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研工作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实效性教学管理论文
一、加大自身教研力度,突显教学引领实效性
“打铁先要本身硬”,作为教导主任,本身就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佼佼者,这样才能当好“排头兵”、“领头雁”。28年来,我始终没有脱离教学第一线,始终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学生的学法指导,始终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成绩置于首要地位。在我的课堂上,知识与能力并存、激情与幽默共生、教法与学法共赢。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011年化学全县第一,2012年化学中考全县第二。因此获得了永吉县教学提质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学期内我至少做示范课两次,日常的课堂教学对全体教师开放。科学的教学环节,和谐的双边关系,良好的教学技能,深受老师的推崇。正是因为有了良好的业务素质,才使得教学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加大工作执行力度,突显教学计划实效性
俗话说“高度决定力度,力度决定影响力”,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教导主任,必须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使教研活动,日常管理有的放矢。本期教导处有效组织月考两次,做到监场,评卷双严格。个体、集体质量分析两夯实。组织学生竞赛3次,注重命题的基础性、新颖性、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组织教研活动3次。第一周的骨干教师引路课,第二周的特岗教师汇报课,第九周的教师展示课,强化教研活动过程管理,实现布置、落实、总结、评价一条龙。组织集体备课7次,教导处定时间、定科目、定主备人、定备课内容。学科组长组织备课,组织听课,组织评课,做到个体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实现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反思系列化。教学检查是教导主任必不可少的工作,本期检查书案“明师心语”学生作业,听课记录等各3次。坚持检查的经常性,细致性和客观性。经验告诉我,制定计划容易,执行计划太难;执行计划容易,落实计划太难。经验还告诉我:精细的布置,严格的检查,客观的总结,能使教学计划有效落实。
三、加大欣赏教师力度,突显教学总结实效性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好教师也是夸出来的。对此,教导处充分利用黄榆九年制学校的三类总结,即每周的工作总结,各类活动的总结,期中、期末的总结,大力弘扬教师的正能量,极力扩大教师的闪光点。例如,利用周总结,对废寝忘食、早来晚走、带病工作、取得阶段成绩的教师进行点名表扬。利用教研活动挖掘教师的潜能,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利用教研活动总结,对教学水平有所提高的特岗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以增强年青一代的信心,激发年轻一代教师的工作热情。利用学生知识竞赛,为“学习高分”的学生,发奖状,发喜报,扩大正面影响的范围。利用期中、期末工作总结,对全体教师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效的评价机制弘扬正气,打击邪气,形成了良好的教研风气。现在我校的教风正,学风浓,干群关系和谐,师生关系融洽。“明师高徒”工作正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事实证明:教导主任对一线教师要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狐疑;多一点尊重,少一点贬低;多一点赏识,少一点指责,让正气和政绩占领教学这块主阵地。
四、加大工作协调力度,突显教学秩序实效性
幼儿园管理反思(3篇)
第一篇:幼儿园后勤精细化管理思考
摘要:
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幼儿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因此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而随着教育理念的革新,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也朝着内涵化和职能化的方向发展,后勤管理工作成为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向。但是现阶段幼儿园的后勤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现况这些问题作出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
关键词:
幼儿园;后勤精细化;管理思考
对于幼儿园来说,所需要执行的工作不仅仅是教育教学工作,后勤保障同样非常重要。后勤管理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财务、物资、卫生等。而这些工作的最终目的,都是保证幼儿园环境的和谐稳定,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但是目前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却成为了阻碍这一目标的最不稳定因素。
1现阶段幼儿园后勤管理的原则
急诊医学本科生毕业实习论文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起点,是从医学生转型为一名医生的必经之路,急诊医学的实习中,急症的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临床技能操作能力的培养等均是实习过程中的难点,本文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环节安排、开展形成性评价、评教评学等方面探讨在地方三级甲等医院更好开展急诊医学本科实习教学的实践经验,值得借鉴。
关键词:毕业实习;急诊医学;形成性评价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起点,是从医学生转型为一名医生的必经之路,这意味着要求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而转化为治疗患者的能力。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培养医学生如何正确识别和处理急危重症[1],掌握急诊医学独特的临床思维方式、知识体系和基本的急救临床技能,将为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素质好、技能强的实用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2]。本文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环节安排、开展形成性评价、评教评学等方面探讨在地方三级甲等医院如何更好开展急诊医学本科实习教学的实践经验。
1全面做好教学准备
1.1持续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虽然承担教学的临床教师都是很好的专业医师甚至是某个学科的领军人物,但是在教学原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如果没有通过相关的教学培训,很难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来开展本科生的实习教学。美国舒尔曼教授曾提出[3],真正的专业教学需要将教学原理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相结合,即将教与学的目标转换为教学内容。因此,医院和科室非常重视对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培训,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临床医师在接受教学任务前就做好从学者向教师过渡的工作。科室每年都选派教学骨干参加国内各高校举办的教学培训,并鼓励年轻医师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教学专题培训,在参加培训回来后,不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运用,还对本科室老师进行传帮带,整体提高科室老师的教学水平。
1.2任命实习兼职班主任
教学秘书在麻醉教学的作用
作者:刘刚 王宏 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教学秘书的工作核心内容是为教学工作和广大师生服务,主动从教师、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换位思考,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良的服务。其次应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作为教学秘书,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熟悉课表编排方法及教学实施步骤,能与学院教管办工作人员密切配合,及时协助领导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当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同时,还应熟悉本专业性质及理论课、实验课的内容、目的和要求。
新时期、新阶段对教学秘书也有新的要求。教学秘书必须不断充实新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汲取,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关系学等均要有所涉及,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5]。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载体和传输工具,承载了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因此,教学秘书的英语水平,尤其是运用专业英语的能力是其充分利用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必要前提。此外,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是教学秘书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应该掌握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图像处理、图片技术、课件制作等常规的软件应用技术,以提高学习、工作和管理效率。具体而言,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之下,教学秘书的工作必须与信息技术相联系,才能提高工作效能,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管理及监督工作,并促进教学的开展。
教学秘书的职责
教学秘书是教研室主任的得力助手,协助制定或修订教学计划,帮助处理教学上的日常事务。有关教学工作方面的各类通知、课程变动及上级领导指示都要及时下达,教学信息要及时反馈,做到绝不延迟、绝不积压。新学期开始前,教学秘书要协助教研室主任拟定教学工作计划并且完成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秘书要及时地将教学思想、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教学目标等贯彻到教师和学生中,同时又要掌握教学工作动态,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学生的意见及建议及时反映给教研室主任,进而传达到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出谋划策。教学秘书还要做好教学档案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教学档案是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活动各个环节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对学院进行教学评估时,需要对教学状态、条件、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研室教学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显现出来。最后,为了维持教学秩序的正常稳定,对于个别教师的调课、停课情况,要及时打报告请示上级教管部门,联络、协调相关教师和学生,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
教学秘书在麻醉学教学中应具备的能力
1统筹管理能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许多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课程教学都存在教师少、学生层次多、教学任务重等诸多实际困难,麻醉学教研室也不例外。麻醉学教研室不仅承担着学院的麻醉学理论课程,同时还承担着附属医院繁重的日常手术麻醉工作,且随着学院向新校区的搬迁,使得新老校区距离拉得太远,所以许多教师对教学工作感到力不从心、疲于应付。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使教学秘书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存在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必须具备优化工作次序的能力,合理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教师培训中本土专家团队建设管理策略
当前,单纯的集中通识培训已不能满足教师培训的需求,学科化、小组式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针对性较强的学科培训显得越来越重要。重庆市长寿区教师进修学校利用“国培送教下乡”的契机,建立了一支本土专家团队,为真正落实“服务到村校”“送培到课堂”“指导到现场”“支持到校本”的“国培送教下乡”四大要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科学选拔,奠定基础
专家团队是为培训服务的。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斯密斯在团队绩效曲线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高绩效团队的五个特征:共同目标、优秀成员、开放沟通、共同责任和有效激励。结合国培送教下乡培训,长寿区提出了建成一支“两愿、三能、三会”的本土专家队伍,为培训提供技术支持。“两愿”,即自愿参与、自愿服务;“三能”,即能策划、能组织、能改进;“三会”,即会计划、会指导、会总结。“两愿”需要具备积极、热心的态度,“三能”“三会”要求具有独立组织、指导培训小组的能力。本土专家团队比区外专家更熟悉本区的培训,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要建立这样的培训专家团队,需要注重团队组建的程序,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是报名门槛。要想报名成为本土专家团队的一员,必须是区级骨干教师以上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和教研员。二是自愿报名。报名前,需向报名者讲明专家团队的任务、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工作要求,由报名者自愿申报,以避免上岗后出现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三是学校支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区里的要求统筹安排教师申报,确定推荐人选并上报。这既解决了人员分布的问题,又获得了学校的支持,可避免因自愿报名而导致人员分布失衡。四是分科建队。遴选组建了学前教育、小学语文和数学、初中语文和数学等6个学科40余人的国培送教专家团队,分学科与学段到现场进行指导,送培到课堂。五是动态管理。根据培训项目、专家使用情况、专家能力结构进行动态管理,对履职不佳、能力欠缺的人员进行调整,保证各培训小组的培训水平。六是政策支持。区教委发文,积极落实团队成员的责任义务、权利待遇和所在学校的支持方式。以上选拔程序和要求,统筹兼顾了项目办(即长寿区国陪项目办公室)、教师、学校三方面的需要,保证了团队人员“有意愿、有水平、有影响力”,为教师培训奠定了基础。
二、定制培训,提高能力
团队成员虽然有一定的能力基础,在区内本学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从研训的角度看,还存在不少问题。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理论与实践、组织与指导等多角度与多层次的培训,以提高其组织能力、教研能力和培训能力。一是高端培训。一方面,依托国培,推荐专家团队成员参加重庆市2至6月的国培脱产培训。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接受与研制课程、制作课件、举办讲座等相关的综合性培训,使团队成员初步具备了培训者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根据研训能力制订培训内容。针对实践中需要的能力,组织团队成员赴西南大学参加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到吉林教育学院接受提高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培训能力的培训,到南京晓庄学院参加校本教研的策划、组织、实施、评价等教研能力的培训,到深圳龙岗进修学校参加课程开发、课堂观察、课堂改进等研训能力的培训。还组织区级专项培训,并邀请区外专家就课堂诊断、教学改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和培训方案的研制等对团队成员进行专题指导。二是返岗实践。要求团队成员回到所在学校进行实践操作,做到“上好一节示范课,做一次有较高水平的公开课评课,做一个专题讲座,策划组织一次校本培训”,以提高培训能力。同时,根据《长寿区教育系统区级以上优秀人才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择试用成员的依据之一。这样,从示范、讲解、策划、组织等方面提升团队成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参与区级和更高级别的培训指导打下了基础。三是上岗锻炼。2015—2018年,长寿区选拔了36名团队成员送教下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上岗实战中,项目办通过“三好、四会、五导”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三好”,即做好项目方案、项目工作计划和项目工作流程,以此指导团队成员开展工作。“四会”,即在每个阶段启动前都要召开的工作培训会,由首席专家给团队成员讲明目的、要求、内容、方法、程序、时间等并答疑;问题研讨会,在每阶段开始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研讨、纠错、补救和预防;经验交流会,在每阶段结束后,召集团队成员总结经验,归纳方法,共同提高;工作总结会,在培训结束后,指导团队成员进行书面总结和会议总结并进行交流,促进其在反思中成长。“五导”,即通过《长寿区国培送教下乡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诊断示范阶段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研课磨课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送教成果展示工作指导意见》《长寿区国培总结提升工作指导意见》对团队成员进行指导,在整个工作和“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开展前提出指导意见,从而保证团队成员的指导工作规范有效。
三、参与项目,发挥作用
坚持“在培训中使用,在使用中培训”的原则,项目办采取统一要求与独立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各小组的培训工作顺利推进。一是明确要求。项目办要求团队成员做实做好两项工作。其一,组织工作。组织诊断课,即组织团队成员开展诊断课、课后讨论、问卷和访谈活动,并写出小组诊断报告;组织示范课后的研讨,形成小组意见;组织研课磨课,形成研磨成果。其二,指导工作。项目办要求指导形成“三课三微”:指导小组研课,对目标、内容、资源、课型、结构、教法进行研究,形成“初讲课”;指导小组观课磨课,形成统一意见与“标准课”,并讲明原因;指导成果展示,对说课、上课、评课进行指导、修改,形成“精品课”,并代表小组展示。通过入校指导(指导专家进校指导学员上课、研讨)、示范指导(学员到指导专家所在学校观摩学习)和远程指导(通过网络指导学员)等方式,形成微课、微讲座和微故事,并在全班展示。二是落实到人。将送教培训的每个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6~8人,每个指导专家负责一个小组,组织和指导该组的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阶段的培训。三是管理督导。采取“三化”管理,规范指导专家的培训工作。其一,栅格化。对每人的工作目标、内容、任务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其二,流程化。对指导专家的工作程序进行严格、具体的规定,要求其操作有据。其三,标准化。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方案的报批与实施,并进行小结,明确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要求。项目组深入各小组,对每个小组的指导专家进行全过程督导,并根据学员的反馈、班主任的意见和督导情况,向指导人员提供及时反馈。四是展示激励。做好两个展示,发挥激励作用。其一,学员展示。在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阶段,每组都要推荐不同的学员进行说课、上课、评课和微课、微讲座、微故事展示,他们既代表小组,又体现小组的整体水平与专家的指导成果。其二,专家展示。在成果展示阶段,让各小组的指导专家分别展示自己的指导过程、指导方法和指导经验。国培送教下乡项目在制度层面设计的“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阶段,无法用集中专家讲座式的通识培训来完成,因此必须以课堂为载体,针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问题式的培训。在此过程中,更新教师的理念,提升教师的能力,并使教师通过体验总结形成迁移能力,以此带动校本教研。这个过程的落实,需要既懂教师培训又懂学科教学、既能讲清道理又能做出示范的人来指导,而且要进行小组化的指导。所以,有无本土专家团队及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高低。长寿区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提高了本土专家团队的水平,也使国培送教下乡的实施得以提升。
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探讨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大连市教研工作紧紧围绕教育行政中心工作,密切结合区域教育实际。市区两级700多名研训教师立足本职,敬业乐群,为服务我市基础教育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简要回顾
2005年以来,学院和各区市县进修学校先后构建了“研训一体”的体制和工作机制。在“研训一体”体制和机制下,多年来,我市教研工作始终坚持“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学生健康成长、服务基础教育”的教研方向,不断夯实教研的基础性地位,构建了“以校为本、校际互动,区域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做到了“纵向有指导、分层有落实”,打造了“行政驱动、专业带动、基层主动”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大连地区教研工作的合力。多年来,我市教研工作坚持“以师为本,以生为宗”“基于需求,引领需求”的工作理念,坚持“重心下移,职场跟进,躬身实践,打样示范”的工作思路,强化“标准先行,制度跟进,培育特色,关注成果”的工作要求,开辟了“教研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的工作路径,创新了主题式、参与式、沉浸式、开放式、网络式等教研方式,培育了大连地区教研工作特色。多年来,广大研训教师能够做到“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不走样,服务基层初心不动摇,提高自身素质不停步”,在课程改革大潮中锤炼队伍,在指导实践中反思成长。广大研训教师能够做到“学而不厌,蕴蓄源头活水;躬身实践,服务城乡教育;甘为人梯,助力名师成长”。研训教师的工作虽然繁杂,但我们始终坚持工作研究,提炼学术成果,专业指导力不断提升,打造了大连地区研训人的实力。在2010年辽宁省研训中心组织的首届研训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们大连地区研训教师获奖数量荣获榜首、遥遥领先。高中、初中、小学、学前4个学段35个学科100名研训教师参加省级决赛,有53人获得一等奖,占我市参赛总人数的53%,占全省一等奖总人数的20%,其中14人获得第一名。2011年1月19日的大连日报以“深研笃训求卓越,教师教育做领军”为题进行了整版报道。在全国各级学术团体、学术会议上有大连研训人的形象,在国家级教材编写中有大连研训人的音符,在国家级优质课评比中有大连研训人的风采。大连地区的教研工作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认可。2013年,“校本研修互助网建设”和“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项目”入选了教育部“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示范项目,学院应邀在教育部的高级研修班上作经验介绍。《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等报纸期刊对大连经验作了广泛介绍,赞誉为“大连模式”。在今天的会议上,大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的通知》,这充分说明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大连地区的教研工作也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认可。北京、天津、广州、武汉、温州、福州、南昌、沈阳等各地同仁纷纷来我市学习交流。回顾我市教研工作,我们始终在规范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离不开进修学校的精心谋划和实践,更离不开广大研训教师的倾心付出。
二、教研工作的思考
“十三五”时期,我市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以促进公平、高位均衡、提高品质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阶段,基础教育发展的高标准对教研工作也提出了转型的新要求。201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研工作会议上,刘利民副部长就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思想转型、任务转型、方式转型的要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教授,华东师大学者崔允漷教授等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从传统教研向现代教研转型,树立大教研观的内涵和要求。在这种转型趋势中,一些地方的教研室已经作出许多思考与探索。例如,上海市教研室提出了以“研究、指导、服务”功能为基础,完善“课程发展中心、教学研究中心、资源建设中心、质量监测中心和数据研究中心”的发展战略。新形势下,我市教研系统还需要反思不足,正视差距;需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积极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在这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一是角色定位要准。在教育政策的执行者、课程实施的推动者、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区域教育质量的促进者、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的咨询者等角色中,教研工作不能顾此失彼,要统筹兼顾。二是服务对象要清。在服务政府、服务教师、服务校长、服务学校、服务家长中提升教研品质,在最终服务学生中实现教研的终极价值。三是工作站位要高。适应转型新要求,要积极树立大教研观。要纵向到顶,从哲学高度看教育,从育人高度看教研;要横向到边,积极推进教研内容从单一转向多元,实现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整体链条,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四是创新举措要实。“研训一体”的真谛和精髓是思想一体,“研而不训则浅,训而不研则空”,必须夯实教研的基础性地位,牢固树立“教研为培训之基”的理念,强化“互联网+”思维,完善“主题引领、课题牵动、课程依托、网络支撑”的工作路径。五是特色亮点要明。积极开展工作研究,培育教研工作特色和亮点,丰富大连区域教研工作经验,培育和传承区域优良教研文化,提高区域教育发展软实力。六是自身建设要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队伍中的“关键少数”,作为师者之师,我们要做品行之师,学问之师。要敬业有德,要敬业有法。法就是政策和规律。无论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课程标准,还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都要求我们对教育政策了如指掌,对理论研究有独到见解,对教育规律有深入洞察,对学科本质有深刻把握,对服务对象有深入研究。唯有如此,才能拥有引路人的睿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实中不迷茫、不跑偏,在服务中有威信、有影响,才能为一线教师指点迷津,为破解实践难题开出良方。
三、教研工作的基本思路
大连教育学院作为市级研训机构,在今后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大连市教育局中心工作,强化“指路子,搭台子,结果子”的基本思路和工作举措。首先是“指路子”,即指明发展方向:一是标准先行,发挥标准的导向作用。完善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一线教师指路引航;研发区域研训教师专业标准,为研训教师发展提供专业支持。二是建章立制,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研发大连市教研工作规程,为教研工作铺路铸石;研发大连市校本研修及互助网建设规程,为基于校本的教研、基于集团化办学的联合体教研以及基于校际和区域的互助式教研夯实根基。三是培训跟进,发挥培训的引领作用。继续实施领雁工程,做好培训者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和名师培训,以训促研,助推教研工作提质增效。其次是“搭台子”,即搭建展示平台:一是德育工作特色展示平台。依据我市研发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创造性开展德育形成的特色成果搭建交流学习平台。二是优秀课展示平台。以两年一度的市级优秀课评比活动和“一师一优课”等活动为依托,深入开展优秀课展示活动、展培活动,让优秀课在推进课改中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三是教学模式展示平台。为我市在新课改中培育的百花齐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搭建交流学习平台。四是研训教师展示平台。开展研训教师专业素养展示活动,以展促训。通过展示活动,夯实研训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提升研训教师的专业指导力;通过展示活动,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发挥优秀研训教师的榜样带头作用。五是研训教师管理平台。建设大连市研训教师网络管理平台,发挥网络平台的管理、培训、指导、交流和评价功能。六是教研工作沟通平台。通过会议联席、工作联手、区域联动等举措,强化我市研训教师队伍的团队实力和整体合力。最后是“结果子”,即强化成果意识:一是强化实践成果。以我市基础教育质量、基础教育发展、一线教师专业素养作为评价教研工作的金标准。二是强化咨政成果。以教育教学报告、专题咨政报告等为载体,强化咨询责任,以政府满意度作为衡量教研工作的重要标准。三是强化专业成果。以始为终,注重形成教研工作的标准成果、制度成果、课程成果、学术成果以及队伍成果,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常见问题
近期,笔者参加了四川省第六届普教成果一等奖答辩会和宜宾市第四届普教成果一等奖答辩会,在省、市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中发现一些普遍问题。特归纳总结如下,以期对我们的教育科研工作有所裨益。
一、成果与研究内容不一致
因为基础教育的研究多数是教育教学一线的研究,主要成果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操作,对于教和学的归纳总结很多,也就造成成果比较散,未能准确地归纳和总结课题成果,很多成果与研究内容大相径庭。案例1:课题是研究民族地区高中校本民族课程研发的,但成果名称却是“民族地区普通高中集中办班管理,开发民族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追溯其成果来源的课题又是“普通高中苗族特色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从研究的实质内容来讲,他们把少数民族学生集中形成固定班级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开发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并作用于全体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专家们建议将成果名称改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集中办班和民族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这样突出课题研究的两个主攻方向和取得的成绩。案例2:成果“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组在长期的研究中总结出来四个操作性成果:一个理念———生命教育;生活作文策略与实践;多彩班级活动的开展;3+X家校共育平台建设。从这几个操作成果来看,研究内容非常宽泛,与成果名称差异巨大。生命教育变成了一种理念,但在后续的实践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甚至在家校共育平台中没有任何生命教育的影子。专家们质疑: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与生命教育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是基础关系还是决定关系?生活作文、班级活动、家校共育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从生活作文、班级活动、家校共育三个方面来开展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有没有其他活动和实践更有利于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大家一致认为:成果和研究内容很不一致,需要进一步提炼和深化。
二、成果追求高大上,不切合实际
有些研究成果为了博取评审专家的眼球,一味追求高大上,一味突出新颖性、创新性,不切合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的实际,华而不实,甚至弄巧成拙。案例3:课题本身是根据幼儿园所在的县域设计了本土文化的系列主题活动来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课题在长期的研究中立足于本土文化、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并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形成了近百个本土化的主题活动,大大提升了教育质量。但最终成果名称是“师幼共构的本土文化主题活动策略”。专家们对“师幼共构”提出了明确的质疑:幼儿处于认知的低层次,有没有参与本土文化主题活动的构建能力?在成果展示中,主要都是从教师对幼儿的关注、观察,对幼儿教育的分析、研判,再到结合本土文化开发相关的主题活动,整合家长和社会资源让幼儿参与相关的主题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整个过程都没有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构建。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分析,也确实不可能参与主题活动的构建。专家们建议课题组不要提共构,而将课题成果改为“基于本土文化的幼儿主题活动探索”。
三、成果针对性不强,像个“拼盘”
有些研究成果没有明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没有基于实际的问题,而是按照主观臆断开展研究工作,工作“面面俱到”,没有分析这些工作有没有实际效果、有多大的实际效果。在成果展示中一股脑地“搬”出来,表面上有很多做法,但明显感觉就是一个“拼盘”。案例4:课题成果是“民族贫困山区(县)教师有效研训方式”,课题组从区域研训、教师培训、校本研修、教研员要求、圆桌对话研训五个方面归纳和提炼了几十种策略和方法,几乎囊括了所有的研训方式。据课题组介绍,他们在长达近十年的研究中,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在学校、教师、学生层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专家组从课题研究针对的问题来看,有教学与研究脱节、教师被动学习、学用分离、专业发展障碍、教研员素质等,没有一个问题具有民族贫困山区的特点。在答辩过程中,课题组也不能明确民族贫困山区教师到底存在什么具体问题,与其他地区教师相比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基于此,专家组认为,该课题不是针对民族贫困山区教师的研训方式,而是就一般性的教师研训方式进行研究,其成果也仅仅是一些方式的“拼盘”而已。课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其研训方式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学前教育网络教研指导体系的构建
摘要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关键是提升学前教育教学人员与管理人员的素质。鉴于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建立完善的网络学前教育教研指导机构与教研平台,是对幼教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速推进学前教育教研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帮助其掌握网络教研工具。各级幼教部门要组建网络教研指导体系,完善网络教研指导团队运行机制,开展网上教学鉴赏研讨,落实网上教学实训指导,发挥各级网站教研专家组的指导作用,建设好教师个人教研工作室,构建科学的网络教研考评机制。
关键词学前教育;网络教研;指导体系
0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借助三通两平台等信息技术资源取得了卓越成绩。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却是十分薄弱的环节。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阶段没有完全纳入义务教育,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样化,公立、私立、社区等幼儿园并存。这就使得幼儿保教人员的素质、幼儿园的场地、设施难以保证。一些幼儿园教学管理小学化,更有甚者一些保教人员师德缺失、管理简单粗暴,严重摧残了幼儿的身心健康。要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关键是提升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人员的素质。鉴于幼儿园城乡分布零散,有的教师身兼数职,工作强度大,很难抽身脱岗培训,所以建立完善的网络学前教育教研指导机构与教研平台,是对幼教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途径。下面就学前教育网络教研指导体系建构探讨如下。
1构建网络教研指导平台
1.1加速推进学前教育教研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基于我国幼教事业的现状,只有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学前教育培训、教研与指导,才能尽快全面提高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因此,在国家、省、县三级幼教培训网络的基础上,应完善幼教终端建设,尤其是完善偏远地区乡镇、农村幼儿园教研网络三通终端建设,达到县(区)、乡镇、村各个幼儿园、幼儿教育机构宽带网络校校通。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或城市的幼儿园师资力量和办学水平远远高于贫困地区或乡镇村办幼儿园,为了使落后地区或园的教师能够看到发达地区幼儿教育前沿动态,必须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通过观摩让大家感受什么是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了解幼儿教师怎么教、幼儿怎么学、怎样组织安排等等。网络教研空间人人通能够跨越时空,为幼教老师创设无限的教研天地。通过网络教研空间进行沟通,幼教人员可集思广益,相互学习、不仅可以解决怎么做,还可以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么做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