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模式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交易模式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交易模式论文

高校企业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研究

摘要:针对传统高校企业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存在的数据不安全、可信性不够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高校企业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方案。该方案应用ASP.NETMVC、SQLServer、Geth以太坊客户端和Nethereum等技术和工具将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高校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可信、高效地运行。

关键词:区块链;企业实践教学;去中心化;可信性;管理系统

0引言

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实施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确保累计一年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教学活动能够高效规范地运行,保障企业实践教学的质量,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发、部署了企业实践教学管理系统,通过企业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学巡查及企业现场调研等教学活动的落实。然而,由于传统的企业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具有中心化的特点,存在数据不安全和容易滋生系统开发人员或管理人员未经授权就删除或篡改数据的现象;其次,由于系统中的数据影响到对学生和教师的考核,部分用户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抵赖自己的错误行为,例如,可能有的教师给错了一个成绩,但却坚持谎称自己提交的是另一个成绩,之所以出现信息不对,是因为系统出了问题或其他管理人员可能的误操作甚至是有意修改,而这无疑会让系统陷入被质疑的境地,从而给系统的管理带来麻烦;最后,传统的企业实践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极容易导致集体作假的情况,个别部门可能出于应付上级管理部门评估检查的需要而通过行政的手段要求教师、学生甚至系统开发人员或管理人员批量修改数据,这将给上级管理部门准确了解下级部门的教学运行情况带来极大的障碍。所有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系统的可信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极大地增加系统的信用成本和管理成本。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基于现代密码学、分布式一致性协议、点对点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合约编程语言等形成的数据交换、处理和存储的技术组合,是比特币、以太坊等诸多密码学货币背后的支撑性技术,可以在互不信任的环境下实现去信任中介的可信交易,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防伪造和不可篡改的特点,是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可作为价值转移的技术手段,能有效解决上述传统高校企业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高校企业实践教学管理的业务需求为立足点,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企业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案。

1设计

1.1功能设计

根据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企业实践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为用户提供实习安排、教学巡查和毕业设计(论文)等业务服务,为此,我们将高校企业实践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具体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实习安排子系统主要实现了实习基地管理、实习岗位管理、学生岗位安排、学生导师安排及现场调研等功能,它明确了学生与实习岗位、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同时规定了学生实习期间需要完成的任务,具体包括在系统中提交企业现场调研报告、生产实习报告、实习周记及实习鉴定表等材料。教学巡查子系统主要实现了巡查申请、巡查审核及巡查评价等功能,通过该子系统,教师可以申请到企业现场巡查某些学生,而学校可以审核教师的教学巡查申请,当教学巡查完成时,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巡查进行评价打分。毕业设计(论文)子系统主要实现了选题、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及毕业答辩等功能,它明确了学生、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组长协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及其需要在系统中提交的各种材料,具体包括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毕业设计(论文)等。用户子系统主要实现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用户角色管理和角色权限管理等功能。通过该子系统,高校企业实践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与其身份相符的功能与数据,它是系统信息安全的保障。

阅读全文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思考

摘要:文章在系统梳理《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认为应从加强案例教学、课程论文、“雨课堂”应用等方面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案例教学;课程论文;“雨课堂”

一、国民经济核算概述

国民经济核算是国内高等院校财经类统计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国民经济核算是概括描述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工具,通过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可以显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特征、格局和趋势,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知识结构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选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敏雪等编写的《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为本科生教材,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的内容组成为依据,按照子体系的方式组织开展相关内容学习,主要包括基本核算和扩展核算两部分内容[1,2]。1.基本核算是整个课程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非金融交易和金融交易)、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其中,资产负债核算和国际投资头寸核算是关于经济存量的核算,而其余部分则是关于经济流量的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是对一时期一国范围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总和的核算,反映的是核算期内各生产单位通过生产活动新增加的价值,具体包括四张核算表: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国内生产总值总表。前三张表分别提供了生产环节、收入初次分配环节、最终产品的消费积累使用环节的相关内容,而最后一张表则是概括呈现三种核算方法之间的关系。投入产出核算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向生产领域的延伸,通过多部门结构,揭示出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间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具体包括三张表:供给表、使用表、投入产出表。其中,供给表反映了各产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和各类产品的产业部门来源,使用表反映了各类产品的使用去向及各产业部门的投入,投入产出表则全面反映了各产品部门间的相互关系。资金流量核算是从资金循环角度显示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如何以消费和积累目的为导向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流转过程,是对货物与服务从生产到使用的实物循环过程的补充,具体包括两张核算表:非金融交易表和金融交易表。其中,非金融交易表集中提供了各个机构部门收入形成和分配过程、收入使用过程、非金融投资和资金筹集过程的详细数据信息,而金融交易表则是就国民经济过程中各机构部门参与金融交易的状况进行核算,反映机构部门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变化以及整个经济体的资金融通过程。资产负债核算是对一国和各部门所拥有的经济资产、负债及净资产进行的系统核算,是对经济存量的核算,它与流量核算体系的内容相结合,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的完整循环模式,具体包括两张表:期初(末)资产负债表和资产负债变化(积累)表。其中,资产负债表是对一国和各部门所拥有的资产(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净值存量结果的核算,而资产负债变化表则是呈现引起期初、期末两个时点间存量变化的各种活动和现象,涉及非金融投资和金融投资活动、资产其他物量变化和重估价变化的数据资料。国际收支及国际投资头寸核算是对一段时期内一国常住机构单位与国外单位之间发生的对外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的系统记录,可以呈现一国对外经济的整体状况。具体包括两张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其中,国际收支平衡表集中反映的是一国当期对外经济交易及其收支平衡状况,而国际投资头寸表则是反映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以及各种因素引起的存量变化,可以体现各时期国际投资交易的积累结果。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是对各子体系核算内容的整合,是对整个经济体系及其当期过程的完整描述。2.扩展核算是对前述基本核算部分的补充,主要涉及SNA的灵活和扩展应用(地区经济核算、季度GDP核算、旅游卫星账户体系、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等)、国民经济核算的动态比较(物量指数和价格指数两种思路)、国民经济核算的国际比较(汇率法、购买力平价法等)。

三、加强案例教学

阅读全文

学术期刊编辑学者化与编辑专业化

关于编辑学者化的讨论一直是编辑学研究的热点,编辑学者化指的是编辑结合自身负责的文章或栏目,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等,成为该领域的学者[1]。编辑专业化强调编辑要专注于编校工作,其他如审稿等对稿件内容质量的把握则交由专业领域的专家负责。从表层含义来看,编辑专业化似乎更加符合编辑这一职业的要求与定义,但是,现实中学术期刊特别是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学术期刊,单纯的文字编校已经无法满足其对编辑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学者化”和“专业化”之间寻求编辑职业的平衡性呢?平台经济依托于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能为双边(或多边)客户提供交易信息和交易机会,是一种促成双方(或多方)实现交易并由此产生经营效益的新型经济形态[2]。本文将平台经济的基本理论原理运用于编辑学者化和编辑专业化的讨论之中,旨在厘清两者的区别以及更符合时展趋势的编辑发展路径,以期为编辑的自身发展以及刊物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提供一种新的思考。

一、文献综述

1.编辑学者化、编辑专业化的有关研究

编辑学界关于编辑学者化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杨全山认为,学术期刊编辑学者化是由期刊的性质决定的[3]。湛江和朱宝林认为,编辑应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学习,拓宽知识面,成为杂家或者编辑学家[1]。王晚霞认为,学术期刊编辑的身份介于学术界和编辑界之间,编辑学者化有助于编辑提升刊物质量[4]。许海丽认为,学者化编辑既是学术领域的专家,也是编辑领域专家,能够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对学术论文进行更加精准的把握[5]。范高强提出,学术期刊编辑学者化有助于编辑提高学术鉴别力、增强学术责任感,进而推动出版事业乃至文化事业的繁荣[6]。王瑞霞等人认为,编辑只有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才能高效地完成工作[7]。宋丽梅等人认为,编辑学者化不仅有利于编辑队伍建设,也有利于编辑专业素质以及业务水平的提升[8]。林加西和冯霭群发现编辑学者化作为我国出版界的一个发展方向,目前获得了较高的认同率,对其进行探索、求证及辩论很有必要[9]。以往关于编辑学者化的讨论大多比较认同编辑学者化这一概念,但是也有人提出了编辑学者化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与编校本位的要求冲突,容易造成高校职称评审标准和新闻出版系列职称评审标准之间的矛盾,限制了编辑的个人发展[10]。也有人提出高校学报学者编辑化的观点,他们认为编辑应该有清晰的角色定位,学者型人才应向编辑转变,学者编辑化更加符合编辑工作的特点[11]。

2.平台经济理论的相关研究

平台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主要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借由平台提供者或者平台企业组织,交易双方通过信息纽带联结在一起,最终促成交易的实现[12]。平台经济以双边市场为载体,双边市场以平台为核心,通过实现多类型顾客之间的博弈来获取利润[13]。平台经济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毋庸置疑,平台经济已经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术期刊的发展离不开编辑队伍的建设,编辑就是学术期刊这个平台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本文将运用平台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学术期刊编辑发展的方向——编辑学者化还是编辑专业化。

二、编辑职业发展方向选择

阅读全文

电力数字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势在必行,电力数字新基建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电力行业的整体架构影响深远,对于能源互联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无疑是电力数字新基建的两大关键支撑技术。区块链技术有助于协调能源市场中诸多参与方的利益,通过智能合约等机制促进信息和价值可信交换,构建区域可信协同综合能源网络,以应对近年来电力系统中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装置、分布式微电网、新能源发电大量并网对于传统电网商业模式的挑战。物联网技术充分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建设电力互联网发展与互联网经济相关的新业态,包括新能源、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业务,最终构建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电力物联网。

为展示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研究进展,促进行业技术交流与发展,《电力工程技术》编辑部开设了“电力数字新基建中区块链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专题,本人有幸受邀担任专题主编。专题收到大量具备理论创新与工程指导性的优质稿件,经同行评议、专家评定,最终选出5篇论文组成专题。在区块链技术方面,东南大学陈妍希等针对规模化电动汽车在充电交易时安全性低、自主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交易模型,在“多卖方-多买方”的电力市场竞争机制下,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安全性高等特点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开放用户协商定价的权利;南京工程学院李大伟等分析了电力物联网终端跨域认证需求和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区块链跨链技术中的侧链技术及实现机理,并将其引入到电力物联网跨域认证方案中,提出一种基于侧链技术的电力物联网跨域认证方案,在配电自动化应用场景中进行了仿真实验。在电力物联网技术方面,河海大学胡悦等针对LoRaWAN网络架构中终端节点移动造成信号错误传播以及高能耗问题,在混合译码放大转发(HDAF)方式下,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网关的无线中继优化算法方案;南瑞继保公司程立等针对电能质量终端的设计缺陷,提出基于信息安全的设计及实现方案,在访问授权、审计记录、数据完整及防篡改性、网络攻击、备份与恢复以及源码安全等方面给出了解决措施,提升了终端本体的信息安全强度;国网江苏电科院张潼等基于负荷工作时功率、电流等特征差异,建立负荷特征指纹库,提出非侵入式低压负荷构成辨识方法和由下至上的台区负荷需求响应能力在线聚合监测方法,实现台区负荷资源参与需求响应能力的评估。

本专题旨在展示电力数字新基建背景下区块链及物联网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由于专题论文数量限制以及发表时间的安排,很多有价值的论文未能在专题中收录,希望能够得到所有作者和广大读者的理解。

在此感谢有关专家学者对本专题的大力支持,感谢《电力工程技术》编辑部为本专题的策划、组织和出版所做的大量而细致的工作,最后衷心希望本专题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为电力数字新基建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邱雪松 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阅读全文

论文写作模式下公共管理论文

一、问题对策模式

问题对策模式是公共管理类论文写作最常用的模式之一,其以公共管理领域内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该问题的实质、表现、前因后果等方面的分析,最终落脚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对策上。该模式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问题—原因—对策”这样三段式的论文写作思路和结构,当然在具体运用中由于作者关注点、掌握资料以及表达习惯的差异,这种表现形式也有所变异。一是在结构上。并不完全是三段式的安排,有的论文采用“问题—对策”的二段式结构;有的作者在问题描述之前增加了关于研究对象或领域的价值分析,形成了四段式的论文结构;有的虽然是三段式的结构,却重点研究问题带来的影响,是一种“问题—影响—对策”的三段式;或是在问题分析前先介绍当前现状,是一种“现状—问题—对策”的三段式。但无论几段式的论文结构,其核心都是围绕着问题分析和解决来安排的。二是在表述上。很多论文用“困境“”障碍”等词来代替“问题”一词的表述,用“诱因”“影响因素”“引发机理”等词表达“原因”一词,而在“对策”一词上则常用“路径”“机制”“建议“”策略”等词来替换。无论在表述上用何种词语,并不影响问题内容的分析,主要反映了作者用词习惯或分析侧重点的差异。由于问题对策模式是比较常见的模式,在搜集检索到的论文中很多都采用了这种写作模式,而且其结构和表达方式比较多样,这里不一一列举。该模式在具体应用中有一些共同的问题应加以注意。其一,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出发点,多从公共管理实践中去发现和提炼问题,避免对问题的主观臆造,这是分析该问题的前提和价值所在。其二,对问题分析要全面和具体,围绕问题要有充足的资料,保障问题分析全面、具体和深刻,这是在众多问题分析模式论文中凸显出来的关键所在。其三,对策提出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无论从何种角度去解决问题,在研究中都要针对问题来提出解决对策,而且要注意对策的可行性和彼此的协调性,以保障问题分析的现实价值。其四,问题对策分析是一种基础模式,可以配合其他模式辅助研究。如在问题分析中可以借助具体案例,辅以下文要分析到的实证来研究。

二、理论描述模式

(一)文献综述模式。

文献综述模式是对公共管理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问题,在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基础上,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问题研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论文写作模式。如《国外公共服务渠道策略与进展研究综述》一文,就对国外在公共服务渠道方式、模式、渠道选择行为和渠道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分别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研究启示。这种模式应用时要注意几点。一是搜集的相关资料要全面且有代表性。这需要搜集资料的耐心、方法和对相关问题充分认知,而且要能在众多文献中选定那些有代表性的文献,如重点搜集权威性期刊发表的论文、引用率较高的文献、该领域比较有权威的作者的观点等。二是文章综述在文献整合和描述中要有创新性和独特视角,能以一种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的思路对文献进行梳理并高度概括,如以“多学科视角”“以问题争论视角”“以历史发展视角”等论述当前的文献观点。三是要做好文献的总结和评价。这是文献综述的目的,也最能体现作者的问题分析能力。

(二)理论解析模式。

理论解析模式实质是对公共管理领域的事物,特别是新事物进行理论分析和概括,目的是对该事物的本质进行把握,推动理论界对该事物进一步形成共识,并开展后续相关研究的模式。因此,该模式主要表现为对公共管理领域内的新概念、新提法、新行为的内涵解读,主要表现为围绕该事物主要内涵和特点等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绩效评价:内涵、本质与功能》一文,针对当前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已经普遍实施,但对该制度的绩效评价还缺少理解和重视的现状,作者对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绩效评价的基本内涵、本质与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运用这种理论解析模式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理论分析的对象应是值得分析的,这主要源于理解该对象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对该对象还缺少权威性的理论分析。二是该模式需要研究者具备较丰富的理论储备,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三是理论分析要有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对理论问题的分析要做到深刻、全面并易于理解,这样所形成的理论观点才能被大家认同和接受。

阅读全文

国际金融学实践教学法研究

【摘要】国际金融学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感到抽象,难以理解。教师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问题。此文结合国际金融学的具体内容探讨如何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去。

【关键词】理论性;实践性;项目教学;案例教学

一、国际金融学的学科特点

第一,国际金融作为金融类本科专业设置的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既涉及宏观的知识内容国际收支问题,国际储备问题,汇率变动和影响问题,国际资本流动问题国际金融危机问题,国际债务问题。又包含微观的知识成分,如国际融资,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第二,与实际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例如,套补的利率平价就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根据对市场交易者的实际调查,套补的利率平价理论被作为指导公式广泛运用于交易之中,在外汇市场中处于市场创造者地位的大银行基本是根据各国间的利率差异确定远期汇率的升(贴)水额。第三,在国际金融领域内,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例如,2017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的新政及其政策走向无疑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治理造成剧烈冲击,甚至影响2017年全球资产价格。

二、国际金融学教学现状

第一,国际金融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课程,内容涉及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等多个学科的内容,课程内容有很多地方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重复。比如涉及衍生外汇业务的内容就与金融学内容重复。这样重复的教学内容等于压缩了国际金融本身的重点知识和实践环节的课时数,从而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二,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接受结论与答案。教材仍只注重理论知识,课程考试内容笔试所占比例过高,过于强调书本知识与记忆性知识,忽视了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学科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第三,国际金融市场日新月异,新现象不断出现,金融工具创新层出不穷,现有的教材都具有滞后性,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学生不能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深入研究复杂的国际金融现象。

三、国际金融课程实践型教学法改革

阅读全文

商业银行虚拟仿真模拟教学平台的构建

摘要:本文通过在分析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虚拟仿真平台建设的意义、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虚拟仿真教学的设想和思路,并给出了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的重点、难点以及建设内容。

关键词: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虚拟仿真;模拟教学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教育信息化在国家层面上得到了持续关注。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满足了各学科教育信息化的现实需要,推动了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商业银行业务的实践教学是金融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仅是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商业银行实务、实训和实践教学中,更强调的是运用将虚拟仿真思想搭建虚拟真实场景、模拟商业银行业务平台及后台数据库、模拟金融的现实问题作为实验项目,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有效地弥补了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不足和实操性差的缺陷。

一、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虚拟仿真平台建设的意义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高等院校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面临创新性要求的挑战。教学研究要思考的重要内容就是如何构建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商业银行是金融、会计、管理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去向和优先选择,该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经管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完成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迫切需要建立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平台,在实践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操技能,促进本学科建设并提升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商业银行综合业务虚拟仿真模拟教学无疑是满足这一需要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方法。

(二)创新经管学科教学手段,使教学模式不断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阅读全文

学术期刊出版优化创新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服务于知识传播与共享的“学术期刊出版”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尽管“学术期刊出版”在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方面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然而,在具体的产业实践中,学术期刊出版的转型升级之路并不平坦。在当前知识共享的风潮下,科技知识和学术成果的广泛传播和公共保存仍然受限严重。诚信问题、垄断、版权混乱等一系列具体的发展瓶颈,都亟需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来加以应对。在各种新兴的技术应用中,区块链技术是学术期刊出版优化创新的不可忽视的技术路线。从2018年开始,“区块链”一词在出版界频繁出现。无论是在去年的伦敦书展(LondonBookFair),还是在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协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Scientific,TechnicalandMedicalPublishers,简称STM)学术会议和国际出版与研究会议(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PublishingandResearch)上,区块链都是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我们可以把区块链技术理解为一种永久的公开的分散式电子数据表(spreadsheets)或分类账本(ledgers),由一系列加盖了时间戳(timestamp)的数据区块按照时间顺序链接而成,并通过密码学的方式来保证其内容无法删除和修改。[1]区块链是分布式的、带时间戳,防篡改的数据交易信息。[2]区块链的每条记录按时间顺序有序连接起来,具备去中心化、透明可追溯、无法篡改等特性。区块链遵循四个基本技术原则:记录仅添加不可篡改;分布式存储;兼备匿名性和透明度;可内置智能合约。本文试图从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发展瓶颈入手,探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学术期刊出版优化创新路径。

1学术期刊转型升级中的发展瓶颈

作为知识传播的关键环节,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学术期出版面临着升级转型。学术出版包括学术期刊出版和学术图书出版,虽然学术期刊出版在学术出版领域比重有限,但学术期刊的文化传递功能和社会思潮影响力是其他舆论介质无法替代的[3]。从目前来看,制约传统学术期刊出版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科研诚信困难和协作效率低下。

1.1科研诚信困境

近年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由学术不端行为特别是剽窃、造假等引起的科研诚信问题层出不穷,并屡屡引起各界激烈讨论和反响,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从在国内引发巨大争议的某电影学院博士学术不端事件到席卷国际学术界的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学术出版模式在科研诚信上的短板。传统学术期刊出版业一直以来都充斥着关于版权、内容及其来源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争议,并且经常要和剽窃科研成果进行斗争。基于传统出版模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具有长期隐蔽性,剽窃来的文章很难被立即发现。这不仅会减缓科学进步,还会破坏科学的核心价值。

1.2协作效率低下

传统的学术期刊出版生态链是不透明的,内容的创造者、同行评审人员、出版商、研究机构、资助机构、内容的使用者之间充满了壁垒,这其实违背了科学研究在协作和交流中前进的特性。学术期刊出版对质量把控的高要求、层层壁垒的协作模式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都造成了整个行业的低效率。研究人员对学术期刊出版的低效也十分了解,根据2013年开放获取网站Rubriq的一篇报告,每年学者们需要花费共计350万个小时在那些被拒绝接收的论文上,如果加上研究者们等待稿件被拒通知的时间,总耗时显然还要再增加好几倍。[4]冗长的同行评审过程被认为是延缓学术期刊出版的主要原因。目前使用的同行评审工具不仅耗费时间,而且无法检测重复研究和学术不端行为。此外,由于评审专家的匿名性,相互之间无法交流对稿件的评审意见,无法形成一致的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不透明的同行评审过程还容易造成诚信问题。2017年由于同行评审造假,来自中国的多达107篇文章从德国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集团旗下杂志撤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