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摘要]初中政治是让学生了解政治原理和社会发展的一门课程,比较枯燥,难以理解。要改变课堂的沉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选择案例要符合客观完整性、课堂贴合性以及思想传导性的要求。对案例教学进行优化时,应找准教学关键,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引导交流,合理分组协调,使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分析选择;初中政治

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手段。当前,案例教学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三方面对此进行分析。

一、案例选择要求分析

案例教学在许多学校都有所应用,但案例教学并非适合一切情况,对案例选择要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客观完整性、课堂贴合性和思想传导性,接下来对这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首先,客观完整性主要指政治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应该是客观的,并且是完整的,不可以为了得到更好的案例应用效果而有意去歪曲、抹消或者篡改一些现实中的具体事件,尤其是对一些历史故事和社会中的一些热点事件更是如此,绝对不可有意编造或掐头去尾地使其呈现在课堂之中,对学生造成错误的认知引导。在选择案例之时,保证案例的客观完整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所谓的课堂贴合性,也就是所选择的案例题材以及具体内容要与政治课堂上的内容具有较大程度的贴合性,教师需要明白的是,选择案例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课堂教学服务,这种课堂贴合程度也是在对案例进行选取时,必须要保证的一个层面。最后,在对有关案例进行选择时还应该要求其具有思想传导性,而这种思想传导性质主要要求其能够引发初中学生们的思考。也就是说,在这个案例中,需要有一定的思想传导点,能够激起学生的讨论热情,引发其思考,而不能是单纯的一个无思想意义的历史片段,或者是社会故事,这一点决定了案例教学能否真正取得优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行案例的选取时,一定要保证其是客观并且完整的,是需要符合史实与社会现状的,并且需要具有课堂贴合性,能够真正为课堂服务,案例的主题与课堂上所要传导的主题需要是一致的。此外,还必须要求相关的案例具有思想上的传导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够更深层次地引发思考讨论。

二、案例教学应用问题分析

1.教学重心偏移,课堂出现失衡现象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具体应用案例教学这一方式时,有时会出现教学重心偏移、课堂失衡的现象发生。这一现象的表现体现在两点,一为教师学生间的失衡,二为案例与课程思想之间的失衡。首先,在教师与学生间的失衡现象中,主要是指政治课堂中的角色定位与主导性问题,也就是部分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并未能够准确把握好教师对于课堂的参与程度,过多参与到教学之中,并且过多干涉学生讨论,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为全面展示案例与课程思想过多压缩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其次,在案例与课程思想之间的失衡现象中,主要是指部分教师并不能够准确把握好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反而过分重视于案例的传导,造成课堂的拖沓现象,也会影响到课程思想的教学。而造成这两种重心偏移、课堂失衡现象的原因都是一致的,那就是部分政治教师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并没有真正了解这一方法的要点,而是依照自己的理解去进行应用。

2.对教师要求较高,部分教师难以驾驭案例教学

除了教学重心偏移,课堂出现失衡现象这一问题之外,案例教学的应用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有些教师难以驾驭这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应用之时要求教师具有全局观、引导能力、掌控力,拥有良好的态度与充足的精力。首先,教师需要拥有全局观,要求教师需要对课堂有一个整体的把控,掌握课堂的整体脉络,充分了解在其课堂之上的总体教学走向。其次,教师需要具有引导能力,在学生讨论时需要适当对其加以引导。发现学生讨论之中出现偏差时,能够通过教师优秀的引导能力纠正学生,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再次,教师需要拥有较好的掌控力,这种掌控力主要是对课堂氛围的掌控,使其保持在一个活跃而又不混乱的状态。最后,则是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态度与充沛的精力。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教师提前做很多功课,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

3.课堂沟通欠佳,易成反效果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时,对课堂的沟通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沟通效果欠佳,有可能形成教学上的反效果。一是如果教师的掌控力、引导力有所欠缺的话,无法对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示范与牵引作用,在教师方面便出现问题,如此沟通效果自然欠佳,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受到负面影响。二是从学生角度出发,虽然仅仅是在初中,但学生有一定的课业压力,学生在政治课堂上难免会出现精神松懈的状况,配合度不高,难以与教师形成有效的沟通互动。三是在讨论环节,基本上是学生主导教师从旁辅佐,这一环节教师的掌控力度相对较弱。在这种情况下,仅依靠学生自行讨论,难免会出现讨论环节混乱的状况,许多学生会借此机会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并没有将精力关注于课堂讨论的重点之上。以上几种情况与问题都会形成课堂沟通上的阻碍,造成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互动的现象,很容易形成反面的教学效果。

三、政治教学中案例教学优化研究

1.平衡课堂重心,找准教学关键

对于教学重心偏移,课堂出现失衡现象的问题,需要平衡课堂中心,找准教学关键。要想真正找准教学中的关键点,需要政治教师真正了解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点,充分掌握在应用案例教学时应突出的重点,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引导其进行正确的实践讨论。同时,需要正确认识到案例教学的地位,不可过分重视于案例本身,应当明白其工具作用,认识到其是服务于课堂思想的。

2.提高教师素质,合理量力而为

案例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部分教师难以完全驾驭案例教学,需要提高教师素质,合理量力而为。学校需要对教师的素质形成一个全面的提升,教师本人也要充分锻炼好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全局观、引导力、掌控力,调整好自身的思想态度。若在经过锻炼之后,其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依然有所缺乏,无法完全适应案例教学,在经过具体的课堂实践发现这一方式的优势确实无法完全得以展现之后,则需要量力而为,适当对这一方法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以适应其自身的能力,保证以教师自身能够控制好学生的讨论状况为佳。无论对其进行怎样的调整,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呈现出一个好的课堂效果,使教师能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展现出正确的课程思想,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3.加强引导交流,合理分组协调

针对课堂沟通欠佳,易形成反效果的问题,需要加强引导交流,合理分组协调。对于分组协调问题,这里的分组并不应当是固定的,而是应当根据具体课堂内容的不同而有所调整,每一个小组之中的成员都应当包含一定的对比性。也就是说,某一小组之内要既包括班级之中相对活跃的部分,也要包含相对沉稳的同学,或者是既包括对于课题兴趣较高的同学,又包括对本节课堂内容兴趣稍有欠缺的同学。如此一来,便能够形成相互的带动,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诸如奖励等手段来激发小组内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不但有利于课堂氛围的活跃,还能够通过合理的分组,保证整个小组内的交流状况,也更有利于教师的引导,有一部分同学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的作用。除此之外,这种方式也可以增强班级内的流动性,提高同学间的接触,更有利于其内部的沟通交流。在初中政治教学之中,若想顺利应用案例教学法,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到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关键,明确案例选择的要求,并且能够抓住教学重点,提高自身素质,进行合理分组,加强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案例教学的优势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张信香.初中政治应用案例教学的实践探究[J].华夏教师,2018,(31).

[2]柯昌洲.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

作者:刘仙凤 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第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