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生诚信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明确诚信的含义
小学生知识面窄,对诚信到底是什么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为此,我们开展了“你是怎样理解诚信的?”大讨论,让学生通过家长询问、查资料、谈想法,正确理解诚信。学生有的说“:诚信就是不说谎。”有的说“:诚信就是不说空话,不吹牛。”还有的说:“诚信就是答应了别人的事要做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热情高涨。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形成了统一的认识,诚实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做假,不欺瞒别人。守信就是讲信用,信守承诺,忠实于自己承担自己的义务,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在经过自己的探索、讨论后,学生明白了诚信的含义,找到了自己行为的准则:诚实守信,不说谎话,有错就改。
二、寻找失去诚信的危害
中国历来有“一诺千金”之说,即诚信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计的。但作为小学生来说,这种价值却是他们无法感受到的。“失去诚信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的调查活动在学生中展开以后,出现了意料不到的效果。有的学生说:“在外国留学的硕士生竟然什么工作也找不到,原因在于他乘公交车时逃过三次车票,他因为失去诚信而失去了工作。”有的学生说:“《狼来了》中的牧童因为失去诚信而丢掉了生命。”还有的说“:据政府有关部门的权威估计,我国每年因失去诚信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如合同欺诈、欠债不换、假冒伪劣产品等)总数达5855亿元人民币,这说明失去诚信意味着失去金钱。”这样的调查结果胜过多少次老师无奈的劝说教育。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失去诚信意味着会失掉生活中的一切。
三、展示诚信的力量
人们常说“最大程度的诚信就是最好的处世之道”,对于尚未走出校门的小学生来说,这种说法绝不亚于空谈。“事实胜于雄辩”,对于他们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用一件件具体的事例来自己说服自己。于是我们开展了“诚信的力量有多大”的主题队会。有个学生给大家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于是发给国中的每个孩子一粒花种子,宣布谁能种出最美丽的花,谁就会成为未来的国王。当评选的时间到来时,绝大多数的孩子都端着美丽的鲜花来参选,只有一个孩子端着空花盆来参选。最后,他却被选中了。因为孩子的花种子都已经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这个故事告诉大家,用“诚信”才能换取人人想得到的王位。有的学生告诉大家,自己的父母靠着诚信经营,为自己的家带来了滚滚财源;有的学生说凭着自己的诚信,被选上了班干部;有的说因为诚信他拥有了众多的朋友。学生从书籍中、生活中发现了诚信的力量,增强了诚信的意识。
四、做好诚信表率
家长和老师作为学生最亲近的人,是直接的诚信品质的播种者。小学生好模仿,思维上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感性认识能力强。生动的榜样、鲜活的范例比语言的说教更容易使他们接受,并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家长要以身作则,身正示范。在生活中,因自己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遗忘,应主动向学生解释清楚;在课堂上,发现自己说错了话写错了字要主动承认,并认真改正;发现地上的废纸要像学生一样弯腰拾起。用教师和家长在生活工作中的光明磊落、严端身正,做好小学生诚信的表率,给他们提供诚信的良好习惯,为将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五、赏识诚信的言行
赏识,成功的支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就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实践的典范。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拿泥块砸同学,立即制止了王×,并令他放学后到办公室来。放学后,陶行知来到办公室,发现王×已等在门口,就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迟迟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块糖果:“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说完,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王×哭了“: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果结束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你回去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学好,要用信心去感染他们,千方百计挖掘发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闪光点,多种方式进行鼓励、表扬,给学生前进的动力。发现错误时,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批评责打,应弯下腰来同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诚信。
六、适度运用“自然后果的惩罚”
“自然后果的惩罚”是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俊提出的教育法则。即用儿童所犯过失造成的后果,作为对他们的惩罚,以促使其改正过失,重新成为无过的“自然人”。教师平时要把对学生的要求讲清楚,做到“言出必行”,让学生知道自己是“言必行、诺必兑”的。如,有的学生上学时经常不完成作业,常对老师说的一句话便是:“今天,我的作业又忘在家里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完全可以适度运用“自然后果的惩罚”,即经过老师或学生的实际调查后,按照学生或老师自己提出的出现说谎情况时的规定去处理,促使学生自我反省,产生“非改不可”的念头,体会到言而无信的后果,从而及时地改正错误,在这种“自然后果的惩罚”中养成诚信的好习惯。当然,这种“自然后果的惩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来区别对待。
作者:徐千秋 单位:山东省招远市金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