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下的诚信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和谐社会下的诚信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象

就业求职过程中缺失诚信在就业求职过程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首先表现在简历制作中的弄虚作假。如有的学生将自己没有而社会上流行的资格考试证书统统写入自己简历,虚构教育背景,虚构自己在校时的学习情况和取得的相关成绩;其次是违约。第三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用人单位的规定和协议置之不顾,在实习时对工作不负责任,给企业造成了损失,极大的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在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给人民的生活以及认知领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浮躁与失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当浮躁与失信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大于由此所付出的代价时,更促使市场主体做出逆向选择,完全背离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

(二)高校教育制度的制约一是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不能满足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三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难以起到好的效果。四是道德教育主体的素质滞后,有的人员甚至将这项工作视作一种差事,应付了事,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三)家庭因素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缺少必要的磨难挫折,因此难以培养坚毅的性格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他们更注重学习能力培养而忽略优良品格的塑造等都使得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急功近利,对于长远发展所必须的诚信品质的养成未能正确认识,这也是造成某些大学生诚信程度低下的重要原因。

(四)社会诚信机制的缺失当前,国家的诚信机制尚未建立,对于个人乃至集体的诚信缺乏有效的评价和奖惩制度。对于不讲诚信及信用,国家、社会和学校也没能给予应有的法律制裁、纪律处分和道德谴责……各种原因致使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通过多措并举的有效措施来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把大学校园真正塑造为一块诚信的净土,帮助每一位大学生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创建高校诚信教育的制度环境

第一,高校要把诚信作为衡量学生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第二,严肃纪律,不断强化学生的诚信观念。第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

(二)营造诚信校园文化氛围

首先,着力加强教师诚信道德教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就属诚信范畴,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教师必须做好表率,达到言教与身教的完美统一。其次,发挥学生骨干的表率作用,带动诚信之风。建立大学生良好诚信品质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身。从道德主体来讲,学生骨干的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的表率作用关系到高校诚信教育的成效。学生骨干率先垂范,做好表率,对诚信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第三,积极开展诚信校园文化活动。诚信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高校应把诚信道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营造校园的诚信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诚信示范作用,创新诚信教育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使诚信教育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切实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

(三)丰富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内容

诚信教育的重点在环境氛围,关键是实践,青年大学生只有在实际生活中诚实守信,才会深切地体会诚信的含义。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反复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是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应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单纯的大学这个小社会走进社会大家庭,帮助大学生对社会上诚信的一些正反面现象、案例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同时,适时组织专家学者带领大学生对社会某一热点的诚信问题进行讨论、辨析,不断提高青年大学生对诚信内涵的深入理解。此外,还应该通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辩论,组织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等进行诚信教育,使诚信教育活动无处不在。高校在进行诚信教育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在青年大学生中开办“无人售报亭”活动等。

(四)拓宽诚信教育空间

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网不在”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高校应发挥网络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诚信教育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情境中升华思想,在图文并茂、声情融汇的语境中感知诚信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遵守网络秩序,恪守网络道德,在网络上下都要诚实守信。同时,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是多种教育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应拓展诚信教育空间,利用多种渠道进行诚信教育。不仅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学校教育还应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配合,达成学校、社会、家庭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上的共识,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诚信是立身之本、立国之基。高校应该树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念,构建起诚信教育与管理、大学生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并在实践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这样定会促使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诚信危机,构建诚信人格,进而对全社会产生辐射作用,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赵明家 潘玉环 夏跃军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