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综述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大学作为道德教育建设的主阵地,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它是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发育和成长起来的。大学的“两课”教育要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把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与时俱进,多渗透市场经济和知识时代所需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把诚信作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达到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约束和评价机制
提高主体的自律意识,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评价机制,对大学生的所作所为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使他们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从而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所涉及的诚信事项进行记载,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守信和诚信等行为进行动态监控,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奖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并把这些数据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把学生的诚信记录和学校对学生诚信评价等级作为学生学籍档案的一部分,成为将来社会对个人评价的主要依据和重要指标。
三、加强诚信教育环境引导和实践体验
一方面,要创建文明和谐的道德育人环境,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建立诚信教育专题网站和论坛,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网络成为诚信教育的重要平台。同时,发挥网络资源的交互时效,积极与家长和社会建立联系,把诚信教育延伸到校园外,充分利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大众媒体等多种形式,形成整体合力,共同进行诚信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形成全方位的诚信友爱的道德育人环境。另一方面,要缔造健康的诚信文化环境。通过宣传先进典型事迹,设置诚信教育专栏,在公共场所设立诚信格言、警句,运用校园广播、板报、校报等,利用征文、辩论等正面舆论引导,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社团文艺活动,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之树立“以诚实守信为荣”,光明做事、坦荡做人的价值观念,营造崇尚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四、总结
总之,诚信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它不仅仅体现在大学和大学生中,最主要的,它是实现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的道德规范,其实现途径不仅是多样的,而且是多元的。
作者:段有成 单位:陇东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第二篇
1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网络技术进步中大学生网络自律精神差
近年随着笔记本和手机上网等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革命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网络平台可以促进大学生学习、交流和生活,但是在网络平台中也有大量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产生了猛烈的冲击。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大学生传统诚信文化处于一种对立状态,大学生因为自身人文素养的原因不能正确面对,造成大学生在自由网络世界能动意识和自主意识释放。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思想紊乱,造成了极端行为被放大。比如大学生寻找网络等都是不诚信行为。
1.2网络诚信监督机制缺位造成诚信教育失效
目前网络诚信立法缺如,网络诚信更多的是自律,在此种背景下道德约束,因为网络虚拟原因起到的作用不大。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比较稳定,诚信在道德基本层面就可以得到一定维护,尤其是熟人社会圈子可以促进诚信行为遵守。在网络环境下因为守信者受到损失,而失信者可以获利颇丰,导致失信的行为在大学生中大量存在,所以说在大学生面对诚信选择,很可能选择失信的选项。
2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路径
2.1塑造诚信环境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的主阵地,通过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并且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具有一定意志力,可以抵御一些不良思想侵袭,通过对大学生自身改变来改变主体行为。比如在大学生网络诚信塑造中不能干瘪的进行说教,需要从案例出发,利用多媒体手段,带给大学生思考、体味和理解,促进大学生真正理解道德的含义。在大学校园可以开设道德实践课,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促进大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理论学习转变为自身道德内化。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需要在大学生中树立网络诚信典型,促进诚信典型的正能量作用发挥。
2.2构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平台
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需要以网络模式进行教育。大学政工干部可以在网络上构建诚信教育平台,在网络上建设心理健康咨询论坛,定期进行知识讲座,宣传上网心态,促进学生正确面对网络,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处理网络上可以能存在的争议,远离不健康和黄色网站。在学校范围内为学生构建诚信档案,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紧密结合在一起,将学生的网络诚信档案与日常学习,奖学金发放等挂钩,引导学生诚信待人。诚信平台建设需要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并且诚信平台可以实现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互结合。诚信教育平台不仅仅要有功能,还需要具有评论功能。诚信平台要充分调动大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意识,推进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教育。
2.3互动模式推进大学生网络诚信评估
网络具有互动性,在互动模式下可以实现师生之间交流,大学生的困惑可以在互动过程中得到解决,并且互动可以实现大讨论,促进对一些问题的明确认识。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互动可以促进对大学生网络诚信的评估。大学生网络诚信评估需要自评、学生互评和老师评价相互结合,尤其是还需要参考社会评价和家庭评价,多元评价可以促进评价的精准。另外在大学生网络诚信评价中还需要建立奖惩机制,将大学生的校园诚信和社会诚信相互联网,并提供方便的在线查询。比如对大学生泄漏试卷,以及泄漏考题等行为均需要进行严格惩戒。
3总结
总之,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是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相互结合的,而学校教育在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大学生网络诚信需要遵守法律法规,敬畏道德。增强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构建网络诚信教育平台,推进大学生网络诚信评估才可以促进大学生网络诚信品格的塑造。
作者:邹金铃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第三篇
一、高度:影响的可能
一是形式主义。大学生觉得树立一定理想信念,尤其是社会理想信念光荣而伟大,这种理想信念的树立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个体提供特殊社会身份的设置与安排,例如党员的政治身份。党员身份的确很光荣,这份光荣在于责任与奉献,并非荣耀与脸面,这种形式主义动机看不到理想信念的精神实质。二是盲从主义。别人树立什么样理想信念自己也跟着模仿,这种盲目性的理想信念,完全没有认真思考其背后的内在规定与自我能否适应,一旦遇到复杂多变的情况,就会造成理想信念的动摇。三是投机主义。为了捞取某种利益而被迫选择某种理想信念。这样,理想信念动机与效果相互断裂,理想信念要求的作为与自身的不作为背道而驰,这是功利主义与官本位思想的残存,日后必然在理想信念外衣下形成权为己所用,利为己所谋,情为己所系的极端个人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不信的态度。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左拉指出:失信就是失败。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失信的态度基于两个主要的社会事实。一是大学生精英意识衰落。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例,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个隐性结果就是普遍性精英意识的衰落。
精英意识往往与社会理想信念有关,天之骄子在象牙塔中突出对宏观社会理想信念的关注,具有强烈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高等教育大众化虽然给更多的青年以求学的机会与理想信念塑造的情境,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学业与就业的竞争压力,巨大的生存压力导致大学生采取比较务实价值取向,强烈的功利意识和浮躁的成功心态影响了原有社会理想信念的坚挺。二是大学生卡利斯玛权威的衰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今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榜样参照就是一些党员先进人物,共产党人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的重要导航,这些党员先进人物为追求自己所坚定的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保持一种矢志不渝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然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面对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腐败案件接踵而至,尤其是在网络媒体推波助澜之下,腐败个体现象极易产生群体晕轮效应与刻板印象,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榜样意识产生巨大冲击,造成理想信念教育的怀疑主义,共产党人的卡利斯马权威受到巨大挑战。
二、信度:范畴的可信
理想信念根源于人的需要,需要是多方面的,理想信念也是多层次的,诚信教育也是多维度的。一般来说,从范畴上理想信念划分为社会理想信念、道德理想信念、职业理想信念和生活理想信念。
1.社会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诚信教育
社会理想信念是人们对社会共同向往目标的设计与追求,它是人生理想信念的最高层次,规定并制约其他层次理想信念的内容。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社会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诚信教育,最大的功效就是抚平社会与个人理想信念之间的鸿沟,诚信教育让个人理想信念得以整合,诚信教育让社会理想信念得以回归,这样可以在社会理想信念教育中实现个人理想信念教育,在个人理想信念教育中推动社会理想信念教育。
2.道德理想信念中的诚信教育
道德理想信念是人们把自己锻炼与培养成什么样人的设计与追求,是对做人原则、规范与行为的设想与确认程度,是对人生道德境界的构想与追求,核心是怎样做人。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而且认为“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是公民高尚人格力量的基础,立身之道、主政之基、修业之本。孔子甚至认为道德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去兵、去食,而不可去信。
3.职业理想信念中的诚信教育
职业理想信念是人们对自己将要从事职业的设计和追求。诚信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诚实是从方向上研究,即从事工作的现实选择,守信从动力上探究,对自己选择职业的执着。诚信教育在职业理想信念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第一,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职业的职责决定职业理想信念需要诚信。第二,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一项基本原则,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决定职业理想信念需要诚信。第三,诚实守信是社会生存的一项基本价值。任何理想信念必须回归于现实物质生活,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领域是个人最重要的物质活动领域。
4.生活理想信念中的诚信教育
生活理想信念是指人们对社会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情感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诚信教育是生活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要求。第一,诚信教育是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是职业理想信念的重要外化,因为物质活动大多需要通过职业生产方式来承载。第二,诚信教育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引导,精神生活是一种价值诉求、认同与信服,是一种基于某种需要的积极意义,诚信本身也是一种主观的认同与信服。第三,诚信教育是情感家庭生活的本质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自愿为对方承担责任的诚实守信是爱情的本质,家庭夫妻双方之间的相互忠实也是法律要求。我国婚姻法第四条明文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
三、效度:结构的可行
诚信教育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在效度上主要是基于结构效度层面来看诚信教育对理想信念教育的提升,突出诚信教育在结构上反映理想信念教育的程度。诚信教育的结构效度是诚信教育所要反映与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结构与特质的程度。换句话说就是诚信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在认知结构上的一致性程度。结构效度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因子分析。不妨,我们也可以将诚信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在结构上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诚信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一种心理认识变化过程,符合一定思想意识形成的发展规律。诚信教育包含诚实教育与守信教育两个方面,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理想信念教育是知、情、信、意、行的有机统一与均衡发展的教育。“知”,即认识,是人们对理想信念的原则、规范的理解和领悟。“情”,即情感,是理解和领悟原则规范时产生的一种主观情绪体验。“信”,信念,是人们对理想信念的原则和规范的内心态度。“意”,即意志,是在实践理想信念原则和规范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毅力。“行”,即行为,在实践活动中履行理想信念原则和规范的实际行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知、情、信、意、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其中“情和信”的教育就是诚信教育,突出“情和信”的诚信教育可以保证理想信念教育的认知、评价、信念、意志以及行为的有机统一与良性运行,可以防止理想信念教育出现两张皮现象。
四、向度:途径的可靠
面对新形势与新情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呈现多元化的途径,这些途径往往以各种活动方式来呈现,必须密切关注诚信教育在这些活动中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提升。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诚信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性质与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与精神追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高度浓缩。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以诚实守信为荣,诚信教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当代大学生作为国民教育的特殊对象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成为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将大学生诚信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中的诚信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十多年来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公民理想信念教育起了重要作用。《纲要》第一次提出二十字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揭示了公民理想信念的基本范畴———社会理想信念与个人理想信念有机统一。诚信教育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重要范畴———明礼诚信,它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公民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的正确反映,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与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必须加强诚信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将大学生诚信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中的诚信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信念,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夙愿,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更是当代大学生社会理想信念教育的宏观要求。诚信教育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诚信友爱,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倡导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和谐社会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大学生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者,又是和谐社会受益者,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示范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将大学生诚信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
4.社会主义普法教育中的诚信教育
普法教育是落实党建构法治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与重要契机。诚信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普法教育的重要原则———诚实信用,这是理想信念的法律化,与我国公民生活最为密切的重要法律规范《民法通则》第四条就明文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六五普法教育提出把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社会主义普法教育将大学生诚信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
五、广度:载体的可为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与教育隐性功能的重视,新时期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载体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显现走向隐性、从实体走向虚拟,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重要保证。
1.课堂诚信教育
课堂诚信教育是教师在特定课堂场域中有意识开展诚信意识灌输与渗透,借助于口头语言与身体动作,将诚信信息寓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教育,这是诚信教育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载体。这种载体可为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方法。课堂诚信教育一般采用案例教学法,这是以诚信案例运行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被广泛采用,通过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诚信事例、人物激发大学生了解诚信范畴,把握诚信特点,塑造诚信诉求的启发式教学活动。同时通过真实的诚信情境、事件、人物等典型案例的选择及讨论,在形式上预设一种情境假设,通过特定方式引导,向学生渗透某种诚信为目的教学方式,实质在于激励学生由学习诚信知识向树立诚信能力转化的自我塑造,有利于增强信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二是内容。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根据16号文件的要求,教育部在所有高校均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基本课程,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程,作为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直接设置诚信教育内容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抓手,将诚信看成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三是主体。按照中央16号文件要求: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教育重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师者,人之模范,教师是学生最好的诚信榜样。正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校所有教师必须以诚感人、以信服人,要把诚信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之中,应根据各专业课程不同视阈发掘诚信教育资源,及时将诚信教育有机地融合到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共同担负起培育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任。
2.校园诚信教育
校园诚信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中央16号文件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打造与建设诚信校园成为各高校的一项重要活动,高校根据诚信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在校园中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诚信教育宣传活动,利用传统节庆日、重大节假日和各种典礼活动,开展特色鲜明的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将诚信教育融于校园各项活动之中,有意识地进行诚信精神的渗透,使学生耳濡目染,增强诚信意识。例如开展诚信演讲、组织诚信辩论;倡导诚信考试,主办诚信讲座与报告会等活动;利用校报、校刊、校台、校网等等传播平台加强诚信内容宣传,尤其是对典型诚信人物大力宣传与弘扬。
3.网络诚信教育
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具有内容的庞杂性、方式的交互性、手段的兼容性等特点,为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提供了重要机遇。首先网络存在本身就为诚信教育预设出一定的空间与前提。网络诚信教育是以网络失信存在为前提与依据,正如宋明理学家程颢指出:信者,无伪而已。网络为何存在失信,缘于网络的匿名性,这种不需核实的匿名符号,弱化了虚拟社会对信息真实性的要求。其次,网络互动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生存与生活方式,也扩展了诚信教育手段。网络互动成为高校师生重要的活动形式,师生网络互动日益频繁,它改变了课堂诚信教育的空间限制与校园诚信教育的时间束缚,具有超时空互动优势,这为诚信教育提供新的载体。再次,可以切实加强网络诚信载体建设,牢牢把握诚信教育主动权,主动占领网络教育的新阵地,使得网络诚信教育成为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制作诚信主题鲜明、个性突出、适应青年特点的,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站和网页。另外,可以关注学生网上的诚信动态与网络诚信资源的整合,注重网络诚信引导,通过博客、微博等平台传递诚信信息,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诚信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诚信意识进行感染与渗透。
作者:夏道玉 左雪松 左雪红 单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