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成人教育定位与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形势成人教育定位与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形势成人教育定位与发展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中,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教育理念,有效加强我我国教育建设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成人教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近年来普通高校扩招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给成人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成人教育面临着一些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质量,应正确定位成人教育,针对当前成人教育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优秀的实用型人才。

一、成人教育的特征表现

首先,尽管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范围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大学来学习,但仍然存在一部分人不能如愿接受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就是基于此背景而成立的一种非学历性的成人高等教育,也被称为准大学教育。其次,技术是社会生产的主要能力,在如今的社会岗位中,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立业的基本需求。再者,成人教育的对象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大学生也可以接受成人教育来深造或者拓宽自身掌握的知识面,尤其对于那些大学毕业后对自己学历和知识技能不满足的学生群体,可以接受各类学科和专业的成人教育,以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因此成人教育也被称为后大学教育。

二、我国成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成人教育的生源结构比较

复杂,且文化层次不齐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较高的特殊性,成人教育的学习群体比较宽泛,能够有效的涵盖各个阶层,而且成人教育的生源比较复杂,其知识结构体系多种多样,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年龄跨度也比较大,我们常常会发现:无论是高中毕业生还是已经跟工作几年,甚至结婚生子的结业员工聚能构成成人教育群体,而且部分成人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不可避免的会将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带到学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时常在成人教育学校发生,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往往导致学生的思想觉悟出现混乱,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成人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且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往往教育水平的提高,同时也给成人教育管理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2.传统应试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传统影视教育理念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而且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教与不教无差异,管好管坏一个样”,这些传统的教育理念,严重的束缚了教学思维,且严重影响了成人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另外,在成人教育中,一般采取统一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负责照本宣科的将课本中的知识硬性的灌输给学生,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应该为学生,长期下来,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导致学生厌学,因此,难以有效的提升教育质量。

3.社会对成人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甚至歧视

成人教育的设立是为了有效的满足不同阶层人民群众受教育需求,成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挖掘成人学生的潜力,发展一技之长,更加重要的是全面的提升成人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同时有效的完善、补充普通教育的却是,但是在实际教育中,社会普遍对成人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甚至是歧视,这是因为人们对成人学生的认知程度不高,而且普遍认为成人教育严重的落后于本科生、或者普通专科教育,而且部分成人教育毕业的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所处的生活阶层比较低级,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往往导致学生在学校一违纪的形式来引起人们的重视,长期下来,形成严重的不良社会风气,同时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且不利于有效的管理。

4.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乏味

成人教育与其他普通教育一样,长期以来采取传统的板书教育,过分的依赖三尺讲台,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而且不重视学生是否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掌握了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只是认为照本宣科的灌输完知识,便完成了整个教学任务。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往往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长期下来,容易与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认知偏差,造成师生矛盾,最终影响整个教育质量,并且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新形势成人教育定位

1、教育现代化的支撑

自上世纪后期以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大多已经相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并为本世纪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率和目标。在教育现代化的指标中,“成人识字率”、“成人年培训量”、“远程教育注册生数”等衡量标准都属于成人教育的范围之内。根据我国人才市场的需求,目前的现代化教育的落脚点应在于学习型社会额构造,设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促进成人教育的定时化,从而真正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价值的有效转换。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成人教育作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综合板块,能够在满足多层次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同时,还能够带动其他层次教育水平的发展,促进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现代化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2、社会城市化的正催化剂

21世纪以来,农业在我国产业中的比例逐渐缩小,社会经济呈现出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根据目前的社会发展形式来看,转变农民身份、拉开城市框架是目前的重要部分。然而,在城市化建设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生产的主要对策就是要提高人民素质,这就需要成人教育的发展来满足了。成人教育开放的项目涉及到各行各业,在其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育周期较短,应用性较强,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经济建设的晴雨表

生产是经济建设的基础,而成人教育是培养生产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科技占企业生产价值的45%,因此,科学技术对企业的兴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运行中,生产流程对新产品、新技术、新程序存在着推陈出新的作用,而相关的工作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2015年的从业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4%,大专及以上的占16%,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国企业的产出效率也比较低,例如在制造业中,2005~2010年期间,我国劳动生产率是日本的3.1%,在美国、德国中分别占3.5%、3.6%,因此,我国在世界制造工厂的地位和品牌有待提高。在大力推动成人教育的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的情况下,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的提升,从而强化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后续力,加强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四、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的发展途径

业务大同小异,但学习方式各有不同。在成人教育创新改革中,首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注重技能的提高,而不是像普通高校教育那样注重知识掌握水平的提高。因此,成人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对成人教育本身具有一个全面客观地认识,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学员。成人教育工作者要以学员为中心,以学院的需求为根本内容,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成人教育发展模式。

1、建立新的成人教育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人教育要灵活运用现代化的远程教育技术,大力拓展教育规模,从而制定出现代化的成人教育模式。再具体教学中,要以信息化网络教育为手段,加强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利用大量的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并根据现在市场的需求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根据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模式,并建设校园网,实现网上教学和管理,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习。此外,成人教育工作者也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掌握和技术能量水平,熟悉多媒体教学的操作技术,将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出积极地作用,从而直接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2、规范成人教育的管理

近年来,成人教育的开招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其开设的专业也纷繁多样,但相对的管理方面却没有跟上其发展的脚步,成人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执行上不够严谨。因此,在成人教育的招生、办学、教学等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操作,缺乏相应的管理力度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投入。因此,要加强对网络成人教育的举办资格的审查,对违规违纪、管理不合格的成人教育机构,相关部门要进行及时纠正,严重者则立即停止其招生,从而达到依法治教、规范教育的改革目的,进一步深化改革,有效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3、开启资源共享,集中教育力度

在传统的分头管理中,其容易造成教育标准不统一、教育资源和管理力量分散等不利影响。成人教育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制度来优化成人教育体系,从而促进教育标准的统一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在成人教育中,其教育对象大多是已经进入工作岗位的在职人员,因此其教育目标较为统一,都是为企业生产、管理、建设以及服务等类型的岗位培养实用型人才。成人教育可以根据其学员特点和教育目的,优化专业设置,制定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遵循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并维护学历教育的严肃性。按照教育规律,协调好社会需求多样性与教学工作的关系,适度增加一些实用性的技术课程,从而培养出实用型、应用型、复合型等的应用性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大了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许多高校也扩大了招生范围,在此背景下,成人教育作为一种外源性教育形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应明确成人教育的定位,树立新形势的教育理念,对目前的成人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有效改善成人教育的现状,并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注入“活水”,提高其教育质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

作者:邱立民 钟宇红 田地 单位: 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福宝,刘志强.新形势下成人高等教育的定位与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1-12.

[2]赵祖辉,徐宗顺,容东林.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的创新发展[J].品牌(理论月刊),2010,12:28.

[3]欧颖,唐滢.试论新形势下我国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J].继续教育,2009,0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