诚信风气。
(三)高校对学术道德的教育和监管不力
在日渐激烈的学术竞争大环境下,高校、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不得不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虽然大多数高校制定了相关学术诚信的规范和处理办法,但几乎没有学校将这项规范或处理办法纳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这一原因,大多数研究生对学术规范的认识并不清晰。再加上学术失信行为的处理结果往往会对高校名誉产生影响,很多高校为避免名誉受损,将学术诚信的规范和处理办法形式化,这便使得高校在学术制度的制定上没有发挥其主导作用。有些导师在发现研究生学术问题时,认为学术失信带来的惩罚会对学生的毕业产生影响,甚至对其行为不进行揭发。还有很多有关学术不端行为的事例,这些事件使学术诚信的缺失趋于严重化。
(四)研究生对学术诚信行为缺乏自律
研究生在学术诚信方面的缺失与研究生自身的能力、可承受压力及道德修养息息相关。纵观高校研究生,现在绝大多数是因为无法承担本科过重的就业压力而选择读研。读研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知识水平,而是为了用研究生的文凭作为“敲门砖”,从而获得相对本科毕业生更好的工作。价值观念的不良转变使得很多研究生的科研目的功利化,导致学术不诚信行为产生。此外,当前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相对薄弱。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一是由于研究生的数量随着招生规模扩大而不断剧增,从而导致研究生生源质量下降;二是由于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导致研究生导师每年研究生名额也随之增加,而导师向研究生传授知识的时间和精力是无法增加的,因此导师对每一位研究生在学术上的指导势必会有所减少。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未达到标准,导师传授知识的时间精力有限导致研究生铤而走险,做出一些学术失信行为。
三、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规范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学术诚信制度
制度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约束。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更多的重视学生论文的发表、课程学习的成绩以及导师项目的完成情况,而获得这些成就的手段和过程常常被忽视,从而滋生了一些抄袭、一稿多投等学术失信问题。对于这一情况,应建立完善的学术诚信制度,并将该制度的考核纳入到研究生毕业的考核中,使学生更多的关注学术诚信问题。对于如何完善学术诚信制度,首先必须对奖励制度进行改革。可以将高校以及导师的关注点进行调整,将对学术成果数量的单一的关注,转变为对研究成果学术质量与价值的关注,将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与能力进行量化,并添加到研究生学术水平的评价标准中。其次,针对当前学术诚信失范现象,必须制定相关的惩治制度来约束。虽然有些高校现已制定了“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相关规范,但由于其执行情况并不乐观,这些规范并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因此,可针对这一问题专门成立学术规范惩治小组,确保小组成员在执行过程中坚决避免因私废公,做到有问题必审、必查、必究、必惩,以达到改善“不正之风”的目的。
(二)加强高校学术诚信的教育与监督
加强高校学术诚信教育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第一,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学术规范教育课程来提高研究生对学术诚信的重视度,通过各种实例将学术诚信教育的内容展现给研究生,运用易于接受的方式将学术诚信的思想植入学生脑海中;第二,在《研究生手册》中强化学术诚信教育的相关内容,将各高校制定的学术规范相关处理办法加入其中,旨在通过这一方法使研究生更早的认识与了解学术规范的概念,并且在处理办法中明确产生学术失信行为时予以的惩戒措施,通过这样的方法警醒研究生不要出现学术失信行为;第三,应制定科学严谨的学术诚信检测系统,设立专门责任小组对学术成果审查的每一环节严格把关,将学术监督贯穿于整个研究生教育阶段,规范研究生学术研究行为;第四,对导师队伍加以建设,导师是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直接责任人,使导师更好的认识学术诚信教育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术诚信的重视程度。
(三)激发研究生学术诚信行为自律
由于很多研究生是迫于本科就业压力而选择读研的,自身学术能力相对缺乏,对于科研的兴趣不够浓厚,这便导致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对于这一现象,需要通过导师言传身教和辅导谈话的方式使研究生了解到学术的魅力,并使研究生将对学术魅力的了解转变为兴趣,通过兴趣促使研究生更好地履行学术规范,最终达到养成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的目的。研究生实现从他律到自律,最终形成学术道德规范。除此之外,由于各高校对研究生存在各种奖学金、称号等荣誉性的竞争,一些研究生也会受其影响产生不良情绪和心理,因此,研究生学术诚信自律的养成还需要同伴间的互相约束与监督。
四、结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研究生作为促进当今社会发展的主体,肩负着使国家继续快速可持续发展的使命。良好的品德不仅关系到研究生个人发展,还关乎到民族的未来。因此,只有重视和不断加强高校研究生的学术诚信教育,高校才能持续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可靠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鹿荣建.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3-24.
[2]张艳萍.网络时代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师范问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96-98.
[3]田新山.教育改革背景下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及对策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5(12):170-171.
[4]李妃养,袁永.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2):47-49.
[5]王萍,滕建华,梁秋.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128-130.
[6]柳丽.研究生学术道德培育的四个着力点[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5(6):38-41.
[7]江水法.科学界精神文明概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84.
作者:赵军伟 崔丹华 单位: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