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研活动计划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幼儿园园本教研策略
摘要:幼儿园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以解决幼儿园实际问题为起点、以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目的,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进行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为提高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实效性,幼儿园可采用一系列有效措施:积极开展项目教研活动、切实建立教研活动常态机制、着力构建教研活动新模式、大力促成教研成果、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关键词:教学研究;幼儿园;教师发展
园本教研的有效性应以园内教研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基础,组织动员教师立足教学实践开展园本教研,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在反思中不断发展与进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往,由于园本教研的主题不突出、教研内容计划性不足、教研结果理论提升不足,以及教与研分离等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幼儿园园本教研有效性的提升。为了提高园本教研的有效性,指导教师开展富有成效的教研工作,幼儿园应该以教研组为单位,积极调整园本教研实施路径与方法,把教研与园内实施的教学改革项目或幼儿游戏环境创设项目相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同步专题教研,探索园本教研的新路径。
1积极开展项目教研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尤其是区域游戏活动,以其材料丰富、环境熟悉、玩伴易得等特点,深受幼儿喜爱[2]。幼儿园各教研组应该以游戏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项目教研,以保障幼儿园教研活动有内容、有载体。在游戏环境和材料的投放方面,当前游戏区域多是按领域分区,材料的投放也是按照区域特性和学科领域进行投放。这样往往会出现材料功能专门化、学科化和区域特殊化,从而限制了游戏活动的合作性、材料的多功能性和活动的延伸性与拓展,限制了游戏应然功能的发挥,制约了幼儿思维、想象的发展。教研组可以通过具体的研究环境创设,来推动教研活动向纵深发展,以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有的幼儿园就是通过反复研讨与规划,决定打破常态做法,探索淡化区域属性、淡化学科主题投放材料的教研活动。打破明显界限,提高区域功能的综合性和材料多功能使用的便利性。通过让幼儿在与多功能未成形材料的交互中,发挥自身的想象,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能够对材料进行再研发、再改造,促进幼儿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区域规划和调整,引发了教研组对幼儿游戏很多方面的理性思考,比如:区域重新规划和设置以后,会不会影响幼儿的均衡、全面发展?新的游戏设计中,教师该如何调整自身的游戏组织、实施、指导、干预的方式、方法?面对新的游戏规划,教师该如何评价幼儿游戏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的普适性问题,也成为了教研组要面对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为教研组研究性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真实问题。对此,教研组可以进一步积极探索。经过多次探索—调整—再探索—再调整,进而形成相对较为稳定的环境布局,推动教研实效的提升。
2切实建立教研活动常态机制
幼儿园教研活动往往会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而被打乱,使教研活动无法系统、持续地开展[3]。要提高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就要建立健全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机制,制定详尽的教研计划,由专人负责实施。首先,幼儿园教研组可以根据领导班子分工,调整教研队伍结构,从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上优化研究队伍,根据队伍发展的需要,形成均衡的人员组合,以提升教研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其次,要根据园内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研计划,编制详尽的教研活动方案,并确定具体的实施步骤,保障教研活动持续健康开展。再次,要根据教研内容设计教研问题解决的路径,根据幼儿园师资情况,可以制定“计划—实施—研讨—再计划—再实施—再研讨”的行动研究机制,这样就可以计划到周,切实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人人有任务、步步有成果”。
网络信息传播美术教育教研
摘要:
网络信息的发展,尤其是群体信息交流方式的发展,为美术教研提供了平台。分析美术教育群在美术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可以促进美术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关键词:
网络信息传播;美术教研;侃点美术教育群
为推进美术教研,构建美术教育群,教育者之间、教研员主导下的研究团体、师生之间都建立起各种网络群体,这些网络群体以美术教研为主旨联系在一起,集中起来,为推进美术教研、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提供了渠道。
一、基本理论概述
1.网络信息传播
幼儿园教师教研活动困境感知思考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未来学前教育发展必须坚持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四个方面,对学前教育教研体系构建提出了要求,力求通过加强园本、区域教研,及时解决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困境。在“以研促教”背景下,幼儿教师亟需从“知识消费者”向“研究者”角色转变。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实现保教活动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促进学前教育质量内涵提升的必要途径。幼儿教师是教研活动的主力军,其教研水平直接影响到教研活动效果,从而影响保教活动质量,关系到幼儿发展潜力的挖掘。笔者通过与南通市、常州市、南京市以及上海市多家幼儿园的20名幼儿教师访谈发现,当前幼儿园教研活动开展和实际成效存在差距。
一、当前幼儿园教师教研活动的困境与探析
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开展逐渐从边缘化地位成为重要园本内容,不少教师参加过“国培”“省培”等培训项目,借助园外力量获得教研支持。但据访谈,目前幼儿园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虽有教研意识,但教研参与质量不高
基本所有幼儿教师均有不同程度的教研意识,但总体上教研预期和实际效果有出入。幼儿教师在整个教研活动中参与质量不高,教研体验感低,甚至出现无效参与。首先,参与前教研准备不足。不少幼儿教师在参与教研活动前未做准备,以至于参与过程中常出现“沉默行为”,无目的地参与教研让他们不知从教研中收获何种经验。其次,参与中缺乏教研互动,教研氛围不足。不少教师出于“配角”心理,认为自身教研能力有限,更应将心思放于日常教学,即对教研活动价值存在认识偏差,造成参与动力不足。此外,教研负责人模糊专业权利和职责权力的界限,在教研活动中占据主导权,也会逐渐剥夺其他教师的“话语权”。就如X老师提到:“我们教研活动感觉就是开会或者园内讲座。”如此,双方便成为“教研”和“被教研”的关系,无法体现教研活动存在的意义。最后,参与后实际运用有限,教研形式化。由于教研前教师无准备、无目的、无计划,仅有劳力而无劳心,忽略了教研活动后续的针对性运用和思考,一如既往地回归教学工作。而大多教研主题又是由教研组单方面确定的,并未完全从一线教师实际实践需求出发,因而一线教师不仅常常不清楚某主题教研活动的意图,甚至得不到实质性的教研支持。比如L教师说:“教研讨论的内容我不是很感兴趣,我更想要知道怎么解决我目前的教学问题。”
(二)虽有教研共同体,但支持力度不够,收效甚微
教研共同体的构建是实施教研活动的首要途径,但据访谈,当前园本教研共同体建构的问题是:教师的主体性被忽视,共同体的建构还浮于表面,不够完善。具体来说,不少研究者指出要通过构建高校、幼儿园的协同模式来支持教研开展,但高校学者、学术机构的指导仅在专门性讲座、不定期培训中才能提供理论支持,而也只能提供短期培训且问题导向不明显,无法及时满足幼儿教师当下的实际需要。幼儿园也会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组建各种类型的教研小组,但是不少教师反映这种模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他们认为:“我们也都是半路出家搞教研,教研水平也不专业,具体怎么合作也不懂。”因为大部分教师在教研方面没有相应的专业基础,讨论问题只能停留在经验上,无法有深入的专业探讨,即使组队也大多是按照教学经验丰富程度,而非教研能力高低。而且,幼儿园本身的软设备支持上也处于欠缺状态,比如幼儿园没有相应的教研书籍可供学习,文献搜集渠道受限等。
网络信息传播美术教研探索
摘要:
网络信息的发展,尤其是群体信息交流方式的发展,为美术教研提供了平台。分析美术教育群在美术教研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可以促进美术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教研的实效性。
关键词:
网络信息传播;美术教研;侃点美术教育群
为推进美术教研,构建美术教育群,教育者之间、教研员主导下的研究团体、师生之间都建立起各种网络群体,这些网络群体以美术教研为主旨联系在一起,集中起来,为推进美术教研、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提供了渠道。
一、基本理论概述
1.网络信息传播
幼儿园教师个人研修计划策略
一、问题
1.主题不明确。
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变成了幼儿园教育保教常规计划或者某项具体活动方案。目标不明确,教研活动盲目;目标和教研活动安排不一致;目标不现实。
2.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内容、形式单一,随意,内容空洞无物,泛泛,不具体。无主题、无目的。(2)计划一次制定,终身使用。每学期的研修背景、题目换一下,形式完全一样。(3)内容全面,指望通过一学年的教研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4)研修内容过多,实际难以操作。例如:每周一次全园理论学习,每周一次学科组理论学习,每周一次个人自主学习。并检查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二、问题解决有效途径
1.针对教师个人研修计划不切合实际,不能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出发的问题。
幼儿园教研组织策略反思
摘要: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在教研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实践反思”的研究行为,可以使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更加鲜活与充满生机,教师也会在亲历研究的过程中受益无穷。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经历多年探索,在教研活动中寻求教师研究行为的“四个转变”——突出计划制定的有效性、突出教研过程的实践性、重视研究进程的跟进性、倡导研究行为的合作性,引领教师养成“以研究的眼光审视日常工作”的习惯和能力,形成较好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在科学组织、扎实推进的园本教研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整体的教育教学专业能力。
关键词:教师研究;教研活动;组织策略;转变
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是教研问题的发现者,是研究展开的执行者,更是研究结果的受益者,在教研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都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有“实践反思”的研究行为,那么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也会更鲜活与充满生机,教师也会在亲历研究的过程中受益无穷。幼儿园经历多年探索,在教研过程中突出教师研究行为的“四个转变”,有效促进了园本教研计划执行、实施过程、组织策略上的新突破,积极引领教师以主人翁意识亲历教研过程,增强教师研究意识,改变教师研究行为,寻求教研组织策略的新突破,让教师真正在实践反思中提高专业素质。
一、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突出计划制定的有效性
“自主性”是教师在教研中变“被动”为“主动”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一线教师是主动、自愿、积极地参与,同时也是有意识、有主见地参与。如果从计划制定开始就让老师感觉到自己是研究方案的策划者,而不仅仅是执行者,教师就会产生积极参加一系列活动的愿望与动力,才不会把自己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以往的教研计划一般在学期初就制定好了,开展什么活动、由谁承担公开教学任务等,都已经安排得非常细致,园本教研按部就班地开展就可以了。这样的计划是空洞的,会让老师产生“与自己无关”的想法。久而久之,只有小部分“有任务”的教师在关注着教研进程,而大部分教师可能已经远离了研究主题。这样的计划更是无效的,因为它无视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更无视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当然也就不能激发老师主动参与的热情。计划制定的重点并不是形成一份文字稿件,而是要带领教师经历一个“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交流碰撞过程。首先分年级组议一议:“日常工作中遇到了怎样的困惑”“你感兴趣的教研主题是什么”等,然后召集年级组长一起汇总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规划每学期研究的专题和具体形式。计划中并不规定教研的具体内容,只呈现相关的研究主题,如“怎样为各年龄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以及研究进程的时间安排,如“第几周大班有‘区域游戏现场展示’任务”。至于“展示内容是什么”“由谁来承担”则都该在年级组教研活动中由组内成员商议决定。最后还需要在计划的最后部分留白,鼓励年轻教师注重平时的学习与积累,自告奋勇地承担教研任务,争取在幼儿园教师群体中脱颖而出。这样的“计划形成”过程,科学又有效,让老师们觉得教研活动并不只是个别人的事,组内成员都应该参与,每个人都该有各自不同的任务。这样的计划也能引领老师们时刻关注自己的教学实践,敏锐地捕捉日常工作中与教研主题有关的信息,并不断地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筛选教研内容,为现场活动做好准备。
二、变“旁观”为“亲历”,突出教研过程的实践性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只有不断鼓励教师借助这个平台相互交流与学习,教师才能获得专业进步。如果现有的学习培训制度无法确保教师进行有效的实践与反思,那么就无法实现它预期的价值。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是这样组织的:教师组织公开展示,大家现场观摩,观摩后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研讨。由于大家事先对研究内容、重难点、观摩目的等不甚了解,观摩时会感觉有“隔膜”,不得要领,交流时或缄默无言,或说套话空话,分享的经验毫无针对性,更难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的组织形式把大部分教师置身于“旁观”地位,园本教研中就会出现“启而不发”现象,老师们无话可说、无经验可分享。变“旁观”为“亲历”,增强教师研究行为的实践性,是寻求园本教研组织策略新突破之有力举措。以年级组为单位,以“三期三研”为主要形式,循序渐进地引领教师“亲历”教研全过程。年级组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确定教研内容和活动方案,并在教研活动时接受全园教师质疑、提问和建议,完成“一研”,我们称为“辩论期”。“二研”的重点是根据修改的活动方案开放活动现场,邀请全园教师观摩并研讨,从幼儿学习方式的变化、教师的支持策略等方面进一步论证,做出适当的调整,我们称为“尝试期”。然后进入“三研”,进行又一轮的“观摩—研讨”,我们称为“改进期”。这样的研究过程让每位教师都能成为活动的亲历者,因为大家经历了一个全员参与、共同反思、一起实践、集体收获的实践研究全过程。
对幼儿园教学工作管理的思考
一、组织好教师备课活动,提高备课质量
备课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所进行的准备活动之一,它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幼儿园在进行备课管理时,一是让教师明确备课内容,幼儿园备课不只是写几节课的课时计划,还应包括幼儿游戏、生活环节等,各个环节都应体现对幼儿的教育,分管教学的园长要组织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二是提出备课要求,备课要求除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以外,还应注重根据幼儿的需要,选择内容。备课前,教师应了解分析本班幼儿需要,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从幼儿的需要出发选材教学内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注意对活动过程的设计,而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活动的结果,备课要有重点,不流于形式,要把明确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三是灵活运用多种备课形式,根据需要可采用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分组备课的方式,加强研讨气氛;四是加强检查,指导和反馈,一种是书面检查,园长每周定时批阅,另一种是执行中的检查,即对照课堂深入进行检查,查看教学效果及完成情况。
二、加强一日生活各环节检查,使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幼儿园的教育应体现一种思想,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平时日常工作的落实显得尤为重要,要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关键在于检查督促和有计划的管理。一是采取自查的方式,要求教师对每个环节的教育心中有数,并认真分析教育过程,记录效果分析,撰写经验点滴文章。二是采取自查和交互检查的方式。由幼儿园分管教学的园长和教研组长不定期地抽查各班一日活动组织情况,并记录检查结果,还可利用教研活动,组织教师相互观摩各班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及时地分析公布检查结果,并加强对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评估,与教师业务考核挂钩,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四、认真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使幼儿园工作更上新台阶教科研工作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加强教研管理,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为使教研工作规范化、制度比,一是建立合理的教研组织形式。幼儿园可设年级教研组、学科教研组、课题教研组三种组织,年级教研由同年级平行班保教人员组成,其任务是负责管理、组织本年级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如制定教育教学计划、备课、安排与组织盛大活动等)研究解决同年龄段儿童保教发展方面的问题,学科教研组的成员来自小、中、大三个年龄班,主要是把握本学科教育教学的任务。园内学科教研组数量可视其需要而定,课题是组织实验性研究的主要承担者,这三种组织形式十分有利于园长对教研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同时,教研活动形式应丰富多彩,可安排室内活动,也可安排户外活动,内容可以是专题讨论、讲座、说课、观摩、评课、讨论教材、学习理论等。二是形成教研组自行运转机制,幼儿园应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为教研组的活动提供保证,选择好教研组长,明确教研组长职责,并注重职责与利益挂钩,如每期可评比秀教研组,教研活动积极分子,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情况列为对其学期考核、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使教研活动自觉有效地运转。
2、加强科研工作的领导,提高教育质量
中等职业教育校本教研的意义
摘要:新形势下校本教研对于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育教育教学特色、优化教师队伍、推进教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着眼于把教师理论学习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作为基础,把骨干教师引领和同伴互助作为基本形式,把教师的自我反思作为根本目标,把课题研究作为升华,从完善中职学校自身的制度、激励机制和教研平台方面加以保障,是推进中职学校校本教研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本教研;意义;实施路径
中等职业学校从自身发展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和特色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对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提档升级,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完善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体系,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学科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等职业学校应抓住机遇,加快推进,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骨干教师引领和同伴互助、教师的自我反思、课题研究为开展校本教研的主要内容,从完善自身制度、激励机制和丰富教研平台等方面加以保障,力争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赢得优势,占得先机。
一、校本教研是推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相对滞后的阶段,中等职业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初、中级专业技术操作者这一重要人力资源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在培育人才的质量和结构等多个方面都与全社会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快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高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适应社会需求,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通过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校本教研水平,推动和促进学校教学水平提高,推动校企有效衔接,缩短中职学校教育与企业和社会实际需求间的距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和组成部分。
1校本教研是推动中职学校培育、形成办学特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内容
在全国职业教育方兴未艾、蓬勃发展的大格局中,培育并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是每一所中职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1]。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本校所特有的,在一个或多个方面优于其他中职学校的独特风貌,既可以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思路上,也可以体现在教育教学模式、特色专业发展上,更可以体现在课程体系设置、独特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实践诸多具体环节中[2]。校本教研作为衔接学校诸多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研究活动,本身就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研讨,进而改进和提高的过程。从本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和特色,开展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围绕学校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以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要求为导向整合本学校的教学资源,广泛联系学校管理、培训、课程设置等内容的教学研究,为教师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创造必要的载体,丰富和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进而使学校具备更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内在发展机制。通过校本教研的长期开展,逐步在推动学校教学改进和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符合自身的独特办学理念,逐步形成富有特点和竞争力的专业学科、教师队伍和教学特色,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因此,高水平、高质量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就是对中职学校培育、形成办学特色的推动,其本身也是形成办学特色必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