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浅论(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浅论(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受经济个体趋利思想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一些不诚信现象。作为未来社会建设主体的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状况,逐渐引起关注。本文以“无人监考”这一诚信考试制度的实践为切入点,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积极面及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个人访谈法,探究大学生诚信建设教育背后的个体主观因素和外界客观因素,希望能为大学生诚信教育和诚信建设探索有益的途径。

关键词:无人监考;诚信;大学生诚信教育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要求个体无论是否有外界监督,都能做到诚实信用、表里如一。诚信,自先秦时期,就被推崇为社会人必须遵守的道德伦理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个体主义思潮的传播,社会上出现一些假冒伪劣等不诚信现象。某些高校未能坚守好诚信的底线,出现高校教师学术抄袭,部分大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这些行为败坏了高校的风气,高校诚信状况令人注目。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政府和高校进行了诸多尝试。2005年1月17日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此次会议上,中央政府将“明礼诚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部署。各大高校更是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班级活动,引导大学生重塑诚信观念。同时,有些高校实施“无人监考”考试制度,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考试制度从另一方面检验和考验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行为。

一、“无人监考”实践中反馈出的大学生诚信现状

在大学生诚信教育这个课题上,学校将“无人监考”作为锤炼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措施开展实验。本校自2011年开始施行“无人监考”考试制度,至今已有六年,其中护理学院作为试点学院至今开展了12个学期的无人监考期末考试。在这累计12学期的无人监考期末考实践中,共有27个班级1360名学生参加过无人监考,其中三分之二的班级不止一次申请。在六年的无人监考实践中,累计共有11名学生因有携带小抄或者询问他人等考场违纪行为被巡考老师发现而受到处分。通过以上我校无人监考的相关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首先,大部分班级和学生愿意不止一次地参加无人监考,积极尝试通过无人监考来检验自身的诚信意识,这说明我校的诚信教育情况总体较好,学生主体愿意接受诚信教育。其次,从无人监考考场的违纪学生数来看,真正出现不诚信行为的人数占参加诚信考试的总人数不到1%,这个数据至少说明99%的同学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坚持了恪守诚信。虽说总体情况是积极的,但是无人监考的实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那么乐观的方面。从无人监考的班级申请动员方面看,从2011年本科2009级的学生到2016年本科2015级的同学,班级无人监考的动员工作逐渐变得难做,无人监考的申请来自班级学生层面的阻力变大。通过动员工作中的私下访谈和了解,我们发现,相比“90后”的大学生,“95后”的大学生更不相信自己能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始终做到“诚信”和“慎独”,这说明当代一些大学生其实对自己能否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恪守诚信不自信。从无人监考实施的评价反馈看,虽然在无人监考的考场中违纪同学只占参考人数的1%不到,但某些学生之所以未发生不诚信行为,更多的是对外在的巡考制度抱有畏惧心理。经统计,约有23%的学生想过依靠不正当途径获取高分,37%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可以理解,不是原则性错误。这些结果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仍然很淡薄,对“诚信”缺乏正确认知。

二、影响高校诚信教育的因素浅析

通过翻阅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影响高校诚信教育效果的可总结为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从主观上看,个体前期的家庭教育与中学教育、个体对诚信观念的错误认知、个体自身的价值需求等都对大学期间的诚信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第一,个体前期的家庭教育与中学教育影响大学诚信教育的效果。虽然说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成熟的阶段,但前期的家庭教育与中学教育阶段则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定向阶段。以在我校无人监考考场中因作弊被处分的一位学生为例。在进入大学之前,他所接受的价值观是趋利的、是藐视规则的。在他看来,只有无能的人才会受到规则的约束,有背景、有关系的人即使触犯了规则也能逃脱处罚。因此,即便是考场作弊被抓,甚至被告知处罚结果时,他依然认为规则只是用来吓唬人的。事后其家长的相关无理举动也再次让人看到家庭教育对个体诚信价值观形成的影响。由此可看出,如果在个体前期的家庭教育与中学教育中,诚信一直缺席,那么进入大学后,学生诚信价值观的形成将极为困难。第二,个体对诚信观念的错误认知影响大学诚信教育的效果。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某些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是狭隘的,对诚信原则的遵守则是宽松的。一些学生认为诚信就是说实话、不撒谎、信守承诺,认为偶尔抄袭同学的作业算不上不诚信,考试中过程中问一下同学也算不上不诚信,就业过程中签约了又违约也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有学生认为,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偷看别人答题是人之本性。这些对诚信观念的错误认知使得大学生心中缺乏有效的尺度,导致一些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发生。第三,当代大学生利益需求压力的加大影响大学诚信教育效果。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需要是人的动机形成和行为产生的根本动力。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心理学表明,当人的需要难以通过合乎道德或者合乎规则的途径得到满足时,人的心理压力就会变大,会倾向于采用违反自己认同的道德和规范,也就是采取非正常途径解决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当代大学生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和自身发展的压力,当就业与发展的需求难以通过正常手段解决时,某些大学生往往铤而走险,选择违反道德规范的非正规途径。例如当一名大学生无法顺利拿到学位证书时,他可能会选择造假获得工作的机会。从客观方面看,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失信、无序影响着某些大学生对诚信的认可,而某些高校内部的失信行为和对失信行为的纵容则更让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缺乏说服力。第一,从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影响来看,当前社会转型期所出现的失信违规的现象使得当代一些大学生的行为选择面临矛盾。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个年轻群体,接受的是正统、主流、先进的素质教育,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及自身对个体身份的认知都希望他们的行为能符合先进的形象。另一方面,经济社会中的经济体本着“逐利”的思想,大学生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目睹这些失信行为,有部分同学更是遭受了欺诈,这使得他们对是否应该时刻坚守诚信产生质疑。此外,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重人情轻法制的人治社会,虽然国家的法制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中国的人情往来依然对当今社会有较大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某些规则往往屈从于人情,对一些违规行为的不严肃处理让社会人包括一些大学生在内对社会诚信建设失去信任。第二,相比社会大环境,高校内部的诚信状况和诚信建设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效果有着更直接的影响。虽然各大高校当前都把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点工作,但在大学生诚信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缺乏系统性,某些高校更多的是依赖定期或不定期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诚信教育,这种形式大多比较松散,缺乏严谨性和系统性。二是缺乏制度保障,某些高校目前并未形成一套大学生诚信建设的相关制度,或者只是散布在诸如学生手册等其他学生规范中。三是某些高校内部失信现象时有发生,也影响着学生对诚信教育的认可。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诚信建设的对策思考与探析

当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应当看到,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高校抑或是学生主体,都对大学生诚信建设进行着多种有意义的尝试,因此,高校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与诚信建设仍大有可为。第一,结合高校的自身特色,围绕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学生实际,系统、有序地呈辐射状地开展诚信教育。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发展特色,有自身的专业设置,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围绕学生所学的专业开展诚信教育更容易将诚信教育落地。同时,以专业为中心,由专业学习中的诚信问题辐射至现实生活中的诚信问题,有序拓展学生的诚信认知范围。高校应当将诚信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化的项目进行思考,清晰大学生诚信建设的范畴和内涵,思索可利用的建设途径,将诚信建设作为一项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项目进行开展。第二,完善高校自身的诚信制度。厘清高校诚信建设范畴和应当包含的内容,整合已有的诚信规范和条文,补充缺失的诚信规范。对诚信制度完善后加以公示并广泛宣传,提高学生对诚信规范的认知水平。第三,加大对违反诚信规范的行为的惩戒力度,增大失信行为的风险与成本。各大高校应明确高校教师的失信行为和学生的失信行为,明确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并予以公布。其次,重视高校老师的诚信示范作用,对出现有学术抄袭、上课糊弄学生等失信行为的老师严格按照惩处措施进行严肃处理。通过网络、校园活动、课堂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播诚信规范、失信行为及失信后果,老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及课后时间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如果经过多次教育,学生仍然对诚信规范置若罔闻,那么应当对失信学生进行处理,以树立诚信相关制度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周学峰.高校德育应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3(4):73-75.

[2]邹菊如.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5(20):61-66.

[3]徐丽曼.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

[4]王越.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

作者:徐清情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二篇: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现状及意义

摘要:随着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一个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大问题。因此,认清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现状及研究的现实意义,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促进国家和谐与稳定,中华民族伟大梦想早日实现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推进,随着大学生对网络、QQ、微信、博客等的熟练运用,高等学校更是成为中外文化之间交流与碰撞的前沿阵地。多元文化的交锋与碰撞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是一种挑战。从整体上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少,一些人缺乏对事务正确与否的判断力和相应的经验,某些大学生过于注重个性,追求新鲜流行事物,把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丢弃一边,出现社会责任感不强、考试作弊、学术不端、拖欠助学贷款等乱象。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为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美德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诚信教育的研究起步较晚,2001年左右才刚刚兴起,理论界对诚信问题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这时期之后,如许辉的《诚信教育_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杨晓丹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林兴岚的《当代诚信文化建设的实践性思考》;王忠华的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透析;陈胜伟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饶家辉,谭瑶的中美大学生诚信教育生态比较及借鉴;谢怀平的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自律机制研究等。通过研究和分析以上相关文献资料,归纳出目前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1.某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诚信教育是从思想品德教育中分离出来的没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没有系统的理论做支撑。二是大学生诚信教育形式单一化,偏向于内在道德层面,主要靠自觉、自律,在教育形式上,喜欢张贴诚信海报、悬挂诚信条幅,对学生考试作弊处罚不严等。形式比较单一、枯燥。三是惩戒较弱化,在对失信学生的惩罚上,监督机制比较缺乏,还处于写保证书、说服教育、通报批评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阶段,对学生难以形成强有力的约束。

2.关于大学生诚信缺失研究的经验积累

(1)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其研究中的宝贵经验

一是研究领域广泛,理论性强;二是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原因、问题的症结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三是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原则、方法、路径选择等做出较为理性的设计。

(2)大学生诚信教育及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关于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对策研究归纳得比较多、比较细。而对于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阐述得少且不到位,尤其对策的有效性、针对性不够明显。二是对大学生诚信方面的研究只停留在传统以品德及自律为主的诚信教育研究中,对诚信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尤其对大学生诚信教育要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监督常态化。三是关于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途径研究较多,可行性及评估体系的建立和执行研究的较少。四是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透彻,缺乏总结和提炼,更缺乏学术性和说服力。五是对外部环境及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对诚信教育的影响研究少,没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环境建设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1.一些政府和学校高度重视

瑞士是“诚信”法律化的国家之一。瑞士国会1970年通过的《瑞士民法典》第二条明确规定“任何人行使任何权利,或履行义务,均应以诚实信用为之”。美国也重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在每年新生入学报到之际便把《新生手册》发放到学生的手中,让大学生充分了解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表现形式、处罚规则及申辩程序。使大学校园内诚信缺失现象普遍减少。

2.监督管理机制比较完善

国外一些学校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有较为完善的引导机制、培育机制、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做支撑。如英国牛津大学,不仅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考核,还对学生的诚信品德、健康水平和交往能力进行评价,不合格则不能毕业。如芝加哥大学,对学生学术真伪的鉴别能力有专门的机构―图书馆、专职人员、专业设备和资源。如美国政府设有专门的诚信教育研究机构,认真履行对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的监督、管理和调查职能;同样,美国各高校都设有相应的诚信管理机构,一是负责制定学术诚信管理条例,二是监督条例的执行情况,三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诚信水平。

3.舆论宣传导向作用

国外一些学校重视新闻、娱乐宣传的强大功能,常常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及诚信教育。如美国,除利用大众媒体外,比较有特色的是把学术诚信条例挂在各大学网站的主页上,方便学生查阅及约束自我,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同时为教师奖惩学生提供有效的依据,大大减少学生考试作弊和论文抄袭的可能性。

4.诚信教育社会化、家庭化、学校化

国外一些学校,诚信教育不仅是一个人的事、一个家庭的事、一个学校的事,还是政府机构、社团组织、学校等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事。每个人和家庭自觉维系诚信规则。学校在入学前、学中等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诚信宣传,政府机构、学校、社团组织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实际需要,诚信是立人之本,更是高校素|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历来是诚信之帮,是人类诚信文化的优秀传播者。古往今来,广为传诵的诚信典故不胜枚举。如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必信,行必果”。战国时期兵法家孙膑的“一诺千金”动人典故;明初文学家宋濂的“如期还书夜半苦抄”感人故事;南北朝时期广为传诵的“孟信退钱牵回病牛”诚信美谈;诚信理念等。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诚信状况的好坏不仅关乎大学生人格魅力、自我价值能否实现,更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社会运行之规,因此,党的十八大将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和普及、新闻媒体的舆论自由度不断开放、社会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尤其多元文化的渗透,使大学生获得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违反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认清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诚信现状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诚信关系大学生整个精神面貌,关系高校思想教育的成败,关系你我他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坚守诚信是每个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大学生应认清失信的危害性,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并努力形成大学生诚实做人的共识。守住做人、处事、交友诚实守信的底线,争做一名“诚实守信”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Z].2001-9-20.

[2]王忠华.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透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2(4):147-148.

[3]陈胜伟.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33-34.

[4]李琳.国外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中国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启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8):147-148.

[5]饶家辉,谭瑶.中美大学生诚信教育生态比较及借鉴[J].继续教育研究,2016(02).

第三篇:当前高校理工科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高校加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现状,并提出了发挥思想政治课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诚信育人环境及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等措施,以提升理工科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共青团中央《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青年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化载体,是共青团深化改革,引领和服务青年的重大创新举措”。由此可见,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是服务和引领青青年的创新载体。而高校理工科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生力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理工科大学生应该成为倡导诚信、践行诚信的先行者。

一、理工科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

笔者于2016年9月至2016年11月,先后对以问卷、座谈和个别访谈等形式调查了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四个同年级11个理工科专业600余名本科在校学生,并查阅了大量其他学者的文献资料,掌握了理工科大学生当前的诚信状况。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经济等方面能够坚守诚信,但也有部分同学在学业、生活和就业等方面产生不诚信的行为。这就使得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高校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还相对薄弱

一些高校对理工科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还未纳入课程教学,没有充分利用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做好大学生的诚信教育,而往往只是通过各院系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诚信教育主题班团会等形式进行教育;还有一些高校在诚信教育上只是对大学生提出了应该做什么,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教育和引导学生该怎么做。

(二)理工科大学生自身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理工科大学生由于其在高中阶段为了升学就非常重视理科的学习,到了大学更加重视其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往往忽视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导致其在学业、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方面都存在不成程度的不诚信行为。

在学业上。主要表现在:经常逃课、旷课;课后作业抄袭、论文东拼西凑敷衍了事;个别大学生甚至花钱毕业论文;考试作弊止,带小抄、传纸条、更有甚者替考和使用高科技手段作弊,虽然各高校都要严格的考试作弊处理制度,但还是有同学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在一些大学生眼中这些已不再是违反道德的事情,没有一丝羞耻感。

在生活上。主要表现在:伪造个人信息,隐瞒家庭经济情况,开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各类助学金;与骗取助学金现象相似的还有故意拖欠助学贷款、恶意拖欠学校学费;伪造病历、编造各种理由进行请假;提供虚假证书骗取综合测评成绩等等。

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在:对于现在90后大学生来说,集体观念淡薄,自律意识较差,没有时间观念,在交往过程中经常言而无信;特别是这一代人利用网络新媒体交往比较多,但在交往过程中缺乏应有的信任,不说真话;而寝室班级同学关系、男女情感问题等都是因为在交往过程中缺乏相互信任产生的。

在就业择业中。主要表现在:简历造假、伪造各类获奖证书、篡改成绩单,夸大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甚至还有些同学伪造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签约后随意违约等。

二、加强对理工科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将诚信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做好教材的编写更新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其次,要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理工科大学生思想实际,将文化知识传授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将系统教育与专题诚信教育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切实加强对诚信教育内容的改革、对诚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创新诚信教育课程载体,充分发挥课堂在诚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

国家和各级政府要大力宣传诚信道德文化,开展各类诚信道德宣传公益活动,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道德的重要意义,强化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要保持健康的诚信环境,不断强化师德建设,优化课堂教育教学环境,加强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创造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家庭作为孩子教育的基础,要为孩子建立和谐的成长环境,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子女正确认识和抵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制度

学校要结合理工科学生的实际制定诚信教育方案,将诚信教育内容纳入新生入学教育课、专业思想教育课、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讲授,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新生入校后专门开设一门诚信教育理论课,使大学生牢固树立诚实守信是做人做社的第一准则。学校还要积极开展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如诚信教育主题班团会、诚信教育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领悟诚信的重要性。

(四)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大学生诚信信息登记和记载规定,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大学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在校期间学业、经济、生活、就业、网络、安全等六个方面的诚信状况,以及对其的诚信评价等级。并将大学生诚信档案在毕业离校时装入本人人事档案,转给工作单位,从而达到将学生的诚信状况延伸到社会。

(五)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价制度

逐渐完善以传统的学业和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将诚信量化考核纳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中,建立和制定科学的大学生信用评价指标,统一标准,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客观评价。每学期或学年作为一个评价周期,给出评价等级,并以此作为组织发展、评奖评优、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依据。

(六)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监督制度

充分发挥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新媒体平台、校报、内部刊物等舆论平台的监督功能,如设立诚信荣誉墙、失信曝光台等有效形式加强对诚信的监督,使大学生明白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同时,高校还要不断拓展诚信监督的渠道,建立诚信公示制度、申诉制度和举报制度,加强校内各部门间信息共享,有效加强大学生诚信评价的监督。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

[2]共青团中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Z]2016(7).

[3]才忠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9(17):74-75.

[4]王广飞.“90后”大学生诚信观教育现状与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121-123.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通过对某师范大学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在诚信上存在如下问题:在学业上,有较严重的抄袭作弊现象;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信用意识薄弱;在经济方面,大学生存在不如约归还贷款现象。这些诚信问题的出现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有关,又受到当代社会现实的错误导向,以及重要他人的不良示范也是重要原因。结合我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提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缺失;教育对策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1]。那么,当代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着哪些问题?其原因是什么?实施诚信教育的策略有哪些?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为了调查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笔者对某师范大学在校学生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100%。统计发现,当代大学生诚信方面主流是好的,当仍然存在诚信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在学业上,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抄袭作弊现象。

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作业临时抄袭、论文依靠百度、考试各种小抄等不诚信行为较为严重。更有甚者,某些大学生代考论文,成为所谓的“职业”。这其中学业考试作弊的诚信缺失现象表现得最普遍。调查数据显示,约10%的大学生每次考试都会作弊,20%的大学生有过几次作弊的经历,30%的大学生在实在没有复习好的情况下有过作弊的经历。这些学业诚信趋势现象不仅会对大学生本人的学业造成影响,而且将破坏整个学校的学风。

(二)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大学生的信用意识薄弱。

调查显示,2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很好,2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一般,4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很差,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信用意识非常差。学校是个小社会,在与这个小社会的交往过程中,某些学生开始急功近利,为了利益不顾其他。在简历上制造虚假经历,肆意夸大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提高自己的档次。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随意撒谎,不恪守承诺,只想到自己的事情。找工作或者做兼职的时候,当有更好的岗位和待遇时,便不顾之前签好的合同和协议而以各种借口毁约甚至直接切断联系。还有少数学生在网络上填写虚假信息,随意通过网络或转发不实事件的传闻。

(三)在经济方面,大学生存在不如约归还贷款现象。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6%的学生认为约我国已经相对富裕,贫困生的贷款几年,不还也可以理解。大约30%的学生认为助学贷款事关个人的信用,必须如期归还。约20%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贷过,不清楚贷款的事情。约14%的学生表示以前没听说过贷款不还的,即使没有什么强制性,自己也会主动还贷。助学贷款是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学生能够如愿上学,而制定的由政府贴息,无须抵押,以大学生个人的诚信为依托的一项惠及民生的政策。学生应本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努力回报国家,可是不少学生却借此虚报家庭状况,恶意贷款用于吃喝或高档消费并且在还款期限内迟迟不还。

二、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尽管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教人诚信、一言九鼎的例子,可由于长期饱受剥削阶级糜烂的、只顾自身利益不顾他人、贪图自己享受等封建落后思想的侵蚀,有些人的潜意识便发生变化[2]。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控制下,人们的话语权受到限制,上层阶级严格控制百姓的言语表达权。

(二)当代社会现实氛围的错误导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源源不断涌入,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带着利益的面纱一起进入,我国又正处于社会的转型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体现它提高社会生产力、调动社会积极性的优势的同时也带来市场经济本身自发性趋利避害的缺陷,而当代大学生在这种背景下面临的选择越多,思想就越具有多元化的趋势和特点。某些诚实守信的经营者却不如不诚信者得到的回报多,这不得不使许多人对传统的诚信原则和思想道德观念产生动摇,甚至丧失诚信原则。大学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成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人生的塑造期,在他们看到这些种种的负面情况后,一些人很可能造成三观的扭曲,从而开始怀疑哪种观点才是自己应该坚守的。

(三)重要他人的不良示范。

这里的重要他人主要是教师和家长。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够,甚至有的教师带来负面的效应[3]。如有的老师上课不守时或者答应学生的事情未能兑现,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好的暗示,也容易助长学生不守信的行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直接和最初的影响。如某些家长为孩子进名校拉关系走后门,甚至纵容并且支持孩子考试作弊,教孩子作弊的手段,为孩子提供各种作弊工具。另外,一些家长不能以身作则,甚至自身作风不正,在孩子面前做不诚信的事情,给孩子错误价值观的暗示。比如,和朋友违约,为自己工作不诚信获取的利益而四处炫耀等行为[4]。无形中让孩子觉得不诚信没什么,甚至根本没有想过诚信这个问题,只要不损害到自身利益就好,在面临相关自身利益的选择时,将毫不犹豫地抛弃诚信原则。

三、对我国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对策

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从社会、家庭、学校及大学生这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建议[5]。综合各方面力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达到培养学生诚信的素质和形成学生诚信品质的目的。

(一)营造社会诚信氛围。

我们要以积极的和谐的社会诚信氛围提升大学生的视野和观念,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加入WTO是国际社会对我国政府诚信程度的肯定,面对新的经济发展平台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学习新的诚信理念,谨遵各项规则,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申请加入时的承诺办事及处理问题。同时,我们要打造诚信社会,包容互鉴,在学习西方优秀的诚信理念的基础上,鼓励诚信经营,依靠合法劳动致富,建立切实可行的社会诚信体系;其次,诚信不应该只是被作为体现个人道德意识的规范,更应该将其纳入重要的法律原则之中。自古以来,诚信被认为是道德规范而不是法律规范,没有法律的约束,并且对于不诚信行为,法律没有明确的惩罚手段或者惩罚过轻,让一些人索性不理会诚信在道德方面的约束力,导致不诚信思想和行为的扩散,继而影响大学生的诚信观念。诚信既然作为法律追求的目标,就需要法律保护和维持,社会应该通过严格执法打击贪污腐败、假冒伪劣等不诚信行为;再次,要把诚信内化为人们的道德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出重视诚信的和谐氛围[6]。法制约束力始终是有限的,相比之,道德则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一旦它内化为人的个人意识,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他就能做到慎独和诚信。因此,社会应加强对诚信行为的宣传,作为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之一,对诚实守信者进行鼓励和推广,对违背诚信者进行批评和教育,逐步引导人人踏上遵守诚信原则的道路。通过社会诚信氛围的营造和诚信习惯的引导,让大学生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做到诚实守信。在社会中惩恶扬善,鼓励诚信,打击不诚信行为,让大学生看到诚实守信所获得的收益更多且更安全,更进一步坚定诚信的价值取向,为大学生在毕业后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8]。

(二)加强学校诚信体系建设。

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诚信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3]。学校要把诚信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开展关于诚信建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加入诚信教育的专题,通过小品演出,辩论赛等加深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呼吁学生从日常生活到社交的各个方面都要形成诚实守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观念和意识[9]。以和谐的氛围带动优良的学风,号召大家诚信考试,诚信学习,诚信做人,共同创建诚信校园。其次,要加强师德队伍建设,以教风带动学风,建立教师诚信评价机制。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有不诚信思想和行为时要及时引导。可给每个老师建立诚信档案,记录教师工作中的诚信状况,定期开展诚信评价,由学生参与对教师的诚信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职称、奖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再次,给每个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完善个人资信档案。全面把握并记录学生诚信状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给学生诚信状况评分,并作为学生参评其他奖项、入党、保研的参考因素,力求公平,让学生意识到不诚信要付出代价,讲诚信将给自身带来更多的机会。

(三)加强家庭诚信教育。

家庭对诚信的影响具有永久性,并且是潜移默化的,是我们接收诚信的开始。父母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以下方面探索适合诚信教育的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和诚信氛围。首先,父母要认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单纯只培养孩子才能方面的观念,不断加强对孩子诚信的培养。要认识到诚信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在发挥作用,一个具备诚信的人是他成为社会所需要人才的前提;其次,身教重于言传,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诚信的表率、道德的楷模。一个品德高尚,做事、说话讲诚信,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父母,那么他们的孩子很有可能会拥有这些优秀的品质[10]。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诚信教育没有时间、地点、场合、方式的限制,在有意和无意中进行。家长以自身实际的行为随时随地地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子女,让孩子切身体会到诚信行为带来的社会认可和社会尊重感。在日常生活中,带领孩子一起做好诚信,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总之,父母从小就应给孩子创造培养诚信的良好条件,孩子从小培养成的习惯和行为,长大后是不容易被改变的。在诚信的氛围里长大的大学生,纵使在后面的生活中看到身边人的不诚信行为,也不会轻易地走上诚信的下坡路,在他的内心和行为中都会有诚信的表现。父母要做一个让孩子信任的人,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诚信的活教科书。

(四)增强大学生诚信建设意识。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氛围和教育都需要学生自身能够接受和消化。做人做事诚实守信,光靠他律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学生必须有自律意识。大学生的诚信问题要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就必须从根本上出发,依靠学生自身的修养。首先,要对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反省自己的行为,与身边的道德模范,以及社会上诚信人士的行为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缺陷,从而有效地进行矫正;其次,要呼吁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各项实践活动,真正参与诚信建设,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找出自身与社会实践中不相适应的言行,诚信做人,诚实做事,以得到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自觉地把诚信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大学生在自我认知中培养诚信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诚信教育,不仅内化了诚信观念,更外化了诚信行为[5]。意识活动与实际行动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大学生才能深刻认识诚信的重要性,并且在相处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

参考文献:

[1]张颖香.基于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探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2):118-121.

[2]罗国杰.道德教育与价值导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邓红彬,姚红.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133-134.

[4]焦治.高校学诚信生缺失与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9):15-16.

[5]关雪婷.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07.

[6]邹绍清,董娅,刘维.当前大学生政治诚信情况与对策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4):61-64.

[7]蒋Z萍.建构诚信的社会体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4):76-79.

[8]黄俊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129-131.

[9]邵建华.当代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实效性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9):156-158.

[10]张蕖,冯文全.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5(3):57-58.

第五篇:浅析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不诚信行为层出不穷,诚信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无视诚信的权威,为了自身利益以身犯险,不诚信者比比皆是。如何建构一个系统的诚信体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至关重要。

关键词:诚信;大学生;诚信教育;诚信体系

诚信教育是我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所在。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高度十分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2001年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诚信”写入公民二十字道德规范;2002年,十六大报告和2004年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着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这些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市场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老妇晕倒马路,路人置之不理”“少童被车碾压,路人视而不见”以及“三鹿奶粉事件”“毒胶囊事件”“蒙牛事件”“可口可乐事件”、食品安全问题等层出不穷,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呈下滑趋势,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这个群体,导致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普遍存在。本文中在剖析当代大学生的不诚信现象,进而挖掘本质,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路径。

一、何谓诚信

诚信,即诚实守信,讲信用,守诺言,办实事。诚,指“内诚于心”,是一种信仰;信,指“外信于人”,是诚的外在表现。即是说,诚是信之本,信是诚之行。诚信的道德要求即是:诚善于心,言行一致。因此,诚信,被儒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与“立人之道”。

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不论任何时候,诚信都是人最重要的品德。“明礼诚信”被列入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道德规范。同时,“诚实守信,严于律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成为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之一。而作为刚刚走过校园的“80”后,还是当今大学生主体的“90”后,无论是在言行、举止还是对传统道德标准的传承上,都倍有争议,他们颠覆着常理,挑战着道德。很多学生将作为传统美德的“诚信”丢弃掉,或者不屑一顾,或者嗤之以鼻,人类的道德准则之一的“诚信”正在接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严重的道德危机。

二、高职院校诚信现状

当代大学生诚信方面主流是好的,但当代社会道德滑坡严重,势必会影响这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道德水平。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无论是在生活方面、学业方面,还是为人处事和就业方面都出现了各种失信的现象。

学业方面,上课睡觉、聊天、玩手机、上网,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社会调查报告伪造和论文抄袭或者直接从网上复制、同学之间相互抄袭,作业雷同现象严重等,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应付教师;生活方面,生活态度不认真,各种不诚信现象频生,学费缴纳拖沓或不缴,制做假证明想法设法获得贷款机会,助学贷款托还、不还等,严重损害了当今大学生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人处事方面,做事不讲信用,不守时间,不遵循规章制度,生活随意,甚至以玩乐态度恋爱,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就业方面,签约违约、花钱买证、证书造假、学历造假等现象比比皆是,使社会对大学生的评价日益下降。以上各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更是屡见不鲜。

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已经不是个人道德水平问题,而是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滑坡的体现。这对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哈佛大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这所学校把“真理”作为校训。在哈佛大学的校门和建筑物上都刻了一个拉丁文单词“真理”,这个词代表了“真相、诚实和正直”。正门上还刻了一句话:“真理之门只会向那些正直的民族开放。”意思是说,在这个世界上那些不诚实的人是没有出路的。

教育部决定自2013年起于每年5月份在各地、各高校集中开展高校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要求要以“诚实守信”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主线,有效地将诚信教育转化为大学生自觉的素养与行为。这个活动也正是为了发扬诚信的传统美德,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加强诚信教育并非易事,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配合一同完成,充分发挥家庭中父母的榜样作用,学校里教师的引导作用,社会上舆论的影响作用。

(一)家庭的影响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其影响是莫大的,大学生之所以诚信缺失与其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父母的为人处世,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想法和行为,父母好的行为会成为孩子好的榜样,否则相反。很多家庭只注重孩子的智育的发展,而忽略了德育的教育,或者将之推给学校老师,是孩子缺乏诚信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家庭中尤其是父母的影响更为重要。因此,要想让孩子有好的修养,增强诚信意识,必须从小抓起,从父母做起,使孩子有个好的生活环境,父母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高校教育的首要目标。西方大学教育排在首位的即是德育,而我国的高校注重的是成绩,也即智育。孩子们正是一直在成绩的重压之下走进高校的,常常是只唯成绩是尊,家长更是如此,因此出现了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恶性事件,从“刘海洋伤熊事件”“马家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到“复旦投毒案”等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当今的大学生身上,相比之下的“抄袭”“欠贷不还”“违约”等已经不足为奇。我们常在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为什么一届不如一届?实际并非智商越来越差,而是诚信水平越来越低的结果。正因如此,我们高校必须加以重视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1.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的考评机制

以往我们大学对学生德育的考评主要是通过辅导员、学生处和思政教师对德育方面表现以成绩的方式量化,体现出来,但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是最直接的,应该加强他们对学生德育方面的考核,采取多种考核方式,思政教师在思政课成绩方面应该减少试卷成绩的比重,加大学生平时的诚信、表现得成绩比重,并且将辅导员、思政教师及学生处的考核成绩作为最终能否得毕业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成绩。这样学生就不得不重视素质的提高,平时的修养,从而也会更加重视思政课。

2.建立诚信档案

诚信档案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很多专家早已意识到,并很重视。但高校一直做的不够,因为这是个复杂的工程,不仅仅是制定些规章制度那么简单,重要的是诚信档案的完善过程很复杂,需要很多人的配合及做大量的工作。高校需要跟踪记录大学生的诚信情况,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记录好每个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考试是否作弊、学术论文是否抄袭、归还贷款情况及学生就业是否违约,等等。因此,诚信档案对学生的诚信水平的提高,却至关重要,一个不好的诚信档案会影响学生的选拔、工作甚至将来在工作岗位的提升,反之易然。因此,学生自然会重视档案的内容,不做违德之事,多做好事,自然诚信也即不是问题,使学生树立诚信意识,提高诚信水平。

3.校园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们学习和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生活的主要地方,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对大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及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些年,虽然校园的诚信建设取得了些成就,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要求还相差甚远,随着社会的价值观的多元化,诚信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很多高校的校园建设比较单一,只是把这一重任推给辅导员和思政教师来做,结果成效甚微,也是当前大学校园诚信建设的弊端所在。加强校园的诚信氛围建设要从校园文化、校园精神、校园教育、校园宣传等多方面进行,在校园精神的感召之下,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切实的感受诚信的重要和魅力,形成“为学贵以诚、修身贵立诚”的价值共识,同时学校的管理、制度及举办的各种活动都能体现出“诚信”,以诚为出发点,培养诚信人为落脚点,将诚信的氛围建设纳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之中,营造“你诚信、我诚信,大家一起做诚信人”的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学习氛围,这才是加强校园诚信氛围建设的根本途径。

(三)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力度

随着价值观多元化,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正确的价值观占领了传统价值观的领地,同时贪污腐败、欺诈、造假等不诚信现象层出不穷,所有这些都从各方面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们,他们在一种毕业将失业的压力下读书学习,为了将来顺利毕业或者不失业,就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为所欲为,不计后果,在这种压力下,道德、诚信严重贬值,甚至不值一提,出现这种情况与当前的社会状况和学生面临的生存压力以及一些反面案例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诚信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创造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就要首先利用法律手段,在法律中明文规定诚信的原则、内容,确立诚信的权威,用法律的强制性加强诚信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诚信至高无上,任何人不可以身犯险,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让不诚信的代价更大,无人敢侵犯,从而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法律的强制性外,还要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这种监督除了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外,更重要的是提高每个人的监督意识,发挥每个人的监督作用,让人人都成为监督主体,并非易事,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诚信宣传、诚信教育等在实施过程中都存在各种问题,需要慢慢解决。只有让人们意识到不诚信的后果很严重,会受到舆论的谴责,道德的批判,甚至职能部门的惩罚和法律的制裁,自然会大大减少不诚信行为的发生,这样不但会对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提高,甚至对于全社会的诚信水平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在家长的潜移默化的正确的引导下,让每个学生从小就有良好的诚信意识,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强化诚信的内容、本质和重要性,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诚信的高大形象,树立诚信的尊严感,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加强对不诚信行为的监督,以及以法律的形式树立诚信的威严,让任何人都不能侵犯、以身犯险。所以,建立一个系统的诚信体系,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并非易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一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在大学生心中甚至社会上筑起诚信长城,才能牢固坚不可摧。

参考文献:

[1]张大方.诚信体系建设与约束机制[J].党政干部学刊,2003,(10):21.

[2]朴玉霞.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报,2005.

[3]马保恒.加强高校诚信教育工作的探讨[J].党史博彩,2008,(1):38.

[4]宋志军.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及途径[J].新乡学院学报,2010.

[5]罗成翼.开设大学生诚信教育课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