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诚信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诚信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诚信教育

摘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对我国现有的教育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高等院校一直都是为我国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一直都是高等院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保障现有大学生的素质和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的重要保障因素之一。

关键词:资助育人;诚信教育;研究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健康发展,一直都是制约我国高等院校工作展开的非常大的难题。我国对于高校资助工作也展开过多次不同方向的探究和实验,所取得的效果并不出众。而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迫切地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减轻学生的生活负担,还要协助学生们降低自身的心理压力,大部分接受资助的大学生,或多或少地会有自卑心理。因此在资助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学生,并让学生积极克服这部分自卑心理,在学校和自身的双方共同努力之下,健康的成长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基于此,该文对现有的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做系统的探究。

1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执行者方面。现有的对于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工作,主要是通过奖学金或助学金的方式予以支持。然而这种支持层面仅仅停留在对学生的物质方面进行支持和援助,只能帮助这部分学生暂时缓解家庭和自身在经济方面的压力。然而分析这部分学生的成长经历可知,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受到同学的歧视,或因自身在接受学校资助的过程中,会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原有的对于高校学生进行资助的方式,尚未涉及学生学业和心理方面的资助。这就要求高校在资助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生活条件、生活压力进行资助,还要积极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思维和思考方式。做好学生们的精神援助工作,积极帮助学生们摆脱已有的或可能存在的自卑心理,落实好高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其次再对家庭困难学生认定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家庭困难生的执行标准是统一的,未能完全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社会是不断动态变化的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受到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所导致这部分学生有的可以达到家庭困难的标准,有的则达不到,缺乏一定的公平性;此外对于奖助学金的发放,还有一定的不公平性。家庭困难学生所拥有的奖助学金名额总量,要远少于普通学生所拥有的奖助学金名额总量。(2)受益者方面。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摆正自己的态度,因为只要学生愿意继续留在学校,肯定是对于学习、对于知识有渴望的,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来改变自己生活现状。因此这大部分学生在接受国家奖助学金之后,会持有一种感恩的态度,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来回报社会,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来回报学校。但是有极少数的学生错误地理解了奖助学金的本质和内涵,单纯地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差,理应得到这部分奖助学金。长此以往,在这种思维指导下形成一种“等靠要”的心理。这部分学生认为国家给予自己奖助学金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进而丧失了自己的劳动能力;此外还有少数学生在拿到奖助学金之后肆意挥霍,大手大脚地花钱,这也就丧失了奖助学金给予学生的本质、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2如何完善资助体系

2.1执行这方面

(1)增强针对性。首先应提升奖助学金发放执行者的个人素养,提升其专业能力、专业态度,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其次奖助学金的发放执行者在落实工作时,第一应确保资助标准的明确和细化,也就是说在奖助学金发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家庭情况的真实性,让奖助学金的发放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而不是存在肆意挥霍等行为。帮助真正需要这部分奖助学金的同学,让奖助学金起到应有的价值和作用;第二是在实施精准资助的过程中,还应积极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部分学生现有的这种耻于拿到奖学金,或者有羞愧心理、自卑心理等现象,应积极引导学生们摒弃这部分想法,建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们在面对困难的同时想方设法地去解决困难,因为国家对于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是有限的,不可能说在学生未来生活的几十年内一直资助,这部分资助只是一种行为,让学生们感受到社会和学校对于自己的关爱关怀态度。而学生若想实实在在地解决这个问题,让自己的生活条件变得好起来,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因此要让学生积极认识到国家资助,这一行为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们建立正确的观念,提升学生们克服困难的能力。最后对于部分承担了天灾人祸等现象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自闭的心理,而身为奖助学金的执行者,有责任和义务帮助这部分学生从这个阴影处走出来。(2)区分阶段性。将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通过几个阶段来互相配合完成的。对于现有的奖助学金发放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第一阶段是学生们刚入学一学年,通过这一学年的时间让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现有的经济条件差异,并不会导致自己低人一等;同样也不能因为现有的经济状况,而让学生感觉到自己低人一等。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资助主要是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让学生们建立起正确地与人沟通和接触的态度。第二阶段是二、三学年。这一阶段的学生们在经历了第一学年拿到奖助学金之后,已经对自己所处的情况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知,这一阶段通过发放奖助学金的方式可以起到鼓励学生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给予学生们在一个阶段之内努力的一个收获,让学生们养成想要改变现状就需要通过自己努力的这种思维。第三阶段应是第四学年。这一阶段的所有学生都要面临步入社会的压力,相较于其他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初步入社会的时候肯定会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在这个过程中给学生们以适当的奖助学金资助,可以起到缓解学生们当前窘境的情况。让学生们有一个缓冲的余地,通过这个跳板让自己可以更加适应社会,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3)规范程序化。这一点主要是为了避免少部分学生通过投机取巧等方式拿到奖助学金的行为。因为极少数的学生未能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拿到奖助学金之后便开始大手大脚地挥霍,即使家庭条件允许也会去争取这部分奖助学金,让该拿到奖助学金的、家庭困难的学生得不到这部分奖助学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首先要做到的是在判定的过程中严格估计判定结果的真实性。奖助学金发放的执行者应首先在初接触学生时根据学生的言谈举止和家庭情况调查来判断大致人员。然后通过不断地摸查和走访学生,真实地了解到这部分学生在群体中的表现和行为,确定情况切实可靠之后再予以发放奖助学金。(4)突出目的性。资助是实现育人的阶段措施,而育人是资助的目的。因此在奖助学金发放的过程中还应突出目的性。想要培养全方面发展的学生,必要的扶持和鼓励是不可或缺的措施。因此辅导员或班主任应积极宣传奖助学金的政策作用,通过宣传真人事迹或有教育意义的行为,来引导学生们正确的使用奖助学金。最后辅导员或班主任还应积极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三观引导学生们正确的使用奖助学金;并且还应积极建立奖助学金的使用奖惩制度,对于拿到奖助学金之后,肆意挥霍等行为的学生予以不再资助处理。

2.2受益者方面

(1)建立奖助学金鼓励机制。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引导学生们正确地使用奖助学金和建立正确的对于事物的态度。如每个学校都会有一名或者多名学习成绩很优但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发扬这部分学生的个人事迹,让整个校园内形成一种奋发图强的精神;其次不能仅仅将家庭状况和学习成绩作为将助学金评比的要求,还应鼓励学生全方面发展、综合发展,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养。(2)适当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为了避免学生们,拿到奖学金之后形成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可适当地在学校内部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们正确的获得劳动报酬的方式。通过这种等价交换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缓解这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们建立多劳多得的劳动理念;亦可培养学生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学生们的动手能力。(3)加强感恩教育。感恩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因此校方应积极落实好感恩教育。尤其对于受资助的学生更应该培养感恩精神,让这部分学生认识到国家和政府给予自己的鼓励和支持,从而让这部分学生在未来工作过程中正确的回报社会。(4)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资助只是一种手段,育人才是真正的目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而育人的方式并不是仅仅存在于说教的方式中,还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媒体设备或书籍报刊等,让学生们认识到资助制度,让学生们认识到资助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辅助以精神激励和思想教育,实现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现有的问题是制约高校健康发展的很大问题,问题的解决方式应建立在正确的引导和维护,将可能出现的不正确对待资助的行为扼杀的萌芽之中,实现国家资源的有效运用,还应做到切实保障好的资助体系对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康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资助育人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25-26.

[2]董荣伟,姚红兵,孔扬.多元入学背景下高职资助育人现状及策略探索———以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河北农机,2019(3):39-40.

[3]韩梅,陈拥军,张丹丹.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实施途径研究———以皖西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2):138-141.

[4]任红.浅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诚信教育缺失现象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244.

[5]吕峰.契约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学业诚信教育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2):39-41.

[6]钟思远.高职院校资助工作模块化管理研究与实践———以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资助工作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12):92-94,98.

作者:翟真杰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