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失信现象列举

作为新一代青年,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具有许多优点———朝气蓬勃,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果敢利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等。但是,他们身上也存在不少缺点———崇尚自我,强调客观,心态浮躁,学术不端,政治淡漠,急功近利等。这些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是足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他们优越的成长环境和祖父辈“溺爱式”的教育方式,使他们从小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的习惯。加之一些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或缺,以及社会上负面信息的影响,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上课缺勤,作业抄袭,考试作弊。

经过三年紧张的高中生活和高考前的冲刺学习,大学生迈入大学后有了松懈思想。不少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有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学习精神。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或者不想上课就写病假、事假条逃避上课,自习时间下棋打牌、上网聊天,到交作业时则借他人作业抄袭了事。考试时则想方设法作弊,不惜“以身试法”。

2.在文体比赛中弄虚作假。

有的同学参加校园体育竞技活动时存在冒名顶替现象,参加校园文学、科技创作活动时由他人及存在其他一些弄虚作假现象。我们发现,在学校乃至自治区的竞赛中都会出现完全相同的文学作品。这不仅违背了竞赛的宗旨,使参赛学生本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极为尴尬,而且导致了不诚信风气的日益蔓延。

3.恶意欠费。

近几年,大学生欠费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呈愈来愈严重之态势。据了解,在校生一万四千多名的内蒙古医科大学,每年学生欠费就达一千多万元。这些欠费学生中,不排除一部分申请贷款的贫困生,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有钱不交”。他们把开学时父母带给的充足学费用于高档消费而不及时缴纳学费,只有在班主任、辅导员老师的一再催促下,甚至直至毕业前夕才不得不补交求学期间的欠费。还有一些学生开取虚假困难证明进入贫困生数据库、伺机获取助学金。前年就有两名自称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学校放开一定数量的二本和三本学生可以互转相同专业时,竟然转入了高收费的三本专业。

4.拖欠贷款。

国家设立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制度,本为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但少数贷款学生诚信意识较差,他们相互攀比意识较强,用贷款购买智能手机、品牌电脑、高档服装等,还请客吃饭;还贷意识淡薄,违约现象严重。有的贷款学生到期不能还贷也不申请展期,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贷款数额和还款期限。

5.实习时期的欺骗行为。

医科学生实习时期,穿上白大褂,跟着老师学习实践经验。缺乏诚信的学生,在反映病人提供的病史时,马虎对待、敷衍了事、反映失实;在给病人体检时,超越范围、越位体检;还有的在跟班的时候,收取红包、吃拿回扣,帮助药商宣传;撰写毕业论文时,大段抄袭网上的文章进行加工。所有这些事实都反映了医科学生在实习时期的欺骗行为。

6.求职时虚构简历,伪造证书。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虚构自己在校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甚至伪造荣誉证书。我们在帮助用人单位汇总求职简历时,发现在“任职情况”一栏中有多名学生填写同一学校的学生会主席或同一班级的班长,真是天下奇闻。

7.就业中随便违约。

前些年从事就业工作时,经常碰到毕业生违约情况。他们在同一家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后,在遇到更好的用人单位时,又与之签约,根本不考虑违约的后果。只有在用人单位和学校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时,他们才瞠目结舌。这种随便违约行为,不仅对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大打折扣,而且损害了学校的社会声誉,也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最佳招聘时机。

二、当代大学生失信原因分析

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及长久存在,都有其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同样,大学生诚信品格的缺失,既有传统教育体制、不良社会风气以及家庭成长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个人利益至上思想的干扰。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多年教育体制的负面影响。

传统教育体制下,人们信奉“学而优则仕”,似乎只有学业优秀,方可出人头地。虽然上世纪末以来,国家提出“素质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但是传统观念一直在指挥着莘莘学子、望子成龙的家长乃至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刻意追求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诚信品格的养成教育。即便在整个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中,诚信教育的内容也被放在了选修课、零星的讲座甚至可有可无的位置。

2.社会腐败现象的侵袭和学校不良学术风气的影响。

当前的中国社会仍处于市场经济不断调整和完善时期。在这样一个并不完善的经济社会里,我们的社会还不能做到完全意义上的公平和公正,如一定领域内的商业欺诈,人情关系、权钱交易、不正当竞争等,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存在的学历造假、学术掺假、论文剽窃、成果注水、学问浮躁、道德滑坡等不良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诚信教育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

3.国家对失信者的约束体系不健全。

古人讲,人无信而不立。自古历来,我国是一个重视诚信的国家。然而,近代以来,在西方“人权高于一切”、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等极端思想的冲击下,使得一些个人和单位片面追逐部门和个人利益,有时甚至为了个体利益而不择手段。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制约机制尚未完善并真正发挥作用,他们在不讲诚信规则下攫取的不当利益并未受到相应的处罚或者处罚力度很小。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和判断,认为讲诚信是傻子,不讲信用又奈我何。

4.家庭在大学生成长中“保姆式”的越俎代庖。

当代大学生多位90后的独生子女可以说,从出生起,父母和亲人就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即便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父母,也宁可自己省吃俭用,而要满足他们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需求。如此优越的家庭成长环境,使他们不仅淡漠了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而且渐渐养成了过度依赖的思想,认为一切都有父母提供,从而丧失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意志。以至于在上学期间庸庸碌碌、就业过程中弄虚作假。

5.大学生个人利益至上思想的影响。

虽然在理论上大多数人都认同诚信的重要意义和可贵价值,但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涉及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时,他们却未必愿意身体力行。数额越来越大、类别越来越多的各级各类奖助学金,对大学生形成了巨大的诱惑。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又使得他们敢于冒着被查处的危险而去伪造求职材料。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措施

针对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不诚信问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家庭都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予以解决。

1.积极健康的品德教育不可或缺。

既然学生已经进入大学阶段,那么大学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就责无旁贷。大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育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宝贵品质;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为此,中央和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国家在各类招聘和选拔人才的标准中,首先强调品德的重要性,已经显示了明显的导向作用。诚信作为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可试行将诚信教育纳入德育教学内容与课堂设置之中。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诚信的考核占有一定比例,将德育建设列为对学生考核的首要内容,尽快走出仅凭学业成绩评价学生的误区。

2.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格局。

高校的教师一定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自己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严谨科学对学术道德以及富有个性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坚持客观真理、追求公平正义,在知行合一的教育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在这一点上,师德师风建设必须加强。教辅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同样肩负着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能,他们的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在导师教育中要注重诚信,这对医学生尤为重要。医学生将来从事的是救死扶伤、捍卫健康的神圣职业,他们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将来从业的职业道德。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大问题。

3.加大诚信宣传力度。

教育主管部门、宣传部门和学校应将诚信宣传纳入宣传教育总体规划之中,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微信平台、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橱窗等宣传阵地,通过举办主题教育、讲座研讨、校园活动等形式,大力开展有关诚信的正反面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都来做诚实守信的典范,坚决摈弃不诚信行为。

4.健全诚信监管机制。

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的诚信监督机制。首先是建立诚信档案,做好诚信记录。把学生的诚信表现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直接挂钩,以此作为评先评优和获得各类奖助学金的依据之一。其次是制定科学的诚信考评体系,学校和社会的信用评价体系应该相衔接、相一致。再次是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不仅要对学生的不诚信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而且要对教师的学术腐败予以曝光和惩治,以此引起大学生的高度警惕,深刻认识到不诚信的严重后果,尽早悬崖勒马,防止重蹈覆辙。只有加大失信者的失信成本,才会使试图失信者对由此将付出的高昂成本“望而却步”。在这一点上,学校和社会均应积极作为,且在惩戒机制上相互衔接。

5.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虽然大学生已经进入大学、相对独立地生活,但是,家长依然是他们的监护人,依然负有教育他们健康成长的职责。在这方面,家长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不可以推卸责任。事实上,受到良好家庭道德教育的学生,其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诚信等品德修养要相对更高,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对更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诚信是立身之本,立业之本,立国之本。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许多不诚信现象以及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诸多困境,都需要社会各方面整合力量,完善体系,遵循规律,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并逐步总结经验,试行推广,形成长效机制,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不懈努力。

作者:王建允 韩景茹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药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党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