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说谎行为的诚信教育探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生说谎行为的诚信教育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生说谎行为的诚信教育探究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美誉,尤其是诚信教育,历来多存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之中,整个民族、整个社会也都很重视诚信,“人无信而不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整个世界对诚信这一社会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许多不讲诚信的人在社会上已经失去了立足之地。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小学生说谎行为,对小学期间的诚信教育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说谎行为;诚信教育;道德

诚信属于道德范畴,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代表着一个人的外在形象。诚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人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能够真诚待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就是指人要遵守自己的承诺。可以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就失去了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也就失去了其个人发展与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许多小学生存在说谎的行为,有的老师可能以为这并没有多大的问题,只是孩子年龄较小、不懂事造成的,因此存在听之任之、不加教导的现象。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当前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诚信教育缺失,造成小学生的诚信度下降的一种表现,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那么,我们应当如何针对小学生的说谎行为开展诚信教育呢?

一、小学生说谎行为的几种表现

(一)对现实与虚幻把握不清

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健全,因此往往会把现实和虚幻混淆,出现把自己脑海中的形象或者自己想象的事物用语言直接描述出来的现象,在我们看来这就是说谎,但是这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段的小学生来说确实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小学生有时候会把自己想象的事情说出来,比如他们会说:“我们家有一只猫,长得比我还大!”或者说“我们家有两辆五颜六色的小汽车。”因为这种谎话是小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定会经历的一个时期的表现,是小学生思维发展不健全的表现,因此教师对这种没有意识而出现的谎言可以采取直接忽视的态度,不听不信就是了。

(二)对成年人的错误模仿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喜欢把自己的家长、老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同时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完全,对是非黑白的辨别能力较差,所以在模仿大人言行的同时也对成年人的说谎行为进行了模仿。这种说谎行为也是随着小学生的成长而出现的,需要在增强小学生是非观念的基础上逐渐改变。

(三)对自己所犯错误的逃避

小学生的年龄小,自制能力较差,所以很容易做出错误的行为。有的家长或教师对孩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喜欢采用暴力手段对孩子进行打骂,因此一旦小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因为害怕受到家长或老师的责罚,便会用说谎的方法来应对,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说谎的坏毛病。

(四)对自己需要履行的义务的逃脱

小学生也是社会人,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例如在家里需要承担一定的劳动任务,在学校里需要值日,需要按时完成一定量的作业,需要参加体育训练,需要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有的小学生因为不想参加劳动、不想参加锻炼、不想参加实践活动,就会想出各种理由来逃脱自己应尽的义务。例如在体育课上,可能会说自己肚子疼,不能参加训练,在值日的时候可能会说自己头痛,逃避值日劳动……这样既能躲避自己的义务,又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们的关心,所以日后可能多次使用这种方式进行说谎。

(五)因为虚荣心的作祟而说谎

尽管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但是他们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好胜心理强烈,爱慕虚荣,喜欢攀比,所以在互相攀比的时候,一旦自己的条件比其他人的条件差时,就会说谎了。例如两个孩子攀比自己家的楼层高度时,就会为了让自家的楼层更高而说谎。例如为了表现自己假期旅游的景点数量多,也会说谎。再如为了表现自己的本领强,也会说谎。

二、对小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策略

如果小学生是无意识地说谎,那么教师就可以不必过于放在心上,因为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看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小学生正常的心理需求,同时也代表着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假如是有意识地说谎,此时小学生一般都会伴有较为强烈的恐惧、紧张、不安、惭愧、内疚等多种不同情绪和心理,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教育了。

(一)悉心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氛围

有的小学生在犯下错误之后,往往会否认错误行为是自己所为,那么这种说谎就是学生为了逃避惩罚而出现的一种心理情况所支配的行为。比如班级中有一名学生在课间活动的过程中不小心把一名同学的玻璃杯碰倒,摔在地上碎掉了,但是这名学生却没有承认,而是推脱说玻璃杯是被风吹倒了才摔坏的。这名学生的说谎行为其实就是害怕接受惩罚,是为了逃避老师和家长的责骂。但是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种行为其实也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这名学生的心智是发育正常的,对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与把握,所以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才会说谎。所以针对这种情况的说谎,教师其实大可不必过于担忧,因为学生的不讲诚信而过分悲观失望。究其原因,一般是因为学生的家庭教育太过于严厉,或者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进行过多的思想教育与心理引导,而是采用机械、简单、粗暴的方式,非打即骂,导致学生太过于担心犯错引来的责罚,所以才会说谎。教师一方面在学校不能对学生进行太过于严厉的批评指责,而是应当和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让学生放下思想上的包袱,对学生进行悉心的教育,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告诉他勇于承认错误才是最勇敢的表现,也是老师最喜欢的孩子,以消除学生心里的介意。如果学生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则应当对他进行表扬,希望他以后能够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要求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应当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如果是孩子无意识犯下的错误,就应当不要怪罪于孩子。只要能够和孩子进行深入心灵的沟通,就能够培养孩子诚信的良好品格。

(二)严于律己,为学生树立一个可供学习的榜样

许多小学生身上存在向老师和家长隐瞒错误的现象,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方面也是出于对错误后果的考虑,不敢让家长知道,恐怕受到家长的责罚,所以采取了隐瞒;另一方面则可能和家庭有关。例如学生的成绩下滑严重,所以采取了隐瞒的方法,结果后来被家长知道了,家长狠狠地把孩子责骂了一通,还动手打了他。其实针对这种说谎行为,教师和家长首先需要进行自我反省,看看自己在日常的教学中和管理中有没有粗暴的现象,有没有说谎的现象,导致学生的模仿行为。例如上边的事例中,教师和学生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首先承认了之前出现过因为孩子成绩不理想而责骂甚至是殴打孩子的情况。其次,学生的爸爸是一名乡镇干部,有时候出于无奈或者出于应酬,会在有意或者无意之间当着孩子说一些谎话,大人没有注意,但是却被孩子留意到了,因此孩子才会出现了说谎的现象。所以家长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取了一个恰当的机会,和孩子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心平气和的交流,首先给了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了安慰,和孩子表了态,说明日后一定不会再责骂孩子了,会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异常融洽,孩子也再没有出现过说谎的现象。可见,严于律己,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三)适当处罚,对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惩处

对于那些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或者达成自己的某种心愿,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说谎行为,教师应当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例如学生想要购买玩具,就会和家长撒谎,说学校要收取某些费用,或者说需要捐款,或者说需要购买一些学习用品,等等,这是学生的某种心理操纵导致的,所以称为“心因性”说谎。这种说谎行为具有较强的欺骗性,所以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对待。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如果效果不是很理想,那就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在盛怒之下出现语言或行为过激的现象。要对学生说谎的原因进行分析,如果学生是因为过失犯错,那就可以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自己错在何处,日后应当怎样做。如果学生确实是故意说谎,那就应当受到一定的惩罚,比如为班级打扫卫生、帮助老师收发作业,等等。在日后的生活中如果继续发生说谎行为,就需要区别对待。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承认错误,可以适当减轻惩罚,并把理由向学生阐释清楚;如果学生不仅没有主动认错,还意图用谎言蒙混过关,那就要适当加大惩罚力度,并结合家长进行教育,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总而言之,诚信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良好的素质的体现,也是一种正确的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成才、成功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推动力量。小学阶段的诚信教育是保证一个人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小学教育教学深入、高效开展的重要手段,小学教师应当严于律己、勤于沟通,并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开展诚信教育,保证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们手上发扬光大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曼连.从小学生说谎行为看诚信教育的重要性[J].亚太教育,2016(19):251-251.

[2]顾旭华.对小学生说谎行为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研论坛,2003(z1):119-120.

[3]胡江.小学生说谎谁之过?——乡村小学生说谎现象的调查报告[J].新疆教育,2012:19-19.

[4]羊红叶.远离谎言拥抱真诚——儿童“说谎”问题初探[J].中小学德育,2005(1):7-9.

[5]刘淑娟.让生命在诚实中绽放美丽——幼儿诚实教育初探[J].山东教育,2009(15):30-31.

作者:黄铄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