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新时代贡献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成人教育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新时代贡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成人教育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新时代贡献

摘要:卢显能作为20世纪初期我国杰出的成人教育学家,其丰富的成人教育思想深受乡村教育思潮的影响以及雷沛鸿成人教育思想的浸润。其思想不仅属于乡村教育思潮,还是对时代浪潮的回应。通过阐述与分析其教育思想理念,卢显能教育思想内核凸显为以爱国为魂的政治美德、以教育为公的崇高精神、以理论创新引导实践变革。在新时代背景下,卢显能成人教育思想的借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彰显爱国主义情怀、突出教育公共性、构建学习型社会。

关键词:卢显能成人教育思想;内涵特征;贡献

卢显能作为20世纪初期我国杰出的成人教育学家,拥有丰富的成人教育思想,彰显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教育为公的崇高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究卢显能成人教育思想,深挖和借鉴其爱国主义教育元素,对进一步推动学校做好立德树人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卢显能成人教育思想的缘起

(一)乡村教育思潮的影响

乡村教育作为旧中国的一种教育思潮,曾产生广泛影响。其代表人物是晏阳初、梁漱溟、高阳、陶行知。卢显能成人教育思想与其产生了共鸣。在卢显能成人教育思想中,首先,他论述了成人教育目标人群的选择。晏阳初认为,乡村教育正是解决愚、贫、弱、私等四大问题的根本。卢显能与晏阳初的理论不谋而合,他强调教育应该以农民为主。其次,卢显能阐述了教育制度改造方略。梁漱溟认为,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左臂右膀。梁漱溟与卢显能均提倡教育制度中义务教育与成人教育的并举。再次,卢显能对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确认。高阳认为,成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民众参与团体生活的能力。卢显能认为,成人教育应传授文盲与半文盲的成人群众知识,培养其参与集体生活的能力从而启发政治觉悟。最后,卢显能谈及教学模式的采用,他认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是最切合成人学习者的需求。陶行知认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提倡教学做合一。综上所述,卢显能在追求教育真理的过程中,他的成人教育理论既受到了乡村教育思潮的极大影响,也同乡村教育思潮一起对时代要求作出了回应。

(二)雷沛鸿成人教育思想的浸润

首先,卢显能是广西省立西江学院院长雷沛鸿的秘书,从卢显能的理论中可以看到雷沛鸿的教育思想对他影响深远。雷沛鸿主张成人教育与幼稚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并列……认为成人教育能够迅速改变社会、国家和个人[1]。卢显能认为,近代成人教育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要求,用各种方式教育成人群众,使其能调整生活、改造社会、充实人生与变革世界的一种教育活动[2]3。其次,雷沛鸿主张成人教育要以爱国教育为灵魂,以生产教育为骨干……使学生知道个人与国家以及整个民族的生存关系[3]。卢显能认为,成人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传授工农文化知识。纵观卢显能的成人教育思想,这既是对乡村教育思潮的呼应,也是对雷沛鸿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在此期间,他从1938年到1948年出版了一系列关于成人教育方面的书籍,如《国民基础学校的社会活动》《地方教育行政》《成人教育》《国民教育概要》等。

二、卢显能成人教育思想的内核

(一)以爱国为魂的政治美德

卢显能成人教育思想的爱国魂底色主要体现在成人教育的政治救亡功能。20世纪30年代,在空前的民族危机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已然破产,有识之士纷纷开设新式学堂,转变民众思想,教育救国蔚然成风。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卢显能从理论上阐述教育本身就具有政治救亡之功能。他认为,近代成人教育是人类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的要求,用各种方式教育成人群众,使其能调整生活、改造社会、充实人生与变革世界的一种教育活动[2]3。定义决定了成人教育理论展开的范畴。正如他对成人教育目标、手段的确认。他认为,培养民众改造社会、变革世界是成人教育的第一目标,达到目标的手段则是针对民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进行广泛深入的开发与运用,尤其是针对工农文化知识匮乏的现状进行补救,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革命建国中的地位与能量,施予启蒙性的基础教育,使他们获得战斗的能力[2]68。卢显能的成人教育理论不仅展现了鲜明的爱国底色,暗含的政治美德也同样值得称赞。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把美德分为政治美德、基督教美德和私人美德。他认为,爱国主义,尤其是对祖国的热爱,是政治美德的核心。卢显能成人教育的目标体现了这种美德。政治美德同时也是一种政治情感。卢显能认为,“各扫门前雪”的政治情感态度是争取民族独立与复兴的障碍。成人教育的政治美德被黑格尔称为“基于个人与政治国家间的利益统一的共享意识的政治情感”[4]。卢显能通过塑造工农群体正确的“政治情感”,使其了解个人的场依存性,塑造相互尊重、信任的环境,最终贡献自己的能力于整个国家。这种教育手段与目标正是卢显能成人教育的爱国底色蕴含的政治美德。

(二)以教育为公的崇高精神

卢显能成人教育理论彰显了教育为公精神。陶行知说:“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这句话道出了教育事业的核心,教育应当具有公共性。卢显能估计:实施成人补习计划,仅仅实施初步的识字训练和公民训练,约需教师十三万五千人……每班设教师一人计算,共需教师一百七十六万人……如增加班数……更不可胜计[2]110。面对这种严峻的现实考验,卢显能的教育为公理念充分考虑到了现实困境。首先,成人教育所面临的突出矛盾,既有教师人手短缺的与文盲众多的供需不平衡,也有人民普遍的贫穷。“扶贫先扶志,救穷先救愚”,卢显能为了不让一个成人失学,他提出了“社会动员与指派专人”的方法。所谓社会动员不仅是知识分子、教师的动员,还是行政人员的动员。所谓指派专人进行教育,则是乡村国民学校工作人员与乡镇公所工作人员,他们都是成人教育的主力。正所谓“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知识出知识”,形成无人不学的良好局面。其次,卢显能呼吁开展大学扩充运动、解除最高学府的门禁,为大学围墙之外的成人举办教育,例如,在高等学府举办学术讲座、暑期学校、民众识字教育与职业补习教育等。

(三)以理论创新引导实践变革

卢显能成人教育理论创新在于打破“先生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范式。在教育制度上,卢显能将成人教育定式化与非定式化并举、义务教育与成人教育合流。他认为,成人的定式教育在理论上必须统一于学校系统内……将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纳入基础教育范围之内……实施儿童与成人的基础教育[2]85。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班级教学形式,施行“教学做”合一与互教共学法,这种教学法有助于集体利益的形成,能够指导受教育者运用集体的力量,安排生活的秩序,制定学习的公约,建立工作的纪律,培养自觉自动自治的精神[2]78。在课程设置上贴近社会现实,进行政治、文化与生产方面的教育,养成民众的民主精神、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卢显能认为,政治课程不仅要唤起民众政治自觉,激发民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的关心,还要发扬民主精神、打破封建观念。对于生产教育,主要目标是扫除经济文盲,亟须改变的就是劳动与教育的分离下对于劳动的消极态度。对于文化教育,卢显能认为,只有通过成人教育手段把现代知识传递给愚昧、迷信、盲从的大众,才能促进现代化的发展。

三、卢显能成人教育思想的新时代借鉴

(一)彰显爱国主义情怀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爱国主义教育要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涵养青年群体大国国民心态的重要载体则在成人教育。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内涵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慷慨激昂,新时代的爱国需要的是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报国之情应是积极进取,然而,积极进取、开放包容心态目前在成人群体中十分缺乏。教育作为传播意识形态文化的手段,成人教育理应承担起此重任。当代成人教育实践中的爱国主义元素普遍缺位,在工具化价值取向大行其道的当下,未能作出应有贡献。这给未来成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当前,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成人教育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借鉴卢显能成人教育的思想,开展针对成人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突出教育公共性

教育为公是教育公共性的体现。众所周知,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直接领导下的一项教育事业,其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的特征非常明显[5]。受教育产业化的影响,部分高校成人教育的运营只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直接影响到当前我国的成人教育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前半生学习,后半生工作”的模式不再适用。越来越庞大的成人群体能及时接受良好的教育,对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作用。卢显能的成人教育理论预见性地提出,我们应解除高等学府门禁,开展大学扩充运动,针对广大成人群体举办公益性、平等、共享的学习资源,践行教育的公共性理念。

(三)构建学习型社会

成人学习的可能性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前提,卢显能在其理论中详细阐述成人学习能力,既为未来成人教育实践提供了学理基础,也为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发展打下了坚实理论基础。科技发展使得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人类逐渐脱离“前半生学习,后半生工作”的传统模式,学习的重要性、迫切性与日俱增。在传统观念指导下,学习与工作构成二元对立关系。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广泛普及,互联网在线付费教育兴起,更多成人群体愿意为知识进行付费,例如,通过开放大学、网络课堂继续实现自己学习的愿望。

作者:刘畅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