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一般都是首次接触生物学习,而生物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生物教学也带来了很大的转变。原先的生物教学形式已不适应目前生物教学的要求,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创新教学形式。案例教学是建立在实际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合教师用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产生生物学习兴趣,进而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生物;教学应用
所谓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一些事例对相关的生物知识点进行讲解,进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案例教学的前提是所用案例必须是实际生活中出现过的,要有理有据。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真实的案例来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增加自己的生物知识面,进而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所以在生物学科中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一、生物案例教学的主要作用
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将较为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和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案例教学具有针对性强且实用性高等特征,为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首先,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实践证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使用案例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强化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并深化自身对知识的印象,从而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是教师直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利于学生吸收更多知识点,学生难以消化较为复杂的生物理论。而案例教学法可以将原本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具体化,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从而强化学生的理性认知,进而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其次,案例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案例教学一般是以实际生活为前提,并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有利于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中的互动。教师可以将案例灵活穿插到课堂教学之中,运用不同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加入案例教学的探讨中,让学生在共同分析的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采用案例教学法,积极为学生创造有效的互动平台。最后,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2]。在进行生物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之外,还要主动与学生加强互动,积极带领学生探讨生物知识,这样可以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加二者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开展互动还有利于掌控整个课堂,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或误区,并给予纠正。
二、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
(一)合理选择与展示教学案例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案例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设置教学情境,教师只有合理选择教学案例来拓展相关知识点,才能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并主动分析课程中的问题。另外,教师还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辅助工具,来刺激学生不同的感官,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3]。比如,在学习“胰岛素调节作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当前我国对胰岛素的研究中挑选出比较经典且利于学生理解的案例,以胰岛素为中心,简化教学素材,并将其归结为几个小实验。首先,将狗狗的胰腺切除后,从狗的尿液中分解出了葡萄糖,再将胰腺转移至狗狗的腹部皮下,此时葡萄糖从尿液中消失。其次,给狗狗的胰管结扎,大多数胰腺细胞萎缩,但胰岛细胞在胰腺内部还完好存活,同时狗的尿液中也没有葡萄糖。最后,将健康的狗的胰岛细胞提取液注射至患有糖尿病的狗的体内,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患病的狗的症状。这样的实验案例比较简单且能突出重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从中领悟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教师以此为基础让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和交流,并得出胰岛素的主要作用,从而强化学生的生物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共鸣,对案例中的人文因素进行挖掘,促进学生发展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而培养出比较全面的人才。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保护”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感染力较强的动画,来提醒学生生态系统对我们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出学生保护环境的欲望。
(二)让学生从提问、讨论、分析中得出最终结论
教学案例就是帮助教师和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最后得出结果,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具有互动开放的特征,其建立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讨论与分析[4]。无论是以往的教学形式,还是当前的教育方法,教师应处于课堂的引导地位,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关注学生的思维模式,积极鼓励学生针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比如,在学习《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用一个真实案例———“无肠”的孩子,这一事件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小孩儿因为生病引起大部分小肠坏死,医生只能将这个孩子所有坏死的小肠切除,最后只剩8厘米。这个孩子的主要症状是四肢无力、面黄肌瘦。资料显示,一般情况下,每个人的小肠应该有5-6米。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个小孩儿在做了手术之后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学生经过探究得出答案:因为小肠在人的身体内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教师接着问学生:小肠的结构是不是利于消化吸收?并提出假设:消化吸收的功能与小肠的结构相适应。最后,引导学生在盛水的器皿中放入一小段猪肠,并观察其表面结构,然后用手指进行抚摩,再使用放大镜观察上面的绒毛突起和皱襞。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学生结合“小肠结构示意图”可以得出小肠结构的特征:①一般的小肠长5-6米;②绒毛和皱襞扩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③有不同的消化液;④充裕的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能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总而言之,小肠对于人体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也是吸收营养和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三)利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时要将其融入课堂中,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当教师准备好相关案例后,再根据案例内容结合教学主题,并在融入案例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与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这样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传染病及预防》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出这样一个案例: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一名结核病患者,父亲患病之后,家里的大儿子和二女儿及时接种了卡介苗,但出于一些原因小儿子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最终小儿子也患上了结核病。教师据此提出问题:①传染病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是由什么样的方式引起的?②小儿子患病之前,家中是否有传染源?是谁?容易患上结核病的人是谁?③在预防传染病的方式中,接种疫苗属于什么措施?是否还有其他预防措施?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生物知识解答这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习惯,引导学生及时归纳整理案例中的信息,深化自己对传染病的理解,并了解更多预防传染病的方式。
(四)多种角度讲解案例以便学生吸收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教师为学生讲解相关案例,并促使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组建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比如:河流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中生活着一些爬行动物,而这些动物会在岸上产卵。鹭的主要食物源自河里的小鱼、小虾等动物,但却生活在大树上。另外一些属于陆地上的动物,也偶尔会去喝河里的水。空气和阳光对于河流这一生态系统而言,并非专属。因为自然降雨会将其他地方的水分带过来,还会将土壤冲进河流里,风也会将其他地方的种子吹到河流里,而农民也会用河里的水来灌溉田地。当学生在观看完这一案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河流与哪些生态系统会产生关联?教师可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加以思考,首先以非生物因素为前提,所有的生态系统都受到阳光的普照,大气也在规律地进行环流,水蒸气与水也在全球内运动,而这些因素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其次,以地域关系为主体,生态系统内部都有一定的关联性,如长江和黄河都来自西部源头的草原生态、森林生态系统。最后,以微生物为主体,很多小的生物,如种子、花粉等,它们的运动主要根据大气的方向,进而生活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包括鱼类、鸟类的活动,甚至是人类的生活范围都可以将不同的生物带到不同的地方生活,这完全说明了河流生态系统与其他很多系统都有一定的联系。教师通过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三、结语
生物教师在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之前,应以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学习能力为前提,找出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形式,案例教学法正是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实际生活案例,能够让学生通过生活的反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这一学科相关知识点的印象,还能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因此,生物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灵活地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在课堂之中,为学生带来全新的生物学习体验。
作者:苏新军 单位:甘肃省庄浪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