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初探(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初探(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CRP管理大学生诚信教育探索

一、诚信教育管理体系完备,构建诚信校园

如数家珍式的将学校资产、教职员工、管理制度、学生情况等信息以大数据形式进行一一登记在网。大到学院主体建筑,小到一草一木的网格化,网络标签让学生更加理解自己的学校,让学生成为学校的真正主人。CRP系统排课,让教师体会到更加公平、公正,避免了个别教师随意、不合理人为改变;CRP系统任务与接收,让管理人员从繁忙的大会、小会中得以解脱,更加专注具体事务的处理;CRP系统学生管理,让学生管理人员更加轻松应对工作;CRP系统学生问题反馈,更加让学生体会到及时、高效。管理的透明化必定带来效益的无限放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必然使校园的诚信氛围更加浓厚。

二、诚信教育管理过程留痕,树立诚信学风

直接参与学生管理事务的有校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学生工作部、院系学工办、等部门和人员,其分别作为“诚信银行”的“员工”角色。如果班级采取分组管理模式,那么支行负责人可以请各小组组长负责。学生把个人资料、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学习情况、学费、住宿费缴纳、奖助学金情况一一记录存档于CRP系统,作为学生信用状况的依据。具体内容包含学生在校学籍、学历层次、上课地点、宿舍床位、食堂就餐、言行举止等信息。“诚信银行”记录着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与非诚信行为,成为大学生的第二身份证。通过电子“诚信银行”的建立,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要求,督促学生以“诚信为本”,做有诚信之人,由此树立诚信的学风。

三、诚信教育管理结果量化,塑造诚信学子

为了体现学生诚信教育的“全员化、全程化、全面化”的要求,“诚信银行”实行以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为实施主体,专兼职任课教师上下联动,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党员干部、学生各类典型代表共同参与的全员管理机制。在学生入学之初,在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安排中,全面解读“诚信银行”设置的目的意义、使用方法。学生入学后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诚信积分存、扣”息息相关,通过网络,不仅使学校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诚信情况,学生本人也可通过其学号和密码进行登录查询,据此结果,校学工部、系学工办、班级等管理单元都可以按照学生诚信银行积分,随时调整学生活动主题,使诚信积分即是学生本人养成行为的表单,更是学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利依据。

四、诚信教育管理流程公开,彰显阳光透明

诚信教育如果在阴暗的环境中运行,必定会失去学生的信赖。因此,将诚信教育及采取的手段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焕发勃勃生机。诚信银行中的诚信积分在使用前同所在班级、系部、学院签订诚信承诺书,即可获得一定分值的基本诚信金。学年结束,诚信金额在基本诚信金以下的(即扣多加少)可评定为不合格,另外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等级,可以考虑优秀、良好、一般等几个等次。“存、扣诚信金”的操作既有学生根据本人表现主动申请加、减分,又有教师开具诚信积分存、扣分通知单,经过一定流程,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加减分程序,最终请学生本人确认签字。操作流程的公开、透明必然对学生诚信教育效果立竿见影。

五、诚信教育管理内容详实,操作执行简便

依据学生管理可能出现的各个环节,科学制定诚信银行诚信金存扣分细则。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可在学习、实践、生活、经济等方面做一级指标。在各一级指标下,设定具体项目的二级、三级指标,力求体现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各个子环节,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学生若有符合存分或扣分的行为发生,则依据存扣分细则进行相应的加分或减分。诚信金存扣分细则越细化,越能有效杜绝人情分滥用,也就越能提升诚信银行公信力。大力实施以“诚信银行”为载体,基于网络大数据为基础的大学生诚信教育必然会掀起一阵旋风,为学生养成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路成志 单位: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奖贷体系诚信教育

一、大学生奖贷诚信涉及的主要问题

1.弄虚作假获取奖学金

我国高校设立的奖学金是为了给那些在经济上难以完成学业,但成绩又非常优秀的学生提供资金帮扶。在本人从事学生工作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申请奖学金时存在着弄虚作假的问题。在2013年奖学金申请过程中,有的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偷偷更改考试成绩,但是还是在最后审核中被发现。还有的同学买通校外机构伪造其他获奖证书,以求比其他申请奖学金的同学多一点竞争优势,更有的同学为了获取奖学金,在学业综合测评中找他人代考获取高分。这些在奖贷工作中发现的弄虚作假现象,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和校领导高度重视。

2.过分虚荣获取助学贷款

高校助学贷款的意义在于,为那些学习成绩优秀或者是想要学习但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学费的预备大学生提供了接受高校教育的机会。助学贷款的推行给予了广大学生同样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也是国家为培养人才采取的重大举措。但是这一措施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大学生恶意追求助学贷款的情况,对高校实行助学贷款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人在长期学生工作中发现,一些同学在提交助学贷款申请时提供虚假家庭工资收入证明,还有的同学为了获得助学金伪造当地出具的证明材料,等等,严重违背了助学贷款的本质意义。

二、大学生奖贷工作中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诚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格,也是一个人走向社会,在社会上长久生存的关键。国家为了保证贫困大学生能够上得起学,因而成立了奖学金和助学贷款这样的资助体系,但是那些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缺乏诚信的学生给高校资助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导致高校资助体系运行越来越困难,严重制约了国家培养发展人才的脚步。因而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必须狠抓、严抓,将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真正地做到位。高校应该充分将这项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确保每一个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都能形成良好的诚信品质。

三、大学生奖贷工作中诚信教育的方法

1.构建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

我国高校要构建适合自己的大学生诚信评价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对那些讲信守信的同学给予表扬,可以是全校大会表扬,也可以是校内网上发帖表彰。将诚信传播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使学生认识到讲诚信的重要意义。对于那些在奖学金、助学金申请中弄虚作假的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甚至可以通报全校,要让这部分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管理,构建诚信评价机制,才能真正地将大学生诚信教育做到位。

2.扩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思路

所谓的扩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思路就是说,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时,不能仅仅取决于一节诚信公开课,也不能指望一个“专家演讲”就能实现。应该将诚信教育推行到学生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各大高校可以经常性地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有效地将大学生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只有将诚信教育真正深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才能培养出讲诚信的优秀大学生。

四、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奖贷诚信教育,不仅可以使真正贫困优秀的学生得到帮助,还能确保国家为贫困学生提供的助学体系健康地运行。通过高校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严寒雪 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大学生助学贷款诚信教育工作

一、当前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现状

自2002年开始启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大学生贷款人数与贷款额逐年增加,高校助学贷款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支付在校学习期间所需的学费、住宿费及生活费,使学生在助学贷款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要实现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高校、银行通力合作。现全国有不少银行参与了高校助学贷款业务,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截至2013年末,开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544.7亿元,覆盖中国25个省(市)、1928个县(区)和2689所高校,支持困难学生994.9万人次。但据开行湖南分行2014年底统计,近三年湖南省各高校平均自付本息逾期率为35.34%,部分高校实际贷款逾期率远超过了湖南省助学贷款模式所能承受的14%的风险补偿金比例。平均自付本息逾期率超过70%的高校有3所,超过60%的有16所,而超过50%的多达30所,如此高的逾期率意味着这些学校有一半以上的受资助学生自付本息违约,严重影响了现行助学贷款模式的可持续性。

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中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诚信是维系高校助学贷款工作的根基,应贯穿于贷款工作的始终。针对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笔者在湖南省四所高校(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中就诚信问题进行了问卷调研,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回收1080份,回收率98.18%,有效问卷1061份,男女比例基本各半。56.6%的学生认为社会大环境是造成诚信缺失的原因,52.4%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个讲诚信的人,43.2%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基本讲诚信的人,但要视情况而定,4.4%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84.8%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总体诚信程度一般。多数大学生认为,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范畴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不诚信的情况还是常有的。根据问卷及调研的结果分析,导致大学生助学贷款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定制度不完善

首先,由于国家资助政策和财政的大力推动,高校本着“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原则,为了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获得国家资助,对申请学生只要有贫困证明,基本都能申报成功。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是依据学生提供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或学生自述的相关贫困证明材料。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资格审核和监督难度大,学校无法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确认,由于缺乏深入的调查与严格的审核,为少数不诚信的学生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在高校划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的过程中,对经济困难学生等级的认定同样由学生的申报材料及班级组成的评议小组完成,这种评定依据缺乏严格明确的等级划分标准。例如,在评定国家助学金等级时,由班级学生组成的评议小组根据贫困生的相关信息投票选出经济困难学生的等级,导致界定经济困难学生的标准过于主观化,有些不诚信的学生借此机会采取拉选票等方式投机取巧换取更高额的资助金额。最后,学校的学生资助档案没有及时更新,也给不诚信的学生提供了机会。有些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后尝到了高额资助的甜头,即使家庭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也不愿更新或退出贫困生档案,让真正需要帮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资助。

(二)监督和惩罚机制不完善

高校尚未建立对受资助学生的监督机制和对不诚信学生的惩罚机制。学校在对受资助学生的管理中,没有根据受助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监督考核系统。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学校的资助后,学校对于受助资金的去向,是否用于解决基本日常生活需求无法进行跟踪,对于毕业离校的学生,更是无法对其进行社会监督。同时,缺乏强有力的惩罚制度,是导致少数学生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或骗取国家助学金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失信学生而言,逃避助学贷款或骗取助学金对他们的生活收益高于守信的学生,守信没有利益,失信没有惩罚,失信的成本他们不需要承担,反而失信的收益远高于守信,完全只是道德层面上的考量标准,而缺乏法律制度上的约束。惩罚机制的缺乏让部分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社会责任意识较弱的学生在利益的诱惑面前放弃了诚信原则。

(三)学生自身因素

首先,部分贷款学生对履行合同承诺重视程度不够。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感较强,容易产生自私自利等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接受资助的过程中,部分贷款学生缺乏感恩精神,把国家学校社会的资助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福利,这部分学生从思想上根本就不重视贷款,更不用说记得按时还本还利息,这些不诚信的主观因素都给高校的资助工作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其次,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还款能力不强。笔者所在的湖南文理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紧紧围绕“合格毕业生百分之百就业,就业毕业生大多数满意”的目标,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13年初次就业率为89.37%,2014年初次毕业生就业率为91.89%,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高就业率虽然保证了学生的就业,但是由于企业在选拔人才时更倾向于雇佣有相关经验的人,刚毕业的大学生初次就业工资普遍偏低,而且还要面临结婚生子、房贷车贷、养老、工作不稳定等问题,部分贷款学生还贷压力大,这些都成为拖欠还款的客观因素。

(四)还款方式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开行规定凡贷款学生必须通过支付宝在网上进行还贷。学生由于不清楚还贷流程或者忘记密码,常造成操作失误或者因为没有提出提前还贷申请而逾期支付,网上银行还有金额限制及不支持分期还款,这也给还款学生带来一定压力。

三、强力构建大学生诚信行为,培养长效机制和制度化建设体系,全面推进国家助学贷款还贷工作良性运行

诚信教育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助学贷款过程中应大力提倡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保证还贷率,使助学贷款制度持续健康发展。湖南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综合本科院校,多年来一直保持100%的还贷率。该校通过建立制度化、体系化的教育模式,以加强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为契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诚信度,在大学生中加强“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推进了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循环。

(一)注重加强助学贷款工作过程管理,促进诚信教育

1.措施保障。

湖南文理学院助学贷款工作一直采用“三二二”的诚信教育模式,即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两条教育途径,坚持学生参与和学生自我教育两个原则,注重从经济困难学生、新生和应届毕业生三个层面来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注重加强过程管理来促进诚信教育,主要依靠九大举措确保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的实效。一是召开一次助学贷款专门会议,二是做一次“诚信与法制”的专题讲座,三是与获贷学生谈一次心,四是给贷款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或考研学校寄一封协助还贷的信,五是给贷款毕业生发一张还款注意事项,六是建立一套贷款学生档案和信息库,七是建立与获贷学生的长期电话联系制度,八是向家长和用人单位发一封还清贷款后的感谢信,九是学校每年开展考评。九大举措保障了助学贷款贷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2.机制保障。

从开始实施国家资助政策起,学校就成立了校、院两级资助领导小组统一指导资助工作,学校确保助学贷款管理工作必要的人员、经费、设备等条件,制定一整套有关助学贷款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要求资助专干能及时给贷款学生解答贷款相关咨询,代替外地学生办理提前结清贷款手续,提醒即将进入还贷期的学生按时存入还款额,对于逾期学生督促其及时还贷,降低逾期率,提高还贷学生的信誉。

3.认识保障。

学校在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管理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诚信教育,积极倡导“以诚为天,以信为本,诚信为人,诚信立业”的理念。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首先,通过第一课堂的“两课”教育以及就业指导课等途径,加强学生对诚信的理性认识。其次,每年开展“我给长辈写封信”、诚信感恩征文活动,组织获得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义务劳动等,增强学生的诚信和感恩意识,同时提高对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定期与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谈话,及时化解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困惑。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把诚信意识与感恩精神融入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生活。最后,树立诚信典型,学校每年评选的“十大风云学子”中就有一项是贫困励志的典型。各学院每年举办一次以助学贷款为主题的专门会议,如座谈会或班会,开展与诚信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编订诚信手册,将古今诚信故事做成宣传橱窗,学校与银行联合举办“诚信与法制”专题讲座,各学院辅导员与获贷学生谈心,内容涵盖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诚信还贷的重要性、感恩教育,以及用贷、还贷的基本知识等,形式多样,重点各异,但异曲同工。关键是解决诚信还贷的认识与思想问题。通过多项教育相结合,将诚信意识深入学生内心,有很多学生在毕业后主动打电话到学校,要求提前还款。

4.宣传保障。

学校每年都通过主题班会、板报、宣传册等形式,在学生中宣传按时还款的重要性和还款知识。在学生毕业前还会由各学院辅导员组织贷款学生进行专题谈话,主要内容就是告知学生贷款金额、还款时间和还款方式,了解学生毕业后对还贷的打算,再次强调诚信还贷的重要性,给每个贷款毕业生发一张还款注意事项,并附有学校资助中心和经办银行的联系电话。学校还将还款方式以及资助中心教师的联系电话都公布在校园网上,学生有事随时都可以咨询,学生在还款过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和教师联系,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5.信息保障。

根据银行还款时间的不同,学校资助中心提前一个月将下月还款人员向各学院通报,并且每周通报一次各学院的最新联系情况,对特殊情况提前知晓,重点关注。学校构建学校、银行、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和学生就业单位五位一体的还贷网络,加强和贷款学生的联系。在学生毕业前各二级学院建立还款学生的信息网络,包括本人、家长的联系电话、QQ号码,要求学生毕业后及时向学院辅导员报告更新的联系方式;主动和银行沟通,及时掌握学生还款信息;每次还贷期到来之前,学校资助中心对各学院学生提前还贷情况进行通报;对联系不上的毕业生,及时与学生就业单位联系,告知学生欠贷情况,请求支持;对与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和学生就业单位均联系不上的,学校采取与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村委会、居委会或当地派出所联系的方式,敦促学生按时还贷。

(二)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制度

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不能只通过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来判断,应该在合理性、可行性强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系统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办法。对经济困难学生从入校开始进行调查摸底,将经济困难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与其上交的贫困证明材料相结合进行考察。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审查不局限于依据贫困证明和调查表,应根据经济困难学生是否存在单亲、孤残或其他情况,提供下岗证、残疾证、低保证等能证明家庭经济情况的其他证明材料。同时,对经济困难学生所在的学院班级进行走访,与其所在宿舍同学进行谈话了解他们的情况。建立一套以宿舍—班级—学院—学校为单位的管理监督体系,如果经济困难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不诚信的行为,例如,在奖助学金发放后存在不实现象,其他同学可以对其进行举报。另外,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档案实施动态管理,每隔一段时间重新考察贫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时更新贫困生的资助档案。

(三)建立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档案及奖惩机制

从经济困难学生大一入学开始,建立一套完整的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档案及惩罚机制。通过经济困难学生考试是否诚信、是否拖欠学费、日常生活是否勤俭节约等方面进行考核,将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情况、经济状况、信用记录等在校表现纳入诚信档案,日后将与学籍档案一起带入贫困生所在单位,把学校诚信建设与社会诚信建设相结合。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科学的奖励与惩罚,对于在校表现好、诚信程度高的学生可以进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提供就业机会、提高补助金等措施,进一步促使贷款学生增强诚信意识。对于在校表现不好、诚信程度低的学生进行惩罚,如通过取消各项评优评先资格、减少或停发补助金等方法让贷款学生意识到不诚信行为带来的后果。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及奖惩机制,减少校园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进一步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让更多经济困难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资助。国家助学贷款是党和国家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问题、支持高校发展的重大举措。提高贷款学生的诚信意识,是推动资助工作进行的有效方式之一,高校必须加强诚信建设,把学生资助工作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诚信观念深入渗透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中。通过社会、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配合与努力,营造出公众讲诚信、人人讲诚信的氛围,进一步促进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

作者:王良波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学生工作部

第四篇: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初探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素质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大学生政治诚信问题

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当前,部分大学生在政治诚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说功利色彩较浓、价值取向冲突。大学生在校园参与入党、评奖评优、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有些人设法弄虚作假,投机取巧拉关系、或是请客送礼,具有很强的个人功利色彩。同时,有些大学生政治理想不够稳定。理想信念摇摆,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减退,政治冷漠,政治上比较随意,有的大学生甚至对原来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了动摇。个别大学生党员政治信仰在受到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影响,政治信仰危机尤其强烈。此外,还有写大学生政治参与盲目。一些大学生政治鉴别力较弱,把社会政治问题看得过于理想,缺乏辩证观点即使参与政治活动时,目的不够明确,容易随波逐流。

(二)大学生经济诚信问题

首先,恶意拖欠学费。一些大学生故意不交学费,把家长给的学费用于个人消费,甚至用来炒股;还有的学生编造自己家庭因难或者家庭突发事件等经济困难的谎言。其次,是骗取困难补助。一些学生给予资助贫困学生的困难补助或助学金当作是一种便宜,为了得到困难补助,他们往往伪造虚假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最好,是骗取助学贷款。有的学生通过开具假的经济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

(三)大学生学习诚信问题

学习诚信是是大学生最根本的诚信要求,但是一些大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对知识不求甚解,剽窃成风。首先,学术道德淡漠,抄袭严重。一些大学生学习时对待作业、论文时,靠抄袭同学作业或者到网上下载一篇,敷衍了事。有的大学生写论文时,不是钻研求实,反靠在网上找一下文章进行抄袭。当前大学生抄袭论文成风的现象,已经受到学校与有关部门的重视。其次,考试作弊严重。有些高校存在着学生考试作弊现象,英语四六级、公共课补考、计算机考试都有人进行作弊。一些大学生甚至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各种手段和方式都尝试。很多大学生对考试作弊理解,这不得不引起社会进行反思。再次,敷衍考勤。大学生在考勤方面谎言请假、编造理由搪塞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大学生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是不诚信的表现。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诚信问题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能够坚持诚信行为,但也有学生不诚信的。一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比较功利、虚荣浮躁、轻诺失信。在选择交往对象时,目的性极强,有的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在背地造谣中伤他人。一些大学生恋爱时,夸大自己家庭的条件;有的学生在恋爱时用欺骗的方法同时与几个异性交往;有的学生欺骗别人的感情、伤害别人的身体。一些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非法盗用同学的QQ帐号进行诽谤或诈骗等目的;有的学生偷用别人的上网流量;有的学生利用网络传播虚假信息。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素质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主观原因

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浅、心理素质不成熟、思辨与分析能力欠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以我独尊、个性比较强,心理逆反、不愿约束。他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少,对社会的不良现象缺乏清晰认识,自我意识较强,责任意识薄弱,在各种文化冲蚀下,他们缺乏冷静思考,自控能力差,容易致使诚信沦陷,这是主观原因。

(二)学校德育中诚信素质培养弱化

首先,高校对诚信教育重视不够。部分高校的诚信教育定位偏低,重教学科教育,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导致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不能持久。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感兴趣,把诚信教育看成可有可无的课程。其次,诚信教育存在缺陷。许多教育者忽视诚信教育的内化过程,导致诚信教育知与行为的分离。教育者往往采取灌输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无法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体制内存在问题。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高校用于硬件建设的经费更多,软件上的资金很少,用于学生德育方面的资金明显不足。最后,教育者自身的不诚信行为的负面影响。有的高校弄虚作假,自我吹嘘,虚报瞒报,骗取各种荣誉等。有的教育工作者忙于搞科研,上课应付;个别教师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伪造学术论文;还有的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贪污腐败、违法犯罪等,给学生树立了反面典型。

(三)家庭诚信素质培养教育偏失

家庭对孩子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当前的家庭诚信教育的状况却不容乐观。部分家长对孩子都是娇惯溺爱。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的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忽略子女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矫正。在日常生活中自身就表现出不诚信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建立诚信教育管理机制

诚信离不开他律,制度建设就是一种他律。首先,要建立诚信奖惩机制。大学生诚信教育要奖励优秀,树立榜样,抓好榜样示范教育,在校园内引领诚信风尚。高校要设立了诚信奖励办法,诚信测评优秀的在评优、入党方面优先。高校还要建立失信惩罚机制,起到惩前毖后的作用。此外,高校还要规范诚信管理制度。高校对于学生失信,要有详细明确的规定,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体现大学生诚信状况,对大学生实施诚信奖惩。

(二)诚信教育环境建设

首先,要优化传媒环境,提供优质的诚信教育舆论氛围。每天大量的信息传给大学生,这些传媒的信息良莠不齐,很多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判断,受骗上当。因此,我们倡导建设优秀的媒体环境,倡导诚信文化。其次,加强校园软、硬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建设和优秀的校园文软、硬校园文化,可以对大学生进行一种诚信文化的渲染熏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建立“四位一体”的诚信教育联动机制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个人“四位一体”的诚信教育联动建设机制,共同服务诚信教育道德实践。在学校诚信方面,高校要有诚信办学理念,高校首先要担当楷模,做到诚信。在家庭诚信方面,家长是学生第一个老师,家长对孩子有着很深的影响,父母要有责任意识,要注意言行诚信,创造诚信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在社会诚信方面,加强法制建设和社会建设,社会应该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诚信教育环境。在大学生个体诚信方面,大学生要加强自律,自律在品德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孟恒芳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