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案例教学教师角色定位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案例教学教师角色定位研究

一、研究设计

(一)对象与样本

本项调查的对象是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在校学生,鉴于一年级学生对案例教学可能缺乏深入的认知,我们仅就二至四年级学生展开调查,两次调查共涉及813名学生。调查采取随机方式,先后发放并收回3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为93%。样本的具体构成如下:行政管理专业学生130人,占46.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150人,占53.6%;三个年级的学生占比分别为32.1%(大二)、35%(大三)、32.9%(大四)。

(二)调查内容

有研究者指出,教师是案例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控制者。这一界定说明了教师角色的重要性,据此我们推测学生之所以对案例教学不满意,主要是因为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因此,这项调查涉及案例教学的实施状况、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期望与要求等内容。问题设置围绕调查内容展开,针对实施状况,调查的问题包括案例教学的使用频率、案例的呈示方式、教学的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参与度;对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调查是以教师是否引导案例讨论、是否进行思路传授以及是否进行点评总结等问题来衡量;学生的评价则根据被调查者关于是否获益的答案以及给予案例教学的评分来采集信息;至于学生的期望与要求,则通过被调查者对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看法、案例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判断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来反映。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实施状况

从案例教学使用频率看,回答“有时使用”的比例最高,为64.3%,另有19.6%和16.1%的被调查者选择“经常使用”和“偶尔使用”。在三个年级中,大四学生选择“有时使用”(77.8%)或“偶尔使用”(22.2%)的比例最高,大二学生回答“经常使用”(40.2%)的比例最高。经访谈发现,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认知有差异,一些学生将教师课上的举例也视作了案例教学。如果剔除举例部分,那么案例教学实际使用频率并不高。关于案例的呈示方式,不外乎视频和PPT文字两种,其中后者居多,占76.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小组讨论最常见,占66.4%,其次是集体辩论,占31.1%。从学生参与度来看,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参与度不高,讨论时间被少数“精英”所占用,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实际参与讨论的人数低于50%,其中37.1%的人认为这一数字低于20%。

(二)教师角色

调查发现,教师角色在案例教学中经常发生“错位”现象,要么急于向学生灌输自己的观点,要么在学生讨论时充当“隐形人”。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看重的是自己讲解,而不是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案例教学缺少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对于反映教师角色的要素,学生整体评价不高,评价略高的是点评和总结,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经常且及时地对讨论给予总结。但是,在教师是否引导讨论上学生的评价较低,近七成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不是经常给予引导,而且也不重视分析方法和思路的传授,对于偏颇观点也不是经常及时给予纠正。

(三)学生评价

在被调查者中,反映案例教学有价值的占50.7%,反映部分有价值的占48.2%;超过八成的学生回答讨论或辩论加深了自己的认知,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当然,学生给案例教学的打分并不高,评分设计以数字1-5定义,5分为最高分,1分为最低分,学生打分最高为4分,占31.4%,54.3%的学生给了3分,其余则在3分以下。显然,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肯定是有保留的。此外,大二学生的总体评价较低,访谈了解到的原因是其知识储备有限,没有教师启发引导,案例讨论几乎流于形式。

(四)学生的期望

从所获信息来看,学生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很高的期望,但现实与期望却存在偏差,教师角色“错位”现象十分普遍。针对案例教学收获欠佳的影响因素,学生选择较多的是缺乏教师的启发引导、点评总结过于笼统、教学组织形式单一以及案例脱离实际等,其中前两项因素尤为重要。在改进教学效果的建议上,最多的是建议教师少灌输,多启发引导,多点评总结。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总体上对案例教学给予了有保留的肯定态度,原因是学生对教师角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而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实现角色定位的根本性转变。

首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

教师是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其组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无论采用哪种组织方式,学生都是讨论(辩论)的主角,他们思维活跃,但知识和经验有限,常常会萌发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面对这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只有给予正确的引导,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有效进行下去。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扎实掌握并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加强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实践,一直以来都是个大难题,渠道狭窄、机会少,如今这种境况已有所改善,校政、校企协同合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借助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多方位地与实际工作部门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动态,熟悉并准确把握相关案例信息,进而提高案例教学的组织能力。

其次,组织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要根据教学目标及受众特点选择引导方式、启发的深度和点评的侧重点。对于知识储备较少的低年级学生,既要描述案例背景、提出案例讨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又要给出明确、具体的讨论要求,以便于学生能够迅速找到研判的切入点,至于点评总结,主要应以观点提炼和理论升华为主,正确的论点要明确肯定,有争议的观点可以启发学生做进一步的思考;对于知识储备较多的高年级学生,则只需要清晰地呈示案例背景材料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可视讨论状况适当加以启发引导,点评总结时也不应急于给出结论性的意见,而是侧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审视案例问题,并引导学生对多个决策方案给予可行性评价,然后得出最终的结论性意见。

再次,案例选材要有现实性。

案例教学要达到预期效果,案例选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陈旧、脱离实际的案例缺乏现实意义,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选材时应以教学需要为核心,以现实社会环境为背景,筛选适合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要求的案例素材,并按照生动、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气息的原则编写案例材料。在将案例呈示给学生时除采用传统方式外,还可以适当运用小电影、微视频等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贴近社会实际的选材不是凭空想象的,它同样需要教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校政、校企协同合作平台的建设恰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契机。

最后,充分发挥控制者的作用。

学生个性千差万别,有些善于辞令和表现,有些则不善言谈。于是,案例课上常常是少数活跃分子抢占了发言的机会,多数人则成为旁观者,这也是很多学生认为无所收获的重要原因。对此,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能够有效参与其中创造条件,如安排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自由讨论交流,但组内成员之间要适当分配发言的时间,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发表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此外,作为案例教学的控制者,教师还可以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景,以一个当事人的视角寻求答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得到锻炼。

作者:赵丽 贺益民 单位: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