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人教育论文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成人教育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成人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

一、现阶段成人教育管理队伍中存在哪些问题

1、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从事成教管理的相关人员大多是从其他部门调配的,很少有人是教育管理学和教育学专业出身的,也很少有人从事过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他们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上岗,对于管理科学、心理学、教育学、成人高教科学的了解少之又少,同时较年轻的、具有高职称的人更少,成教管理的事务是非常繁杂的,管理人员很少会有机会去进修学习和参观,很多管理人员的工作只停留在经验性、事务性的管理上,在教学管理方面缺乏新观念、新思想,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他们来说是很难进行的。

2、内部缺乏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

在管理人员内部,管理机制不灵活,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干实事的人得不到奖励,很多人只做表面功夫却得到了奖励,在职务晋升方面多是靠拉关系得到的,这些现象的存在对于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是一种严重的打击,抑制了良好作风的形成。

二、提高成交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途径

1、重视高素质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成教规模得到不断的扩大,学校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成教事业的发展中,及时为成教管理队伍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现在成教队伍中的故那里人员工作做得不细致,管理水平不高。很多学校管理人员认为,成教学生是不住校的,所以管理起来应该相对容易,所以成教管理队伍中就是有限的那几个人,但是经过多年的管理实践我们发现,也正是应为成教学生不住校,所以管理起来麻烦事更多。独立设置的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从招生到入学注册、学籍管理、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一直到证书发放的一系列过程都是成人教育学院或者继续教育学院来完成的。工作的范围涵盖了教务处等各部门的工作,与此同时,这些工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都是非常麻烦的。在为成教管理人员队伍配备人员的时候应该对人员所学专业以及年龄因素进行综合的考虑。

2、加强培训力度

加强成教管理人员的培训就要加强管理学、教育学、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学科的培训,使成教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要使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首先重视人,因为一切的管理活动都需要人去完成。想要建立起一支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等管理队伍,首先要建立起相应的培训制度,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将管理人员纳入到学校的师资培训队伍中,通过岗前培训、脱产培训以及在岗培训等培训方式更新成教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使他们的现代化技术应用技能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3、建立起健全的约束机制、竞争机制以及激励机制

在成教管理队伍中要落实定岗定员,对于重要的职位应该通过个人推荐以及公开招聘的方式竞争上岗,通过按劳取酬和有效的奖惩制度将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利挂钩,使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

4、管理人员的思想要不断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一直在发生着变化,成教管理人员应该对新形势的发展进行充分的发展,使自己的管理思想与新形势要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管理模式相适应。借鉴其他学校成功的管理经验,积极的与行业和企业进行联系,大力开展培训工作,不断适应成人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结论

高校管理队伍中成人教育管理队伍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成人教育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教育水平与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各高校非常重视成人教育管理工作,其实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增强,从而适应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

作者:刘相孺 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高校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1.对学生漠视。成人学生生源与普通学生相比更加复杂,不仅年龄差异大,家庭环境、学历层次以及工作背景也不同,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同,对学习的期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教师来说,高校在教学内容、教学设施以及教学模式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他们很难为成人学生提供与普通大学生一样的学习条件,学生的学习要求,他们也无法满足。由此,教师内心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只能通过漠视学生、冷淡学生、疏远学生来降低内心的焦虑感。如大多数教师在课题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性不够,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等。

2.对职业发展缺乏成就感。很多教师感觉自己的工作无法使成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获得较大提升,认为自己的工作没有前途,工作价值不大,内心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觉,再加上教师职业无论是在经济利益方面还是社会地位方面都与自己的预期有较大差距,因而内心会掺杂着自卑的感觉。这些教师由于在工作中缺少前进的动力,多数会选择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工作上的挫败感和自卑感对教师的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他们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心理上承受着过重的压力,久而久之,身体上也处于亚健康状况。另外,成人教育中的学生来自于社会的不同层次、不同职业,如果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开始以怀疑的态度对待当前国家的教育制度以及高校的教育质量,最终不再相信教育,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成人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存在的特殊性,一些教师针对成人教育的观念也存在误区,如在对待教学上,有的教师敷衍了事,不够认真对待其成人课堂教学的内容,长此以往,这种消极倦怠的教学情绪不仅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而且也会严重影响整个成人教育教学的水平。到学生毕业之后,回顾自己的所学,不知所以然,觉得就是混学历、拿文凭。这对于成人教育的社会声誉和地方都具有负面影响。

二、高校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根源

成人教育中的教师尽管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但引发原因却存在很大差异,根据最新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主要有四方面原因导致成人教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1.成人教育管理体制的缺位。成人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开始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的,其办学方式多层次化、多元化,不仅包括电大、函授、夜大等方式,还包括自学考试以及非学历教育培训等方式,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必须承认,成人教育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和管理方法,每个部门的职责模糊不清,有权管理成人教育的部门除了各地的教育部门外,还包括人事部门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高校成人教育的发展不但受制于教育部门的政策规定,而且受制于所在学校的发展规划。由于我国很多高校对成人教育存在偏见,因此成人教育只能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庸。自成人教育出现之后,从来没有处于过“正规”的地位,甚至很多教育者都认为成人教育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性,成人教育教师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很多高校的成人教育教师队伍人员构成相对复杂,不但包括一定比例的成人教育学院的专职教师,也包括相当数量的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有的是本科院校的教师,有的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这些兼职教师不仅承担着考务与监考的职责,还承担着成人教育管理的职责,如果再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会由于精力所限,不能把工作重点放在教学上。除此之外,社会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很多家长、学生以及社会不太相信成人教育的教育效果,因而使得成人教育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对生活、工作产生强烈的疲惫感,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价值。教师的疲惫感体现在教学中,就出现了无法集中精力、不愿意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的情况,课堂实效性越来越差。

2.教师待遇问题。在很多高校中,成人教育教师待遇低于普通高校教育教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具体表现为:成人教育教师授课时间不纳入工作量的范围,成人教育教师的工作成绩对职称的评定不产生影响,评优评先时成人教育教师不会优先考虑。在高校教师职业发展中,教师职称的评定主要参考教师的工作量和科研成果,而成人教育教师的日常工作却与教师职称评定没有丝毫的关系,他们的教学工作只是对学校安排的服从或是得到一定经济补偿的行为。成人教育教师在待遇方面所遭受的不公平严重打击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他们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的探索,不利于教师长期职业发展。

3.教学压力。对很多高校来说,之所以开办成人教育,主要是通过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换取一定的经济回报,因此成人教育无论是在师资方面还是在教育设施方面,以及对学生所提供的其他教学服务方面都难以尽善尽美。课时费成为联系教师与成人教育的唯一纽带,部分教师总是从一个上课地点急急忙忙地赶往下一个,根本没有精力去精心备课,更不可能培育自己的教育特色。成人学生涉及不同的年龄段,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也各不相同,因此对教育的要求多种多样,可是当前的成人教材大多是教师在参考普通全日制教材的基础上自行编写的,不仅学生的学习要求得不到满足,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大大加重。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些成人学生不仅思维具有独立性,个别成人学生还具有品行不端的问题,教师很难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另外,这些成人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学习成绩不出色,以及对教师缺乏基本的恭敬等都成为教师产生倦怠情绪的影响因素。

4.教师个人因素。成人教育教师有着常人共有的欲望与情感,如果在工作中遭遇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又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就会郁结在心中,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倦怠情绪。另外,成人教育教师在从事成人教育前并没有充分了解成人学生的心理以及认知特点,也尚未认识到成人教育的复杂与艰巨。时至今日,我国尚未建立起专门培养成人教师的学校,成人教育教师只能依据自己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来进行,所以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近年来,学生出现极端情绪或行为的比率逐渐上升,在客观上增加了教师所面临的舆论压力。当然,这些引发教师倦怠的因素是互相联系的,共同对教师产生影响,区别在于教师年龄、对待教学工作的职业认同感以及教师的自我素养等方面的差异,纵观这些因素,不仅折射了我国成人教育当前的教学现状,也反映出在成人教育教学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很多路要走。

三、缓解高校成人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1.改革管理体制,确立成人教育的重要地位,提高教师待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已达到22%,可是,即使再过几年,这一比例达到40%,我国还会有一半多的人无法接受高等教育,所以成人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为了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高等教育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尚未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人员需要享有更多的培训机会,以提升劳动技能,因而成人教育的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大到一个国家,小到基层管理部门,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认识到成人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繁荣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巨大作用,加强自身职能,消除成人教育中的管理混乱现象,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成人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进一步完善与成人教育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转变人们对成人教育的认识,消除人们心目中对成人教育的偏见,还成人教育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任何时候,成人教育教师的待遇都不能区别于其他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教师。另外,可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成人教育教师的责任感和职业兴趣,推动成人教育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2.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教师支持体系。自成人教育出现之后,教育观念一直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模式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将理论学习放在教学的首位,不注重加强成人学生工作技能的提升,使成人教育显现出标准化、统一化的特征,不注重对成人学生个体需求的满足。近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招生问题所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遭遇了严重的“霜冻期”,出现这一不利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成人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不注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成人教育一定要体现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办学层次应该体现多样性等,教师应该及时改变成人教育发展观念,用最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发展。学校是教师发挥教学能力的场所,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阵地,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教师之所以产生倦怠情绪,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不满意,所以高校的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一定要继续完善,不仅从精神上鼓励,更从物质上支持,使成人教育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可以从两方面来入手:首先,高校成人教育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支持成人教育的教学与科研,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或参加培训活动,为教师撰写成人教育教材提供便利条件,为教师发挥个人能力创建合理的平台,激发成人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产生良好的职业归属感;其次,设立专门的用于解决教师生活问题和工作问题的机构或者部门,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面临的压力,减少其倦怠感。

3.教师应积极消除倦怠隐患。教师如果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就会产生许多的困惑或问题,不利于教师的工作正常开展,所以教师不能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职业倦怠感,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这种情绪。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成人教育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特别对脑力劳动者更有效。教师应该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将自己的生活用心做一个规划,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强身健体。除此之外,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的良好情感的形成,帮助个体树立拼搏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个体能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提高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其次,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压力,客观评价自己。近年来,成人高考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下滑,学生生源素质很低,这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成人教育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将提高成人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首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放在次重要的位置,可是对大部分的高校成人教育来说,教室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场所,学生上课效果差,影响教师上课情绪。在现实中,成人教育教师承受着诸多压力,他们应该以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客观评价自己的教育工作,提升自身价值。

4.建立完善的教师准入制和职业培训制度。当前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人们的就业观念出现了一定的转变,教师职业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对象,很多成人高校打出能够办理教师资格证的幌子来吸引学生前来报考。这种做法尽管有利于缓解学生就业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教师素质的社会问题。教师职业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健康发展。教师职业能够体现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师应该全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在学生取得成绩中得到体现。所以,对任何一名教师来说,一定要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同时具备良好的教学水平和面对困难不退缩的进取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以从容的态度对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不会产生职业倦怠情绪。假如教师眼中的职业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这与当初设定教师职业的初衷大相径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看清当前的形势,不断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并严格执行,此外,还要制定与之配套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为教师更好地从事工作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使更多的教师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消除职业倦怠对教育的不利影响。

作者:李莉 邵勤 单位:景德镇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第三篇

1教学任务安排问题分析

1.1过程剖析

学校各教学单位中管理教学任务工作一般由教学副院长负责管理,由各教研室主任负责本科室的教学任务的具体分配。实际执行时,教研室负责人对本教研室承担的任务进行指派,这里由于学科方向不够全面细致,往往各教研室承担的任务会出现交叉。在该环节,如果负责人不够公正或适当,就会使教学任务分配不够公平合理,出现基于所谓的“人情关系”的考虑而照顾某些人,即分配一些所谓的容易教授的课程或适合教师口味的课程给他们,而另外一些人则不得不接受自己不能或不适合的课程任务,这样就会产生矛盾。最终任务分配结果是两种:一是强制安排给某些人,另一种是返回给上级领导加以协调解决。在教学副院长方,原则上是按各教研室课程专业方向分配课程任务,但由于各教研室人员不齐,有些课程无法找到适合的人选,就得交叉分配到其他科室。在这个环节上,教学副院长有权处置这些课程的归属,甚至强制分配。

由于地方本科院校一般人员不多,因而总负责人对各科室教学人员也较为“熟悉”,各人教授什么课程都很“清楚”,这时他会根据这样的表面信息分配给相应的科室。实际上,这是总负责人的一种强制安排(甚至是有针对于某位教师),下级领导也得接受这样的安排,似乎除了他/她,再不会有人能承担了。由于每学期课程基本固定,仅仅变动的只是少数课程,如专业课程的调整,为了节省教学任务分配的时间和精力,加之地方本科院校没有形成一种教学小组或课程组这样的教学团队,总负责人和各教研室负责人一般就不加以改变的将课程下达指派,如果少数有不满任务分配的人员通过反映给他们并经他们协调可以变动,或因开课班级数量变动加以人员补充,就有机会接受到自己想上的课程,但他们不想上的课程最终会留下来并强制安排给那些没有固定课程的教师,否则这些不固定课程的教师可能工作量会不够而不得不接受。这样一旦任务“成功”分配,以后一般就不会变动。在这个“稳态”形成过程中,由于个人的“斗争”争取到了某门课程,“占领”了该课程后,他们就会固守住该门课程,别人一般难以涉足。如有人还要去撼动他们的领地,就比较困难,因此“斗争”是不容易的,只能待机行事。于是,那些默默承受的教师就容易被安排那些被剩下的课程,这些课程一般都是专业课,而且这些专业课还会经常变动,因为“稳态”中的人员已经不愁课程了。

1.2原因分析

从上述教学任务分配过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如下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导致。

1.2.1客观原因

(1)师资力量不够,人员不到位,致使课程安排不够细致。尤其是专业课的安排,专业方向人员缺乏,因而专业课难以安排,加之专业课教学相对困难、繁琐(涉及基础知识,更要接受专业知识,是一种知识的综合学习与应用),由于选课学生人数有限,课时量不大,大家避而远之。(2)课程固定,节省了教学人员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又保持了课程教学质量的连续性。(3)任务下达既节省了负责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又不得罪这部分课程固定的人。(4)易于教学管理人员加以教学管理,不因课程人员变动而费心。

1.2.1主观原因

(1)对个人“斗争”的情况,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教学任务安排。(2)对“机会”的出现,根据“人情关系”,将机会给自己关系好的人。(3)对个人权威和地位,高的人一般会根据他们的要求给以安排,低的则很难被安排。(4)出于性别考虑而有意安排轻松课程给女性教师,而不因教师具体情况加以安排。(5)将难上的课程,一般都是剩下的专业课程,就安排给课程不固定且不被“关照”的人,不问他们是否喜欢或能否承担下来,就强制加以安排。因此,从教学任务分配过程看,负责人员的主观因素起了很大作用,这就为滋生“拉关系”提供了沃土,教学人员与负责人拉关系,套近乎,以求能安排各自称心的课程,并一致占有。从而导致了教学分配不公,不能合理安排教学任务。

1.3弊端分析

1.3.1由于没有形成课程组、教学小组等这样的教学团队,课程教学缺乏有力的引导与加强机制,尤其是缺乏同组人员的评课、竞课机制,采用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容易导致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更为严重的是,课程固定于某个人往往导致不同届的学生都接受同样的教学模式、教学风格、甚至相同的教学知识内容,尤其是同样的思维引导,不利于不同届学生的新思维、新思想的培养与提升。

1.3.2容易产生“课霸”。有的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威或行政地位,霸占主课程,出现一人独揽2门甚至3门主课,甚至同时还身兼重要的行政岗位。就认为他有能力完成这些不同的工作任务,但要做好每门课程的教学,做好行政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能保证吗?学校给教学行政人员减少课时工作量正是出于对他们因行政工作而没有太多时间上课的一种考虑。

1.3.3容易滋生教师员工的不良情绪,影响内部团结。由于分配不公导致一些教师牢骚满腹,影响他们的教学情绪,加之学生评价对这些课程的评分一般都偏低(因为不固定而常常接受的任务是新课,或因选修课导致学生难管理,学生挑剔等因素使然),而又没有一个充分合理的评教办法,致使他们很受压抑,更加增生他们的不良情绪,使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是吃力不讨好,也容易诱发他们闹矛盾。

2对策分析

从以上教学任务分配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地方本科院校这种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重点高校教学依托于它们的科研,而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科研课题较少而难以做到如此。因此,只有改进这种教学任务安排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

2.1具体对策

2.1.1构建课程小组或教学小组之类的教学团队,细分课程,并多人参与竞课通过课程组、教学小组的构建,能培养一个课程团队,避免一门课被一人占领;通过多人的竞课,促进教师之间课程教学的竞争意识,能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

2.1.2每个课程组以老带新,培育新人避免“占领”,完善课时分配机制,既保持了“稳”,又实现了“变”,利于教学质量延续的同时,又补充了新鲜的血液。

2.1.3保护科研,鼓励科研教学有明确科研方向的,要配以相关的课程,以促进“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宗旨,同时为有科研任务的人员提供良好轻松的科研环境,不以教学来压制,更不能因妒忌或其他想法而故意安排不适合的课程刁难他们。

2.1.4坚决杜绝“课霸”以“平均分配课时”为原则,考虑各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加以课时量的分配。这又有下列措施:(1)尤其是主课大课,一般避免“并课”,纳入新人共同来承担不同班级的课程。(2)身兼行政领导职务的,严格坚持“少上课”原则,平衡工作量。(3)限制主课承担的数量,原则上一人一学期最多只能承担一门主课,可配以适当的专业课。

2.2改进的益处

2.2.1提高了教学竞争意识,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利于培养更具个性、更具创新思维的学生;

2.2.2解决了课时量的均衡问题;

2.2.3培养教育新人;

2.2.4减少了行政工作与教学任务的冲突,利于做好本职岗位工作;

2.2.5保护科研,促进教学科研相长;

2.2.6利于培养专业方向,促进学院学科建设的完善;

2.2.7也利于教学任务分配的实施与监督管理,实现团队监督机制,使教学监督管理更加细化和深入;

2.2.8利于构建学校和谐的教师关系;

2.2.9符合动与静相结合的原则,在静中求稳定,在动中求发展,既要打破那种不正常的“稳态”,又要保持大局稳定,在稳定中求发展;

2.2.10有利于解决课程分配不合理导致的一系列相关问题;

2.2.11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3结论

通过对教学任务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存在于教学当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并分析了原因,进而给出了合理的对策并分析所带来的益处。本文的研究为地方本科院校现存的一些问题给出了思路,诸如教学任务分配不公,教学工作量过多导致学校难以处理,更重要的是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对策建议。

作者:刘璇 谭伟 单位:东莞理工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