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学心得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学心得

中医急诊教学培育的心得

作者:朱琳 刘昌秀 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急诊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并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和诊疗技术、救护措施的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临床学科[1]。在现代急诊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通过中医急诊医学的临床教学培养优秀的中医急诊人才是中医急诊今后生存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医急诊领域乃至整个中医教学领域面临的新课题。笔者就几年来在中医急诊学教学培养方面谈几点心得体会。

1培养学生建立现代中医急诊医学观

所谓现代中医急诊医学观,其原则就是“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和中西结合”[2]。“先中后西”是指就诊的普通急症,首先考虑以中医为主的综合疗法处理。“能中不西”是指对某些危、急、重症或某些经西医处理无效或西医在某一阶段效果不显著的,尽可能用中医或可补其不足。

“中西结合”指单一用中医或西医疗效不显著的,或存不足需互补的,可中西结合。通过结合互补,能起到单一西医或中医不能起的作用[3]。应用到具体教学中,如讲述“高热”章节时,举例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热,可以中医治疗为主,每天酌情用中药1~3剂。除中药内服外,还可配合中医综合疗法如刺络、灌肠、穴位注射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压正常、血红蛋白不低、无呕血者,亦可先辨证施以中药,疗效也肯定,如果血红蛋白太低、血压逐渐降低、出血又控制不佳者,就应中西医结合;对于中医急诊医学急危重症的讲解,最好能把中医的病证与西医的病,中医的证症与西医的临床表现,中医证的变化与西医的病程发展,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诊断治疗措施贯穿在一起,中西并举,融会贯通。

2培养学生中医急诊临床创新思维

近年中医急诊工作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理论上缺乏对中医急症辨证论治体系的创新,技术上缺乏反映中医特色的急救新手段,科研上缺乏创新超前的重大成果,缺乏具有中医治法专效特色的现代系列新制剂等。从临床教学角度看,本科五年制学生临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普遍不足,而培养合格的中医急诊人才,是中医急诊学科持续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环节[4]。中医急诊教师无论是在理论课教学中,还是在临床见习课程和临床实习课程的教学中,都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中医急诊临床创新思维及辨证思维观。例如在教学中通过回顾中医急症发展史,如:《肘后备急方》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技术,《金匮要略》记载的抢救卒死的胸外心脏按压术,《外台秘要》的导尿术等中医急救技术的应用史,促使学生理清思路,帮助学生搞清中医理论体系,分清中医和西医的概念。回顾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技术的发展的同时,也使学生看到中医急救治疗的有效病例,加强学生对急救药及中药汤剂疗效的认识。只有使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在大脑中形成定势的前提下,才能自觉地运用中医理论诊断及治疗疾病。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增加与中医急诊医学相关的中医专题学术讲座,名老中医经验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强化以往所学,真正把书本知识经分析提炼做出自己的判断,进而转化到临床实际应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能调动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有学以致用之感,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中医急诊临床思维,为将来成为一名有创造性思维的中医高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阅读全文

基础医学PBL教学心得

作者:吕海侠 曹永孝 刘勇 臧伟进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进展的必然产物[1],在科学高速发展以及生物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已成为带头学科的21世纪,作为国家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教育,必然要随势而动,教育模式与国际接轨,积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医学人才已成为医学教育的必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对长学制医学生进行“区段整合式”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同时,将问题导向式学习方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有效地整合入对医学高级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作为PBL引导老师,不仅见证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享受了“tutorial(引导)”的乐趣,现将一些体会和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一总结,供大家参考。

1PBL教学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实施

PBL教学理念改变以教师为主体、以“讲”、“听”、“记”为主线的传统教育模式,它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达到终身受益,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语言交流能力。PBL教学模式最早由Bloom等在1956年提出,后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U-niversity(麦克马斯特大学)将其引入医学教育[2]。目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不同程度的用于医学生教育[3]。结合“区段整合式教学改革”,在2008级侯宗廉医学实验班融入PBL教学,学生被分为4组,每组7-8名学生,教学活动在专门的PBL教室完成,由tutor(co-tutor)与同学围坐,面对面交流;每区段设立2个案例(case),每个case讨论学习4h(1+2+1),每周两次,casewriter(作者)回馈1h。

2PBL教学体会

PBL教学中学生是所有学习活动的发动者和执行者,tutor仅仅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在最初实行PBL教学时,我们的确有很多担心,担心学生能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还在基础医学知识学习阶段的学生能否看懂case中的医学术语、他们会不会过度关注涉及临床的知识而忽略基本理论的学习等。通过本学期4个案例的学习,我们感觉“充分相信同学的能力、适时的给与指引”在PBL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

2.1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他们一个尽情发挥的舞台

阅读全文

中医外科教学心得论述

作者:金晓东 单位: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抓住中医与西医的不同点,突出中医特色,运用中医独特的理论知识和基本诊疗技能,配合临床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及典型病案讨论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

1中西医对比讲,突出中医特色

对于中医外科的某一种疾病而言,中医特色就是依据中医理论所提出的具体、独到的见解及诊治方法。在《中医外科学》的教学中,笔者常把中西医对比讲授作为每堂课的导入点,在简短、精要的中西医对比介绍中,强调中医对此病的独特认识。以这种方式教学,不但能突出疾病的中医特点,提高学生认识该病和对学习中医诊治该病的兴趣,而且还为后面重点讲授该病的中医特色铺平了道路,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接受课堂讲授的内容,还能了解到西医对本病的认识。例如在讲授“疖”时,首先指出西医对疖的认识“是单个毛囊及附属脂肪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它不单包括了中医的“疖”,而且包括了中医的“颜面疔疮”,也就是中医将西医的“疖”分为病位浅、病性轻的“疖”和病位深、病性重、易出现“走黄”的“颜面疔疮”两种病,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中医对“疖”的认识“是一种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这样讲授既突出了“疖”的中医特色,也有利于学生对中、西医“疖”的全面了解。在教学中,采用中西医对比讲授法,是否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西医,从而影响对中医的学习呢?答案是有这种可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把握,重点是对内容与时间、主与次两个方面的掌握。西医的内容只是对此病的一般认识,讲授时间必须少,主要内容是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处理,西医内容始终是处于衬托中医特色的次要地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把每节课的重点和绝大多数时间放在中医教学上就能保证突出中医特色,圆满完成中医外科的教学。

2抓住中医特色,重点讲清讲透

在某一疾病的开头,以中西医对比讲,引出中医特点,接着就应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防等方面运用中医理论重点讲解。首先是抓准每个病症的关键,例如疮疡的病因有多种,但以热毒、火毒居多,而火毒为痈疽、疔疖等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在“疖”一节的讲述中,一要强调“疖”为热毒而致,以此为切入点向发病、辨证、治疗、预防等方面展开;二要抓住发生于皮肤浅表的急性化脓疾病中的“浅表”二字。在讲述中以病因乃“热毒”、病位是“浅表”作为主线,结合发病、症状、诊断、治疗进行讲解:因为皮肤损伤,伤口易感热(火)毒,热毒搏结于皮肤“浅表”,引出“疖”起病后皮肤易红、易肿痛、根脚表浅、范围局限的临床症状特点;因为“浅表”,引出“疖”易脓、易溃、易愈,且全身症状不重的病证特点。而在治疗中,抓住“热毒”搏结于皮肤,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病位“浅表”,外治疗效好,引出注重外治,提高疗效,缩短疗程的中医治疗特色。这样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能使学生听懂、学好。

又如中医对肛瘘治疗的挂线疗法非常有特色,但又是课堂的讲授难点,故在课堂讲授时突出以线(压力)代刀、边切边长、移深至浅的治疗机理的讲解,使学生不但能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体会到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综上所述,在突出中医特点重点讲解的过程中,既要抓住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又要抓住每个病的特点,并将这些共性和个性融会贯通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这样才能达到突出中医特点,重点讲清讲透的目的。

阅读全文

初中政治教学革新的心得

作者:徐继建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马甸初级中学

初中政治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政治理论知识,还要在教学活动之中渗透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每一名初中政治教师都应当积极投入到这场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汲取最先进的理论经验,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位,促进教学成效的提高。

一、增强学生内心同化情感,提高感悟理解水平

政治学科是一门拓展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不能完全受制于教材,必须要注重拓展,尤其是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增加政治教材的信息容量,让枯燥的文字变得丰满,灵性,例如,笔者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课教学中,发现学生因为受生活阅历和活动范围的限制,对于教材内容的认识无法达到足够的深度,这就导致内心无法实现情感同化,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笔者在教学中,没有就教材论教材,而是将教材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向家长了解、向亲戚打听、向群众访问等途径,对自己生活的地区改革开放前后发生的变化有所了解。课堂上,学生出示的一组组生动的老照片,一串串详实的数据,通过鲜明对比,从内心深处对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产生了强烈认同感,理解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获得的丰硕成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这一切,通过内容的拓展与提升,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同时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实践证明,在政治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能够最大化地提升教学渗透力,促进教学成效提升。

二、增强教学手段先进程度,提高演示震撼效果

作为初中政治教师,要能够全面认识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提升教学成效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先进教学手段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下载了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专题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精髓,不仅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并且以这种影音展示的新颖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效果。再比如,在《远离违法犯罪》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以多媒体手段为基础,按照青少年斗殴、抢夺钱财、青春期性犯罪等几种青少年多发案件类型,各选取了一段视频资料播放,主要是犯罪嫌疑人的忏悔以及犯罪嫌疑人亲属的悲痛欲绝场景等,学生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触动,警示作用非常明显。笔者乘势利导,要求学生对视频中的人物事件进行点评,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达到了防微杜渐的目标。

三、增强课堂教学流程优化,提高探究学习能力

阅读全文

探索新课程下语文教学心得

一、关于学生分析

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2000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个思想仍不过时。只要我们教师认真观察、分析学生,总能发现他们的优缺点。如果教师善于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学生也能较好地配合,那么学生总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而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情况可能更糟糕一些,高中尤其如此,即使是班级里程度较好的学生,也有好多方面不尽如人意,更何况更多的学生程度不太好。孔夫子看见自己的一位学生白天睡觉,非常不满意地说“朽木之材不可雕也”,我们有的学生远有比白天睡觉更不像话,可是,我们不能把他们当成是朽木。一方面,我们作为教师的这颗良心不允许我们轻言放弃;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转化这样的学生。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方法,为什么不试一试呢?正像《为学》里所说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二、关于授课方式

我想谈一谈我个人对“讨论”这种授课方式的看法。毫无疑问,“讨论”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一个关键词,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广阔市场。因为,无论在我们自己的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中,还是在去市里参加的教研活动中,学生的“讨论”几乎无处不在。我很纳闷,它不就是“一种”授课方式吗,为什么要堂堂用?也许它是一种最能在形式上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授课方式吧,学生探讨研究,显得很民主。其实,“讨论”是一种交流,它应该有其必要的前因及结果,正常的环节应该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如果只为了场面的需要,在提出问题之后直接让学生展开轰轰烈烈的讨论,那么,在事实上就忽略了“独立思考”这个尤为重要的环节。刚才说道,我们的学生大多程度不太好,如果不努力把他们引导向独立思考的境地,那么,可能出现的情形是,他们将悠闲的隐匿于热闹的讨论环境中,而结果是几位较出众的学生进行“个人秀”,我想这与我们运用“讨论”的初衷是有悖的。相反,在我们特有的教学环境下,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进而再进行讨论,或者直接把思考结果呈现在课堂上,再进一步去引起课堂争辩,我想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又何必一定要贴上“讨论”的标签,为新课程虚张声势呢?

三、关于教学目的

刚才说到“学以致用”是我们的终极目的,而如何“致用”,我想起码应该涉及两方面,即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工具性,即要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争取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相互畅快地交谈、准确理解和表达情感意义,能够准确书写文字、按要求作文等等,以支持一个人正常的的生活和交际。注重人文性,即要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和探讨文学艺术,力争使学生在这种艺术美的熏陶下,塑造出美的习惯、美的品质、美的人格。前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对这种人文教育的最好注解。当然,“工具”与“人文”二者互为依存,不可偏废,在此不再赘述了。

四、理想与现实

阅读全文

放射医学教学心得论述

作者:刘洋 赵涛 杨烨 任东青 苗霞 李予蓉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院 特殊作业环境危害评估与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动教学,引导学生

1调整讲解过程,高效利用时间传统实验课通常是先对实验的目的原理进行讲解,再进行动手操作。而在小鼠脾结节的测定实验中,需要取出脾脏后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组织固定,因此我们对讲解过程进行了调整,先进行脾脏剖检固定,引领同学们动手操作,在组织固定的这段时间中进行实验目的、原理和如何计数脾结节的讲解。这样合理和充分利用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运用生动的操作启发与引导学生,并提高其在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师示范正规,强调重点环节动物实验需要老师示范,这样使学生更加明确操作内容和手法,克服心理障碍。在示范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注重细节、动作较缓,强调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避免意外发生。

3学生操作认真,及时纠正错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注意要分组合理,在现有的条件下尽量给每个同学动手操作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团结互助,分工合作,秩序井然。另外,教师要不断巡视,做好辅导工作,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每个同学的操作情况,发现个别错误操作,及时给予纠正,必要时可以再次进行示范[3]。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自行回答,最后可以进行补充和完善。对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建议其查阅资料文献,发挥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为以后的研究学习打下基础,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

4理论指导实践,实验验证理论知识原理的讲解要把握好主动,语言生动清晰,内容重点突出,注意避免时间过长,导致枯燥乏味。可以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回顾梳理,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理论;然后可结合基础知识联系实际,对本次实验进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采取问题式教学法,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这样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4]。

5学会结果分析,严谨科学态度实验结果要进行科学严谨的概括分析,不可篡改编造数据。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实事求是,对于误差较大的实验结果,帮助学生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5]。

阅读全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文本细读的心得

阅读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一无所获,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文本细读的习惯。文本细读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研究方法,强调从最细微处去理解作品的本质 , 所以,在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尝试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来改善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文本细读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之前阅读教学分析中的问题,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不仅是学生表达语言和文化能力的提升,也是学生综合知识的提升,也就是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技能,和教师一起挖掘文本自身的优势,获得文本的内在意义,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水平,使学生体验到文本给阅读带来的吸引力。这样就完美实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针对文本细读教学法,以下几点是我在实践教学应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教学思路介绍给相关教师,抛砖引玉,以期能为提高学生整体的文学素养略尽绵薄。首先,“对症下药”是“药到病除”的关键,所以,在开展文本细读之前,要先“找准病症”,下文将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教学法实施的现状问题。

第一,学生的独立文本细读能力较弱。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课堂上一步步地带领学生去分析,甚至是教师完全用“讲”来为学生挖掘出文本背后的隐含意义,而学生的主要工作就是扫清字词障碍,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二,学生很难体会到作品的深刻意义。教师会对文本的深刻意义进行讲解,课堂上学生表面好像是理解了,但是学生很少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文本阅读后的看法,甚至是用“背下来”的方法解决阅读理解问题。

第三,阅读变成了碎片化知识收纳。语文课堂上,教师将文本碎片化处理,一段一段分析之后整理相关问题,学生理解后,形成了字词、关键问题的知识收纳,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厌烦情绪。

了解到学生普遍存在的阅读问题之后,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去寻找“对症良方”,下文将分析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文本细读的方法。

第一,利用词语和句子,引发学生细读文本。为了解决“学生独立文本细读能力较弱”的问题,我实施的策略就是要让学生合作,并学会利用词语和句子,引发学生的细读文本活动。拿《散步》的教学来说,通过合作分组的方式,我参与其中,引导学生通过词语和句子来分析文本所表达的内涵。很多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出了文章最后一段“向着那菜花、桑树、鱼塘走去了。”这里面的词语“菜花”“桑树”“鱼塘”不仅是现实的美景,应该也是一家人美好的生活前景。还有的同学提出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了无论是母亲对儿子的爱,还是儿子对母亲的爱都是深沉的,都是仔细又稳当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爱。

第二,移情换位思考,全面体会文本情感。为了解决“学生很难体会到作品的深刻意义”的问题,我实施的策略是让学生学会移情换位思考,全面体会文本情感。在《邓稼先》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情感,我介绍了邓稼先先生的一生,这个是文本所没有全部体现的。但是通过课后资料整理与导学案传递,学生会对邓稼先的全部经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然后请学生再结合文本进行细读,理解邓稼先的工作线索,理解每一个简单的句子背后是怎样的付出。有的同学读到了“邓稼先直肠癌手术”就提出了是否其工作接触到了核辐射,所以引发了这些癌症呢?这样的疑问就是文本细读后的有效拓展。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让他们深刻体会邓稼先愿意为祖国付出一切的精神与勇气。

阅读全文

基于数学素养培养的中职教育实践探究

摘要:在中职生中写数学学习心得的做法应用两年来,效果十分的明显,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他们都能够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现象。

关键词:数学思维;数学学习心得;数学素养

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找到他们抗拒数学课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专门引入了让学生写数学学习心得这一方式,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和成功的经验汇报如下,和广大同仁共同商榷如何通过写数学学习心得提高中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

一、有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数学学习心得

数学学习心得是一种比较新的数学教育方式,是将数学和学习心得联系在了一起,学生用写作的方式表达大数学观,表述他们运用数学思维的思考过程,通过数学学习心得能够展示学生的数学思想,同时也能够看出其数学观和思考的过程。一般来说数学学习心得具有个性、内省、开放和创新等作用。是超越了数学学科的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最佳的方式,这在国外已有研究实证进行论证过。

(二)数学素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