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安全管理中安全教育的运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安全管理中安全教育的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安全管理中安全教育的运用

摘要: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正在逐年推进,高校的安全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系统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开始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已经成为决定高校发展的关键性环节之一,这不但能维系社会的安全,更能提升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概述高校安全教育的基本状况,细致地阐述了安全教育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意义,详细论述高校安全教育的改进措施,让高校的安全管理成效显著。

关键词:高校安全管理;安全教学;运用分析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所以高校教育开始由传统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化为大众教育,使高校的办学规模正在日益扩大,招生人数也在逐步增多,致使高校安全管理出现新的状况,面临新的挑战。因而,为能了解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状况,就要探讨安全教育工作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实施重点以及改进我国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1安全教学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意义

安全教育作为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门,不但能保护学校师生的安全,更能在社会稳定中做好必要的保障,这其实对学校的安全管理而言十分重要。第一,高校中开展安全教育是素质教学活动开设的首要前提,尤其是社会的发展中,现代社会开始对人才有着全面的要求,所以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其变成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活动开设的核心是让学生对各个专业知识有深入的探究和了解。还需要为学生开设遵纪守法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具有应对犯罪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一个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合格人才。第二,高校安全教育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特别是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正在呈现出持续发展态势的情况下,受到国际大局势的变化影响,高校学生的警觉意识和防范意识有所下降,所以强化社会治安尤为重要。与此同时,开展安全教育对维护高校的自身安定有着积极意义,一方面能让学校的秩序有良好的保障,高校的教学活动要想具有良好的开设效果,就要先稳定校园环境,强化安全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校规校纪有自觉遵守的意识。另外,高校开展安全教育也是为了应该对日益变化的校园安全环境,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不法分子进入到校园内滋扰正常的教学秩序,所以要不断地改进安全教育现状,让高校安全管理的效果更为显著。

2改进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2.1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结合

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管理上若不能对其进行重视,高校的领导人要充分地认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避免片面地使用管理的方式对其进行代替。为能做好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就要让教育和管理两者更好的契合在一起,让两者能真正地做到相辅相成。第一,安全教育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很难一蹴而就,所以此过程中师生都要做好安全管理,用以保障安全教育的实施,管理中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性,更要对学生的某些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避免学生管理中出现行为懒散的行为。第二,安全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隶属于安全教育的范畴内,管理只能是其实施的手段,为能更好地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就要使用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让管理效果达到最佳。

2.2强化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学生经历的事情比较少所以社会经验不足,心理成熟度也偏低,部分在高校象牙塔中待久的学生在面对复杂社会状况的时候极难自保。所以,学校开展安全教育需要强化大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这才是学生思想能进步的关键要素。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自己懂得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

2.3安全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现代社会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开展安全教育的时候,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在安全教育活动的同时,满足自我教育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以强化高校的安全教学实施效果。

3结束语

安全教育在高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我们在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时候,先要提升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这能让学生将安全知识和安全实践两者更好地契合在一起,从而改善高校安全教学活动,让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严玲霞.浅析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品牌,2015,(6):14-15.

[2]孙克俊.试论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11):12-13.

[3]齐文生,王猛.高校安全管理与大学生安全教育[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2-13.

[4]梁姗姗.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失及高校安全管理体系的构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9):35-37.

[5]李睿,阎小芹.信息技术在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12-13.

作者:崔钰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