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人教育模式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人教育模式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人教育模式改革

【摘要】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从新时期下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人高等教育现阶段面临问题出发,通过合理定位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以期通过建立科学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来达到实现成人教育培养目标的目的,进而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高校成人教育模式办出特色和水平。

【关键词】成人教育;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模式;探索

前言

全面提高当今社会教育水平,培养现代人终身学习的能力是目前成人教育的主要潮流及发展方向[1],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作为国家能源动力类的一门特色专业,与国家能源的发展规划,能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利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再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对成人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方式有了极高的要求[2]。只有加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人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开发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特色课程,迎合社会发展对人才高新技术水平的需求,进而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

一、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人高等教育现阶段面临问题

由于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的介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形成以火电为主,多能源协调互补的电力生产格局,因此由以前较为狭隘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逐渐成为广义定义下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这种广义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要求从事电力生产实际的运行技术人员不但要懂得火力发电的生产运行知识,还要懂得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和火电协调配合发电的知识及所面临的问题。

二、高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模式改革探索

1.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人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广义上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科研问题的创新能力为驱动,提高自身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适应新时期下复合型人才的理念”为培养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主要是体现“联系生产实际”、“创新”、”自主性学习及“复合型人才”的特点。

2.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人教育培养课程设置的探索

依据广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下定位的成人教育培养目标,需要制定和建立相应的较为科学的课程体系。“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下的课程设置体系除了要适应电力生产实际的发展,还要考虑电厂运行人员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问题,以此为目标,建立符合电力生产运行实际的动态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正确处理好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应用型知识的互补性和兼容性[4]。

3.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探索

随着“热能与动力类工程专业”教育模式问题的出现,必须探索适合新时期下电力生产的成人教学模式,因为良好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完成成人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也更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活动框架[5]。(1)建立远程网络教学模式。目前网络比较发达,可通过网络来进行成人教育模式的开展,比如,可通过远程视频授课,远程网络答疑和网络批改作业,电力生产中的运行技术人员没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现场授课,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教学模式,方便老师和学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切实可行的。(2)建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建立校企教学合作模式是突出成人教育实践性,技术性的重要途径,在成人教育中,可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的模式来实现这一目标,应该定期将学员放到电力生产的技术一线进行理论知识的实践化[6]。(3)开展研究性讨论教学模式。要对某一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快速合理的解决,必须对该问题产生的机理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判断,这就要求学员对某一问题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机理的解释和剖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针对电力生产遇到的某一棘手的问题,大家展开有针对性的讨论和研究,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这种成人教学模式的好处在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应用化,进而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而言之,探索适合新时期电力生产大背景下“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成人教育模式是时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从成人教育的理念定位出发,找到一条集实践性、技术性以及终身学习的成人教学模式是当前电力生产行业成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而办出体现专业特色的成人教育模式更是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高志敏,贾凡.关于成人教育及其学科发展的若干断想[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5-7.

[2]叶进.和谐社会视野下成人教育的创新[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7,(5):38-39.

[3]叶进,王恩灿.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改革[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1):172-175.

[4]王柱国.论成人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方法[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2):3-8.

[5]宋永泽.新时期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3):110-113.

[6]王红.转型期成人教育的课程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3,(14):187-188.

作者:王艳红 胡鹏飞 刘洪宪 卢洪波 单位: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