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诚信教育融合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诚信教育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诚信教育融合

摘要:诚信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大学生诚信直接影响着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与诚信教育的融合,将有助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课程教学与诚信文化教育融合,关键要做好以下三点:首先要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其次是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再次就是对学生表现和学业成绩的公正评价。

关键词:大学英语;大学生诚信教育融合

1.引言

4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的腾飞,随之而来的物欲与功力,使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个人及社会诚信问题出现危机,社会秩序违规现象纷繁复杂:电商欺诈、疫苗造假、食品药品不合格、学生考试作弊等违规违纪现象屡禁不止,目前这些诚信问题受到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在逐步改善。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口,不单纯是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同样重要。诚信应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新时代背景下,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引领下,大学英语教学与诚信教育的融合模式值得探索。

2.国内外研究状况

2.1国内现状

近几年,学术界对诚信问题的探究逐渐升温,集中体现在有关诚信问题的研究项目和重大成果方面。社会生活中,诚信在某些方面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如2018年我国局部地区出现的疫苗造假事件,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2019年网络曝出的几起高校学术造假和教师生活作风等问题,充分说明了诚信教育和诚信管理的重要性。“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以及诚信品质的培养,关系到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思想品质的传承”(杨洋,2019)。目前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聚焦到了诚信教育这一热话题上,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逐步落实。信誉高低关系到商贸往来的长效机制问题,优秀而古老的中华文明史借助诚信方得以永久传承。传统文化中诚信历来都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为政之基。社会在进步,人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社会诚信建设需要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是推进社会诚信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

2.2国外现状

国外诚信的概念来源于古希腊。西方研究诚信问题最早出现在哲学和宗教等相关领域。原宁(2014)指出在国外诚信的相关文献中表达诚信的词汇分别有authenticity,sincerityandintegrity,诚信文化不因地域国别而异。德国作为世界上诚信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对在校学生进行道德诚信教育方面格外严厉。诚信文化教育在国内外的研究领域逐步拓宽,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我国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浸润研究现实意义重大而深远。

3.课堂诚信文化教育的意义

《论语•子路》“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左传》中将诚信上升到国本的层面,所谓“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驱力(于玺,2015)。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思想资源,是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宝贵财富。

3.1理论意义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就个人而言,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就社会而言,是一种道德规范。从社会发展观来讲,诚信体系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教育各界不断探索。经济腾飞的洪流之中,出现了诚信下滑的社会趋势令人担忧。诚信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不能证明过去人们不注重诚信,而是证明了高度文明的社会更加需要诚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有关诚信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模式相对单一,关注点也分散些。本课题从“浸润教育方法”着手,课程育人的角度探究,可以拓展理论研究的视角。

3.2社会价值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具有真知灼见,是走在社会发展前列的排头兵,是新时代的开拓者,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是一个时代最灵敏的记录者,他们的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与发展方向(胡雪艳,2018)。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依靠诚信青年,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现状

4.1学生学习现状

4.1.1课堂逃课、替课、打游戏

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课程一般班额比较大,教师对出勤学生详情的掌握难度很大,逃课和替课现象时有发生,这并不是某个高校的专利,而是一种令人头疼的通病,很多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时多次提到这个问题,大家感同身受。从学生角度讲,是对课程学习的意义重视程度不够;从考核课程学习效果讲,是难度系数较小;从管理角度讲,是缺乏统一的体系,没有形成课堂管理的合力;从信用角度讲,就是诚信缺失。

4.1.2作业雷同,缺乏新意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业成绩的评定一般采纳综合性考核法,不单纯依靠期末考试成绩的单一量化方式。但从学生平时指标作业提交的状况来看,雷同率极高,因为这样省时省力。期末考试作弊现象并没有完全避免,看似小事一桩,实则认识误区根深蒂固,绑架了青年学生的纯洁灵魂,形成了思维定势。教师考试把关严格,不开绿灯,学生竟然就认为教师不替他们考虑,期末评教就给教师打分低,甚至有的同仁也这么认为,并没有跟任课教师站在统一教育战线上。

4.1.3同学之间的关系

朝夕相伴的同窗好友,本应该团结互助,两小无猜。可今天的大学像是社会的小缩影,诚信意识也很令人担忧。偶有骗财欺诈,也有打架斗殴,更有拉帮结派,同学之间纯真的友情荡然无存,彼此的信任难以寻觅,最终是人际关系危机。社会进步了,文明了,而人际关系却冷淡了。

4.1.4在经济行为中的诚信缺失

高校目前奖助学金覆盖率也比较高,在奖助学金申请材料中有不少学生弄虚作假现象,导致贫困生的认定上困难重重,该受到资助的贫困生却没有被资助。相反,有的家庭条件好,能说会道,能讨教师欢心的学生却得到奖助学金,拿到得来的助学金大手大脚耍阔气。

4.1.5.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缺乏诚信

高校扩招导致大中专毕业生比例逐年上升,社会所需就业岗位供需失衡,就业竞争压力增大,想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不少求职者不惜违背良心,在求职简历上造假做文章,招聘考试作弊,面试找关系走后门,这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有样例可仿的,社会负面影响极差。

4.2主要原因

诚信文化传播与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相脱节,没有形成一个全程育人的体系,原因如下。

4.2.1通识教育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的通识教育课程,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大学体育等相对于专业课来说,班级人数非常多,班额大。主要原因在于传统错误观念导致的对公共课的认识和定位上的偏差,误认为通识教育课程没有专业课程学习重要。过去的老传统觉得公共课可有可无,所以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与专业课大相径庭,专业课小班型,不超过30人,公共课50人以上才被认为正常,有的甚至100人以上,课堂效果可想而知。任课教师面对庞大的阶梯教室,很难准确地识别出每一张学生的面孔,学生替课或看会手机不易及时发现制止,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的效果自然也很差,只能传统讲授为主,没法讨论,课改难度大。

4.2.2诚信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诚信行为应从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着手做起。目前很多高校对诚信考试管理比较严格,但完整的诚信管理体系有待于健全完善。如大学英语平时作业抄袭,替课逃课之类的不诚信行为出现,负责管理学生的主管部门就认为这是任课教师的事,不归我管,各负其责,各人自扫门前雪。从道理上来讲,这种看法是完全正确的,但就学生教育整体过程而言,每个环节不应该是独立的,应该相辅相成,齐抓共管,全校上下应目标一致,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形成统一体系,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诚信的学校管理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因为育人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不是单打独斗。

4.2.3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品行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胜过学校、教师和家庭监护人。从宏观的社会到中观的学校生活,违法乱纪,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事件一直都存在。人人痛恨欺诈,但在利益诱惑下往往会冲破道德底线。诚信公平的环境对人的道德约束至关重要。国际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难免充斥着浮夸和虚假的元素成分,如追求物质享受、请客送礼找工作、弄虚作假争荣誉等,这无形中影响着身处社会其中的每一个自然人,大学生也不例外。很多学生不爱动脑,不想吃苦受累,缺乏恒心和毅力,作业不愿独立完成。在校大学生抄袭作业一旦习惯了,将来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抄写别人工作方案,仿造别人工作计划,到那时就成了剽窃造假的大事。风清气正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人的诚信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5.大学英语教学与诚信教育的融合

5.1时代需要

合理利用传统诚信文化中蕴含的提高道德水准、淳化社会风气等方面的思想价值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窦淑媛,2018)。“青年强则国强”。“人而无德,行之不远”。诚信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熏陶和教育着一代代中国人。“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一员,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职能可以通过课堂主阵地发挥其功效。传统诚信文化通过通识教育课程实现转化,有助于提高课程教育的文化性和实践性。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传统诚信文化,传统诚信文化一方面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另一方面具有传承性。诚信文化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功能相结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意蕴。

5.2路径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将诚信文化自然融入通识英语知识学习的全过程,有助于信息的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到以知促诚,以情生诚,以意染诚。

5.2.1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政治觉悟

高校英语教师不仅承担着通识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也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大学英语教师是推进高校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的主导者,需要不断提升英语教师的政治觉悟。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其向善之心、惩恶扬善的道德引领至关重要。正如一句英语谚语所言:“Characterbegetscharacter,likebegetslike.”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断学习教育概论,学会教书育人,更应不断学习思想当道修养知识,实现品行育人。

5.2.2教学内容的转化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没有教育内容,教育活动就无法进行(叶澜,2006)。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有育人的目的,文学素养的培养任务,更有思政育人的职责。教学内容的转化可以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挖掘、联想、举一反三中建立知识的联系,拓展或延伸。例如在学习21世纪大学英语1下册第6单元TextA“Can’tForgetYourFirstLove”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对友情、爱情和亲情忠贞不渝的益处多维度思考,对良好人际关系的指导意义加以探讨,让学生体会出诚实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一个小问题的思考,可以让死的知识转化为活的思维,顺理成章的宣传了诚信文化,实现了课程教学与诚信教育的有机融合。

5.2.3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诚信评价

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就是明天社会的开拓者,他们中的有些人经过实践的磨练,将会成为未来的改革创新者。今天诚信教育的渗透对其自身诚信文化素养的提升意味深长。关键时期传统文化中的“诚信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对学生课程考核的评价一定要公平公正,体现在平时和期末考试的全过程。从课堂参与情况到平时成绩的核算,要分阶段及时公示结果,让大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明明白白,他们可以自己找差距,找原因,任课教师要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媚上欺下,不弄虚作假,杜绝微腐死角。期末考试卷面阅卷要统一标准,不能因人而异,照顾领导亲戚,私下交易。领导更应该积极支持和维护教师的公正评价行为。创设了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并不是一件轻松自如的事情,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制度的保障,仅依靠任课教师的单薄之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大学英语教学与诚信教育的融合恰恰体现了“课程思政”理念的核心。“金课”的评定法则之一就是看学生有没有参与课堂活动,有没有让学生受教的内容。作为育人高校,应该让“制度严起来,让学业难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实实在在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诚信是人际交往的美德,是治国理政的原则,是课堂评价过程中的基本准则。因而融诚信教育的大学英语课程教育探索始终在前行,在路上。

参考文献

[1]窦淑媛.传统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8.

[2]胡雪艳.大学生诚信及其建设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8.

[3]杨洋.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学生诚信教育提升路径探讨[J].高教学刊,2019(14):176-178.

[4]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原宁.国内外诚信涵义研究文献综述[J].商业时代,2014(3):10.

[6]于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大学生诚信意识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5.

作者:王翠菊 单位:山东青年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