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堂案例教学改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语文课堂案例教学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语文课堂案例教学改革

[摘要]

大学语文是体育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母语的基本能力,也担负着承传民族文化和塑造学生精神世界的使命。与体育专业各门术科课程相比,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整体培养具有特殊价值。提高体育院校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的立德树人使命,实施课堂案例教学是根本保障。

[关键词]

立德树人;体育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案例教学;文化素质

体育院校的独特性在于“体”的发达,这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前提。但同时,很多学生又弱于文化和“心”的层面。体育院校的学生大都长于运动,短于文化科学知识,缺乏对文化知识的热爱,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体育院校总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就应定位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身体”上,主要是通过诸如大学语文类的课堂教学途径“文明其精神”,培养出“文质彬彬”的“君子”。

一、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的“人文性”取向定位

《道德经》有言,“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应法道法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易经》亦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的是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大学语文课担负着传授文学知识、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和陶冶情操的任务。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教学字、词、句、章,学会听、说、读、写,以表达思想,沟通人际,更要让学生明察社会、洞悉人生,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这是大学语文的人文价值。

(一)提升体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体育之研究》有这样的论述:“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体育院校培养的是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既要具有“野蛮其体魄”,更要文明其精神。体育院校大学生之特殊性在于长于体育素养,而疏于文化课的系统学习,要实现体育院校大学生“文明其精神”,我们各学科都要发挥作用,其中《大学语文》不可或缺。《大学语文》课程承载民族悠久的文化,一篇篇美文、一首首经典诗词、一句句警言构建了超越有限生命的精神世界,滋润着青年大学生青春的心灵。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是天地间大丈夫不屈的人格魅力,“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代诗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修养。《大学语文》在提升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这是建国前提出的。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司马迁创作的通史《史记》,上自三皇五帝,下至与其同时代的汉武帝,既是一部辉煌的古代史,又是一部精彩的文学著作,也是一部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巨著。在教学中,引导大学生热爱读书,读《史记》,读先贤名著,继承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三)使学生的“知、情、意”和谐发展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也要教“过程与方法”,通过这个“过程与方法”来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念”,让语文课饱满起来,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实起来。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过程就是德育过程。知:是学生对道德知识和规范的认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意:即意志。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我们平常所说的勤奋、吃苦、自制、毅力、奋斗都是意志的具体体现。意志是成才的重要保证,因而也是成才的一个必要条件。贝多芬说:“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一个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做事情就不会半途而废,而是自觉地选择适当的方法来克服困难,直到实现目标。比如丘吉尔一次被邀请讲成功秘诀:第一,决不放弃!第二,决不、决不放弃!第三,决不、决不、决不放弃。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既要学会认知,也要学会思考;既要懂得鉴别,也要懂得欣赏;既要发展理性,也要发展情感。

二、体育院校《大学语文》以往教学改革的实践及问题

《大学语文》有总的目标要求,既有工具性的目标,也有人文性的目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体而言,对于体育类院校的学生主要就是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填补知识点,夯实语文基础;引领学生欣赏美文,理解要旨,涵养人文情怀;最后训练学生演练口语及书面语,提高表达能力。《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明确,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针对体育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大学语文》教材内容理解比较困难的现实,采取依托教材、有序拓展的方法。主要从两个维度扩充内容,以便于学生学习理解。一是充实时代背景材料。文学作品的背后是作者,作者的背后是时代。要想真正走进作品,就需要走进作品所处的时代。如讲解《大学语文》课本中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就需要教师对北宋初年中国社会的诸方面做以介绍,让学生了解“五代十国”大割据时代,李煜25岁嗣位南唐后主,诗文书画音乐均有很高造诣。风流才子,帝王身份,生活奢华,39岁国破为宋军所俘,国破家亡后,李煜在词里毫不掩饰地抒发他的亡国之音。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否则学生就难以理解李煜贵为一国之君,何恨之有?二是拓展知识基础。“文、史、哲不分家”。《大学语文》课的综合性,要求教师以课文为支点,纵横文史哲,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例:《大学语文》中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篇词的讲解,就应补充介绍宋词的常识知识,宋词与音乐、与宋代文人的闲适生活以及宋代文化的特点等,从而便于学生走进宋词的世界。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针对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尽量多采用直观教学,使学生能基于形象,形成共鸣,陶冶情感。正如辛弃疾所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把审美主体的感情切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题感情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情感,词人之情,青山之貌有相似之处,青山美,我亦美。我看到青山美,说明我内心有美。美的事物、美的人情熏陶着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内心,一个人内心充满美,即使现实中有假恶丑,也难于登堂入室。讲解《蒹葭》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其教学中结合了邓丽君《在水一方》的音乐视频,结合歌曲,讲解此诗意境。这首抒情诗意蕴朦胧,洋溢着对“伊人”的执着追求和真诚的向往及求之不得的无限失望、惆怅心情。结合音乐视频感染学生,并由此诗升华到一个理性的高度,即世间各种可望不可及的人生境遇莫不如此。在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上述尝试和努力,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总体不理想。一是教师在努力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学生的主体性大多数并没有发挥,学生的参与性很差。二是学生的知识或许增长了一点,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没有发生太多改变,大学语文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对学生真善美的熏陶,远没有达成应达成的使命。立德树人任重道远。经过对课程和对学生的不断研究思考,认为体育院校的大学语文课必须减少课程内容,必须把案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点。

三、体育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案例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基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目前国内大中小学都在倡导和实施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一)案例选择原则

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其课堂的案例教学是应该有差别的,本质是一致的,差别只应是形式上的差别。案例教学离不开具体的案例。其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案例选择要符合受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和所学专业的特点。二是案例的选择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要和所教授的课程目标相契合,偏离或者游离课程目标,或者不能很好支撑课程目标,都不是好的案例。三是案例的选择要坚持积极性和经典性。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应是鲜活的、意义积极的,或者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对学生有所启迪,或者鲜活的事例对学生有所激励、有所警醒,案例还应具有恒久的价值、普适性价值。总之,体育院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育专业的特点以及其文化知识的基础等因素,制约着《大学语文》教学案例的选择。

(二)《大学语文》课堂案例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

案例教学怎么实施,不应该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课程内容仅仅举几个例子了事。案例教学无论如何要使大学的课堂发生改变,要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总体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要把教育教学的目标潜移默化地融于学生的成长中。一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数量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5到6组,每个组设一名组长,建立自己的微信群,老师也在每个小组的微信群中。老师在讲解每次课程前,不仅请学生先阅读所要学的篇章,同时布置案例任务。二是教师要给出案例选择原则。第一,要紧紧围绕课程篇章,支撑课程教学;第二,要具有哲理性和思想性;第三,对大学生确立未来的人生目标或者职业理想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引领价值。根据老师所给出的案例选择原则,每个小组要根据所学篇章准备两个案例,各个小组课下讨论,课上每个小组选出两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案例,每个案例的讲解要求不超过5分钟,要准备发言提纲,要讲案例而不能读案例。然后是同学讨论提问和教师点评讲解总结环节。最后评出一到两个经典案例。经过一年的案例教学,课堂发生明显的变化,即不再沉闷,学生也不逃课了,学生语言能力、辨别是非能力以及辩论批判能力都获得了明显提升,尤其是学生的思想情感都受到了很好的熏陶和影响。偏娱乐性的案例、思想倾向有问题的案例也几乎再没有被学生搬到课堂上。“登山千条路,共仰一月高”,不管是大学语文或是其他课程,虽然科目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学生通过各门课程的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丰富情感,涵养道德,形成完善的人格。《大学语文》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是实现上述目的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秀芳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基础教学研究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早期文稿》编辑组.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2]汤广全.高职院校学生方法核心能力培养困境:表现、原因及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6(2):28-32.

[3]徐中玉.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喻问琼.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运用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1):46-47.

[5]赵玉环.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0(2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