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基础理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育教学基础理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育教学基础理论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教学创新实践探析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专业课程体系以基础理论知识的实践化应用为核心,强调专业技术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质量有待提高。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中职学校传统人才培养理念中对德育教育教学认识不足带来的问题逐渐显现,强化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为选题,在研究德育教育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该书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对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围绕高校主体性德育与大学生德育自我教育展开讨论;第二章围绕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的德育思考进行研究;第三章重点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德育实现途径;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体系中的具体引入及其定位;第五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与实现进行研究;第六章分别介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功能的概念、发生与体现、优化与发展、实现与发挥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七章详细论述了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事宜;第八章从实践角度,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一定的特殊性,针对现阶段中职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政治课程大纲的要求,从学生健康思想意识形态的构建等方面考虑,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创新实践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创新中职学校德育教育教学理念,实现全程德育教育。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仅作为一门普通的课程,教师与学生对德育教育并未给予高度重视,以至于德育教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形式化问题。所以,中职学校应明确德育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并完善德育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德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德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就明确指出了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思想认知问题,所以,从制度层面确定德育教育教学的地位,引导中职学校教师与学生形成正确的德育认知,促进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其次,强化德育教育在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中的同步渗透。中职学校课程设计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德育教育的理论性使其仅限于传统课堂教学之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德育教育的作用。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德育教育与其它课程之间的融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其中,德育教育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渗透中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展开,而德育教育与实践课程的融合则需要结合具体的实践内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章指出高校学生和谐人格塑造面临的困境及成因,即以基础理论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局限性,德育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的融合能够强化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对高校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有着积极影响。以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为例,在德育教育与专业理论知识课堂教学融合的同时,还需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实践教学之中,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最后,“以人为本”思想在差异化教学中的体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较为复杂,且不同学生的情况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要求,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应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围绕专业的不同,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针对特定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第八章对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实践角度分析,学生主体差异的存在是“以人为本”思想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应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德育档案”,从而保证德育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作者:韩宗杰 单位:汕头工艺美术学校

阅读全文

计算机教育运用问题教学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就现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主要面临着教学课程上的不足和教育教学改革上的缺陷,归根结底还是现行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思维。   (一)现行的被动教育使得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接受力有限。由于应试教育的旧体制影响已是根深蒂固,学生已经习惯于老师的被动教育,但是从教育的本身和结果来看,效果并不是很好。被动教育教学方式仅仅让学生认知了计算机的基础理论,但是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习科目,但是现行的教学体制不能满足现有的状况,因此使得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接受程度有限。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仍需进一步发展和探索。随着教学质量和教学体制的改革和逐渐深入,计算机的基础理论教学不断的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的进行在现有的状态下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具有很大的提高作用,对于学生的理论教学也比较系统化,学生在接受这种方式上也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还处于摸索期,很多方面仍不完善,因此对于计算机的基础教学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和努力。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现在很多地区已经开始进行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教育程度也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大学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体制仍需要进一步改革,把被动的教学变为主动是今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关键。(四)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进一步改革。现在无论是计算机基础教学还是其他科目的教学,都开始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限制,还有地域性的限制,使得多媒体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仍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各方面还不是很成熟,仍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提高。   二、问题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教学模式是新兴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在大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改革上具有重要的改革意义。   (一)问题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主动汲取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计算机理论的系统化具有促进作用   问题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计算机的基础教学变得生动有趣,重要的是它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提问,然后在汲取答案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从而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基础理论,使知识变得系统化。   (二)问题教学模式把沉闷的课堂变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可以自主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   问题教学的模式打破了原来课堂上的沉寂,使得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越来越开放,老师与学生之间也逐渐形成了问答的模式,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进行针对性的对答,整个课堂秩序在这样一个融洽的环境中进行,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老师教的舒心愉悦。(三)问题教学模式在实际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应用特征及优势   1.问题的情景设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的基础理论进行情景性的设定,这个问题的情景设定必须迎合学生的兴趣和所熟悉的领域或者环境,在问题的设定上注重把复杂的理论进行简化处理,在设定好的情景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思考和分析。   2.问题的界定、分析和分工。对于提出的问题,学生之间可以分组进行讨论,畅所欲言的进行分析,各小组之间现根据小组成员的讨论对该问题列出一个支撑本问题的小论点,然后在附上一两个鲜明的例子,特别是举一些自己在接触计算机基础理论和计算机实践的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例子,个组成员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有的担任本组论点的辩解,阅历和实践能力丰富的小组成员可以担任例子的论证阶段,这样的学习方式即使再难学的理论都会迎刃而解。   3.问题的解决和探究。问题的设定和分析过程已经做好了,其余的工作就是问题的解决阶段了。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进行相关问题的搜集和整理,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老师的询问进行答案的总结,最后利用适当的方式进行本组问题的解决和展示。最好是通过与计算机最近的多媒体艺术的形式进行问题的展开,中间可以插入幻灯片,使得整个问题的安排都条例有序,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本组的研究和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其他小组的成员。   三、结语   问题教学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是教学模式的重要改革和试用,在问题的问与答之间形成了很好的默契,尤其是教学的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融洽,主动学习的局面使得学习方式成为了汲取式的教学模式,在这样一种教学的模式下,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会越来越收到学生的欢迎,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问题教学模式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体制的改革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

多层次计算机教育教学平台构建思路

摘要:目前在各大高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开展计算机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就是根据学生的专业和学科特点设立与之相关的计算机课程。这种分层次计算机教育平台能够更好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有针对性地教学。不同种类的计算机课程丰富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丰富多彩的计算机课程满足现阶段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文首先对多层次计算机教育平台的教育原则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根据知识体系构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教育平台。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多层次教学;课程体系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发展,计算机已经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各领域各专业的工作学习生活都要用到计算机。但是面对不同领域的人需要不同类别层次的计算机能力,我国计算机教育教学平台根据不同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供合适的课程,充分体现了多层次教育教学平台的构建。计算机平台的建设首先需要调查和了解各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以及自身的计算机能力。尤其是相关的知识结构,确保计算机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所以,多层次的计算机教育平台机构应该是由浅入深的。

1多层次计算机教育平台建设的根本原则

1.1计算机理论以及基本知识概念的重要性

计算机教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掌握和总结技术,如果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的处理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那么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计算机的教学和应用越来越重视基本理论的内容[1]。伴随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快等一些特点,教学内容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在变化中掌握计算机技术就需要了解计算机技术中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有显示,计算机的公选课中,基础理论以及基础知识占到了一多半的学分,通过了解课程的安排就能感受到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概念的重视。

1.2重视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阅读全文

新课标高师音乐教育论文

一、教育理念层面

在对部分基层学校新进教师的调查中常发现,刚从师范院校毕业任教的新教师明显不适应课程改革,需要通过岗前培训、集中系统学习等方式才能逐渐适应基础教学。纠其一部分原因在于师范院校的部分专任教师一直以来沿袭“传统学院派”教学,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甚至陈旧,制约了对师范生的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培养。

1.明确培养目标:

高师音乐教育部门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教学理论与基本理念,加深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解读与理解,迅速转变教育观念,以期在教育教学理念上与基础音乐教育达成思想的高度统一。师范音乐教育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师资,师范性是其特色和优势,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是其教育的重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的培养目标明确指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就是说具有较全面的教师专业修养,才能成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2.强调教师基本功的训练:

音乐教师基本功实际就是音乐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基础和前提。高师学生教师技能训练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是高师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影响到高师学生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为了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卓有成效的整体提升,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的展示。这样也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锻炼机会,更能发挥教师的指导水平。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基本功展示在“教育基础理论综合测试”、“专业基础理论综合测试”、“钢琴演奏”、“歌唱与钢琴伴奏”、“自弹自唱”、“合唱指挥”、“中外乐器演奏”等项目上展开综合素养的全面比拼。综合音乐知识测试,突显出综合音乐知识与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而唱、奏、指挥等基本功则要求选手的音乐素质要好,综合能力要强,在音乐的音准、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准确把握;通过感知与想象、理解与创造准确体现作品的风格,实现音乐理论、专业技能及实践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转化。我们高师的教学中常是单科训练,较少侧重综合;另外,高师毕业生由于受“技能至上”观念的影响,只重视自己擅长的某项技能,偏科现象比较严重;在国内外教育教学思想与动态、姊妹艺术知识、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等方面掌握得比较单薄,知识面过窄,技能单一,不能适应教学对复合人才的需求,不能更好地胜任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不仅是单项技能的训练,而是综合能力的训练。

3.摸索教学方法:

阅读全文

互联网下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探究

随着第一代计算机“ENIAC”的诞生,人类自此进入了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完整的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因此,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方法》一书围绕自顶向下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的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入研究,全书共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第二章,对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三章,主要围绕互联网技术在多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第四章,网络应用与应用层协议、网络应用体系结构与应用软件设计方法;第五至八章分别介绍了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及物理层的概念与技术;第九章,主要内容为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应用与发展。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各领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知识体系与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情况下,高职院校应针对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创新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可通过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模式两个主要途径实现,具体如下:

首先,丰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内容,强化时效性与创新性。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基础理论知识与教学案例均来自于教材,由于教材内容更新不足,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与质量。丰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内容应当在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弱化教材对教学内容的约束性,并且,为保证相关内容的时效性与创新性,教师可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在互联网上寻找相适当的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质量。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方法》第九章对无线网络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作为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网络接入类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带领学生对使用无线网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不同学生计算机网络基础水平,将差异化教学理念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中,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其次,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循序渐进”与“应用驱动”的教学思路,构建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新机制。所谓“循序渐进”,是指从基本概念入手,按照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到应用层的顺序,自底向上、逐步深入地解析网络原理与实现方法;“应用驱动”则是从介绍互联网应用系统的概念与功能入手,提出设计任务,按照应用层到物理层的顺序,自顶向下、逐层解剖,完成网络应用系统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的讨论。两种教学思路的适用场景各不相同,从实际效果来看,“循序渐进”与“应用驱动”的教学思路满足了分层教学的要求,对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教学创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计算机网络技术教程自顶向下分析与设计方法》中第四章至第八章均采用了“循序渐进”与“应用驱动”的教学理念,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教学均做到了深入浅出。以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网络风暴”为例,教师可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对“网络风暴”的具体现象与影响有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拓扑的设计和连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学习,并指导学生分析不同原因下网络风暴的具体特征,从而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解决方案的设计方面,应按照“应用驱动”的教学理念进行逐层剖析,确保每一层级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作者:蔡继坤 单位:浦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阅读全文

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新兴金融产品在为其行业带来全新生机与活力的同时,对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首先阐释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主要特点,并通过对当前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安排重复、教师实践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学实践、健全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师资素养等有效策略,旨在能够全面推动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性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专业;教学现状;改革路径

引言

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金融专业教育教学也应积极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掌握互联网金融产品和行业动态,全面更新并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满足互联网金融时代对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更好地促进广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有别于传统金融运行模式的一种全新融资形式,是借助移动网络、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充分实现了资金互融、付款和中介服务的多功能金融模式[1]。互联网金融的具体表现形式为金融网络化和网络化金融。其中,金融网络化指的是传统金融服务企业借助先进技术,对过去的运行模式进行改革与升级,以期能够充分实现更加便利、安全的服务和产品创新,是传统金融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在运营模式上做出的相关改变。网络金融,是基于金融电子化建设成果在国际互联网上实现的金融活动,包括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交易、网络金融市场和网络金融监管等方面。互联网金融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拓展信息搜集渠道,开展多元化的风险管理以及分散工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阅读全文

论公共教育学下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忽视学生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更多成了“满堂灌”或教师的“一言堂”。由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少必要的思考和质疑,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无从培养。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育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而教育问题解决的前提则是有教育问题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各种有益的探索、尝试。学生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在于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着解决问题。诚然,有问题意识不代表能解决问题,但若连基本的问题意识都没有就更谈不上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脱离现实的背景。人才“应用性”价值培养的前提是能否紧扣当下社会的现实背景。脱离现实背景谈“应用性”人才培养好比“空中楼阁”。“公共教育学”课程的背景应当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然而,从大学到大学的“公共教育学”课程任课教师,大多没有从事基础教育的实践经验,平时也鲜有时间和机会能深入基础教育阶段了解新课改的真实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所授内容陈旧,关于当下新课改的内容则较少涉及。现在的师范生将来是在新课程背景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奉献精神以及良好的教育危机意识,而这些观念和意识若不与现实内容紧密结合,离开教师的引导则无从确立。

3、课程教育教学方法不灵活。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法:一支粉笔一本教案。老师讲学生记,上课讲教材考试考笔记,课上较少互动,课下更少交流。此种教学方法更多是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层面,而非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上。这样只注重理论讲授的教学难免让学生乏味。结果学生相关理论了解(只限于了解)了不少,考试时也能得高分,而在现实中遇到问题照样束手无策。人才“应用性”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实际工作的适应、实用和适用三个层面。对于教师来讲,要想在培养目标中实现学生“应用性”价值,就必须将经验、体验、技术技能以及基础理论在教学工作平台上进行有机的结合,而这些是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胜任的。

4、课程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自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问世以来,教育学研究就被限定了基本框架,更多关于教育学的著作多是理论的阐述而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教育学是关于教育存在研究的一门学科,通过对现实的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从而揭示教育中存在的普遍规律,最后将规律又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教育学教材市场可谓琳琅满目,但大多数教材,即便是规划教材,都以理论澄清为主,较少关于现实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研究,内容中涉及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等方面的课题时,国外学者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比例较大。教学中不难发现,虽然有些国外研究者提出的理念很先进,但在中国未必就有现实的应用价值。以上这些论述表明,要加强对师范生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必须从研究教育学本身的应用价值着手。

二、“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应用性”价值体现

1、树立“应用导向”的“公共教育学”新课程观

阅读全文

高校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探讨

【摘要】钢琴于十九世纪末期传入中国,迄今为止已百年有余了。经过这漫长的一个多世纪,中国的钢琴艺术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得到较好的普及,钢琴课程在各个院校中被开设起来,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钢琴艺术上的优秀人才,在音乐演奏的国际舞台上,也有诸多中国钢琴演奏家。虽然各个高校开设了钢琴艺术课程,但相较于国际上很多学校还是有较大差距,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高校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进行分析、探讨,以便更好地服务与钢琴教学,提高学生钢琴专业水平。

【关键词】音乐教学;钢琴教学;创新改革

在音乐教育中,钢琴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社会各界对钢琴教育都较为重视,并且得到广泛的推广。我国近年来,GDP较快且大幅度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也大为提高,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相对重视起来,在此背景下,诸多的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也是越来越深化。

一、钢琴教学中的音乐与技术

音乐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如果没有好听的音乐就不能感受到音乐之美,就不会有音质优美的乐器产生,音乐与乐器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提高。钢琴的教育教学中,在音乐与技术的教授上时常有会有两种倾向存在。其一,对技术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只考虑到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却视若无睹。其二:恰与之相反,只注重于技术上的提高与熟练,却忽略了音乐表现能力。这两种倾向都对学生在音乐之路上稳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前一种因着对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不够重视,或者发现问题无法对症下药,使问题不能得以很好的解决,再加上学生很多时候不能很好理解音乐,沉醉在自我的意识当中,觉察不到技术上的不足,使音乐的完整性被破坏。后一种情况,主要就是以学生自身的乐感,并且教师没有准确地讲解音乐独特的风格、内容、音乐的音色及其层次,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技术较为娴熟,音乐的表现能力却非常一般,就给人一种音乐“巨人”的感觉,虽然是弹也弹得很流畅,却失去了原本音乐可以带给人的那种美的感受。所以,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只有将音乐与技术很好地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避免上诉情况的发生。

二、我国现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钢琴教学存在的些许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也是不断地改革创新,在音乐艺术教育中钢琴教育是音乐教育的基础部分,并且钢琴教育能很好地帮助学生音乐艺术修养的提升。因此,钢琴教育需要教育者重视起来。但从现下的钢琴教育情况来看,这部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钢琴教学这一话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教学理念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专业基础和理论课程较少,基础不够厚实,教学形式不够丰富,教学与实践的脱轨,基于此种种问题,高校音乐教育者,应当稳步、扎实地将教学改革进行到底,呈现出高校音乐教学中钢琴教学完善、全新的面貌。在通常的钢琴教学课程中,一般都是教师如何教,学生跟着学,此种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状态,教师以讲解基础理论和传授技能为主,这样的教学完全就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这样单一的教育教学不仅掩盖了钢琴的高雅和学习的乐趣,且有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的负面情绪,不利于现代化钢琴教学的转变,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基本知识以及已有的钢琴技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制定教学计划和合适的训练方法。以往,我国较多的高等院校中的音乐艺术教育教学在钢琴课程的编排设计上都是相互效仿的。致使大部分学生都陷入较为相同的一个误区里面,认为钢琴理论相较于技能是完全不重要的,这是我国高等院校对专业基础以及理论课程设置的不科学、不深化的原因,也显示出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的一个不重视。普遍的高效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钢琴训练的技能技巧教授的过多,且较为看重,但实际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实践较少,一旦要求即兴演奏时,学生的生疏和紧张就暴露无遗。接着紧张的后面而来的就是错误,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就反映出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教学与实际演练的不匹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