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开展小学诚信教育的思考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诚信是我们每个人的重要品格,也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诚信展现了人的内在品质与外在形象。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的关键阶段,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文章从开展诚信教育的重要性着手,探讨如何在小学中有效地开展诚信教育,以及落实诚信教育结果评价的三个维度。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诚信教育
一、开展小学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诚者,人之本;信者,行之基。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诚信品质,不仅可以使其受益终身,还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1.诚信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优良品质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展诚信教育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也提出了新的管理标准,教师可借此契机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教育的功能,一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二是保障和推动社会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方面,小学生的发展,包括“诚信”这一基本品德在内的全面发展都依赖于教育;另一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诚信社会,也依赖于教育。诚信教育是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内容,且小学德育纲领也已经明确指出,教师要在班级管理中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小学班级管理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好的班级管理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还能让其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进行诚信教育渗透,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班级管理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班级管理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将对诚信的认知从感性转为理性,高度重视诚信的价值,从而达到诚信教育的预期目标。
2.学生存在不诚信行为,诚信意识淡薄。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学习,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形成习惯。可以说,课堂不仅是教书的场所,还是育人的阵地。课堂中诚信的学风对培养诚信之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教师在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纠正学生不诚信的行为,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长久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课堂中的诚信问题不够重视,意识淡薄,集中表现为经常性地迟到、旷课、向师长撒谎、抄袭、作弊等,甚至出现雇人代做作业等“伪学”现象。这些不诚信的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影响其同学关系。这些都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纠正,否则将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小学生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产生错误判断;二是部分家长的不良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三是部分学校与教师不够重视学生的诚信教育,如很多学校和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而不注重诚信教育,还有部分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迟到或者下课习惯拖堂,这都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从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活动,从提高认知、激发情感、指导行为三个方面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诚信品质。
二、开展小学诚信教育的实践
1.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学校要优化校园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要求学生从小做起,严格遵守诺言、遵纪守法,培养良好品德。另外,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无论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教师都是学生心中的一面旗帜,也是其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注意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待人,诚实守信。同时,教师还要在学校周边、教室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区域张贴与诚信有关的标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很强,比赛赶超的意识也较为强烈,因此,班主任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并激励学生守诚信。比如,可以每月开展一次诚信榜样评比活动,激发学生争先创优的动力。这种活动能够促使学生为了被评为诚信榜样自觉规范言行举止。长此以往,学生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诚信意识。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方面的带头作用,促使学生向教师学习,自觉规范自身的言行。尤其是肩负“传道、授业、解惑”重责的教师,要言传身教、言行一致,这样才会“无言而威”。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也就是说,教师的行为应该是自发的、真诚的、高度自觉的。与此同时,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它的形成和发展也有一个教育、训练、内化的过程。学校应当把道德教育过程看作师生之间不断互动、平等对话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机械地、形而上学地灌输和说教。此外,学校还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具体而言,坚持在小学生中开展以教育、引导为主,以管理、规范为辅的诚信教育,加强管理,严格要求,通过专家报告讲座、校友言传身教、校园良好的人文环境等来影响学生;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处理舞弊行为的规章制度,严格考试纪律,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并尝试营造“无人监考”的自觉考试氛围;开展诸如“真诚的世界,真实的我”的征文、演讲活动,鼓励学生打开心扉,抒发对世界、人生、社会、朋友的看法;实行个人发展综合考评制度,建立信用档案,把学生的诚信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树立“讲信誉、讲信用”的榜样,引发学生对诚信的关注,建立小学生个人信用考评机制,定期、全面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详细、及时记录,并反馈、纠偏、指导,促进学生养成诚信习惯。学校与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时应从小处着手,追求真、细、实,杜绝假、大、空,要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解决诚信教育缺失问题。
3.组织诚信活动。实际上,要让学生形成诚信品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长期的培养,需要长期对学生施加影响,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诚信品质。对此,教师可以组织“诚信日”“诚信周”等主题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实践;也可举办诚信主题诵读、演讲活动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与诚信主题有关的手抄报、黑板报,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落实诚信教育。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不诚信行为,是源于他们对诚信这个概念不够理解。对此,教师可通过制订班级规章制度,帮助学生明确诚信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遵守诚信的基本要求,践行诚信。
三、诚信教育结果评价的三个维度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是有效开展诚信教育的保障,也是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有效途径,学校要通过合理的评价方式,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诚信行为、践行诚信的情况纳入诚信评价范畴,定期评估、评价学生的诚信水平与状况,强化学生对诚信的关注与重视。评价体系应包含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个环节,以保证评价的合理性。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规范学生的行为,以达到诚信教育的预期目标。学校在进行最终的诚信教育结果评价时,要将正面引导与负面惩罚相结合,构建持续性、阶梯式的诚信激励与奖惩制度,以有效约束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养成诚信的习惯,实现严于律己。下面着重分析诚信教育结果评价的三个维度。
1.评价诚信认知。小学生的诚信认知是诚信教育结果评价的有效因子。苏格拉底所提出的“知识即美德”,便是将道德知识与道德意识相统一,在他看来,美德的来源是真理与知识,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道德知识与规则对人的行为的指导性。基于此,在诚信教育结果评价中,教师可以对小学生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进行测评,考查学生的诚信认知水平,以便后续更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
2.评价诚信情感。一方面,情感是诚信原则为小学生认同、接受、内化的关键环节,扮演着“枢纽”的角色,即将诚信准则的“社会外在性”转变为“个体内在性”的关键;另一方面,情感影响着小学生的诚信价值判断,对人在现实生活中回答“应该”与“不应该”一类的问题有着很大影响。情感领域评价主要是指对小学生的诚信意识内化程度的评价,即考查小学生在什么样的情感程度认同与接受诚信价值观念。具体而言,情感领域评价涉及接受、价值和内化等方面。
3.评价诚信言行。小学生的言行作为其诚信认知和诚信情感的外显,是诚信教育结果评价的直接依据,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对其行为进行测评。具体而言,学校方面可制订相应的评价量表,以便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一一评价。总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能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改变其观念,促其成为有知识、有素质的学生,为其社会发展和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东桑杰 贾才藏 单位: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打柴沟镇教育辅导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