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知行合一思想融入诚信教育的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职诚信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知行方面的问题,如对诚信价值观内容认识不清、不了解诚信价值观为了什么、不了解诚信价值观有什么、不了解诚信怎么做。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将知行合一思想通过教师榜样示范、学生主动体察、实践活动的积极开展三个方面来融入诚信教育,从而提升高职诚信教育的实际效果,帮助学生积极成长。
关键词:知行合一;诚信教育;路径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为自己的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合格的建设者不仅需要坚实的技术硬实力,同时也需要扎实的道德软实力,如诚信。扎实的技术硬实力和稳定的道德软实力构成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特以“知行合一”理论为导向,探讨诚信价值观培育路径,以期助力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早日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知行合一与诚信的基本内容
(一)知行合一的基本概念
在哲学中,知和行是一对辩证的概念,知偏向于知识层面属于理论范畴;行偏向于行动层面属于实践范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1]。首先,“知”指知识、知觉、认识;“行”指行为、行动[2]。知是对事物的认识、价值的判断;行就是个人的行动、实践。其次,知和行两面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儒家文化不仅要看一个人怎么说,更要看这个人怎么做,并把怎么说和怎么做结合起来作为区分是否为君子的标准之一。孔子在《论语•公冶长》中说:“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中国优秀儒家传统文化中也说过“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也”,君子最可恶的事情就是言过其实,语言和行动不一致。最后,会不会行也是检验是否知的标准。明代王阳明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最早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思想。知和行是一体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的目的在于行,行是检验知的重要手段。总而言之,“知行合一”就是突出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从内化到外化到深层次内化再到更高层次外化和固化”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知行合一的理论特征
1.真知是基础:认知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知行合一指的是在认知道理与实践道理之间达到尽可能的短距离[3]。王阳明先生指出:“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4]。王阳明先生说到的“知”即代表真心求到的真知,不是表面的听说、了解、描摹;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就会自然将道理运用于行动中去,认知没有指导行动中即是对认知本身的一种否定。真知的获得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得到,知识可以从行动中得来、也可以从书本上得来、也可以从推理得来,真知是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础。2.动机是推进器:知是意识层面的概念、知和行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认知怎样转化为行动,还需要有动机的参与。动机即为意念。人之所以不能自我修身,首要原因在于动机不诚实而造成自欺欺人,以至于生活常常陷入惶惑忐忑、心神不宁的困境,更别谈能将自己的认知和行动统一起来成为君子了。动机不诚、意识不强也就不可能实现知行合一。3.诚信是目标:知行合一思想强调“知而必行,行而必知”,即知在行动中检验,行在知的指导下发展,诚信的价值观实现是知行合一不断循环发展的结果。在生活中就是个人认知的诚信道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有的人口头诚信讲得头头是道,但实际行为又背道而驰。稳定的诚信价值观塑造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日千里。
(三)诚信的基本概念
诚信一词是由“诚”和“信”两个字组合而成,很多时候是分开使用。在《说文解字》中,东汉的许慎第一次解释了“诚”和“信”两者是互相存在的关系[5]。《辞海》中“诚”的解释为“真心实意”,“信”解释为“诚实不欺”[6]。诚和信结合起来,诚信即为诚实不欺、信守承诺,说到做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诚信的内容更加丰富。新时代的诚信价值观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价值观,它是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是个人的道德基石,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
二、知行合一理论下的高职诚信教育现状
诚信教育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将诚信理念融入学生思维中、意识中、实践中。通过笔者2019年对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2019级、2020级在校生的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60份)研究发现,诚信教育在知行合一方面还存在有待提升的地方[7]。
(一)教育形式单一,不了解诚信价值观具体指向
很多学校在诚信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只偏重知识讲授,对诚信价值观的时代意义讲解较少,对学生个体差别关注度不够,把诚信教育仅当作是一种任务来完成,单向灌输诚信规范,未及时听取学生对教授的诚信内容的是否理解及理解到什么程度。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了“诚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主题班会”;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诚信教育形式单一”。00后的大学生多为网络时代的原居民,他们喜欢网络,擅长网络生活。超过五分之四的学生选择“已能熟练使用微博、微信”;超过五分之四的学生选择“每天看手机超过2小时”。但是学校对自媒体的重视度还未显现,对通过自媒体进行诚信教育的投入力度还有待提高。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了“手机接收固定诚信教育内容不多。”学校诚信教育形式的单一,也让学生对诚信价值观的具体内涵了解不够深入,不了解诚信价值观具体是指什么,有什么。
(二)情感体验缺乏,不了解诚信价值观为了什么
诚信教育只有与学生个人的真实情景结合起来,学生才能体会到它的意义。有些诚信教育太过高大上,只能让学生仰望;有些诚信教育没有从学生个人相关的内容讲起,与学生个人的诚信价值观有一定的距离;有些诚信教育拘泥于具体的事情,没有情感的升华,只能让学生当故事一样听过就忘。这些教育方式让学生很难感受到诚信价值观对自己的意义,更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诚信价值观。诚信情感的道德体验的缺乏,很难让学生形成诚信的道德共鸣。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有过诚信情感体验”;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单纯的诚信理论教育可以提高诚信认知水平”。可见,诚信价值观的培育不是嘴上说说诚信故事、墙上挂诚信的故事图片就可以的,诚信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有其自身的长期性,有些学生没有在有限的时间里对诚信价值观产生感情,不知道为什么要深入学习诚信价值观。
(三)价值观多元化,不了解诚信怎么做
在信息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们的价值观也变得多元化、多样化。有的教师仅仅就是给学生做表层的诚信理论讲述,没有及时培养学生形成理性的判断力,学生很难领悟到诚信价值观的怎么好,很容易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在遇到实际场景时就很容易将诚信的处事方式忘掉。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曾说:“所有从别人那里模仿来的美德,都是像猴子那样学来的乖,而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之所以能产生良好的道德效果,只是因为在你做的时候认识到他本来就是好的,而不是因为你看到别人那样做,你才那样做的[8]”。可见,只有学生本身认识到诚信对自己的重要性,知道诚信能够提升自己,诚信能够帮助自己处理事情,诚信能够提升自己人格魅力,学生才会自己主动积极地去做诚信的事情。学校只有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诚信道德知识,帮助学生明白诚信价值观有些什么,什么是诚信,学生才能够凭借自己的判断和对诚信价值观的认可去自觉践行诚信价值观。
三、知行合一思想下高职诚信教育的方法论选择
知行合一思想融入的高职诚信教育是指用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引领诚信教育,诚信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应该具有系统性、主体性、实践性。诚信教育的系统性,即学校环境应该与诚信教育保持一致,必须加强师生沟通,建立系统的诚信规范制度,指引诚信教育的发展。诚信教育的主体性,即为诚信教育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无可替代的存在,激发学生的主体作为。诚信教育的实践性,即诚信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有文化内涵的诚信实践阵地,将诚信教育融入学生的实践。
四、知行合一思想融入高职艺术生诚信教育的途径
(一)注重师德提升的榜样作用
榜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对他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高职艺术生多为富有个性,有独立思想的00后,他们对事情都有自己的判断,对教师更有自己的判断和评价。教师要以总书记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形成积极影响,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最美”好老师,一眼从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首先,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00后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他思想单纯,接触西方观念较多,多以自我为中心。教师要以自己崇高的理想信念去引导学生。一方面教师自己要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远大的志向,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学生讲好中国诚信故事,对学生形成更大的感召力,帮助学生坚定诚信的理想信念。其次,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明辨真伪,坚持真理,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于修身,勇于自省。现在00后的大学生,多在网络上生活,网络信息鱼龙混杂,难辨真伪,难免又低级趣味的信息充斥在网络信息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每日自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抵御低级趣味。再次,教师要有扎实的学识。教师要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基础知识;教师也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有学生能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师还要有亲和的人际交往能力,能走进学生。教育要改变以往的陈旧的教学理念,要注重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注重使用新媒体,新科技,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授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教师要有仁爱之心。教师要会以情感育人。00后的高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为人处事多受老师的影响。教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帮助学生成长,在学生有困难时及时出手相助。做一个做事有温度、上课有深度、思想有高度的教师;教师在教学中严谨的治学态度、敬业精神,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的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诚信成长学习的内容。
(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发挥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指出人人皆为圣贤,每个人都有向善、向美的欲求,每个人都有积极主动的力量。在诚信教育中要相信学生,要相信学生对诚信是有自己的积极认识和行动力的。故学校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首先,充分发挥班级的影响作用。班级要为班级学生服务,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班级自我管理的同时,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实践计划,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班级的自我管理结合起来融入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计划,这一方面提升了诚信教育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又将诚信融入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极大地提升了诚信教育的效率。其次,利用好学生会、社团、团组织的作用,鼓励学生融入其中,多多锻炼。特别是在高校,学生会是学生锻炼的重要场所,可以对学生会成员重点培养,引导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成长,使他们成为学生学习的诚信榜样,使其他同学积极向他们效仿,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的诚信理解水平。再次,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的实际项目,使学生真切体验到诚信的重要性。如学校可以结合企业开展“正向行动干预性支持”项目,项目集合学校与企业等多个方面的力量,对于学生积极的诚信行动给予正向支持,对于学生反向的诚信行为给予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一直走在诚信的正确道路上。最后,家校联合,形成合力。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启蒙地,家长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学校在进行诚信教育时,要在适当的时候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和家长沟通,必要的时候寻求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家校在诚信教育方面上思想一致,行动一致,这不仅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整合性的环境支持,也坚定了学生心向诚信的信心和决心。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制定每年的诚信教育主题宣传计划,定期通过学校广播站、微信群、企业微信、学校电子大屏等学校宣传平台发送诚信相关的故事、事迹、政策等知识,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诚信的力量。
(三)注重实践活动的诚信体验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与社会接触得机会越来越多,校园文化的实践活动也显得越来越必要。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在校园实践活动中注重诚信文化的建设、志愿服务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这些活动都在陶冶、影响着学生的诚信体验。首席,以该校的数字艺术学院为例,此学院每月都举行有主题的文化活动,如有“礼尚往来”宿舍文化节、“小小的我”志愿服务日、“最美那一刻”摄影大赛、“这才是流行”的漫画大赛等等,这些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化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对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发展也极其容易达到积极的影响。其次,鼓励学生开展积极社会实践活动,直面现实中的问题,体验现实中的困惑。每当此时,教师都会第一时间出现,针对学生的诚信困惑给予及时的分析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诚信的价值观;同时教师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诚信现象,帮助学生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样学生自发生出来的诚信道德观,既是一种自我的诚信道德管理,也是一个高效的道德教育渠道,学生更容易学习到诚信的本质。再次,学校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大放光彩。学校设置有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学校每年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活动,每年为省里、国家推送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大赛的活动中体会诚信的重要性。如学校学生刘欣的刘大猫项目,获得省级创业大赛一等奖,连续3年带动了学院100多人参与创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到了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既包括也对人也包括对事。诚信价值观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连续性、长期性、系统性。诚信价值观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在“知”与“行”中双向耦合发展。学校在进行学生的诚信教育注重老师的影响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和实践体验,从而使学生的诚信价值观达到知行合一。
作者:高雨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数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