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基于互联网兴起的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工作环境、管控方式和防御能力都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开展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2013年8月,国家领导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1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安全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意识形态生产和传播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管理权。21世纪以来,网络、数字、移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基于互联网兴起的新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的霸权地位,成为舆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也成为青少年获取资讯的主渠道。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扩宽了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宣传渠道,成为新的思想文化传播阵地,同时,也给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认识并迎接这种挑战,亟需深入研究。
一、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意义
意识形态是和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直接相关联的观点、概念的总和,反映了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水平,以及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处于意识形态生产和和传播的前沿阵地,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应在第一时间做出评判反应。同时,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它所灌输的知识、传递的信息、渲染的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高校的这些使命决定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关系到党的前途和社会主义的未来。国家领导人说,“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2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高校学生的发展状态,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我们要站在国家安全的层面上,看待意识形态安全问题;要从执政安全的高度,认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要深刻意识到,培育高校学生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感和使命感,培育优良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前途的头等重要的大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对于社会稳定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意识形态安全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对国家的主流的价值观、政治制度、执政党等的认同与支持的状态,它不仅能抵御外部力量的侵蚀,还是国内社会和谐的粘合剂。近些年来出现的一些恶性社会安全事件,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意识形态危机在社会生活中的反映。因此,高校要利用自身培育社会主义公民的主渠道这一特殊优势,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意识形态安全的意识和担当的公民,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高校学生思维灵活,善于接收新鲜事物,价值体系尚未树立,是非意识尚未明确,心智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帮助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是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高校和高校学生成为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涌进,与主流意识相互碰撞,激烈斗争,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产生一定的困惑和迷茫,在行为上有所偏差。
二、新媒体给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的挑战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包括:一是多样性,新媒体的传播是多层级的非线性的。二是互动性,新媒体提供的即时通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同时,新媒体设定在线评论促使原始信息和用户反馈信息相互交融,成为“公共资源”,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
(一)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冲击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
在传统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是依赖纸质书籍、广播电视及口耳相传,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成为大学生了解信息的快捷渠道。同时,他们由单向的信息接受者变成双向的信息的创造、传播、交流者,在意识形态构建中,他们的主体地位也更为凸显。网络平台上,充斥着各种声音,不同意识形态、社会思潮和文化价值观在这里交锋,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他们会判断、质疑,不会轻易认同。由此可见,网络新媒体的普及,冲击了高校传统的意识形态工作环境和方式,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增加了复杂因素。
(二)双向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冲击了高校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
传统媒体形成的传播方式是高度集中、自上而下、单向的理论灌输,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牢牢把握了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有效阻止了不利信息的传播,极大保障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而新媒体的产生颠覆了传播的强制性和管控方式的垄断性,在新媒体时代,人们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接受者和消费者,大学生也不再仅是被动的听从课堂上的理论释义,在开放的、自由的、共享的、互动的信息时代,人人都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人人都是发声人。此外,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此起彼伏的各种思潮、层出不穷的意识形态都会影响高校学生的价值培育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而网络的虚拟化也会降低人们的道德自律,容易造成网络言行有失道德规范。
(三)新媒体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便捷工具
《国家信息基础结构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开辟一个新的战场,即电子平台、信息战场,其目标就是西方价值观统治世界,实现思想的征服。”3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尤其在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新媒体已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扩张和意识形态角逐的主战场,为达目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直接发声和培植人的方式,利用新媒体的便利,在网络上大肆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不利的内容。而高校则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对象。目前,西方敌对势力在中国建立了数千反动网站,通过制造各种政治谣言和不良舆论,来诋毁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事务。另外,也利用新媒体大肆宣扬和推销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对一些刚入高校、分辨能力不强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政治信仰产生不良影响,淡化了他们的对主流意识的认同感,同时也为高校意识形态的防御带来严峻考验。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4年2月,国家领导人在信息网络安全信息小组首次会议上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42016年12月,国家领导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5结合总书记的指示,高校要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新路径。
(一)整合教育主体,形成全员育人格局
一是加强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宏观领导。在新媒体时代,着力提高党对意识形态控制的能力,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二是加强党员干部领导班子的培育,着重加强对高校共青团、学生干部、党员队伍的建设,开辟网络教育基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意识形态认同感和凝聚力。三是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中坚力量,必须做好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将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四是帮助大学生形成和加强自我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到自我的能动作用,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他们能将理论灌输内化为自身主观的意识,才能更好的保障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
(二)充实教育内容,保障教育效果
教育的内容是教育的中介,要保证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顺利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普及,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结合大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实际状况。一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荣辱观、民族精神、大学生理想信念、中国梦,它们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帮助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政治信仰和道德观念。二是加强网络道德规范的教育,培养大学生文明的用网观念,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法制教育,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可能引起的网络犯罪,教育大学生文明用网、安全用网,不要超过法律的界限。
(三)拓宽教育的阵地,创新教育新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随着新媒体时代来临,高校要抓住机遇,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扩大教育的阵地。一方面,优化理论课主阵地,继续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学术性和现实性;另一方面,开辟网络新阵地,高校需要深刻认识到新媒体阵地的重要地位,着力建设适应时代特性、贴近校园生活的校园“红色”专题网站,社会焦点、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等相关讯息,并定期制定有关时政热点的主题,设有在线交流功能,引导高校大学生积极思考,形成网上网下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合力。同时,也充分运用微博、微信、QQ等平台,传播正面信息,造就良好的新媒体意识形态教育氛围,抵御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袭,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注释:
1..把思想宣传工作做得更好[G]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2.刘明福王忠远.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系列讲话的体会[N].决策与信息,2014(Z1):8-157+2
3.[英]安德鲁•查德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任孟山,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34.
4..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
5..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作者:尹文娟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