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学讨论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合作讨论教学理论论文
一、践行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归宿,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练习才是课堂的主要部分.尝试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素材的提供者,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原有认知,结合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自主尝试的主体,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比如在学习有关“直线的斜率”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导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上楼梯的时候,不同的倾斜度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利用投影给学生展示出两种不同倾斜度的楼梯,让学生对斜率有个感性的认识,学生一致认为倾斜度不大的楼梯攀爬起来比较省力.那么如何来描述某一直线的倾斜程度呢?问题的抛出使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学生选择角度;有的学生选择比值,有的学生尝试利用建立坐标系的方式进行分析.学生的积极猜想顺利地将学生引入了理性的思考,开始比较探索哪种方式更为准确、便利,从而总结得出了斜率的定义:直线的斜率等于高度与宽度的比值.那么如何利用坐标系中的点来表示斜率呢?学生就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作图分析、积极探索,得到了坐标系中斜率的几何意义:纵坐标增量与横坐标增量的比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顺利地推进了课堂的教学,新知的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而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学生的自我攀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践行.
二、尊重学生差异,施行分层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和技巧上已出现了很大的不同,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做到顺势而导、激励上进.在尝试教学活动前,学生对所学内容、目标要求、情感态度的要求有所了解,以便使学生的特质与教学活动相融合,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比如在学习有关“诱导公式”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单位圆进行回顾,在观察其中对称性的过程中,再次温习圆的性质,调动学生各自的原有认识,利用问题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索:利用圆的对称性探索三角函数的性质.具体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路指明了方向,学生从始边和角的终边来建立三角函数中的数量关系.课堂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空间,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用个别讨论来代替整体教学,从而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激烈的讨论氛围,每个学生都结合自己的认知来发表观点和看法,教师顺利地掌握了每个学生的思维关键点,顺利地做到了“对症下药”,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性质和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准确得出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使每个学生都有了提高.通过这样的课堂建立,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使得学生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想法,积极地与老师讨论其中的数学逻辑和推导方法,从而能够从自己的思维原点出发,逐步地达到掌握新知的终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组织合作讨论,实现思维创新
学生的探究仅靠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讨论,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思维碰撞之中主动实现新知的搭建,在思想的交流中顺利完成对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以逐步地突破原有思维、实现创新.比如在学习有关“余弦定理”时,学生在对自动卸货汽车的车箱进行分析后,发现其设计的关键是油泵顶杆长度的计算,从而将其转化为几何图形的计算:已知三角形中的两个边和这两个边的夹角,求第三条边的长度.学生学过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求法,对这个问题还比较陌生一时很难找到解题思路.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对难题进行攻克,学生们先从思路入手,企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有个学生说道:“老师总是说将特殊的问题一般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这个怎么才能转化为一般问题呢?”学生的这句话一下子打开了探究的思维,过顶角在斜边上做垂线,将斜三角形变为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实现了对问题的解决.然而有的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是钝角三角形,其垂线应该在斜边的延长线上,这个方法还能适用吗?”在学生的尝试解决中,问题被一个个的攻破,学生们也都非常的兴奋和自信.合作讨论给学生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实现了对学生思维的跳跃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灵活课堂教学,促进全面发展
讨论式教学初中政治论文
一、巧用案例展开讨论
可组织分组讨论,使学生的法律观点更明确、更清晰。可见,讨论式教学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不同的讨论形式可以相互交错进行应用,还可将讨论式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遵纪守法》教学中,利用案例式讨论法进行教学。首先,要做好教学前准备,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查找、分析,确定讨论的核心问题。例如以“法律护我成长”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就要结合法律的保护作用进行案例的选择、分析。如,应用法律解决未成年人遭遇的家暴问题;当遇到社会青年、闲散人员敲诈、勒索应如何处理等。其次,对挑选的案例进行认真的筛选,一方面,案例要紧贴主题、突出主题。另一方面,案例要简洁、明了,不要太复杂、太深奥,以免影响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再次,在教学前,针对案例设置问题,让学生对案例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如案例,初一学生小明、小亮,受到几个高年级学生的胁迫,被他人勒索钱财。小明将此事告诉了哥哥,让哥哥招人教训那几个学生;小亮将此事告诉了家长,家长再与学校及相关部门沟通。在该事例中,他们谁的做法可取,能制止他人的不当行为,更好的保护自己。学生带着对案例结果的猜想和疑问,会通过各种方法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即预习了新知识,还加深了对法律保护作用的认识,同时对法律的约束性有一定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自觉的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更好的实现了政治教学的目的。第四,在教学中、有组织、有方向的进行学习讨论,结合学生观点进行分组,学生先进行组内交流,统一观点。再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第五,重视课后对学生观点的总结和归纳,使学生形成统一的、系统的知识模型,以加强政治学习的效果。
二、结合主题自由讨论
自由式讨论能充分体现学生在政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学生在“自由”发挥前提下通过探索、讨论,更容易发现问题,从而形成自主发问、思考、获知的学习模式,改善了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使其有意识的去探索、认知。另一方面,对知识的讨论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有效的参与到政治教学中,并拓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层面,使其形成对知识更广泛、更深入的认知。例二,在七年级下册《热爱生命》的教学中,第一,让学生自由讨论生命,通过讨论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对生命观、生命价值等的探究。另一方面,可准确的掌握学生对生命认识的差异,更好的掌握教学方向。第二,结合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程度,引导、启发学生学习。例如,一些学生对“生命只有一次”有点茫然,他们对神秘的穿越、鬼神之说却较有兴趣。在教学中,不急于否定学生的思想,留给他们认清事实的机会。如,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影片,让学生在生命的诞生与消亡中感受生命的珍贵。逐渐的剥开灵魂的神秘面纱,使学生科学的、理智的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和价值。再对“生命”进行进一步的讨论,逐渐的纠正学生对生命的不正确认知,树立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又如,学生对生命的狭义理解,认为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而忽略了自然界的其他生命。教学中应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联系,拓展学生“爱生命”的领域,使其化小爱为大爱。第三,随着学习的深入,进行总结性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对生命进行讨论,启发学生勇敢的面对梦想,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灿烂。利用讨论的方式进行《热爱生命教学》,使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不同生命存在形式的探索兴趣,进而引发其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思考,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多法联用展开讨论
在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中,其单一的应用易压制教学的灵活性、创新性。因此,在讨论式教学中要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的联合使用。第一,教师要注重师生关系的互动性、和谐性。使学生的心理空间能够在教学中得到释放。如《好习惯受用一生》教学中,学生对什么是好习惯先要有一个认识,教师可以举例说明一些好的习惯(如有计划的消防、节约习惯、节省习惯等),给学生指一个方向,但不易细致的阐述好习惯、坏习惯等,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理清自身习惯的对与否,结合学习,能积极改正不良习惯,发扬优秀作风。第二,将案例式讨论、自由式讨论等方式结合教学实际进行联合应用,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营造活跃的、适合讨论的教学气氛。第三,将讨论式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联合应用,如例一。可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认知更深入、更深刻。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不能盲目、孤立的实施,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根本,配合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设计教学。才能真正的实现“因材施教”,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使政治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作者:杨慧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
教师课堂讨论下案例教学论文
1明确责任,角色扮演恰当
(1)主持人的角色
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明确讨论内容,把握教学进程,维持好课堂讨论秩序,充当好主持人的角色.在讨论开始阶段,教师要像主持人那样,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程序,明确学习要求及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尽早进入讨论的状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发言顺序和学习进度,引导和鼓励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使讨论总是围绕一个题目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形成热烈而有序的讨论氛围.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的全过程进行总结,使案例教学有头有尾,为课堂教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要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发言人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讨论中的控制作用是通过发言人的角色体现出来的,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充当好发言人的角色.发言人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教师的发言不能仅代表自己,而是要反映学生的整体意见.发言人发言,不能原样照搬学生的发言,也不能任意取舍,而是要对学生的发言作简要的总结和整理,以求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观点和思想.发言人的角色是教师扮演的关键性角色之一.要扮演好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思想整合能力.
(3)导演的角色
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虽然以学生为主,但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它实际上一直处于教师的严密监控与指导之下,教师要像舞台上的导演一样,发挥潜在的影响力.教师通过导演的角色使学生知道什么时候陈述个人的见解,什么时候评论他人的观点;通过导演的角色规定哪些学生发言,哪些学生不发言,哪些学生多说,哪些学生少说.导演角色的灵活度很大,难度也很大,扮演好这个角色,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群体互动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讨论式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学论文
一、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由于我国还在实行应试教育,英语的教学主要由学生的分数来评判好坏,以至于大部分英语教师都以传统的灌输式方式来教学生,而不是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更为合适的教学方式。大部分教师都是在灌输知识,学生在不断的抄笔记、背单词、背语法知识,完全不注重让学生进行讨论,在交流中学习进步。然而,简单的记忆并不能真正地理解、掌握那些繁杂的英语知识。没有讨论交流的过程,学生很难认真的去思考,也很难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好的习惯,有哪些方面是比同学做得差的。很难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学习他人的长处来提高自己的水平。目前在高中课堂上讨论的还是很少的,即使有些小规模的讨论,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影响课堂秩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并不是完全自由、杂乱无章的讨论,还要遵循一定的实施原则。首先是信任,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讨论式教学更加自主、开放,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旁观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相信学生们有能力进行愉快的合作。其次是平等,这样开放式的课堂应该是更加民主,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轻松、和谐,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灌输,学生也不那么被动了。而且讨论的过程中,大家是平等的,可以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学习,共享学习成果,这样学生会产生更强的集体意识,在尊重中共同进步。最后是合作与有效的原则,讨论的过程是学生们主动参与、主动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效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集体中传递正能量。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讨论效果加以评价,使得学生可以在不断的讨论中进步。
三、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开展讨论式教学法
教师是讨论式教学的指导者、领路人。教师对学生了解的比较全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为他们分好讨论小组,要保证每一组的水平都相差不多,在开展讨论之前,做好准备工作,为学生制定一些规则,明确讨论式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参与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耐心倾听学生的讨论,观察各小组成员的表现情况,控制好讨论的场面,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能够默契的配合,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做到不偏不倚。在学生讨论过后,要做好最后的总结工作,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们的表现,批评与鼓励并行,让学生们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该如何去改进学习方法。学生们要改变自己固有的观念,要认识到自己不再是曾经只能听、不能说的学生,要克服心理的障碍,学会积极参与,需要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主动与同学进行讨论,勇于在老师、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大胆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主动与同学交流,并学会在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人的优点,以便更有目的、有计划地调高自己的能力。既然摆脱了令人生厌的传统教学方式,就要在这种讨论交流中主动去讲英语,提高自己的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和小组成员合作,增强集体意识,在提高自己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
四、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与影响
数学教育硕士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摘要:近几年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体系日趋成熟。值得重视的是数学学科教学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质量的提升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文章从学生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和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对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教育硕士论文;写作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一、引言
1997年,我国开始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距今已经有22年的历史。而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主要体现在其学位论文的质量上。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是教育硕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的过程[1]。2014年,为了保证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等系列文件,将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作为一个重要的观测指标,建立研究生毕业前质量反馈和毕业后质量跟踪调查制度,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因此,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就成为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数学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有其自身的特点:(1)选题应来源于基础教育发展、改革的实际问题,要有明确的数学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2)学位论文既有教育学科性质,又具备数学学科特点,对学生的文理综合能力要求较高;(3)相对于理论创新而言,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对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更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既有内容上的要求,也有形式上的要求:学位论文在内容上的要求,主要指学位论文主体的内容结构安排以及内容水平上的要求;学位论文在形式上的要求,主要包括学位论文的形式结构、排版格式、字数等[2]。而大多数数学教育硕士在本科期间主要学习的是纯数学知识,理科综合能力较强,对于数学教育中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论文写作等一些文科能力的培养不够好,导致其学位论文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内容假大空,不能脚踏实地,大量摘抄往届论文成果内容,没有自己的逻辑框架,表达混乱;(2)论文地基不稳,没有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与整理,论文内容缺少数据支撑,论证乏力;(3)态度不端正,不能严格按照学位论文写作要求规范论文格式,各种图标、数据等使用不规范;(4)缺乏创新,不能与中小学数学教育与管理实际相联系,实用性及学术价值不高。基于上述分析,将目前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保障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工作,探讨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问题,以使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效地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目的,为数学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指导和质量保障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文献综述
学位论文的质量作为反映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已有许多专著或者文章对其进行了研究。刘良华教授[3]对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如怎样选题、怎样做“文献研究”、怎样写“开题报告”、怎样做“历史研究”、怎样做“调查研究”、怎样做“实验研究”、怎样做“理论研究”等。张定强教授[4]通过对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写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王林全教授[5]针对数学教育硕士论文写作的保障机制,对如何指导数学教育硕士专业论文写作及答辩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卢锷教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学位论文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数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当今社会的需要,是数学教师自身再学习、再发展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高全民数学素质的需要[6]。数学教育硕士的培养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便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从选定研究领域,到认真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再到利用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际的研究,得出研究结果,最终形成完整的论文,这是大多数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之路。由此可见,要想形成数学教育硕士论文的保障体系,就要从论文写作的每个环节入手,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构建数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翻转课堂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改革
摘要:基于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依托黄山学院本科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出“课前自学+课中实践+课后评估”的混合教学模式,并在环境科学专业进行了探索实证,以期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科技论文写作;混合式教学;实证研究;地方高校
引言
作为一种促进教学方法变革的新模式,翻转课堂以教学时间重新分配为抓手,打破传统课堂的思维定势,把“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巩固”的传统教学形式变为“先学后教”的新形式,把知识内化过程移到了课堂上,翻转了学生学习时间和师生角色[4];实现了课上时间与课下时间的优化分配,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的同时,也把“学习的主动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无疑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选择[5]。自2012年来,翻转课堂受到国内学者的诸多关注,大部分聚焦于理念的介绍和模式前期的探索,且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应用方面[6],用于高等教育中工科类专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实证较少出现[7]。科技论文写作是应用文写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多作为高校公选课对学生开设,对于学生顺利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各高校越来越重视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地方应用型高校首当其冲[8]。因此,在本科生中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已成大势所趋。然而,由于地方高校存在“生师比过高、重科研轻教学、教学资源紧张”等现象,而且该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多资源少、要求高效率低,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黄山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授工学学位)为例,基于翻转课堂“以生为本”的理念,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证,以期探索出适合地方高等学校的、兼具理论性、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混合教学模式。
一、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翻转的可行性分析
教与学相辅相成,学以教为前提,教以学为目的。基于“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翻转课堂翻转的正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其关键在于如何使学习主动权由教师让渡给学生,让学生把握自主学习的权利和自由度,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9]。研究表明[10],课堂经翻转后,师生之间的互动增强。教师在课堂答疑解惑、指导项目训练,学生边训练边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认知内容,最大限度完成知识内化,还有利于实现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促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与此同时,有研究指出[11],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进行翻转课堂。而且,由于教师、学生对于学习的观念及其行为一时难以转变,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丰富,并不适合每堂课都进行“翻转”[12],教师需根据课程特点进行适合翻转的课程及内容的筛选。对于环境科学专业而言,在科技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翻转的可行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课程特点奠定了翻转课堂的基础
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文学论文
一、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高师古代文学毕业论文写作的职业思考
(一)是语文教师的素质基础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从高考改革中可以清楚看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大量的文学知识(包括古代文学知识)及写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而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侧重培养的就是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及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有质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无疑是对本科生知识与技能的检阅与训练,并将惠及今后的教学。
(二)有益于语文教师的晋职论文写作
作为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他们最实际的问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称评聘,教学科研论文是其晋职必不可少的条件。可以说,完成一篇有质量的学士学位论文,将会为他们日后的职称论文写作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
(三)与语文教师的教学内容关系密切
从专业知识的角度看,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分量增加了;中学语文教材中,文言文的分量增加了;今后的高考中,语文总分将大幅提高;随着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也尤显重要。这些都要求语文教师具备充分的古代文学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古代文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恰恰给毕业生提供了一次专业知识梳理与综合运用的机会,这对毕业生今后教学知识的积累、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
农业推广硕士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本文作者:朱启臻 曾富生 单位: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大庆石油学院人文学院讲师
在技术革命日趋显著的社会环境下,社会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创造性、应用性、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产业部门、应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的需要。而现实情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过小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矛盾[1]。导致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尽管目前高校培养的大量学生更多地走入应用性强的岗位,但培养模式依然沿袭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惯性,导致长期以来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这一现象已经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从2009年开始,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范围;认为开展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需要[2]。但是这一转变的实现,除了社会的需求等外部环境外,还依赖于高等学校自身条件的建设,本文结合农业推广硕士多年的培养实践,对提高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途径进行探讨,旨在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一、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教育面对的生源行业背景十分广泛,但其培养方向很明确,主要是为农业与农村管理机构、农业企业、农业服务等岗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一直是以在职人员为主要生源,这些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职业实践经验丰富,而全日制的农业推广硕士生源没有这样的优势。在生源缺乏职业经验而又要按职业需要来培养学生的前提下,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均提出了新的挑战。把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应用型高级人才来培养,在教学内容上应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有所不同。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学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缺少优秀教材与案例,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教育没有显著差别,有的培养单位甚至直接使用普通研究生的教材或将其简化后使用,或直接照搬国外案例或教材,这种做法难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特别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极易出现学术化倾向,与学术型人才教育难以区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我们对其要有全新的认识,而且需要做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目前特别迫切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就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内容而言,我们认为必须强调综合性。经过多年的实践,人们普遍达成这样的共识:农业推广硕士的知识结构应涵盖农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传播学和行为学等理论与方法。但是这种综合性并不是把不同学科课程简单拼凑起来就能体现,因为简单地拼凑不可能产生综合效果以形成培养特色。综合性体现着创造性,多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在形成综合性课程方面做了十分有益的尝试,如“农业推广学”就是体现应用性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综合了农业科学、信息传播学、社会心理与行为学、组织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也形成了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方法,被评为农业推广领域的国家精品课程。目前我们正在建设的“农业社会学”也是一门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性课程。农业社会学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视角重新审视农业,综合了现代农学、农民学、农业经济学、制度学、组织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了属于自己学科特点的独立的理论体系和分析问题的方法。特别是把农业和农村政策的制定作为该学科的落脚点和归宿,使得这一学科具有了很强的实践性。如果每个专业学位类型都能够形成3~4门具有创新性且符合中国本土特色的综合性课程,对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内容的创新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关于农业推广硕士教育的教学方法,我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案例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模式。特别是参与式教学方法对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有效。研究者概括了参与式教学的许多特点,诸如参与性、互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开放性、激励性、发展性、反思性等[2],但作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式教学方法最基本的要点有三个:
1.问题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