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工作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着很多诚信缺失的问题。助学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加强经济困难生资助过程中的诚信教育,也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重点分析了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探讨了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大意义,提出推动高职院校资助工作诚信教育的主要举措。
关键词:诚信教育;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举措
引言
近年来,在各方力量的重视与推动下,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基本构筑起以国家资助为主体,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支撑,学校资助为基础,企业、社会、师生自愿捐款捐助为辅助的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困难生的经济压力,为他们安心求学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1]。由于当前进入高职院校求学的人数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比率也随之提高。总体上来看,各高职院校在学生资助工作上重诚信、重规范,使大部分经济困难生及时得到了帮助。也应当看到,某些高职院校顾此失彼,虽然强调了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却忽视了诚信指标,忽略了对受助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了资助过程中弄虚作假行为频发,一批假困难生诈取了助学金,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公正性。因此,如何在开展对困难生经济帮扶的同时加强诚信教育,这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这也是高等院校主动变革高等职业教育,丰富和更新高等职业教育思维与体系的客观需要。
一、高职院校受助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1.认定前弄虚作假,夸大家庭经济困难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认定经济困难生时所用的主要方法是查看《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经济困难证明等相关资料[1]。《调查表》主要由学生自行填写,困难证明主要由当地民政部门开具,并由学生自行提交。这方面容易存在的漏洞是:某些学生在开具调查表时可提供虚假情况,比如虚构家庭情况、夸大家庭困难程度,对学生提供情况的确认缺乏有效手段;某些地方的民政部门在开具相关证明时也缺少责任心,随意出具证明。这些漏洞都让一些家庭经济尚可的假困难生有机可乘,不仅防不胜防,而且对其无可奈何[2]。
2.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并没有真正去证实
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时,主要还是看学生上交的材料作为评判依据。根据学生上交材料的内容来划分不同等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班级困难认定评议小组对学生上交的材料进行评审,而评议小组成员对上交材料的学生的情况本就不是非常了解,受助对象学生的真实情况也没有人切身实际去调查,在这种情况下,就很有可能评出一批假困难学生。
3.为能入围评选,学生私结“联盟”
当前国家在高职院校资助层面上对各高职院校的资助名额有限,这就使得在经济困难生认定时存在一定的竞争性。所以为了公平起见,民主评议往往成为了筛选名单的重要手段。但实际情况是在民主评议过程中必须组成困难认定评议小组,小组的成员往往由同一班级的学生担任,少数学生会利用关系拉关系,以确保在民主评议时票数较高,不少学生甚至在认定前会走“后门”出现请客吃饭等奢侈消费行为,更加严重的是有些学生为了争取名额,不惜中伤他人,虚假编造与其具有竞争关系的申请学生“家境好、日常消费高”等“事实”,失去了最基本的诚信意识与道德底线。
4.受助对象学生,乱用助学金
按照规定,高等院校设立各种奖助学金的主要目的是要解决经济困难生在生活上的一般困难,并对其主要用途进行了明确限定,要求只能用于学生缴纳学费等方面。但并不是每个受助生都严格按规定、按用途进行使用,有些受助生一拿到助学金后,就不加节制地挥霍浪费,根本没有把钱用在正点上,国家资助失去了最初的意义[3]。
二、导致大学生失信的具体原因
要解决受助生失信问题,就必须找出导致受助生失信的具体原因。从目前的调查分析来看,导致大学生失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社会风气的影响,二是家庭环境的不良熏陶,三是学校监督教育上的失位,四是大学生成长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完全确定,思维方式还不完善,因此很容易出现在思想上被外界环境所左右的情况,在不良影响下出现道德认知错误,无法进行正确抵御进而影响自身三观,导致在诚信问题中偏移进而做出错误选择。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多数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而且当今社会风气普遍比较浮躁,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现实、更加物质化,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受社会风气熏陶,也变得重视现实利益,在诚信选择时判断的依据往往是:是否对自身有利。当其他人因不诚信而获利时,其他大学生发现有利可图,就很有可能跟风模仿,导致不诚信缺失现象不断发生。
三、资助工作中诚信教育工作建设的重大意义
1.受助工作诚信教育是资助育人的内在要求
我们应当看到,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国家之所以开展对困难生的资助,根本目的也是要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为大学生实现其内在价值提供成长的土壤[4]。人无信不立,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做人的道德准则。为人以诚,待人以信,不仅是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要求,更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最起码的道德修养,更应当成为社会发展的规范。社会发展到今天,诚信已经成为了社会生活对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标准。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学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内在的精神品格。因此,诚信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受助工作诚信教育是塑造学生精神品格的有效手段
从实际情况来看,经济贫困生确实是高职院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但也确实存在着有些贫困生虽然经济困难,但又虚荣心很重,因此不惜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取金钱以满足自身的需求。要减少乃至杜绝这种问题,就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事实证明,在资助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利于塑造他们的精神品格,有利于他们提高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我们应当通过大量的实例教育,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有诚信的人必将受到大家的爱戴和尊敬,一个有诚信的大学生也一定会受到企业和岗位的欢迎,让大学生真正感觉到讲诚信对个人发展、对社会发展的益处,进而自觉讲诚信、守诚信。当讲诚信的学生越来越多、不讲诚信的学生越来越少,高职院校资助工作就真正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3.受助工作诚信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培养,更要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学生,引导他们逐步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高职院校的建设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设施的建设,更要注重对学生内在精神意志的建设。助学扶贫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目前大学生受助工作已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资助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的生活动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进行合理公正的资助扶贫是体现一所高职院校人性化的一种标志。在资助中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诚信关乎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关乎到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这对学生以及学校的发展是双赢的选择。
四、加强高职院校资助工作诚信教育主要措施
1.要健全诚信管理体制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建立并维持富有生机活力的资助诚信体制的根本保证[5]。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应逐步建立起动态贫困生档案,完善贫困生认定体制,并对贫困生合理分类、对症下药。首先,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资助认定体制,对学生上交的评审材料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切身实际调查学生的真实家庭信息并建立贫困生档案,及时跟进反馈信息。其次,高职院校需完善系统诚信规范化,实行奖惩分明制度并制定科学、合理、可实行的资助方案,尽可能在认定过程中减少人为因素与主观情绪的影响、避免工作简单化与随意性[4]。对于助学金、奖学金下发过程需要确保资金到位,需要公平公正公开地分配资金。
2.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资助工作
贫困生作为高职院校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类群体,他们的精神活动往往受到大众关注。但是某些高职院校的贫困生往往存在一些自卑感。他们自身认为没有更高的学历不能以学校为荣,家庭的贫穷让他们觉得是求学路上的一大障碍。因此学校必须帮助他们构建起自信、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的精神世界。而通过引导,让他们认识到物质贫穷只是阶段性,而无知识的精神贫穷是伴随一生的。进而鼓励他们要吃苦耐劳丰富自己精神世界以知识来丰富、武装自己,要以自己的努力学习来改变命运,不等,不靠,不依赖。
3.高职院校应积极发挥典型模范先锋作用
结合相关育人和资助工作实践,可以从树立典型教育、落实好责任感教育来实施。首先,要充分发挥受资助学生的表率作用,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激励学生发奋拼搏,特别是那些品学兼优、于逆境中依然努力上进的学生。可以考虑组织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或典型人物评选等,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鼓励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自立、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行。其次,要强化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引导和教育学生诚信是学校育人工作的职责,高职院校要持续开展普及性和广泛性的诚信教育活动,尤其是受资助学生更要强调诚信教育,让他们真实充分认识自己,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
4.建立诚信监督体系
诚信教育是大学生养成诚信意识的内在举措,而必要的外在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经济困难生所在班级应设立诚信教育监督组,将班级的非困难学生纳入到监督组中,日常注意观察学生的消费情况和消费水平,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辅导员。同时,可以联合学院的后勤部门查阅学生饭卡的消费情况,联合通讯公司查看学生平时的通话费用。一旦发现类似于高水平消费等情况,立即重新启动认定程序,对学生的经济情况进行重新评估[6]。
五、结语
培养有技术有理想的大学生是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方向。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快速繁荣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备受国家高度关注,高职院校数量也逐年增多。高等职业院校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贡献出了巨大力量,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各色各样的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劳动力分配的变革。然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晚,一些教育体制发展还不够完善,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一套完善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现行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在高职院校的运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高职院校贫困资助工作的展开间接影响了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立。作为高职院校,要确保每一位有困难的学生能够得到国家的政策帮助,就要必须要建立起合理完善的资助体系,建立师生互相监督,这样确保资助工作的准确无误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津伟.浅谈大学帮困助学中的诚信教育[J].黑河学刊,2013(2).
[2]李军霞.浅析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J].内江科技,2010(7).
[3]贺明,等.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0(20).
[4]秦丽君,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7(9).
[5]边丽丹.构建诚信档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研究探索,2010(5).
[6]王秀珍,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0(8).
作者:黄相玲 戴丽云 单位:广西大学林学院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