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交易营销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证券投资与管理教学思考
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培养能熟练认识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懂得证券、期货投资,证券期货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通晓证券投资,证券管理的各项具体业务,具备独立从事证券、期货各项工作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技术型与基层型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除了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技能方面的素质,让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事证券投资的经营与管理、股票与债券投资运作与分析能力,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处理各项证券投资与经营业务。为了最终把学生塑造成具有较强的公关、组织与协调能力、证券投资业务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才。 一、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比例失调 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必须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基础理论课和基本技能课的安排比重上,应明确基础课为专业技能课服务,适当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强调从知识教育到能力教育的转化。而较多教学计划的制定没有考虑到实践性教学,即便考虑到实践性教学,但实践性教学学时很少。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应按职业岗位的需求,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性教学所占课时比例。在教学计划中一般理论课时占45%,实训、专业岗位实习课时占55%。这样就明确了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专业技能标准。 (二)校内模拟实习缺乏实践性 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一般已经配备模拟实验室,并且硬件设施完备,但是校内综合模拟实习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模拟实习指导教师多数都是兼职从事该项工作,精力不够,实践经验不足;二是模拟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实习资料所涉及各行业的多样性仍然不足;三是模拟实习的效果不明显,无法将理论知识和企业实际业务有效衔接。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度较大 学生实习,一是前往大中型企业、公司、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以及有关经济决策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但是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不同于化工、汽车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进行顶岗实习,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廉价的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带来直接经济利益,还能够为企业输送优秀的操作性人才。但是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由于受实际工作单位工作环境的限制、岗位的具体要求、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等因素制约,实习单位只是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象征性的工作,往往达不到实习的目的;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要联系安排专业实习很艰难,很多时候是靠领导和教师的私人关系在维系,没有任何保障,难以寻求与企业双赢的切入点开展社会实践。 二、建立“全方位、双循环、多模块”的实训教学体系 (一)全方位 1.模拟实训内容的全方位。包括证券、期货投资,证券期货管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单元实训及其综合实训,同时配以就业岗位的专项实训。使模拟教学内容更加全面,更加岗位化,人才培养走向准职业化。 2.模拟教学形式全方位。根据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系列课程特点不同而采取不同形式,既有每门课程单元实训,又有针对岗位需求的专项实训,还有集证券、会计、理财于一体的专业综合实训,同时又有校内校外两种形式紧密结合的实训与实习,以及手工模拟、计算机模拟的实训。 3.模拟教学环境的全方位。校内建立健全“仿真模拟证券实验室”“、银行实验室”,校外建立实习基地。 (二)双循环双循环是指日常教学中各门课程的单元模拟循环与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循环。 1.各门课程(指专业主干课) 单元循环是伴随专业系列主干课程理论教学同时进行。一是按章节内容分散进行实训;二是课程结束后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该课程综合实训。这需要科学的安排时间,理论教学精讲多练,通过实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毕业前的综合模拟循环。 这是在专业系列课程单元模拟实训后而进行的实训。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双循环模拟实训,使学生在对各门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分块、分条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实现了每门课程的整体循环和相关知识的交叉循环,使学生专业知识步步升华,达到全面把握、重点应用的目的。 (三)多模块 为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强化职业能力培养,毕业前设计既互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岗前实训模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证券保荐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证券发行的准备与承销、证券上市保荐、证券估值与询价、证券信息披露,着重培养学生的证券发行承销能力、证券营销能力、会计计量核算能力。 2.证券经纪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证券经纪、证券自营、证券回购交易、证券风险控制、现资银行业务操作,着重培养学生的柜台服务能力、证券经纪能力、证券委托交易能力。 3.证券投资咨询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证券投资基本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营销、企业财务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证券软件应用能力、证券咨询营销能力、证券投资分析能力。 4.期货交易实训。该模块主要学习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期货结算,着重培养学生的期货交易能力、价格分析能力、交易结算能力。 5.基金管理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基金募集交易、基金估值、基金收益分配、基金信息披露、证券组合投资,着重培养学生的基金募集能力、基金交易、基金营销能力、基金运作组合能力。#p#分页标题#e# 6.证券会计实训模块。该模块主要学习证券会计核算、期货会计核算,着重培养学生的证券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证券会计基本核算能力、证券会计分析与监督能力。 7.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模块。毕业论文是实训教学体系中的更高层次它是理论和实训的升华,是对四年(专科三年)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质量的检验,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全方位的考察。 三、完善实训教学体系实施的措施 第一,将实训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构建了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分层次、模块化及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从而保证上述实训教学体系的实施。 第二,认真做好实训教学内容的衔接。 做好以下几个结合:一是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包括每门专业课按章节分散实训与该课程结束后集中一定时间进行系统实训相结合;每门专业课程实训与专业系列课程综合知识与技能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实训相结合;二是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 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能熟练的进行手工操作,又能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三是课堂集中实训与课余学生分散实训相结合。所谓的分散实训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各个实验室中随时随机进行操作实验;四是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学生在校期间,在强化校内实训的同时,校外实习必不可少,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规定学生自找单位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习;五是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相结合。 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根据论文选题注意搜集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出论文论据、从而使学生撰写论文具有实际意义。 第三,加强实训教学资料建设。包括教学大纲和实训教材,要求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均要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具体规定实训目的,要求、内容、步骤、方法、时间、地点、进度及考核方法。实训教学环节都要有相应教材和实训指导书。 第四,改革与完善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鼓励教师在实训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寓教于乐,乐学致用”,这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保障。 第五,加强实训教学的考评,完善评价体系。一是建立学生实训成绩的考核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实训预习情况、实训操作情况、效率能力、协作互助、实训态度、实训总结;二是建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实训内容方案的设计、实训工作方案的实施、实训指导过程情况、实训作业批改情况;三是建立师生互评指标体系。该体系即让课任教师参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考评也让学生参于对课任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工作的考评相结合,在互评中加深双方的了解与沟通,建立起师生平等、和谐关系。
足球俱乐部网络营销研究
1研究方法
1.1文献法
文献来源于高校图书馆、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EBSCO外文数据库和购买的外文书籍。1.2个案法从联赛整体运营的角度出发,选择发展稳定、品牌价值高、竞争态势合理、运营出色的英超联赛,对参加2014-2015赛季英超联赛的20家俱乐部进行网络营销的研究。
1.3调查法
使用互联网对20家俱乐部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内容为:俱乐部网络营销目的、职能、渠道、主要模式等。
2企业网络营销理论概述
2.1企业网络营销的概念
文化产业升级引导研究
摘要:
近年来甘肃文化产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产业附加值不高。提升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推动甘肃文化产业升级,政府应当通过高端规划、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支持模式、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版权产业引导甘肃文化产业升级。
关键词:
甘肃文化产业;升级;政府引导;策略;路径
基金项目: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管引作用研究》(14YD085);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甘肃文化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路径研究》(1305ZCRA151)
近年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各地政府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出台各类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一些发达地区政府利用财政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引导当地文化产业向高端发展,大力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升级。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同样面临文化产业升级的问题,但是欠发达地区在财政资金、人才储备、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不小差距,不可能照搬发达地区政府经验。欠发达地区政府如何引导当地文化产业升级需要深入探索寻找适合自身的路径。产业升级实际上是同一价值链中各环节和不同价值链间互动产生的复杂动态结果,是产业在价值链中朝高附加值环节不断攀升的过程[1]。近几年来甘肃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文化产业增加值绝对量还较低,文化产业附加值不高,甘肃文化产业基本处于价值链低端,提高甘肃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提高甘肃文化产业附加值,升级甘肃文化产业成为发展的必然。
国内运动服装的网络营销探析
摘要:随着时代的更迭,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朝着网络营销靠拢,运动服装较之于其他服装更注重穿着的舒适感,这一特点使得运动服装在网络营销上更加困难,但运动服装企业必须顺应时代的变迁,找到运动服装在网络营销上的突破口,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生存。论文通过查阅梳理相关文献,针对运动服装网络营销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运动服装网络营销存在安全问题、技术支持问题以及虚拟性问题等。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新型网络推广方式的选择,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的运用以及适应线下体验线上购物相融合的购物新趋势等。
关键词:运动服装;网络营销;网络推广
一、我国运动服饰网络营销现状
(一)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上涨,电商渗透率越来越高。服装网络营销就是将网络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引入服装领域,它是以消费者为导向,强调个性化的营销方式,更是一种影响企业未来生存及长远发展的选择。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入网络营销行业的运动服装企业数量与日俱增,有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网络购物。一条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指出截至2020年3月份,我国网民达到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较2018年底提升4.9个百分点。报告中指出,中国网民人数也在不断保持稳健的增长速度,并且慢慢向低幼化、老年化蔓延,越来越多的儿童、老年人开始学会使用网络。互联网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随着国家对“互联网+”的积极推进,互联网对企业的影响力上升。受2020年初肺炎疫情的影响,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较2018年底增长41.1%,使用网上在线支付的用户达到7.68亿,较2018年底增长27.9%。据2020~2026中国服装纺织电子商务行业市场需求潜力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1.4万亿元,2018年增至5.97万亿元。2019年为6.69万亿元,同比增长12.06%。2020年,纺织服装仍然是各大电子商务平台最活跃的交易品类,加上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方式的兴起,企业更加注重网络渠道质量提升,“社交+内容+电商”模式成为突破口,线上线下融合进一步发展。图1来源于麦肯锡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消费者品类从大众产品向高端产品逐步转移,电商渗透率越来越高。
(二)网络营销在运动服装市场占比增加———以李宁为例。随着人们对物质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加之运动服装市场的特殊性,高端的运动服装市场占比要远多于中低端,且消费者在网络上购买运动服装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些现象表明运动服装消费者在逐步接受并越来越信赖和喜爱网络销售平台。图2所示为李宁服饰2014~2019年营销总收入与电商收入占比趋势图。李宁公司2014年的总收入是67.39亿元,2019年的总收入为138.7亿元,如图2所示,总收入逐年上升。在2014年公司经营亏损6.43亿元,而在2015年内公司经营溢利为1.57亿元,与2014年相比上升了17%;电商收入占比逐年上升,2016年网络业务销售增长超过100%,在李宁总收入中的占比则从7%提升到22.5%。销售网络扩张、下降整体库存、大力发展电商等措施使得运营费用下降,让公司的综合盈利大幅上升。李宁公司将通过利用移动端网络平台贴近目标消费群体,优化线上及线下购物体验,优化销售网络渠道。
二、运动服装品牌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运动服装网络营销的安全问题。随着运动服装品牌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网络营销和推广的发展也越来越迅猛,一些运动服装的仿制品势必会在第一时间抢占市场。仿制品常常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但凭借着成本低、速度快等优势可快速抢占市场,部分消费者对于运动服装品牌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无法及时辨别出真假,导致购买了仿制品,继而对运动服装品牌产生了不好的印象,严重扰乱了顾客对运动服装品牌的理解,导致品牌的名誉和营销效果受到很大的打击,增加了运动服装品牌的营销难度。网络营销中网络钓鱼诈骗就是利用虚假的电子邮件和伪造的网络站点来实施欺诈行为。在中国反钓鱼网站联盟的统计数据中可以查看到中国反钓鱼网站于2017年2月共处理了钓鱼网站951个,截至2017年2月,累计认定并处理钓鱼网站388859个。营销信用问题、网络广告夸大宣传、质量问题、信任问题、收付等问题都困扰着广大消费者。建立可信任的网络交易安全环境已经成为当前网络营销发展的重中之重。
金融专业成人教育论文
一、理论教学改革前奏———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
1.就业方向和岗位预期是学生在校期间课程设置的依据
该校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的就职方向主要包括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咨询类机构、信托机构、期货公司等,岗位主要集中于基层业务人员,包括客户经理、产品销售人员、客服人员、前台操作类人员等。课程的设置中:专业理论课包括金融基础、证券基础、银行基础知识、保险基础等;专业实践课包括证券交易、投资理财、信托与租赁、期货交易实务、外汇交易实务等;专业辅助类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办公自动化、沟通技巧、营销基础知识等。这种课程设置基本上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基础性金融岗位的业务需求。
2.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硬件的配备应以学生为本
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硬件的配备应以学生为本,最好自行编写与教学改革相匹配的校本教材。金融专业各科课程的校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对现有的内容加以删减:基础理论部分应保留针对性较强的知识点,同时增加与实践类课程相匹配的理论介绍,减少宏观分析和公式推导;应用类知识应改变原有教材的讲述立场,尽可能以实务操作流程进行介绍或者以其他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进行阐述;辅助类课程的教材应尽可能以案例或者场景演示的方式展现知识点,淡化概念,强化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概念。
3.改变课程考核方案
变传统的期末考试定成绩为完成任务累计积分定成绩。学生在平日学习中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若干任务,各项任务得分相加确定每个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任务的构成可以多样化,例如投资理财课的任务可以包括连续一个学期记录个人消费流水账或学生为某个特定客户出具一套理财计划等。教师根据任务难度和完成情况给出得分。该课程总积分少于300分为不及格,不及格则该门课程不通过,学生需要完成新的任务或者重修此课程来取得课程的通过。为了与考核方案相匹配,在校本教材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增加任务设置环节。
科技期刊多媒体融合与发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正在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目前用户最多、传播影响力最大的两类新媒体:一是网络媒体(以互联网为传播介质);二是手机媒体(以手机为用户终端)。科技期刊的多媒体融合就是传统期刊、传统期刊与网络的融合、传统期刊与手机的融合并存。“多媒体融合”是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既有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与科技期刊社合作,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也有科技期刊社建立自办新媒体,将传统期刊及其内容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和发行的多媒体融合。
一、多媒体融合中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
科技期刊多媒体融合的前提是必须建立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的建立前期投资大,后期维护成本也较高,服务器5~10年的生命周期到了,就必须更新升级服务器,而软件更新升级周期更短,这些都无疑给新媒体的各个功能模块正常运行以及与用户设备的对接带来难度。因此新媒体的投入和长期使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软硬件和专业人员来支持。近年来,很多期刊社都陆续开发了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但利用率却并不理想,其中的信息与期刊论文内容并不一致,除了期刊数据的电子版发行外,多数内容与期刊出版内容无关,与深入研究的论文本体无直接或太大关系。但是,纵观各期刊社的新媒体,无一例外地都在充分利用新媒体各样的发行、征订、广告合作信息。也就是说科技期刊都在寻求多媒体融合下的期刊发行新出路。期刊发行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它关乎科技期刊的行业发展情况、专业学术水准、读者定位、选题策划。
二、多媒体融合中科技期刊发行的现状
科技期刊多媒体融合是将纸版期刊及其内容完全融入网络和电子信息平台,成为电子期刊产品,是浩瀚的“网络海洋”中一个小小的“水分子”。科技期刊及其中的论文如何在网络中被搜索到,能否被快速准确地检索到,目前只能依靠各种网络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搜索引擎。在现今社会,由于网络的出现和对金钱利益的追逐,凡是可以被用作交易的物品,均有盗版。人们认为“存在即合理”,进而代替“合法”。近十年来网络中电子盗版和线下的实物盗版因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而剧增,追根究底,就是任何人都有机会利用网络和第三方交易和交流平台,让人们对法律失去敬畏,用存在代替法律、法规,用违法产品和营销手段通过网络垄断宣传与付费推介的方法使其迅速地滋生,进而以不法代替合法,法律在网络垄断平台支持下的欺诈者面前“全然”失效。即便是编辑部耗费巨资打造期刊的官方网站和投稿系统后,同样也存在编辑部网站和投稿系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必须由用户依赖网络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搜索引擎才能搜索得到。目前国内搜索引擎公司都有很强的商业目的,在其商业运营模式下,可以直接将虚假信息或者假冒信息优先置顶,放在搜索结果的首页,并在其上做特别标示,让搜索者误以为是所要找的,进而点击进入链接页面,而正版期刊的真实信息却被人为屏蔽掉亦或被挤压到搜索结果靠后位置。其次,当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和很大部分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根本就不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网、中国知网是什么,对于国外数据库更是所知甚少,也不会使用这些大型数据库。新媒体融合从理论上来说是使科技期刊集中在一个或多个检索平台上,进而实现搜搜即得。但某些作者的论文不上网,或期刊社不提供数据给数据平台或媒体平台,也不在自办新媒体上提供电子版全文,那么就达不到多媒体融合期刊发行的最理想目的。再者,科技期刊中的研究内容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并不是每个媒体都会感兴趣报道,也不是人人都关注和期望了解。因此,对于科技期刊中的学术及技术研究等内容的传播和发行,被限制在一定的媒体圈子中,并不能让所有媒体广泛转载和传播。
三、多媒体融合发行期刊电子版对用户端的影响
1.用户阅读和下载电子版费用高
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摘要:企业经济管理的运营中,电子商务管理是重要的部分,其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管理者具备实践能力。专攻企业管理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和素养,实践教学应该在课程教学中占很大一部分。就目前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发展状况而言,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发展处于停滞期,应该及时调整与革新实践教学课程,有效加大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力度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也突飞猛进。电子商务一般是指世界各地广泛的商业和贸易活动,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客户服务器的应用程序,买卖双方共同开展各种商务活动,以满足消费者的网上交易和商家之间的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业交易活动,是一种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涉及多个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企业组织结构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等,综合性极强,需要较高的商务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电子商务企业管理的实践才能。虽然我国多所高校已经开设电子商务的专业课程,但在课程教学上还存在缺乏实践性的问题,关注理论知识传授多于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因此,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和革新很有必要。
1开设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意义
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是集综合性和复杂性于一体的专业性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变革,需要学生投入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学习。课程主要围绕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和应用,探讨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从总体上学习、体验和实践电子商务在企业管理中的规划、实施和控制过程。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模拟和体验具体的企业电子商务管理,是提高学生对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认识的基础方法,也是使学生掌握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能力的最佳途径。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重视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挖掘,加大实践操作的课程力度,结合专业的理论知识,根据互联网发展规律以及传统企业的革新,综合提升企业的管理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2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弊端
我国已进入科技快速发展的21世纪,电子商务在这个时代也在快速进步。如此重视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更需要学生培养个人的商务实践能力。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既有多学科理论的交叉融合和统一,又包含众多的实践课程。学生在学习企业电子商务管理课程的同时,还要注重其他学科的专业素质培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其中的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以及经济专业都涉及电子商务的基本课程,在这些课程中,通常是根据电子商务的模拟操作软件开展教学,包括模拟B2B、B2C或C2C的操作交易流程。学生即使掌握了B2C、C2C和B2B的操作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交易流程中并没有太大的用处,没有在真正意义上把电子商务的理念及技术融入企业管理。如此,学生就会对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的学习渐渐失去兴趣,没有了学习的动力。电子商务管理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教学更注重实践性,需要学生具备更多的实践操作经验,还需要在良好的互联网条件下进行操作。
生鲜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
目前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意愿较高,但交易额不高,主要原因就是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感知。在文献基础上,探讨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的感知风险维度,有产品性能风险、身体风险、财务风险、心理风险、时间风险及服务风险;并据此提出促进生鲜农产品网上销售的营销策略,如提供信息内容、塑造特色品牌、创新销售模式、完善标准体系、冷链物流支持。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感知风险;网络营销
随着舌尖上美食的热播,网上掀起了购买农产品的浪潮。除天猫、京东商城、苏宁云商、亚马逊等电商巨头纷纷涉足生鲜领域外,还涌现了如本来生活网、顺丰优选、天天果园、沱沱工社以及1号店、我买网等专业生鲜农产品网站。据阿里研究院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3)》显示,在淘宝(包含天猫)上,生鲜类目(即水产肉类、新鲜果蔬及熟食)增长率最快,2012年增长99%,2013年增速达到194.58%,生鲜类成为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行业热点。生鲜类农产品与老百姓生活紧密相关,需求量大,但从2014年网上总销售种类来看,生鲜类仅占16.95%[1]。频发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使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急速下降。目前,生鲜农产品网上销量不高,除了客观上冷链物流条件限制外,其次就在于网络环境下消费者面临更高的风险感知。根据消费者行为学中的感知风险理论,消费者购买时犹豫不前是因为感知风险的存在,故有必要从感知风险角度,探讨消费者网购生鲜农产品时的感知风险维度,并据此提出网络营销策略以进一步促进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一、理论回顾
1960年Bauer首次将感知风险引入到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他认为,消费者的任何购买行为都面临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发生会带来损失,因此消费者的任何购买行为都面临着风险;同时强调这种“风险”是消费者主观感知的风险,不同于客观的风险,但也正是这种主观风险刺激消费者行为的发生[2]。1967年,Cunningham认为感知风险包含两个要素[3]:(1)消费者对不利后果发生主观感觉的不确定性;(2)后果,不确定性发生后,消费者主观感觉后果的危害性。之后很多学者参与进来,并逐渐形成目前广泛接受的感知风险6纬度理论,即财务风险、性能风险、身体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和时间风险。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将感知风险理论运用到网上购物环境下,试图寻找阻碍网上购物发展的原因,并认为:受购买方式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由于不能亲身观察商品,所以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感知更高的风险;同时,也同样面临以上6种类型的感知风险[4]。Forsythe和Shi(2003)[5]认为“网上购物感知风险”是指个体对某项网上购物活动主观感知的不确定性和损失大小,并且这种风险感知伴随整个网上购买决策过程的始末;同时研究了财物风险、产品性能风险、心理风险及时间风险及其对网上惠顾行为的影响。井淼(2006)[6]对中国本土消费者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维度进行测量,在传统的6种风险外,增加了隐私风险和服务风险。国内研究还显示,产品性能风险和商家服务风险是影响消费者网上购物最重要的两个风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