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生的全面发展。所以,班主任必须要具有爱心和责任感,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用爱心播种希望,整体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学生;班主任;爱心;德育教育;道德品质

一、班主任德育求“新”,抓住教育良机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等都发生着新的转变。班主任必须要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建立新的教育模式,开创新的德育教育局面。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就要抓住德育的良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在班级管理上,我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实施班长轮流制,当发现班级中有学生调皮捣乱,不专心学习时,我就会安排他担任一天的班长,在这一天当中不仅要负责班级事务,还要更好的配合各科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经过这样的尝试,学生都体会到了班级管理的艰辛,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自己都会首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这样才能产生“榜样效应”。

二、班主任德育求“异”,引进激励机制

为使德育工作做细、做好,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求异思维,活化德育内容,彰显学校德育特色。我校积极推行“共建教育”,结合生的特点和学情,与学生家长、公安机关、老党员、老模范等取得联系,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校外德育辅导员,确保学生“在校有人教、在家有人管、社会有人问”,形成融洽的德育氛围。同时,班主任还要适时引进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使学生有明确的活动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在实施激励方法时班主任要善于引导,使生明白自律、互爱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要素。在学校的一次募捐活动中,很多学生都积极的为患病同学捐款,钱虽然不多,但是代表了一份爱心。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活动中,班级中爱调皮捣蛋的学生也都踊跃参与,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我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了表扬,让他们明白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始终保持一种团结、融洽、互助的氛围。

三、班主任德育求“活”,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生的道德和智慧要具有针对性,抓住问题的关键,回归生活实践,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通过沟通、对话展开心灵重塑,最终展现德育的活力。我通过不断实践和研究,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励志成长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按照知、情、意、行的养成规律,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德育教育。在活动中生都收获颇丰,为他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每天晚上励志10分钟。引导生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阅读一段励志教材,并书写读书心得,班主任加强检查批阅力度,将学生学习励志教材情况纳入“励志之星”评选条件;每周一次班级集体活动。包括拔河比赛、郊游、手工制作、课本剧表演,等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能够促进本班同学间的交流,营造和谐的班集体氛围,极大地丰富校园生活,培养生的实践能力;每月一次励志电影。我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资源,优化观看时间,定期进行观后感展评,将生德育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四、班主任德育求“全”,注重言传身教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考虑周全,统筹兼顾,一视同仁,避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偏爱不仅有损班主任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学生的团结,更不符合师德规范。在学习上,我坚持每堂课都早早的来到教室,对每个学生都会致以亲切的微笑,多留心他们的情感变化,用阳光的心态去感染他们,为他们塑造健康的心灵。讲课时,我注重对优等生和后进生分层教学,为我们答疑解惑,如果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我会用自己休息的时间为他们补课,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效果。批改作业时改变传统只标记对错的方法,而是包含错误原因和正确答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一段时间过后,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习成绩也有明显进步。在生活上,我记录了每个学生的生日,在他们过生日的时候送上温馨的祝福。对家庭贫困的学生给予帮助,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在课下,在宿舍里,我会经常与学生谈心,做他们精神的支柱,从而感染学生,为学生照亮前程。综上所述,爱心播种,真心培育,是班主任实施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法宝。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需要班主任长期坚持不懈,树立班级意识、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我坚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以高度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完成班主任肩负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裴凤玲.浅谈小学语文德育教学中的“情”与“理”[J].作文成功之路,2013,(07).

[2]王桦.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合理渗透[J]读写算,2015,(33).

作者:陈希会 许海燕 单位:山东省昌邑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