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大学生安全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底线、红线、高压线,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全、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既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仅是保障大学生安全、维护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安全教育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并就安全教育体系组成要素及其实现路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实现路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我国高校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安全教育,做了大量工作且成效显著,然而,在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内、外部生存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校大学生安全问题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安全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突出表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大学生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安全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安全教育措施不够有效等等。因此,深入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研究,对于提高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维护校园、社会的安全稳定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工作体系,教育工作碎片化
虽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但从组织实施、制度建立等方面尚未形成科学、全面的工作机制和体系。主要表现之一是安全教育内容未作为专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也未建立起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安全教育的具体实施,基本上靠辅导员队伍进行。在当前辅导员人数配备不足、学生日常管理事务过于繁杂的客观情况下,大学生安全教育只是作为辅导员工作的一个环节在推进。而且辅导员本身缺乏安全教育知识方面的系统培训,因此由辅导员组织进行的安全教育更像“敲警钟”“定时小提醒”。其二,是安全教育工作尚未制度化。一般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只是作为管理工作的一个方面,由谁组织、何时组织、如何组织缺乏整体规划,通常是在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节假日前后、校内外发生重大学生安全事件等时间节点上开展有关教育活动,并未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工作机制。
(二)安全教育未上升到育人层面,教育内容浅层次化
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不应只是作为管理的手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树立正确安全观,进而强化“三观”教育,培养具备一定政治安全、工作安全和生活安全意识和防范处置能力的新时期合格人才。然而,就目前而言,大多数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仍停留在人身、财物等生活层面的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网络安全等教育内容还未达到普及化程度,一般是“就事论事”的针对性教育。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而且从实施的教育内容来看,普通存在理论性太强、实践操作性太弱的现象,安全教育实效性有待提高。
(三)安全教育实施方式过于单一枯燥,教育过程“走过场”化
在安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大多数高校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仍然是以说教为主,很难引发学生的关注,在教育效果中难以形成互动,产生共鸣。其一表现为重管理,轻教育。安全教育的定位仍停留在管理学生的教育手段上,教育方法单一,基本以理论灌输为主,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过少,学生被动接受得多,主动参与得少。其二表现为重群体,轻个体。当前的安全教育以集体教育为主,运用统一的教育方式和相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所有的学生,不能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在不同学习阶段产生的不同安全教育需求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案,特别是难以做到对于经济贫困生、心理困惑生和学习困难生等重点人群的个体化教育,大大弱化了安全教育的育人功能。其三表现为重传统,轻创新。从组织形式上看,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主要采取召开全体学生大会、下发专项通知等传统方式进行,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条件下,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安全教育的方式并不多见,安全教育手段、平台的落后,使得安全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轨现象,难以有效实现安全教育的既定目标。
二、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建立人员全覆盖的安全教育队伍
一方面,梳理、整合校内分散的安全教育资源,形成脉络清晰、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工作机制。一是按照“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打造一支涵盖包括校领导在内的全员参与的安全教育队伍。[1]人员组成主要包括安保人员、学生工作人员、专业教师、班主任、宿舍管理员等覆盖学生学习、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职员工。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学校要实现安全教育工作的制度化、常规化,加强专项教育经费投入,建立起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三是要建设一支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教师队伍。加强有关教师的培养培训,建立一整套考核评价等教学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安全教学的教育实效。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协同配合,定期开展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工作,相互传递信息,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另外,学校还要积极借助社会力量开展安全教育。学校要打造警校共建的安全教育平台,通过举办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举行安全防范实践演练和共建安全教育基地等形式,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资源“请进”校园,提升学校安全教育的层次、深度和广度。
(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新媒体阵地共同发力,建立空间全覆盖的安全教育平台
一是把安全教育作为正式课程纳入第一课堂教学。在四年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把安全教育课作为必修课列入,并对应相应学分。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除了安全常识等必要理论知识外,还要增加消防演练、紧急救援、逃生自救等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方式上,要注重采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视频教学、实践调查等互动性较强的方式方法,保障第一课堂的教学方法。[2]二是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凝练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一要组织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演讲、主题征文、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将安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去;二要利用校园网、宣传栏等平台广泛宣传安全知识,通过在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教师等学生生活、学习场所张贴安全标语等方式,积极营造安全教育氛围;[3]三要成立安全教育学生组织。通过设立有关主题社团,把学生推向实施安全教育的舞台中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自觉学习,从而形式师生共进的良性循环。三是创新教育方法,抢占新媒体阵地。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手机在学生中已实现百分之百普及率,利用新媒体阵地进行安全教育已具备相应客观条件。一方面,学校可以建设专题教育网站,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另一方面,研发安全教育手机APP客户端,定期、定点安全教育内容,并设计互动性较强的模拟软件,实现点对点精准教育的同时,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三)教育方案因人、因时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时间全覆盖的安全教育模式
大学阶段的安全教育要紧密结合教育对象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况、个性特征和成才客观环境来进行,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的教育方案。[4]大一入学阶段,正是大学生脱离家长保护、独立生活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安全教育内容上要以安全常识普及为主,从形式上要突出实践性,主要目的是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安全意识和增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度。在大二、大三阶段,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并且开始规划人生,心智更加成熟,思考问题更加理智,这一时期要提高安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加强安全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以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安全问题为教育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安全归属感。大四阶段是大学生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期,大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各方面逐渐成熟,这一阶段要以安全防范技能培训为主,增强学生在就业等关键时期的安全生存能力。另外,在实施安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针对女生等不同的受教育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在不同的社会安全环境变化时,结合“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119全国消防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等时间节点,有主题、有侧重的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使安全教育成效事半功倍。
三、结语
党的报告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处于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已不能仅仅作为维护安全稳定的单一事务性工作来抓,要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作为系统工程融入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去,不断更新理念、思路、方法,为高等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一凡,张成龙,宋海民.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体系“多元化、层次化”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2]陈明乐.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价值思考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3]华小丽,孙侃,康棵飚.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创新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3).
[4]安春元.新时期增强高校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几个关键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4).
作者:邹磊 张安涛 高姗 安莲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