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章在概述了产业经济学课程及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包括教学目标与案例选择、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效果与反思三方面。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产业关联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我国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为此,教育部提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行高校分类管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为“我校”)是一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地方性本科高等院校。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我校经济学院积极开展了关于经济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一、产业经济学课程及案例教学法概述
产业经济学是高校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内容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等。产业经济学兴起于二战后的日本,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应用型经济学科,应用性特点十分显著[2]。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我校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特别强调以知识应用型为导向,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分析、解决产业发展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通过引导学生就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深化知识理解,促进知识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产业经济学具有理论体系丰富,实践性与应用性强的特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案例教学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研讨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3]。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我校产业经济学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十分必要。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设计与实践
本文将以“产业关联”教学为例,结合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业对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影响的实际案例,为产业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与案例选择
“产业关联”是基于产业结构理论,从“量”的角度揭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其教学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产业关联”的含义和关联方式,理解“产业关联”分析基本工具———投入产出法,掌握“产业关联”效应。根据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应具有针对性、典型性与真实性[4]。教学中教师可选择矿产资源开采业为研究对象,基于2002年与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矿产资源开采业各“产业关联”系数,分析矿产资源开采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关联”效应,进而分析矿产资源开采业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案例教学实施
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按照“理论知识讲授—案例引入、提出问题讨论—阐释问题、课程总结”三个阶段开展案例教学。1.理论知识讲授。在讲解“产业关联”含义、“产业关联”方式、“产业关联”类型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讲解“产业关联”分析工具———投入产出表与投入产出模型,并阐述前向关联系数、后向关联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等“产业关联”系数的计算方式及其含义。2.案例引入,提出问题讨论。案例背景: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究竟影响如何?有的学者基于矿产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提出了“资源诅咒”说[5],有的学者认为对矿产资源开发能够促进经济发展[6]。该如何测算矿产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合理的产业发展建议?学者们大多从资源开发与经济总量的角度出发研究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而忽视了产业结构因素,可考虑从产业结构角度对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分析[7]。由于矿产资源种类众多,不同类型的矿产资源开采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国统计年鉴分类中,矿产资源开发业分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及其他采矿业五类。基于2002年、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从“产业关联”的角度分析不同类型矿产资源开采业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提出问题: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升学生的分析与运用能力。根据案例,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①分别计算各矿产资源开采业直接前向关联系数、直接后向关联系数、感应度系数及影响力系数等;②分析各矿产资源开采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③分析各矿产资源开采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和影响;④分析矿产资源开采业对我国国民经济作用的变化;⑤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分析矿产资源开采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3.阐释问题、课程总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首先,教师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通过列出2002年、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对第1个问题进行计算,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了解学生对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模型及相关“产业关联”系数的计算与理解程度。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各类矿产资源开采业关联部门数量,提出第2个问题,指出任何产业都会通过供给与需求与其他产业产生联系,加深学生对“产业关联”概念、类型的理解。在理解“产业关联”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第3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的区别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作用。基于表3,教师可提出第4个问题,对比分析矿产资源开采业各关联系数的变化,发现2007年各类矿产资源开采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都得到了加强,各类矿产资源开采业的前向关联系数比后向关联系数增长更快,特别是油气开采业感应度系数增长最快,引导学生结合同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讨论分析原因。最后,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矿产资源开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其中油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的基础地位十分显著,容易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教师可提出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业的发展建议,包括多元化、多渠道发展能源部门,保证能源需求;延长矿产资源产业链,加快发展矿产资源中下游产业,提高各类矿产资源开采业的“产业关联”度,增强矿产资源开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等。
(三)案例教学效果与反思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教师选择矿产资源开采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既巩固了理论教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产业关联”概念、类型、“产业关联”各系数含义的理解,使教学内容更具体,又体现了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有利于学生系统化掌握“产业关联”相关知识。同时,通过问题的层层引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参与度,又锻炼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三、结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决定了其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可行性。以“产业关联”为例,选择我国矿产资源开采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实现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者:崔娜 齐晶晶 陈芳 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