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模式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模式

[摘要]产生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通过多年的推广与完善,逐渐成为世界上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入案例教学法,不能完全照搬哈佛模式,而要在借鉴哈佛案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重点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特点,在课前案例的甄选与编写、课堂学生“剧作者”角色的把握、课后教学的总结和反思环节加以创新和改造,从而探索出应我之需、为我所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一般模式。

[关键词]哈佛;案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模式

当前,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给予空前的重视。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如何“在改进中加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实现其育人目标,关键是改革并创新教学方法。源自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作为诸多教学法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一改传统说教式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素质及开拓思维和视野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与探索哈佛案例教学模式,借鉴其先进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略,能够使我国高校思政课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哈佛案例教学模式及其国际发展

通常认为,案例教学法源自美国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哈佛法学院兰德尔院长的倡导,并在1920年前后在美国法学教育中取得了较为彻底的胜利,至今仍是美国法学教育的核心教学方式。[1]之后,哈佛医学院也成功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将其运用于临床医学当中,既通过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通过专业研讨增强了临床治疗的科学性,极大地改善了美国的医学教育环境。案例教学法在哈佛法学院和医学院的成功实践激励了哈佛商学院,其于1921年开始正式推行案例教学,并通过多年的推广和完善,建立起系统的教学模式,成为哈佛案例教学的标杆与典范,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此,各国相继效仿,纷纷采用这一方法,并结合本土实际加以改造和发展,使得案例教学法成为国际上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法国国立行政学院将案例研究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以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前需要尽可能充分地占有和掌握案例的相关数据和翔实资料,通过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给出解决方案,并通过课堂讨论优化方案,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案例法同样也是德国的主要教育方法。例如,德国的职业教育遵循“行动导向”理念,力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而这种关键能力的获得有赖于案例教学法。面对一个案例,学生首先需要完成信息收集,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行动目标;之后展开计划,确定小组行动方案,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优化方案,完成最终的决策;方案实施后,还要进行评估和反思,总结经验,跟进认识。加拿大将案例法应用于高校公民教育课程之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其应用主要包括三个重要的环节,即案例的选编与准备、案例的分析、案例的小组讨论与总结,整个教学过程依托案例进行,真正体现了“以例激趣,以例分析,以例说理,以例导行”。[2]这些国家对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和发展虽有所不同,但都基本遵循了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形式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个人授课特点灵活设定,因而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各不相同,但基本上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教师和学生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上课前,教师需要预先选定教学案例,并据此制订教学计划,同时,需要将案例卷宗提前下发给学生;学生则要熟悉和掌握案例信息,找到问题症结,确定解决方案,并进行小组讨论。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阐发观点,集体讨论,教师负责引导整个教学流程,进行关键性的点拨。课后,师生要及时总结反思,交流反馈,获得提升。通常,学生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巩固课堂成果,而教师则要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师生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反思。经过多年的实践、创新和积淀,案例教学已成为哈佛大学的鲜明品牌,哈佛大学已成为发展与研究案例教学的制高点,哈佛案例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以其先进的理念和系统完善的实施方略为国际上案例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思路。基于此,我国高校思政课引入案例教学法应积极借鉴哈佛大学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基本遵循其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的一般模式,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要全面审视我国高校思政课开展案例教学的条件与环境,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实现在比较中创新,从而探索出应我之需、为我所用的案例教学模式。

二、甄选与编写优质的教学案例

案例的选取是案例教学课前阶段最为重要的环节,关乎案例教学的成败,要把案例教学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必须将甄选优质的教学案例置于首位。哈佛大学历来重视案例建设,编写和建立庞大的案例库成为其案例教学成功之关键。显然,案例教学离不开大量丰富而生动的案例。据调查,在哈佛大学两年MBA的学习中,学生们要分析八百多个案例,这样庞大的数量如果仅仅依靠教师每次课前自行准备是完全无法实现的。为此,哈佛大学组织专业人员从事案例开发工作,进行案例的搜集和编写,并创建“校际案例交流所”,为案例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方便而丰富的供应源。如果我们对哈佛大学案例库中选取的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不难发现以下特点。第一,从范围上看,哈佛大学在选取案例时体现了国际化特征,其教学案例涉及全球各个地方的问题,而不局限于美国本土。由此,学生可以从案例中感受全球化进程的脉搏,获得一种更加宏观广阔的视野。第二,从目的上看,哈佛大学希望通过案例教学为政府和企业培养卓越的领导人,因而选取的案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一方面,所有的案例都来源于生活实践,例如,法学院的案例均为发生的法律案件;医学院的案例均为真实的临床病例;商学院的案例则来源于企业管理人员的亲身实践,是对商业中真实情景的描述;另一方面,案例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即通过案例研究与讨论,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分析、综合及决策能力,哈佛“总经理式的人才”便是在这一过程的淬炼中产生的。第三,从内容上看,哈佛案例强调各类现象的发生过程,注重各种数据资料的提供和背景材料的阐述,既不在编写上闭门造车、主观臆造,也不在叙述上一味点缀渲染而使内容失了“真”,总之,是对各领域典型事件及其细节的真实还原。我国高校思政课开展案例教学同样重视案例的选编工作,但与哈佛大学呈现出明显的区别。首先,案例选取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服务于学科教学。我国高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课,更是特殊的育人课,不仅传递着科学知识,更强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鉴于课程的特殊性质,思政课案例的选取往往不以哈佛大学所关注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主,而是更加倾向于价值观导向的正确性。一个好的思政课案例,不仅能够阐明科学理论,更具有思想教育作用和政治导向作用,能够实现正能量的说理和引导。其次,案例的选取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案例选取与哈佛大学存在着一个显著的共性特点,即源于历史上和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真实性是一个优质教学案例的重要构成要素。但是,哈佛大学将法律、医学、商业等领域中的真实事件应用于教学,使学生在“模拟参与”中锻炼“实际参与”的能力,体现为此实践到彼实践的经验迁移过程。而我国思政课选取的教学案例强调在真实性基础上产生思想的启迪,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活事件,更要获得事件背后蕴藏的理论真知,并能够在案例内含的深刻问题中产生内心的触动,实现思想品质的升华。最后,案例的编写尽可能形式丰富、内容生动。思政课开展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进而接受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因此,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是编写教学案例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所以,为了增强案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热情,编写思政课教学案例在形式上应尽可能丰富,必要时可借助新媒体等手段,在内容上尽可能采用一种生动活泼的叙述方式,切忌平铺直叙,适当的修饰和渲染往往能使案例更具吸引力。总之,案例的甄选与编写是整个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尽管哈佛大学的案例选编方法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是我国高校思政课不同于哈佛案例教学所针对的实用性课程,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在这一环节有更多的投入,下更大的功夫,努力探索出符合我国高校思政课特性的优质教学案例。

三、变“剧中人”为“剧作者”

哈佛的案例课堂要求学生100%的参与和投入。学生不再被动听讲,而是要完成自身角色的转换,由课堂的“倾听者”变为“剧中人”,充当“法官”“律师”“医生”“经理人”“政府官员”等各行各业的各类角色,设身处地地进行分析、判断和自主决策。由于学生的成绩主要来自于课堂参与,“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对案例的破解能力和速度、毅力、辩论技巧、发言次数、提纯原理的能力以及案例综合分析过程等因素来确定”,[3]这就要求学生将自己完全融入角色当中,以“剧中人”的立场深入研究案例,尽可能掌握案例涉及的关键信息,将课堂当作实战场,积极表现自我,抒发己见,必要时刻据理力争,在彼此观点的交锋中优化决策方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获得了一种解决真实问题的实际行动能力。然而,“剧中人”这一身份却无法完全适用于我国高校思政课,思政课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扮演“剧作者”,既可以自导自演,也可以只导不演,关键是站在全局的高度,运用宏观的视角把控整个案例,洞察案例背后蕴藏的理论真知。一般而言,思政课案例教学采用两种组织形式:其一,教师“拿案例”。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置对应的案例,或是授课到特定的内容依据产生的灵感随机插入案例,学生即时思考,依据教师给出的讨论题展开思维,探寻案例内含的理论知识,随后发言讨论,在彼此观点的碰撞下实现理论认知的升华。其二,学生“拿案例”。这种形式通常不需要教师限定题目,学生自行分组,依据感兴趣的教材理论点和社会热点焦点确定选题,在大课堂进行集中讨论和展示,这种形式使学生“剧作者”的身份充分显现出来。以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我们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经常布置的题目为“请选取一个生活中对你震撼最大的案例并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进行解读”。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寻找案例,有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尽情释放出来。在课堂展示前,学生需要完成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进行分组。每组人数依据课堂总人数灵活分配,通常5—8人不等,保证小组成员均能参与分工协作。其次,确定选题内容与形式。选题内容应为一个完整、正确的案例,且与教材理论点相契合,这就需要教师预先对什么是案例、怎样解读案例进行讲解,给学生提供参考的范本;形式的选择是对学生“剧作者”身份的实际考验,每一名学生都要大胆创造,别具一格的展示形式往往能够成为脱颖而出的制胜法宝。最后,形成小组结论。思政课案例教学绝不能流于形式,而要体现出深刻的问题性、思想性、启发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仅“演”案例,更要透过案例现象窥其本质,明确这部“戏”的灵魂所在,这些本质和灵魂即为案例阐明的结论,也是“剧作者”所要张扬的主题。在课堂展示时,各小组按计划依次呈现,表达的主题丰富而深刻,如表现正义主旨的思想实验“电车难题”,尽显道德冲突的“救母救妻”问题,由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引起的反腐话题,以及与学生们息息相关的各种校园问题等;呈现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既有简单的PPT汇报,也有别出心裁,设计辩论赛、情景剧、模拟法庭等。课堂成了学生的舞台,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幕幕精彩,更是一次次心灵的触动和思维的飞跃。同时需要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虽不直接授课,却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者”角色,把控全局,在过程中给予适时的提示和点拨,在结束后给予必要的梳理和总结,使整个课堂案例教学活动完满完成。

四、在总结反思中获得提升

完整的案例教学并不止于课堂,更需要课后细致的总结和反思,并在反思中巩固成果,改进不足,渐渐汇集成丰富的案例教学经验。在哈佛大学,课堂讨论后的案例总结与反思环节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及时整理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所做的记录,并以此为依据给出公正合理的评分。同时,还要向所属学院提交每个案例的备课笔记、黑板板书内容以及教学小结,由学院统一存档,从而方便提供给下一位上课教师参考。另一方面,课堂讨论结束后,学生需要梳理整合案例讨论中的各方观点,进行思考,并将自己的总结写于案例分析报告之中。在哈佛商学院中,有些教师还会要求学生尝试“归纳出一整合性的概念架构,将其整合到个人的思维框架和管理方法中,以便日后有能力应用在其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际问题。”[4]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学生为案例教学所做的准备和付出的心血得到了全面的巩固,其综合能力也在这一次次的巩固中培养起来。我国高校思政课在课堂案例教学结束后,同样需要进行师生双方的总结与反思,但是具体的要求却不尽相同。对于教师而言,总结与反思教学过程是实现案例补充、案例完善以及案例提升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重新审视案例教学全过程,将自己置于课堂旁听者的位置,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将课堂上出现的新思路、新问题完整记录,从中发现优势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而提升案例教学质量,形成良性循环,这一环节必不可少。杨慧民教授指出,“这是教师案例教学实践智慧生成的必经阶段,也是思政课从‘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进而达到‘魅力教学’的必要环节。”[5]对于学生而言,是否需要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要依据教学形式而定。一般而言,如果采用“教师拿案例”的教学形式,则不对案例分析报告做具体要求,以学生课堂发言和参与互动讨论的情况作为成绩评定的标准;如果采用“学生拿案例”的教学形式,则提倡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但是,不同于哈佛大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严格要求,思政课的案例分析报告不拘泥于标准化和程序化,可以根据课程特性和案例特色自行组织架构,甚至可以融入个人风格,主要目的在于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成果完整记录,将课堂上产生的灵感和思想启迪凝练于字里行间。案例教学模式自产生以来,之所以能迅速传至世界各国,并被各领域、各学科争相吸纳,与其固有优势密不可分。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教学平台,通过一种开放型的课堂组织形式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唤起了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方位能力,因此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我国高校思政课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而案例教学无疑是诸多教学法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随着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案例将在教学中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为我国卓越人才培养贡献巨大的能量。本文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崔建霞案例教学工作室”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政辉.美国案例教学法的批判历程与启示[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2,(02).

[2]郑凯文.加拿大高校公民教育方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3]雷焕贵,段云青.中美案例教学的比较[J].教育探索,2010,(06).

[4]孙伟,陈涛.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哈佛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基于哈佛商学院PCMPCL项目的述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5]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操作模式探析———以“一切从实际出发”教学内容为课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作者:张一波 崔建霞 单位: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