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学原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钢琴教学中的美学原则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大多数人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钢琴作为一种可以提升修养,培养人格的文艺形式,开始在全社会普及。在这样的背景下,钢琴成为现代化优质教育的一大组成部分,钢琴教学中的美学原则成为重要依据。
【关键词】钢琴教育;美学原则;学习素养
钢琴技术提高需要专业的教育,钢琴教学应该走一条更为规范化、合理化、高效化的道路。艺术教育中的钢琴教育,具有知识面广,表现力丰富,审美性强等特点。这就决定了钢琴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以美学原则为依据。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美学素养是学生能够受到良好教育的关键。
一、钢琴教学的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需要对每个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其基础的不同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要求。在钢琴教育的初级阶段,用恰当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功。在坐姿、手型、基础弹法等方面严格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适当使用特别的教学手段,提升学习兴趣,保证钢琴教学取得实效。制定教学评价机制,有褒有贬、有赏有罚。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对于基础性训练所取得的效果,只有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细致的分析学生学习各阶段的发展情况,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对基础性训练进行合理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二)对学生的要求
声乐教学原则综述
一、共性与个性共同发展的原则
歌唱艺术丰富多彩,有性别的不同、声部的不同、风格类型的不同,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特色.但是科学的方法只有一个,是根据人体生理构造和声学原理而形成的科学的发声方法,适用于任何人、任何声部.掌握这种方法能使声音圆润、集中,语言规范清晰,增强艺术表现力,满足不同歌曲情感表达的需要,同时使声带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声乐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每个学生找到这种方法,这就是声乐学习中的共性.同时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气质和声音特点.比如同是女高音声部,抒情女高音声音明亮、甜美、柔和,适合演唱抒情而优美的声乐作品;戏剧女高音的歌声浑厚而铿锵有力,音质宽厚,音色明亮,适宜演唱歌剧中富于戏剧性的作品;花腔女高音声音轻巧、灵活,音色清脆而华丽,善于演唱各种装饰音和华彩乐段.在训练时要根据学生的声部、音域、音色、技术能力进行客观的、切合的分析研究,采用既契合科学共性又符合个人嗓音特点的演唱曲目和训练方法,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其艺术潜能,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艺术性与科学性双重发展的原则
声乐艺术在对于歌曲的思想内容、主题理解与表现上,对于语言的韵味与演唱风格的把握与表现上,体现出鲜明的艺术性;对于发声、用气、共鸣、音准、节奏等歌唱技能技巧所涉及到的内容,又体现出严格的科学性.声乐艺术是用人声表达情感的艺术,艺术是目的,而达到目的的手段是适度的技术支持.如果过分强调艺术而忽略技术的提高,就想打仗时失去武器一样,很难达到目的.如果过分强调技术而忽视艺术的表达,肯定会让自己的演唱索然无味,达不到其本质目标.二者缺一不可.但是谁为主、谁为从却是应该关注的问题.从声乐艺术的最终目的来看,应该是艺术为主、技术为从,不能颠倒主从关系.在教学中如果一节课的时间几乎全部都在训练声乐技巧,而对于如何运用技术来表达歌曲内容却谈的很少.时间长了,学生渐渐变成了一部发声机器,无论何种情绪的歌曲都是一个面孔,双眼无光、眉头紧皱,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唱什么、表现什么,就会出现本末倒置的结果.
三、实践中补充理论学习的原则
声乐教学多年来一直延续的是技术训练加上歌曲演唱的方式,对于理论知识的涉入较少.近年来也有一些学校认识到理论课程的意义而开设了声乐理论课,但数量不多.其实我国声乐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元代燕南芝庵的著作《唱论》.当代也有很多学者专家出版了声乐理论专著,如汤雪耕的《怎样练习歌唱》,林俊卿的《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薛良的《歌唱的艺术》,石惟正的《声乐学基础》,余笃刚的《声乐语言艺术》等等.这些理论书籍让我们明确了歌唱发声的生理原理,语言的结构规律,歌唱活动中的心理调控,艺术表现的基本规律等等.事实证明,根据歌唱实践研究、总结出来的声乐理论对于其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在进行过一段时间的技巧训练、有了一些基本的发声技术后,会进入一段学习的瓶颈期,即使刻苦练习也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自己也很苦恼.这时可以暂时放下枯燥的技术练习,多学习歌唱发声的理论知识,站在理论的高度科学、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歌唱过程,反而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使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学习理论知识使我们在歌唱实践中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不会因为盲目而脱离科学的轨道.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歌唱实践的准确性与效率,也可以反过来检验自己的演唱实践,自己成为自己的声乐教师,使其少走弯路.
四、尊重技能增长的阶段性原则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原则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篇1
写作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学生在写作前缺乏深厚的语言知识基础,难以将所获的英语知识迁移到写作中,未能将自己的想象、联想等融入写作中,使得写作水平较低。为改善此种写作教学现状,教师要依托读后续写构建英语写作课堂,帮助学生在写前交流中汲取语言材料、积累感性经验、理解语篇内容、把握语篇结构,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帮助学生了解读后续写的要求,建立续写思路并结合学生的体验、感受及理解组织语言,并且通过续写后的评价、指导,促进学生修改写作内容,让续写与原语篇的思路、内容等相契合,以此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发展。
一、初中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1.不能准确理解写作材料。准确理解写作材料是学生英语写作的先决条件。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尤其是英语写作兴趣,在分析材料时难以把握要点,难以理解材料的结构特点、行文脉络、语言风格以及语言细节,在写作中容易出现偏离材料主题、上下文严重脱节的现象。同时,还有部分学生对写作材料的理解不够深入或出现偏差,在写作的第一阶段便出现理解错误,以至于在后续的写作中难以把握正确的方向,所组织的语言与原文不符,写作能力发展受阻。2.语言思维不够灵活。英语写作要求学生将阅读思维与写作思维结合为有机整体,在写作前注意分析,并归纳总结关键信息,理解材料的核心思想,在头脑中构建清晰的事件发展脉络,梳理出其中的人物关系,在此基础上找到写作的关键点,从不同角度进行写作。但部分学生缺乏灵活、连贯的语言思维,难以将分析中所获的感受、体验、启发等迁移至写作中,导致写作的内容逻辑混乱、与材料缺乏契合性,甚至与材料脱节。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3.细节描写不到位。初中阶段要求学生会写的文体一般为故事性的叙事文章,此类语篇注重语言的灵活表达、叙事的多样性、修辞手法的运用,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与刻画体现出作文的内涵、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此类文体的写作需要学生学习不同的语言风格特色,通过细节描写让写作的内容更加丰富。但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对细节的描写不到位,缺乏灵活的语言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倾向于按照单一的时间顺序进行写作,或是简单地描述事物,使得写作内容不生动、不细致。4.语言与材料脱节。学生的写作需以材料为基础,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力等将自身感受、想法融入写作内容中。因此,学生的写作内容与材料相契合是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但部分学生在前后文的协调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作文前后语言风格、语言逻辑思维的差异性较大,过于重视自己的想法及主观意识,导致写作内容的衔接度、流畅度不够。
二、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读后续写的基本原则
基于上述初中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读后续写的教学模式构建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1.任务驱动原则。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写作活动、自主提升写作水平不仅要依靠自身的学习动机、扎实的英语知识基础,还要依靠教师的任务驱动。因此,在依托读后续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时,教师要加强任务驱动,将续写及写作的指导意图渗透至任务中,帮助学生了解续写、写作的要点、目标、预期成效及标准,促使学生将任务转化为自己的内驱力,让学生带着任务投入续写与写作中,有计划、有侧重地进行续写。2.支架搭建原则。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发展需经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达成英语写作目标,第二阶段是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分析及深入探究完成英语写作任务。而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跃迁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支架,引导学生习得英语写作策略。教师通过搭建支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材料,从中获取续写的灵感,自主建立续写的思路并且组织语言,构建完善的读后续写流程。3.评价反馈原则。教师依托读后续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时,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评价与反馈。一方面,通过展示续写成果,教师能了解学生的薄弱环节,全面获取学生读后续写信息,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的判断,为后续的写作教学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学生可在评价与反馈中发挥自身的反思能力,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自我的反思、同伴间的对比分析找出弥补自己不足的有效方法,避免在后续的写作中出现同样的错误。
三、依托读后续写构建初中英语写作课堂的路径
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建设原则
一、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迫切性
教师的教学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应该是新建本科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从合格本科院校到优秀本科院校跨越的基础和保障。本文所指的新建本科院校是指2010年及以后升格为本科的高校,其“新建性”决定了其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推动教师教学发展的迫切性。
1.教学型高校的定位决定了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迫切性
新建本科院校一般为教学型高校,教学工作是教学型高校真正的中心工作,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学岗位教师的重中之重。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师教学发展比老牌本科院校更具迫切性,承担着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任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建设也就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是从专科升格而来的,专科学校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而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虽然有很多相通之处,但也有明显区别:“技能型”侧重操作层面,强调“熟能生巧”,重在“专而精”;“应用型”则侧重活用层面,强调“学以致用”,重“应用”,重“再创造”。两种人才的特点和未来的职业岗位不一样,培养模式、教学重点、教学方式必然有很大差异,教师不能将原先专科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照搬到本科的教学课堂,而必须实现“蜕变”,以适应新的教学岗位要求。一个好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无疑是促进教师完成这一“蜕变”的良好平台。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针对学校“升本”不久这一特殊状况,可以邀请老牌本科院校教育专家、优秀培训师对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开设应用型本科高校课堂讲授技巧和课堂教学设计等课程,包括设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大纲、授课演讲技巧、组织课堂讨论、改进教学评价等内容;也可以组织沙龙、午餐会、小型研讨会等形式,交流分享教学成功经验,推广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教与学的新技术、新方法,研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探讨改进的方法;也可以建立专家库,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诊断、咨询服务。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可以使教师在课程转型中避免很多自我摸索的坎坎坷坷,少走弯路,快速转变,高效率成长。
2.大学教师的培养体制决定了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迫切性
“高水平的学科专业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一个基点,这是教师之所以为高校教师的特性所在。而教学专业也是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基点,这是高校教师之所以为教师的本性所在。”大学教师不仅需要“教什么”的学科知识,也需要“如何教”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我国中小学教师上岗前有一套完善的培养制度,有专门的师范院校和其他有教师教育专业的高校,这些准教师经过专门的教育教学课程学习和系统的教育见习实习训练,走上教师岗位后还有配套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而大学教师的培养则不具有这些优势,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大学教师的学校和专业。大学教师虽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但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教学知识学习,更没有经过规范的教育实践磨砺。另外,高校教师关于教育教学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在制度化、常态化、大众化方面欠缺较多,高校教师更多的是进行学历和学术研究能力提升的培训。新建本科院校诸多工作还在起步阶段,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其教学团队、教学领军人物的培养不够成熟,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专业标准、学科标准等建设还不够完善,教师教学质量的不确定性更大。在弥补我国大学教师培养体制不足上,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它包含了教师培训、研究交流、咨询服务等功能,可以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新入职教师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接受有关教学理念、教学设计与实施、教与学关系的处理、教学技巧等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可以弥补他们没有经过专门的教育教学课程学习和教育见习实习训练的不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学校的常设机构,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可以为大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一条有效路径,满足教师适合自己的、持续的、长期的发展需求。
二、建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原则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原则
摘要: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和音乐品鉴能力,对于培养其创新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音乐欣赏的教学原则是根据音乐教学培养目标和教学理论而确定的,这些原则也是在理论教学原则基础上结合音乐教学特点而总结出来的。本文对音乐欣赏教学原则进行深入讨论。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原则;“乐教乐学”原则;“情感体验”原则;“实践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目前,小学音乐欣赏教育一直处于传统教学状态,即仅限于传授音乐知识,掌握音乐赏析技能等形式上的基础教学,并没有把真正的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和意义融入其中。这样的传统教学并没有真正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美学教育理念,忽视了教学审美主体—学生的主观感受,使学生创造能力,主动品鉴欣赏能力难以得到发展和锻炼。原则性的音乐欣赏教学,是指直接而全面地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音乐赏析和音乐创造中的乐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品鉴欣赏能力和辨别雅俗文化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培养其健康健全的人格品质。笔者下面谈谈音乐欣赏教学原则。
一、“乐教乐学”原则
“乐教乐学”原则要求教师能够以积极上进的态度,引领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将鲜活的音乐艺术形象植根于学生的脑海当中,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思想观念和人格品质。在音乐欣赏教育过程中,遵循“乐教乐学”原则应做到:1.欣赏内容的健康积极性与高雅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在体现高雅艺术性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对音乐作品健康思想内容的刻画与描述,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紧密结合。让学生从思想上杜绝内容格调低、庸俗低劣的音乐作品。教室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将正确的思想方法融入到艺术形式的学习当中。2.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对优秀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地理解和发掘作者的高尚品德,能够在这些积极的思想当中找到真、善、美,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学会发现美、理解美和创造美。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指导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产生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使其内心世界与音乐情感之间搭起桥梁,产生共鸣,达到艺术的感染力,培养其基本的艺术素养。3.学会欣赏名族音乐。消除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偏见,使学生逐步了解和认识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4.教师的引导作用。音乐教师在用美好的音乐去感染、教育学生时,要注重自身的引导作用,将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独特理解与学生分享并做出相应的启发,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与认识能力。
二、“情感体验”原则
“情感体验”原则,是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长特征,有规划、有目的地引领他们多听音乐、欣赏音乐,多了解音乐人的创作方式与创作背景,更要多锻炼理解音乐内容与音乐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内心的音乐形象达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不断提高其感悟能力,为培养其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提供条件。遵循“情感体验”原则应做到:1.增加教学情趣性。即增加课堂活跃度,一方面可以通过互动游戏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动行和形象性。2.提供学生的自主平台,提倡探索性。鼓励学生自主欣赏、学习和创作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小学音乐教学激励性原则运用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激励性原则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与学习动力,有效地优化整体教学成效,保持良好的师生互动。在具体运用上可以运用目标激励法、榜样激励法、竞争激励法、情感激励法等多种处理方法,灵活地应对不同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小学音乐;激励性原则;运用
在当下的小学教育中,不仅注重学生主修课程的成绩,也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还可以陶冶情操,调节小学生学习的压力感,让小学学校生活更加丰富有趣。而在音乐教学中,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教师要懂得运用适宜的激励性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音乐课程学习更加富有趣味性,最终达到更高效活跃的音乐课堂氛围。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励性原则应用的价值
激励性原则就是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性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包括设定榜样的力量、树立学习目标、运用情感感染传导、设置竞争机制等,无论运用何种方式,都是适宜地依据学生情况做学习主动性的调动,最终达到教学的综合成效。其所能达到的价值是多样性的,具体情况如下:首先,激励性原则的运用可以充分地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通过激励手段可以让学生在身心状态上更投入音乐学习中,发挥学生的内在音乐潜能,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与鼓励,从而达到能力的发掘。其次,激励性原则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激励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勇气,大胆地展示自己与表达自己,在整个过程中获得体验与知识,更快速地掌握音乐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自信心。相反,如果运用严厉的训斥,则更大程度地抑制了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表达中产生一定恐惧感,最终导致音乐教学成效的下滑。再次,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降低教师教学管理的压力。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对学习成效的自我管理,提升学习的自觉性。但是竞争氛围的搭建需要保持适宜性,避免学生之间互相妒忌与恶性竞争的问题发生,让整个音乐课堂保持和谐的氛围。最后,可以有助于师生更良好的互动。在音乐教学中如果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学生的热情与主动性会受到极大的遏制。如果运用适宜的激励手段,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保持更为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也可以更好地跟随教师的进度深入学习,充分地感受音乐的美感,保持良好的师生学习氛围。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励性原则应用的方法
(一)情感性激励
激励性原则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应用
摘要:为了使学生们对上小学音乐课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音乐。笔者建议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激励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们积极、努力地学习小学音乐课程。
关键词:小学音乐;激励;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激励性的授课方式,通过不断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小学音乐课程,同时对他们的付出作出肯定的评价,可以使学生重新获得学习小学音乐课程的信心和动力,使学生与小学音乐教师之间的感情更加浓厚,从而促使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顺利完成。下文中,笔者从三个方面出发阐述了如何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合理应用激励性原则,希望能够对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老师有所帮助。
一、通过激励,为学生树立音乐学习榜样
小学阶段的教学向来不只是为了让学生们学到基础的知识,为他们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偏低,心智还不成熟,所接触到的事物也并不多,所以他们会对所有事物都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也很容易对一些成功人士或者名人产生敬畏、崇拜之情,甚至是模仿这些人物。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小学生的这些共性,采用激励性的授课方式,在课堂上适时为学生介绍一些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的音乐家的事例,以激励学生不要畏惧小学音乐课程的学习,应该将这些名人设为自己的榜样,学习他们身上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例如,笔者曾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经常以学不会、基础差等为由而敷衍笔者所布置的任务。于是笔者就在课堂上介绍了当代“钢琴诗人”—傅聪的音乐生涯以及《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傅聪十岁时拜苏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为师学习钢琴,他每天练琴长达8个小时,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就算衣服全都被汗水浸湿,他也不曾停止练习钢琴的脚步。终于,在1953年,傅聪以唯一一位中国参赛选手的身份参加了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钢琴比赛,并且获得了三等奖的荣誉。[1]阿炳曾因双目失明而被迫流落街头,凭借卖艺获得生活的来源,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时常受到人们的嘲笑、辱骂,但是即使生活再艰苦,他也不曾放弃音乐,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练习,通过拉二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伤和不屈,最终他写成了《二泉映月》这首流芳百世的佳作。[2]学生们在听完故事后都有所触动,在日后的学习中也表现的更加勤奋了。采用这种用名人案例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小学音乐课程的方式,可以真切地触动学生们的心灵,让他们对这些人物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模仿他们、学习他们身上的品质。
二、通过激励,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不是教师个人的舞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导者,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鼓励学生积极与教师互动,这样能够有效地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也会更加喜爱小学音乐课程的学习。现如今,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已经注意到了与学生的互动的重要性,他们在对某首新歌进行教学时,总是采用老师唱一遍,学生学唱一遍的方式,教师与学生一起合唱的互动方式也时常得到应用。但是单单凭借这些互动是不能充分激励学生加入到小学音乐的学习队伍中的,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在授课时让学生按照节拍手来记忆歌曲的节奏,同时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在教授《幸福拍手歌》这首歌曲时,由于这首音乐的节奏感很强,所以让学生拍手记忆的方式很适用,于是笔者就激励学生跟着笔者一起按照节奏拍手,这样学生明显活跃了很多,都积极加入了拍手的行列,并且逐渐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学会了歌曲的演唱。[3]小学音乐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与自己互动,可以让课堂氛围不再死气成成,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小学音乐课程为他们带来的乐趣。
政治经济学教学原则综述
作者:夏晶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
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普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以下简称《政治经济学》)的教学课程。无论在各个专业,包括工科专业和社会科学专业,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和必修课。在对这门课的教学中,除了一般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外,还存在着一些误差,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特别是在工科院校,由于其学习的经济类课程比较少,对于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由于其工科背景,容易造成一些认识上的误解,从而影响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从教学实践中,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中,认为在教学中除了一般的教学原则外,还应把握好下面一些基本原则,并注意贯穿这些基本原则,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的要求,使学生真正能够从理论上得以提高。
一、坚持理论的方向性
高校开设《政治经济学》这门课,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进而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从教学目的上,我们可以看到这门课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的成长,对世界观的形成,对以后的工作实践,正确认识社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讲好《政治经济学》就必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以致用。教师要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针对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他们的思想特点,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讲授,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研究。但是,存在一些现象,有一些学生,甚至包括一些老师,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的理论意义,没有很好的坚持理论方向性。有的还提出来和西方经济理论,一起穿插讲授,且不谈此建议逻辑上的对立,将两种不同的分析经济现象的和经济规律的方法,怎么可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可见是极端错误的。
有的在教学中,虽然没有上述那么明显,但往往忘记了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区别,也失去了方向性。因此,我们要坚持理论的方向性,通过提高学生的经济理论水平,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当然,我们坚持理论的方向性,并不是进行呆板说教,要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政治经济学》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教师应坚持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圆满的达到教学要求。
二、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性
正确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性,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坚持的问题,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的。因为在实际教学中也往往存在这种现象,表现在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性认识上的偏差,甚至在教材编撰、理论研究中都有所表现,对此,我们非常有必要理清有关的认识和范畴。在对政治经济学理论性的认识上,这种倾向表现为:政治经济学往往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既讲政治又讲经济的学科,或者是完全政治性的学科,因而政治经济学书籍常常被作为时事教材宣传材料或思想教育读本,忘记了它的理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