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育类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我国美术教育理论现状与发展趋向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现代化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这在人类发展历程中实属罕见,也正是在这短短40年间,中国的美术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以“美术教育”为关键词搜索知网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对检索结果数据进行解读,通过从1980年至2019年,知网有关美术教育量,来审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理论的发展,为做好美术教育理论工作理清思路。
关键词:改革开放;美术教育;发文量;发展趋势
美术教育,具有多重属性。从美术教育的对象来说,它可以指代高等学校美术教育、师范类美术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等;从美术专业教育的角度来说,它可以是专业的美术教育,如高等学校的美术类教育、美术类的师范学校教育等,此类美术教育专门培养面向非专业受众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也可指代非专业的美术教育,如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科教育、幼儿美术教育等,此类美术教育是以美术为基础、美育为目的的教育。本文主要论述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
1从1980年以来美术教育发文量和中国GDP来看美术教育理论的发展
以“美术教育”关键词搜索知网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对检索结果数据进行解读发现(见图1),从1980年到2018年之间的38年间,美术教育类论文发文量达到34979篇,可以具体分为四个十年的发展区间:1980年至1990年、1990年至2000年、2000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18年,这四个时间段对应该时间段内发文量的最高值,进行横向对比,发现两个特点,一个是发文量逐步增加,第二是发文量增长速度提升。同时参照中国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图(图2),制作表1,发现美术教育论文发文量与GDP呈正相关态势。从纵向分析,特别是第四个时间段2010年至2018年,增幅明显,2017年达到峰值3000篇的发文量,而在国内生产总值GDP方面则在2018年达到900309亿元。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体现在文化的繁荣发展。在2018年,关于美术教育的发文量相较2017年呈下降态势,我国美术教育理论已从讲究数量,发展到讲求质量的阶段。与早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同,在2010年以后,美术教育理论相关论文发文量增速放缓,这与严格的论文审查机制、杜绝学术腐败等一系列学术政策的严格执行相关,在另一方面,我国的美术教育理论趋向成熟,在某些领域上全球领先。
2从知网关于美术教育发文量组成分布来看美术教育理论发展
从组成分布来看(见图1),美术教育类论文分类达到40多种,其中数量最多的前六种,分别是美术教师、美术教学、美术教育、艺术教育、美术课程、美术课堂,这六种分类占据数量一半以上量。通过分析各类数据,发现美术教育类论文围绕三个中心:美术教师、美术课程、中小学生。以美术教师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论文占比20%,以美术课程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论文占比45%,以中小学生为中心的美术教育论文占比15%,其余20%的美术教育论文均从其他综合等角度来撰写。目前,从美术教育相关的论文发文量来看我国的美术教育理论,主要从美术教师和美术课程出发,即以美术教师和美术课程教学为主导的教育形式,而从学生为中心的角度看美术教育理论,则主要体现在心理学的认知领域上。
国内CDIO工程教育论文
1文献的选取与组织
本文依次使用篇名、主题、关键词三种方式,以“CDIO工程教育”为检索词,时间段从2006年11月到2014年7月,共检索到2533条记录。通过人工剔除重复及无关主题内容文献,最后整理得出2328条记录。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文献数量(篇)年度分布、较多的作者分布、较多的作者单位分布、频率较高的关键词分布、论文获得的基金类别分布。
2文献分析
2.1文献数量统计
统计发现,2006、2007年各为1篇,两篇,2008年发表26篇,2009年发表72篇,2010年发表251篇,以后各年发表的数量逐级增长,累计论文2328篇。说明国内关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领域的研究始于2006年,其后人们对此领域的关注度不断上升。
2.2作者发文量统计
数据显示,广州大学的研究者江帆发表相关论文12篇,是到目前为止研究此领域发文量最多的研究者。
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摘要:小学教育专业是师范教育领域出现时间较晚的专业,各专业无论在性质、人才培养目标,还是课程设置及实施方面,均处在探索、试验阶段。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而言,其核心在于课程的建设,因此,必须结合当前小学教育人才需求,加快构建完善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以某高校为例,结合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探讨了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策略以更好地完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为了确保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利落实,课程设置情况科学与否十分关键。自南师大首个小学教育专业开办以来,小学教育专业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课程设置也基本成型[1]。但根据当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来看,课程结构依然亟待调整,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也难以满足新时期对小学教师素质所提出的新要求[2],因此,必须结合高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理性地分析所存在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思路与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促进专业教师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结合当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并未制定统一的设置方案,因此,多由高校结合自身情况自主进行课程设置。本文以某高校为例,探讨了该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该校设立小学教育专业较早,目前该专业分别了设置了文、理两个方向,其课程设置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课程设置情况
当前该校小学教育专业各课程一共2499个课时,学分一共141分。此外,教育见习两周修2学分,毕业论文共5学分,实习8周修8学分。根据课程类别而言,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必修、选修类,专业必修类、选修类课程四种。根据总课时情况,必修类一共2035个学时,学分一共115。而选修类464个学时,一共26学分。对于公共必修类课程而言,开设英语、政治、体育、计算机基础四门课程。教学大纲及要求与其他专业相同,而计算机基础第1学年开设,英语、体育为第一、二学年开设,政治课前三个学年均开设;对于专业必修课程而言,根据学科的不同也存在差异性,文科学时1208,理科学时共1210,学分数均为68;对于公共选修课而言,必选课程包括十个,任选课不同学期可供选择的课程不同,一共180个学时,10学分;而对于专业选修课而言,包括文、理、教等课程,共284个学时、16个学分。就课程内容而言,课程包括通识类、教育类、学科类三种类型。以文科课程而言,通识类课程共53个学分,如政治、英语、体育、计算机等必修课和统一要求的选修课;而教育类共32个学分;学科类共56个学分。
高师图书馆教师教育文献体制的构建
一、高师图书馆服务教师教育现状
1.服务教师教育的意识欠缺
现代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观点,而且要具备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技能和教育实践等能力。这就要求高师图书馆能够为其提供与之相应的信息资源及服务平台的支持。但目前高师图书馆并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重要性,未把教师教育改革这项重要工作列入图书馆重点服务项目,无论是在服务理念、资源建设上,还是在服务创新、硬件设施上都没有投入很大的力度。这样不仅削弱了高师院校作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图书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2.教师教育文献资源匮乏
教师教育资源往往呈现出陈旧过时、专业水平低、更新速度慢、入藏比例不合理的特点。购置的文献资料跟不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1)教师教育类文献入藏比例偏低。以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该馆的纸质资源约122.74万册,教育类图书约6.1万册,教师教育类资源仅占4.98%;2001年以来,入藏图书为37.94万册,而教育类图书为2.87万册,占入藏图书的7.56%。作为以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师资为主要目标,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的图书馆,教育类资源入藏的比例是明显偏低的,尤其是教育技术及教育实践类文献更少,很难满足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需要。可喜的是教师教育资源入藏比例在逐步提高。
(2)教师教育类文献内容陈旧、过时。统计表明:在玉林师院图书馆收藏的61088册教育类文献资源中,2000年前入藏的为32351册,约占入藏教育类文献的53%;2001年以后入藏的教育类文献28737册,仅占47%。过时、陈旧的教育资源已很难适应教育改革以及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教育类文献的数量及质量都有待提高。
数学学科教育整合及革新
本文作者:汪文贤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
本文中的数学学科教育类课程,系指数学教育学、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材教法、数学教学技能、数学思维方法、初等数学研究、数学教学实践等为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学生获得数学教育基本教学理论和实际教学技能的相关课程。
1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迅速,其中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和使用新教材。师范院校作为我国教师教育的主体,如何面对这一实际的基本策略就是“配合适应”和“推动引导”[7]。这一策略的实施,则需要具体的工作去体现。那么具体到高师数学教育专业来说,应该怎么做好自的工作,培养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适用性”数学师资呢?传统的高师数学学科教育类课程,实行的是各自为政,分科教学的课程模式。各门课程及其教学方面很少具有有机联系,其后果势必是或遗漏,或重复。由于各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担任教学,因此内容重复不仅无法避免,而且相当多;同时,由于内容仍具有继续扩张的趋势,形成教学内容的变量性,这与教学时间的常量性产生了较尖锐的矛盾。如教育学与数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育学与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与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教育心理学与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教材教法和数学教学技能,数学思维方法与初等数学研究,还有教育科研与毕业论文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都有不同程度地重复,且显然有些课程是后增的。内容的重复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教学时间,新增的内容显然是必要的,原有的内容又觉得必不可少,造成教学内容的不断膨胀,其结果只能是减少学生的自学时间。造成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课程、教材“几十年因循守旧,采取补补缀缀的办法”,于是,“招致课程内容的膨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材陈旧老化的问题”,因此,“从根本上革新课程,已经刻不容缓了。”[2]基础教育实施数学新教材以来,教学的各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改革。虽然高校师范类专业也在进行一些相应的改革,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处在一个被动应付、治标不治本的状态之下。这就是说,职前教师教育适应不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比如,数学教育类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基本上沿用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就是明显的例子。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在数学教学上,中小学迫切需要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能力强,具有开展数学研究性教学能力的教师。而这些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师范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总体质量有下滑的趋势,再加上中小学实施新数学课程标准和新数学教材,而高师教师对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了解不够,因此,致使培养的新教师不能很快适应基础教育实施新数学课程的需要。综上所述,对职前数学教师教育中数学学科教育类课程及其教学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已刻不容缓。在实践和理论上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课题组织课程,以问题组织课堂”,改革数学学科教育类课程及其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
2改革的实施
根据“以课题组织课程,以问题组织课堂”的基本思想,在数学学科教育类课程整合及其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中,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1改革的基础
教育类学术期刊市场化办刊
2012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提出“应转企改制的报刊出版单位所属的报刊编辑部,一律随隶属单位进行转企改制”[1]。该办法出台后,引起了学术界和期刊界的热烈讨论。时至今日,学术期刊并未完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但也有部分期刊进行了市场化的探索,其中就包括一些教育类学术期刊,可以说,今天的学术期刊办刊模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态势。这些进行市场化探索的学术期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面临更多的是困难和挑战。那么,学术期刊尤其是教育类学术期刊该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呢?杂志社应该采取怎样的办刊策略呢?政府和社会应给予怎样的支持,市场化是否意味着完全的放任不管呢?
1教育类学术期刊的特点
1.1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比一般学术期刊要广
武晓耕在其《学术期刊的“市场化”分析》中提到,学术期刊一般并不以广泛的大众为服务对象,因为学术期刊的内容更多的涉及专业知识,对于一般的人而言显得晦涩难懂。学术期刊的消费人群一般都在某一领域具备相当水准的知识,这些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圈内人”,正是这些“圈内人”构成了学术期刊的“市场”,也就是本文所称的“小众市场”[2]。也就是说,一般而言,学术期刊是专业期刊,属于小众期刊的范畴。教育类学术期刊的读者和作者群体为不同阶段和类型教育的教师、管理者,如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等,另外,还包括高校研究教育的学者,学习教育学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等,同时,也包括教育部门的管理和研究人员,甚至包括一些关心教育问题的家长。由于这样的读者和作者群体,我们很难称之为小众期刊。但是,这个群体又没有达到大众期刊的标准。因此,我们可以说,教育类学术期刊的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比一般学术期刊要广,但又没到大众期刊的程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1.2与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
学术期刊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深奥,与实践的距离比较远。但教育类学术期刊恰恰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教育教学研究类的学术期刊,他们刊载的学术论文包含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对具体教学问题的创新性探讨,容易理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另外,教育类学术期刊的作者群体也是读者群体,尤其是学校教师,由于他们的很多研究属于行动研究或教学实验,会给相同属性和相同教育语境下的读者带来启发。由于教育类学术期刊服务的对象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其最重要的读者群体是教师,很多教师读过某方面的研究,会直接将这样的研究借鉴在教学中。这一点,在很多教学类论文中体现最为明显。
2学术期刊市场化办刊的困境
高等教育研究专家遴选探讨
一、研究范围及样本说明
一般而言,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代表着某一时段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时效性较强。核心期刊上刊载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显示相关学科的发展状况及变化轨迹。因而,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的作者可以看作是该领域的研究专家或者研究活跃者,通过对文章作者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专家及其分布情况。CSSCI数据库是目前中国最权威的社会科学索引数据库。经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审定,2010—2011年CSSCI数据库共收录教育类期刊37种。本文以CSSCI数据库收录的教育类期刊数据作为基础,结合北京大学图书馆评出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G64高等教育类的14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08版)》),选取与高等教育研究相关的15种期刊作为样本来源。本文以这15种期刊十年(2001—2010年)刊载的30058篇文章作为研究的样本数据,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进行分析,探索近十年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建立专家数据库。
二、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图谱分析
(一)近十年高产专家分析
首先运用citespaceⅡ软件对近十年的数据进行了整体分析,探寻近十年整个高等教育领域的高产作者,以确定研究专家。运行CitespaceⅡ软件,共得到307个节点,48条连线,即得到高产作者共有307人,其中有48人之间存在合作关系,如图1所示,发文量大于20的作者如表2所示。图中有两个较大的集群,分别是以潘懋元为中心,包含邬大光、姚加惠、胡赤弟、高新发的集群;另一个是以薛天祥、周海涛为中心,包含姚云、高晓清、蔡克勇、张岂之、张迪梅的集群。
本研究认为,合作关系较为紧密的作者可以看作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合作团队,对这些团队进行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可以丰富专家库中的人员,如果其中有成员被选为专家而又因事不能履职时,团队中的其他人员可以递补。二是在确定评审专家时,有合作关系的专家应该予以回避,以保证评审过程的客观公正。从表2可以看出,高频作者基本都是高等教育学界的著名研究专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对高等教育研究影响较大。以上得出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分布于各个研究领域,结果具有普适性,针对性较弱,没能涉及具体的研究方向。为了使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对高等教育的研究主题进行分类,然后对各主题内的研究者进行研究,以便筛选出的研究专家更加细化。
(二)不同研究方向的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分析
高师小学英语教育课程体系革新的建议
一、高师小学英语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建议
1.优化课程结构,明确培养目标,强化教育类课程,突出师范性
小学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小学英语教学专门人才,而不是培养该门学科的专门人才。要强化这种认识,就要突出该专业的师范性。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英语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在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教育类课程应该和英语学科类课程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而达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在教育类课程内部,一方面,教学技能课比例过低。另一方面,在教育理论课中,教学法地位不突出。
教育类课程总体可分为三类,一是教育理论类;二是教育技能类;三是教学辅助手段类。在课程改革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这三类课程的比例,促进其彼此之间的融合,使其充分发挥三者的合力。在英语专业课中,一方面,语言、文学等专业理论课偏多,听、说、读、写、译等专业技能课偏少,而这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是成为一名合格的英语老师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增加英语专业技能课的比例。另一方面,英语专业课还应该注重和教育类课程的结合,避免教学理论成为空中楼阁。
2.课程设置要体现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突出实践性
根据调查,绝大部分高师院校缺乏与当地小学的联系和合作。不能深人小学,了解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忽视了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因而构建的课程体系脱离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这就要求高师院校应加强与当地小学教育机构的联系,合作发展。不管是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深人小学,探索当地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某些课程的设置是必要的,但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教育学,心理学等。这两门课理论性过强,很难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后也很难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因此,在教授时,应该考虑外语教学的特点,在内容上与语言学习联系起来,侧重了解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另外,老师还要考虑案例教学,把空泛的理论和具体的案例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地领悟到理论的精髓,并有效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学生实践能力欠缺。一方面教学法课程理论性太强,很难转化为学生实际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见习、实习成为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唯一途径,但大部分院校实习安排时间短,而且不能提供足够的实习岗位,实习生并不能完全参与到英语教学中。因此,必须重视教学法课的教学,增加实践的形式,实行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自己开发实践形式,假期后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遇到的教学和教育管理问题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