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育教学案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案例教学法与混合教学的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是由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应然需要,也是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实然需要。在混合教学模式下,课前发挥教学案例的引导功能,凸显课程的实践取向;课中发挥教学案例的组织功能,落实课程的育人目标;课后发挥教学案例的桥梁功能,实现教育效果的长效性。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混合教学;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应用探析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混合教学作为一种“线上”和“线下”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走进了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与混合教学的不期而遇,促使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掀开了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教学的新篇章。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实现小学教师教育课程“实践取向”的必要方法,在混合教学视域下探究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将有力促进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小学教师教育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案例为基本的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具体、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中,通过师生或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平等对话和合作研讨等形式,培养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行动能力和专业反思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1]在“实践取向”基本理念的引领下,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是由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教育部在2011年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教师[2011]6号)中,明确提出“实践取向”是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实践性成为小学教师教育课程的价值追求。在小学教师教育课程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趋势下,一线教师纷纷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众多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被认为是首要也是最有效的改革。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因其所具有的情境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尤受一线老师的青睐,被一线教师誉为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法宝”。可以说,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同时小学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案例库建设下教育教学论文
1.案例教学法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920年,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和商学院开始实行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随后几十年里,包括法学、商学和医学在内的专业教育领域都纷纷借鉴案例教学法。关于什么是案例教学法,学界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专业领域的不同学者都从各自的角度定义案例教学法。例如:在法学教育中,案例教学是一种以上诉法院判决为学习材料,用苏格拉底法的问答方式进行讨论或边界,学习者自己归纳观点的教学方法。(Langdell,1986)案例教学(casemethodteaching,又称案例法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大量使用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来提升学生的实际管理水平和能力,它是不同于传统管理教育的新型管理教学方式。在师资教育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教学情境的事件为教学材料,鼓励学习者表达意见并听取不同观点,对案件交织的问题和困境进行分析,最终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S.Wright,1996);是一种以教育事务工作情境为素材,分析或探究变通方案的教学方法(汪履维,1995;陈丽华,1997)。是藉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学习方法(张民杰,2006)。等等。尽管在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领域内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不一,但总体上都表现出一些共同点:
1.1以真实案例作为学习材料。
案例教学法所用的材料一般都是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由专门的案例编写人员进行加工、整合,以求尽可能地还原真实情境。
1.2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师生间的互动。
与传统课堂讲授不同,案例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倡师生间的平等关系。目标是让学习者独立思考,共同探讨最佳解决方案。
1.3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运用现状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叙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案例教学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案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案例教学”的理解不够准确;教学案例的质量不佳、数量欠缺;案例教学具体实施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其教学实效性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相关教学改革,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之中。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凭借其自身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之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在运用中还存在若干急需解决的问题。准确把握案例教学的运用现状,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顺利展开,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强化教材理论知识,进而提升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本课程培养目标和具体教学目标,以精选的教学案例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思考、分析等探究活动,使其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案例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1、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案例,一般多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能够将抽象理论具体化、生动化,反映特定问题及其化解过程,易于吸引当代大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现实的更多思考,进而提高其学习相关理论的兴趣。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初探
[摘要]思想政治课作为完成道德修养、培养人才基本任务的重要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怎样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校学生乐学、爱学的课程,是摆在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而把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引入高校的思政课堂,或许是一项不错的选择。弄清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含义、教学案例的特性、选编原则以及案例教学的构成与开展等,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而且也有利于高校学生学好思政课。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教学案例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怎样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校学生乐学、爱学的课程,是摆在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而要做到这些,案例教学应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躲不开、绕不过的一项正确选择。经历了最初的开端、摸索之后,现在高校思政案例教学已经进入了长足发展新阶段。新阶段需要新认识,新认识需要新思路。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与教学案例紧密相连。案例教学最为突出的特征,是教学案例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开展案例教学的自然需要教学案例。选用的教学案例文本规范、运用合理与典型精当,再配以其他有效完善的教学环节,就可能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了相应的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才能够得以顺利开展。首先来区分一下三个概念。即“例子”“案例”“教学案例”。有些高校教师往往将三个概念混用。如有些老师认为“例子”就是“案例”,“案例”就是“教学案例”;还有一些老师认为“案例教学”,无非就是在课堂上举几个例子、做几个类比,或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课堂讨论罢了。其实,“例子”“案例”“教学案例”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例子”,可用英语表示为“example”。是老师们为了形象生动、具体直观地把概念或理论讲清楚、说明白而作的类比。“例子”重在“选”,拿来即可,不必做什么加工,它着眼于让学生体会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联系。其作用,是把概念、理论和具体现象、事件联系起来,使晦涩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使深奥的理论变得具体、使难懂的问题变得简单。一般来说,“例子”很简单,涉及的对象少,内在的逻辑关系很清晰。“案例”和“例子”,在英语中是两个不同的单词,“案例”英语表达为“case”。在汉语解释中,“案例”是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的具体事件。选用它,应该客观、公正,不带个人偏颇,但“案例”本身要能说明问题,达到一定的目的。“案例”重在“选编”,着眼于特定目的的实现,不是简单拿来,而是根据需要有所加工。“案例”的作用,是着眼于让学生体验实践的理论意义,是为了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规律。简单地说,“例子”与“案例”,一个是从理论到现实、由抽象到具体,另一个是从现实到理论、由具体到抽象。二者似乎有着相反的顺序,但有着相同的目的,即都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案例”比“案例”更全面、更具体、更细致。其构成、内容和环节更加丰富多样。只有当“案例”所蕴含的理论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关联或相一致时,才能称之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定章节的教学目标和理论知识相联系之后,就会变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有了对“例子”“案例”“教学案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清晰认识,再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做个界定,就相对容易了。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结合笔者多年思政课案例教学实践,觉得可以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定义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进行呈现、讨论、总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其目的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简单点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就是把相应的教学案例运用于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去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特性及选编原则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特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的特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治导向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落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所以,这就注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二是思想教育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服务于人民、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更重要的是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要有明确的思想教育性,应力求以正面引导为主。三是现实针对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要聚焦于大学生的困惑与疑虑,针对他们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以及各种错误思潮等进行选材,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让大学生们在理论知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中、在具体生动的案情中,感受到理论的魅力,从而将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内化为一种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四是启发思考性。从本质上来说,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它特别注重启发式教育,在不断追问、启发中让学生明白,结论的获得是一个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过程,没什么高深莫测的。
教学案例开发与有效教学初探
摘要:教学案例开发指向于有效教学,有效教学需要合适的教学案例开发作为基础。编写教学案例、借鉴教学案例、运用教学案例是推动有效教学的具体路径,教学案例开发应需要注意案例的内在结构,重视案例蕴含的教学方法及案例的借鉴应用价值。
关键词:教学案例;有效教学;专业发展;教学效益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以后,学生的发展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学生发展程度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是基础教育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现实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正确选择”[1]。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专业水平作为保障,教学案例开发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案例包含着课堂中的真实问题情景、蕴含着具体的教学方法,是各种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教师可以据此更新和重组知识,增加教学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教学能力、增长教学智慧。从教学案例的开发到有效教学的实现,是教师学习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的阶段,“能有效地帮助教师省察教育理论与他们自己日常的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促成教师成为研究者,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
1教学案例开发能够推动有效教学
教学案例主要有典型教学案例和日常教学案例两种类型。典型教学案例是指一线教学名师的具有代表性的课堂,如清华附中韩军老师的《背影》课堂,往往要经过精心打磨,被广泛传播并对具体学科教学有较大影响;日常教学案例由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撰写,更多地体现出教学的原初真实情况。两类案例的合理开发与应用,都能促进有效教学。典型教学案例开发着重于学习与模仿,有时也可成为批判对象、超越的目标。所谓名师,就是具有一定影响力,有着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端正的教学态度的一类教师,比如李吉林、钱梦龙、吴正宪。他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框架的束缚,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理念,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追求促成了课堂的精彩纷呈,创造出大量体现着构思巧妙、教学艺术独特、视角宽广的典型教学案例。案例包含的师生间对话、学生间合作学习以及知识组织与呈现方式,传递着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一般都是有效教学的典范,是一线教师们都期望达到的教学高度,其开发价值体现于将名师课堂中的实践性知识转化、融入到日常课堂。日常教学案例开发着重于教师对自己或者是同事日常教学的反思。名师教学案例有可能远离日常教学的经验,而日常教学案例生发于普通课堂,更易为教师理解,同时获取的渠道多样而且简单,对积累教学经验也更为直接;日常教学案例虽缺少经典性、代表性,但却是积聚众多一线教师个性化思路和不同类型的教学智慧,可在深厚积累的基础上推进有效教学。面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综合不同教师的日常教学案例,能够在比对研究中发现更多有价值、有针对性的问题,以此为中介的相互观摩学习、研讨,能够推动教师之间平等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加强教学反思的深刻性。日常教学案例开发需要教师不断磨课,不断反思与总结经验,提升教学实力,抓住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以应对万变的教学情境、教学对象,促成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教学案例推动有效教学的应然路径
教学案例并不必然对课堂教学能够产生正面、深远的影响,教学案例推动有效教学需要教师的吸收、转化与运用功能,只有凭借教师智慧借鉴、编写教学案例并结合学情,教学案例的优势才可能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推手。
教育学案例教学法运用
1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及教学作用
1.1案例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案例的具体内容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合理布置案例情景,与学生共同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然后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讲解,使学生对案例具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结合各种形式的案例,教学内容丰富而多变,教学方式灵活,可以充分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另外,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教学方式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1.2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作用
应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师范教育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将教学知识具象化,使学生可以对教学内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以达到通过构造教学情境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目的。另外,教育教学案例具有强烈的目的性,通过教育教学案例的使用可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理论知识与教学情境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可以通过联想的方式加深自己对知识的认识,为学生学习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2案例教学法在师范学校教育学中的实施
2.1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准备工作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运用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要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认知,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以鲜艳生动、形象逼真的图像和声效,让幼儿乐于接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借用信息技术丰富的内容和宽广的知识面,为幼儿创设学习情境和思维空间。尤其是信息技术具有动态情景,能很好激发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兴趣。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教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教学活动;运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园要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认知,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的教学理念”。信息技术以鲜艳、生动、形象的图像,让幼儿乐于接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借用信息技术丰富的内容和宽广的知识面,为幼儿创设学习情境和思维空间。尤其是信息技术具有动态的效果,能很好调动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兴趣。
一、幼儿园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
幼儿园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处理的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元素,将它们有机地组合成声效并存的教学课件。传统的教学以文字、图片等形式为主,而动画和视频的方式使用较少。综合性的课件是现代教学所独有的,这也是其教学方式的亮点所在。
二、幼儿园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
(一)丰富的内容。教师可以参考网络上丰富的资源,也可以借鉴使用的教学素材很多,给幼儿的信息量很大。特别是对于边远地区的农村幼儿园,教师不会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而是直接从网上搜索出有用的内容为我所用,不必再为找教学素材发愁。
实验设计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思政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实验设计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提高教师自身德育素养、挖掘德育融入点、完善教学案例设计、改革学生考核方式方面入手,提升课程的德育功能,既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又能保证实现专业课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实验设计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0引言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指将立德育人的内涵落实在课堂教学主渠道,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1]。每一门专业课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都应该传递价值,不仅要帮助学生“专业上成才”,更要促进“思想上成人”[2]。“实验设计法”作为学校食品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积极探索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强化思想价值引领,做到与思政课程、综合素质课程一道协同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工程人才。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课程的专业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包括以下4点:①掌握实验方案设计能力,能够从科学、经济、合理、创新等全局角度出发,为解决质量控制、产品配方优化、工艺条件研究等复杂工程问题提供实验方案;②掌握实验数据分析能力,能对实验结果作出严谨、真实、合理的分析解释,并获得有效的结论;③掌握现代信息工具使用能力,能够科学地使用现代工具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提出的预测与模拟,并能理解其局限性;④建立诚信道德底线,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实验设计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以从提高教师自身德育素养、挖掘德育融入点、完善教学案例设计、改革学生考核方式方面入手,既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又能保证实现专业课的育人目标。
1提高教师的德育素养
教师是推动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肩负育人的主要责任[3]。教师应积极参与思政方面的培训,去课程思政改革卓有成效的学校考察学习,参与课程思政改革论坛、与课程思政共建人共同探讨,与其他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教师交流经验,积极搜集、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
2挖掘德育融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