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教育教师的核心能力要求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共安全教育教师的核心能力要求,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公共安全教育教师的核心能力要求

摘要:公共安全教育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如何办成社会满意的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全面提升相关教师的职业综合素养是关键。文章从分析上海市青少年公共安全教育的总体要求出发,以及作者在自身工作实践中的实际经验体会,认识到公共安全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分层教学能力、信息化分析能力等四大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安全教育教师综合素养中的核心能力

关键词:公共安全;教师素养;核心能力

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确立了重要遵循。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1]。上海是一座特大型城市,城市规模大,面临的公共安全情况复杂,如果不加以防范,非常容易出现公共安全事故。尤其是青少年人群具有年龄小、安全意识差、生活经验不足的特点,更容易成为公共安全事故(事件)的受害群体。所以,对青少年人群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十分必要[2]。结合青少年对于公共安全的实际需求,上海目前正在着力打造市、区、校三级联动的一体化安全教育体系,以期为青少年的安全成长保驾护航。而安全教育体系的建立源自安全教师的保障,全面提升相关教师的职业综合素养是关键。

一、上海市青少年公共安全教育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在市教委青少年工作保护处的推动下,上海约有1500所中小学校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公共安全体验教室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60%,预计在2019年底可以全部完成目标。上海的16个行政区,都要建成各自的青少年公共安全体验中心,且在上海市级层面建设一个服务全市青少年的公共安全实训基地,市、区、校三级安全教育功能定位各不相同。校级层面是一个安全意识和知识的启蒙与起步;区级层面让学生对安全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市级公共安全教育实训基地是三级安全教育体系的顶端,通过创设真实场景,提供受训者一种多维度的、反复的避险救护技能训练,进而形成一定的技能固化。市级实训基地主要包括地震灾害、气象灾害、轨道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日常生活安全、防空安全、紧急救护等基本实训内容[3]。

二、从事公共安全教育的教师应具备的核心能力

(一)安全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公共安全教育对教师的自身安全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应有较高的要求。公共安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应包括安全专业素养、确保课堂安全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等。教师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由于“实景”实训教学,授课现场就是一个危险的“第一案发现场”,让学生在“危险”中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学会“识险、避险”,通过实操演练,固化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意识,形成肌肉记忆。在授课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恰当的专业指导、示范,引导实训有序、顺畅开展。结合教学目标,将课程重点、难点通过实训的方式解决。教学过程以学生实操为主,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课程体验感。通过教师优秀的课程设计,合理而规范的实操流程把控,学生高质量完成实训课程就变得很容易,教师的专业素养也得以良好展现。

(二)安全教师的自我提升能力

公共安全具有种类多样、成因复杂等特点,安全教师必须具备多维度的自我提升能力。不同于校内教育单纯知识性传授,公共安全教育则更强调学生在“真情实景”环境下,通过“真学、真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真懂、真会”。目前,国内还没有高校开设公共安全教育类专业,安全教师基本来源于其他专业。因此,教师入职后自我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必要。通过不断学习安全类书籍,参与各类安全学术论坛,在兄弟场馆开展浸润式培训等都是重要的提升手段。同时,由于实训的特殊性,教师要勇于多试,多练,提升自己实操能力。例如,教师通过不同逃生姿势亲身体验火场逃生滑梯,最终验证“抱头式下滑”是相对安全、有效的火场滑梯逃生方式。同时,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场馆资源优势,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开展不同类型的公共安全主题活动,比如“交通安全课堂”、“中小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和技能展示活动”等活动,教师通过组织、举办大型活动积累经验,“以赛代练”,起到较好的提升教师自我能力的目的[4]。

(三)安全教师分层教学能力

青少年公共安全教育的对象年龄跨度大,安全教育教师必须具备分层教学能力。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掌握匹配相应应知、应会知识与相关安全技能开展教学的能力。以轨道交通安全馆方案为例,教师除了应具备轨道交通安全通识基础,在相关安全知识与技能应用环节,需要结合实训对象的年龄层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匹配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而完成教学目标。小学生应掌握列车发生火情时的应对方法和遇到突发事件听从指挥有序撤离;初中生要知道屏蔽门、安全门的使用要求,并了解列车紧急通话、报警装置和灭火器使用方法以及知道各类地铁列车逃生门位置;高中生则需掌握利用列车紧急通话或报警装置及时报警并掌握地铁车厢发生火灾、隧道迫停后逃离要点等。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合适的教学,使不同受众学生收获更适合自己年龄特色的安全课程,因为“因材施教”是完成一堂好课的基础。

(四)安全教师应具备信息化分析能力

现代教育离不开信息化手段,安全教师更应具备信息分析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如在市级教学点具有的八大主题场馆中,每个主题场馆都具有一间前/后测教室,学生在参加实训前会现场随机完成一定比例的安全知识或应对危险的测试题。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原本掌握的本体公共安全知识进行摸底,教师手中有一个信息化PAD,可以实时监测到学生对于哪一类问题相对集中,哪一些技能(例如:心脏按压部位定位)掌握相对薄弱,进行一个快速的了解,对于即将开展的针对性教学。信息化分析能力可以为教师实现一堂更精细化的教学提供准确的依据,对于教学“靶点”实现精准打击。另外,在实训课全程,通过学生戴在手上的RFID手环,教师可以在PAD上看到学生对于实训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否完成对应任务可以“一目了然”。例如,在地震避险环节,当地震发生时,正确躲避到桌子下或安全“三角区”的同学,他们的手环会自动与得分点射频设备实现打卡,方便教师实时监测,并分析学生对应安全技能掌握通过率等关键信息等,实现课程同步“联调联试”,提升教学效率。

三、结语

公共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公共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护技能,让青少年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状况下正确的应对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为了应对公共安全中各种灾害的复杂性、艰巨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公共安全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上述核心能力,即:公共安全的专业技术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分层教学能力、信息化分析能力这四大核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当安全教育教师的职责与使命,才能真正担当起为孩子“保驾护航”的责任,才能让每个参与受训的学生“真学、真练、真懂、真会”,最终实现青少年朋友在面对危险和灾害来临时,通过自己用最恰当的方式进行最安全的处置。

参考文献:

[1]吴沈宁.我国中小学校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1):247-248.

[2]沪教委青〔2017〕11号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共享场所装备指南》的通知[Z].2017年4月29日.

作者:王梓 李朋飞 单位: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动营地—东方绿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