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艺术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指导
一、引子——善阅读,强意识
在艺术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中,需要的是善于阅读,加强“问题意识”,这正如奏鸣曲式中的“引子”一样,为论文写作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胡适先生认为:“问题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像胡先生说的那样,牢牢抓住“问题宝丹”,加强“问题意识”,形成不断反思的好品质,在实践和阅读中前行。首先是阅读。朱熹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就是沉浸其中智慧感悟的过程。可以说,“疑”与“无疑”,云泥之别。所以,我们的阅读,贵在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在关注别人思路中打开自己的思路,学会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读,读出更多的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境地。其次是实践。实践是一线教师的优势,基于实践的思考才能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基于实践的思考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研究两不误。我们面对的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因而,在艺术课堂中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设计、学生的问题回答、课堂的突发状况等。所以,我们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运用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阅读、实践和思考,特别是基于阅读和实践基础上的有效思考,犹如“奏鸣曲式”中的“引子”,为论文写作铺就了一方基石。
二、呈示部——立选题、搭框架
“奏鸣曲式”中的“呈示部”是一首乐曲的精神所在。正如论文写作中的“定选题,搭框架”一样,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1.立选题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是明确研究的目标和方向的问题。所以,第一点就是立选题,要命题准确,联系实际。合理、恰当的选题是通往成功驿站的第一步。在论文评比中,笔者经常看到音乐教师写的诸如《流行音乐之我见》《小学音乐教育之初探》等为标题的文章。我想:这样的选题如果展开来写的话,应该写成一本专著,而这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那么,怎样确定选题呢?题目是点睛之笔,它凸现问题的价值,要用简明、精确的词语反映论文的观点。对于选题,笔者的做法是“小题大做”,题目力求新颖。一般来说,确定题目前先要确定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章的主心骨,凸显文章的主题思想,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限定了问题的外延,有了它,拟题就不会跑题、行文就不会言不由衷。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5个关键词。然后围绕关键词拟出题目,题目初定后,还要反复揣摩,如果自己是读者,是否能从题目中了解到该文的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是否需要要用副标题进一步加以说明,因为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
2.搭框架
中学足球教学论文
作为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它不仅能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同时对提社交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更具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学生来说足球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是不可替代的,为此,笔者将根据中学足球实践工作经验对当前中学足球教学进行几点探索。
一、细化足球教学目标
中学足球运动依据班级人数多和场地规模,参考每个锋位上对球员的身体条件、身体素质、技术特点和比赛需求等的要求不同,在教学中对场上每个队员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和分工,课堂上将学生按不同的场上位置分为几个教学小组(前锋、前卫、后卫、守门员等),分别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技战术教学与训练。同时轮流学生在日常比赛过程中进行裁判实习工作,以此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教学目标更为细化,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细化足球教学目标中,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多维发展,在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科学、人性化设置足球教学体系,以满足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足球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竞技性相结合,运用游戏法、竞赛法及多媒体教学法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要延续中学生足球学习的兴趣性,逐步培养中学生足球锻炼习惯和终身足球锻炼习惯的形成。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中学足球教学中,应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新精神,逐步提高其反思能力,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知提升过程。传授某一技术动作或技战术时,首先向学生简明扼要传授动作要领,让学生对此动作在脑海中形成一种表象,接着教师来分解示范,然后由学生边复述动作要领边进行练习,让学生自己学习踢球的方法。再如布置某一技战术动作时,由学生来讲解示范给其他同学,教师再强调补充。另一方面还要多安排接近比赛条件的练习和各种活动性游戏,以提高学生在对抗中巩固技战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迅速提高其实战能力。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也要尽量把射门、对抗和比赛结合起来,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增强纠错的能力。另外,每次课都应安排一定时间的比赛,这对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认识自身的足球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评价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一般认为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学生的考核分数。评价的依据是教学目标。目前普通中学足球的普修和专修课的学习评价主要由体育教师考核学生的基本技术为主要依据,这种单一的评价体系,必然导致学习内容的狭隘、方法手段单一,从而导致学生的足球知识结构单薄。因此,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应包括认知、技术技能和情感三方面;在评价方式上,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不仅要评价教学活动的结果,还需要评价教学决策过程,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为此应改革现行的评价方式。足球专修和普修考试不应仅注重基本技术,应将理论知识笔试、教学实践能力考察以及对足球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态度等结合进行,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学要求上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农村非专业教师教学论文
一、社政非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低下的原因
(一)“教非所学”突出
据S镇中学2014年上半年调查,七、八年级现有专兼职社政教师共15人,占全校教师的15%。但全组只有3人专业对口,其他专业的有12人,“教非所学”现象非常严重,而且还呈现“三多”特点:起始学历不对口多,教师半路出家多,后续提升仍不对口多。以致他们的专业素养底子薄,从而影响到了社政学科的教学效果,对社政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不利。
(二)兼职兼课杂乱
从教师任职任课表看,S镇中学只有1名专任教师周课时15节,其余14人均为非专业兼课:(1)行政领导兼课,有中层及校级领导4人;(2)主科副科混搭,调剂英语、数学、科学主科教师6人兼课;(3)超编学科转岗改任有2人;(4)管理岗位兼课,如图书管理员、实验管理员2人兼课;(5)老年、产病弱教师照顾兼课,减轻工作量。非专业兼课如此之多,看来社政教师专职化成了学校期盼已久的“奢侈品”。
(三)研训弱化脱节
学校社政教研情况不容乐观:因非专业兼课严重,师资素质亟待提高,导致教研任务无法落实到人,“研不了”;因兼课多,教研活动容易与其他学科撞车,“研不起”;教研活动就算勉强开展,也是走走场,无从着手,“不会研”;由于专业素养欠缺,教师没底气,教研常草草收场,“研不精”。如此,教研氛围严重缺失,大多应付了事,各管各的,没有发挥集体智慧。同时,教师的继续教育也相当糟糕。15人中参加社政专业继续教育的只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兼任教师参加非专业继续教育。虽尽兼教的义务,却没尽到受训的义务,原因要么学校没有安排受训机会,要么教师不愿两头都受训,训与教严重脱节,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幼童舞蹈教学论文
一、少儿练习舞蹈的作用
1.有益于养成优秀的团体意识和坚强的意志。通过舞蹈训练,可以引导孩子建立自律意识,主动地帮助和关怀他人,培育他们良好的团体归属感。少儿舞蹈在引导和鼓励孩子们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方面拥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现代社会家庭独生子女众多,很多的孩子普遍存在家长溺爱现象,与外部环境交往不多,特别是在集体场合通常会显得较为胆怯、固执、娇气等,不轻易接受他人的建议。舞蹈形式的集体活动展示拥有与人们进行实时沟通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能够借助舞蹈的外向性特点,引导孩子身临其境地表演,鼓励孩子们多和舞伴互相感受,进而相互帮助。通过参与多次的舞蹈训练、舞台展示以及团体活动,很多孩子都转变了过去胆小怯懦、自私独立的错误心理,拓展了视野,强化了信心,这有益于养成开放外向的性格。
2.有利提高少儿身体素质,美化形体与气质。舞蹈一般被认为锻炼人体的骨骼和形体的最好的训练方式。它可以通过协调性动作训练来提高人体各部分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增强体能,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孩子纠正一些诸如驼背弯腰等不良的姿势和习惯。坚持一段时间的训练,这种习惯,就能被有效彻底地纠正。和没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相比较,受过舞蹈训练的孩子,在仪态、举止上有很大的优势,这种形体优势,又会使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自信乐观。经过舞蹈训练的少儿,能让人感受到挺拔向上、大方活泼的形体和开朗美好的气质。舞蹈是通过调动人体姿态、表情、内心情感等多种心理和生理机能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和构筑富于童心的审美欣赏与审美创造空间。可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在教育观念中,我们强调今天的教育轨道必须由原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我们应当加大力度推广普及少儿舞蹈教育的特殊作用和意义,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培养出外形与内质并存的优势新一代。
二、如何开展少儿舞蹈教学
1.创立舞蹈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舞蹈及其相关知识。少儿舞蹈的学习环境主要就是指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部分。第一,健康、积极向上的物质环境。其作为一种硬性环境,在少儿的舞蹈训练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种环境主要指的是两边用来基础训练的把杆以及宽大明亮的面镜。一般而言,青少年宫是进行少儿舞蹈训练和展示少儿舞蹈优秀作品的绝佳舞台,不仅可以使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舞蹈学习,还能够提升他们对舞蹈美的感受力,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第二,创设一个充满爱心想出融洽的人际社会环境,这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主要指我们的老师合作、友好的共同教学与相处。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情感分为情感知觉和理智知觉,当这两种知觉到达完全协调时,人的思维才最活泼,想象才最丰富,记忆力才最强。少儿的特点往往是情感外露并支配理智,情绪容易波动,在少儿舞蹈训练中,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及教师紧密团结合作的气氛影响孩子,使孩子能在一个充满爱的氛围中,充分地把体验舞蹈的感觉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少儿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参与舞蹈教学活动的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引起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舞蹈活动,使舞蹈技能得以强化。积极引导少儿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和汇报表演、演出活动等,以调动其积极参与性。同时,可以通过舞蹈结对的活动,让同一班级的孩子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也可以结成师徒关系,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抽空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舞蹈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帮助孩子锻炼身体,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加深友谊。
3.动作展示。动作的展示一定要是在孩子对跳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要领掌握的基础之上,否则一味地死学,只会让学生觉得单调乏味,失去学习和参与的热情。学生的参与主要是初步接触和情感共鸣这两种。如果老师的情绪良好、线条优美、动作流畅,孩子会对技术动作、音乐及表现力产生良好的感知,激发兴趣;倘若演示正确动作时,老师的情绪平平、动作绵软无力,孩子也很难提起兴趣,难以进入兴奋和欢愉的观摩学习状态。
老年钢琴教学论文
一、掌握外化内心美感的技巧——基本功
很多老年朋友学钢琴,全凭兴趣,只喜欢练乐曲,不愿意练基本功,觉得基本功枯燥无味。于是,很多乐曲中的难点部分怎么练都弹不好,音乐的情感、节奏感,心里能感受,手指却表达不出来,甚至有些曲目弹得很不连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重视基本功练习,手指训练灵活了,很多演奏时碰到的问题、难题就能迎刃而解。钢琴家霍夫曼曾指出:“艺术上的自由需要有充分的运用技巧的能力。”因为无论演奏者对乐曲的内蕴体验多么深刻,想象多么丰富,审美多么细腻,若没有掌握使之外化的技巧,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掌握外化内心美感的技巧是实现表演再创造的必备条件。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强基本功练习可以提高学琴者每个手指的独立能力和灵活性,让每个手指经过反复多次练习后变得更加灵活,同时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手部的动作上,有意识地去控制、强化,使之成为习惯,使五指平衡发展。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较多地使用1、2、3指,因此,大部分学员4、5指独立性较差。训练时加强针对4、5指的训练,为演奏速度、音乐的表达打下基础,就不会再觉得手指手腕僵硬,对难度较大的乐段也能应付自如。因此,每天练琴的时候,应该至少花上一半时间练习基本功,然后再开始练乐曲。
二、先仔细读谱,再分手练习
在拿到一首新的乐曲时,不宜马上弹,更不能一上来就双手弹。柏拉图说:“开始是工作的最重要部分。”我们应该先把乐谱唱熟,节奏拍准确,分析演奏的方法、指法的安排等。对乐曲有了大概地了解后,再开始分手练习。采用分手练习,可减轻大脑的负担,使精力更为集中,从而保证练琴质量。如果一开始就双手弹,以为可以节省练琴时间,加快练琴速度,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欲速则不达,实践证明错音、错拍子、错指法等问题往往是由于没有仔细读谱,没有认真进行分手练习而造成的。另外,分手练习不仅适用于新乐曲的开始练习阶段,进入双手的合练阶段后,也要经常地进行分手练习。分手练习可以保证每个手指的弹奏质量,为双手的弹奏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练习更精细、更准确、更有成效。
三、慢速练习攻破难点
所谓难点练习就是把难点作为单独的练习部分,多次对其进行练习,而不是每次都将乐曲从头到尾地反复弹奏。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在难点练习中尤其要注意放慢速度,这样就可以像影视剧中的慢镜头,把每个动作都看得很清楚,让学员细微观察到弹奏时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音符、节拍、弹奏的精确度、表情处理与力度的控制情况等。经过一定的练习,再逐渐加快速度,直到最后达到正常的演奏速度。可见慢速练习在速度的掌握上,应当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不论分手练习、双手练习还是难点部分,都需要进行慢速练习,因为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从而提高练习的质量。
四、四手联弹提高兴趣
中专舞蹈教学论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
教师在对学生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基于舞蹈技巧培训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不同舞蹈风格,并且认识到人体律动与情感的对应关系,努力的让学生对动作与情感进行联系。学生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深刻理解,有效的结合自身所学的情感表现知识和技巧,让学生的表演动作充满张力。这种对情感的表现能力,也将作品中艺术美感进行了融入,实现了学生对审美感知过程的提高。这种情感教学的融入,需要表演者将自身实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与自身想象力进行结合。一个人的阅历一般都是有限的,并且所经历过的生活也是相对限制在一个范围之内的,很多情感的表达需要通过想象力来实现。例如,对军旅题材的舞蹈作品表达上,很多舞蹈表演者可能没有军旅生涯的经历。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可以通过充分的想象和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对于军旅生活进行大致的体验,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置身处地的将自己想象成艺术中的人物,将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进行深入的结合,从而更好的提高艺术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2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理解
舞蹈内容的编排,经过一整套艺术的创作流程,对于舞蹈中的动作赋于了深刻的艺术情感与内涵。舞蹈表演的过程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舞者通过对舞蹈内容结合自身的技巧进行表达,展现了舞蹈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舞蹈技巧只是表演过程中的基本内容,而不是主要内容。在实际舞蹈内容练习中,一般都从如何对舞蹈动作要求进行满足入手,从技巧的角度来完成舞蹈的基本内容。针对于这种情况,就很难对舞蹈的内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难以实现全面的表达。在拿到新的舞蹈内容上,我们要从全面的角度来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对某个具有浓重地区性色彩的舞蹈内容研究上,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并且领会创作者的实际意图,对各个舞蹈动作设计的缘由进行自我分析和理解。这种分析方式,可以有效的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舞者进行结合,更好的认识到作者想要表达的艺术理念,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方向。这样一来,舞者就可以对于一些舞蹈中的内容进行自我的再创造,通过简单动作的演示与反复练习,提高对作品认识的深度,在表演过程中也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融入到舞蹈内容当中,提高整个表演过程的张力和表现力,拉近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距离,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是对艺术学生培养中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保证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关键。自古以来,舞蹈与音乐就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两者相互依存、相伴相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古代舞蹈就已经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进行实现。舞蹈表演者在进行作品的学习过程中,其本身要对于音乐的基本风格、内涵、节奏等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且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为自己舞蹈的学习和表演提供良好的基础。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音乐本身不仅是背景和伴奏,从另一方面来讲音乐更是舞蹈作品深层次的一种呼应,对于表演者的情感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并且引导关注产生共鸣。在进行实际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具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基础乐理的学习,对于音乐中一些音色、音高、和弦、调式等概念进行掌握,并且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视唱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悟。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采用一些标准的钢琴乐器来进行练习,并通过采用五线谱进行训练,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视唱和音乐辨识能力。教师也要对于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可以自主的分辨出音乐的不同风格,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对于一些经典舞蹈作品中的音乐,教师可以单独的进行提出分析,让学生自主的对音乐的风格与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再通过对舞蹈作品的观看,进而锻炼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音乐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广泛的,教师也要给予学生对音乐历史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系统的环境中对音乐的流派、时代特点、艺术成就等进行学习,让学生对音乐有着更加深入的认识。只有不断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严格训练和把握,才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水平,让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更好的进步与提高。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素描教学论文
1.素描教学的主要问题
事实上,观察是人的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的一种探索性活动,观察不仅是对面前事物用肉眼简单地看,而是通过视觉,带动大脑思维,感受物的内在和在不同光晕下的不同影像。一个物品在素描时要认真观察良久,才能掌握其艺术性,怎样动笔展现看到的艺术形象才是更难的,通过观察,对事物有了一定的感官认识,并逐步上升为情感认识,积极主动描绘这种感性认识。一双敏锐的眼睛,通常是画家们能画出经典作品的主要原因,他们能在看似普通的事物中发现奇特的不平凡的东西。并且能够通过这种不平凡的联系用绘画揭示出来,使其比事物本身更具有观赏性和内涵性,这是一幅好的作品应该有的奇特感受。素描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品虽然形体、虚实都没有错误,但是观察不到事物的内在,导致作品成型后给人一种“软”的形象。素描教学就是要在这些固有的事物中,教学生找到事物本身的吸引之处,感受事物的内在力量,通过视觉感受事物的力量和不为人知的一面。
2.美术素描教学的再思考
2.1努力丰富素描训练形式
素描的教学基础是要求学生在细致观察之后,勇于训练,在多次训练后达到要表达的效果,教师要利用现有情况对学生的视野进行开阔,通过从某一特定环境事物的不同角度着手,让学生从自己所处的角度作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理性感知力,虽然素描颜色相对单调,但是绝不简单,否则不能成为美术基础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单色调子素描和结构素描草图两种表现形式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堆叠、渐变、梯度、分割等手法,以平面构成、启动、分割技术等方法,将装饰构成素描对象,利用多种形式完成素描。在主观意识中将审美升华到另一个高度,通过观察对自然对象形成独特的审美,大量装饰成分形式渗透在新的素描构图中。这种素描形式不仅是美术表现的一般规律和规则基本训练,还有利于素描课与工世课的平稳过渡。有利于学生对自然对象主观审美意象的形成,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主观的审美形象,直接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素质。以一种合理知识为基础、对客观物象重视理解、能描绘出物的内在联系才是设计素描的基础。美术教学是结合教材,将学生培养成多元化、可以从事多个行业的人才,而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天才和画家,当然如果可以,这更有成就,然而大多数学生并非天才,他们学习美术,除了热爱,还要能成就事业。那么装饰设计就是其中一个行业,将装饰写进素描,形成有个人风格和独具慧眼的合理衔接,是美术素描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体系。增加素描训练形式,有助于学生对素描的理解和对教材要求内容更细致地表达,教学要以教为辅,尽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素描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练习,使学生学习素描时感受到素描带来的乐趣。
2.2注重训练的灵活性
素描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础的有排线涂色调法、铅笔擦法、手指画,也可以使用阴影法、仅色层诱导法、黑白灰块色块法、色线的方法和合成方法等,以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事物进行诠释,利用素描美术独特的表现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扩大思维的抽象性,在基础方式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意见。通过一系列教育方法,学生掌握基础素描方法,打好美术基础。学生在掌握基本素描方式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添加自己的个性元素,如果美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就没有任何特色,就没有人愿意欣赏毫无特点、没有作者主观东西的作品,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想象力,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全息阅读教学论文
一、建构“全息阅读”教学新范式
建构“全息阅读”范式,笔者以“全息元”为阅读起点,让儿童展开文本联想,还原文本现场。通过“深度耕犁”文本,对文本的意义进行“全息拓宽”。不仅如此,将相关的文本阅读进行整合,对文本阅读进行“全息延伸”。如此,促进文本意义的创生和文本解读资源的开发。
1.潜入文本,找寻文本内在的“全息元”。
文本是一个自足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文本中的“字”、“词”等都构成了文本的有意义的“全息元”。这样的“全息元”或许能够映照文本内容的意义、所表达的情感等,甚至能够解读出整个文本的核心意蕴。在这个意义上,文本的“全息元”不仅指“知识元”,更指“情感元”、“价值元”等。比如,教学《江雪》,笔者首先让儿童从诗的整体意境上把握,体验出孤独的氛围,将诗歌的基调定位“千”、“万”、“孤”、“独”。其次,笔者引领儿童重点品“钓”,在雪天钓什么呢?仅仅是钓鱼吗?让孩子通过“钓”的自我追问、深思,理解诗人是在钓落寞,钓孤独,钓理解,进而聚焦文本的全部意蕴,凸显文本的全部旨趣。
2.开掘文本:对文本意义进行“全息拓宽”。
儿童在文本解读前,总是带着自身的生活经验、文化心理等,这种对文本的先在阅读倾向,就是读者的“期待视野”。儿童的审美经验在文本解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中,要引领儿童利用各自不同的“期待”对文本意义进行“全息拓宽”。例如教学《爱之链》这篇课文,文本中描述了主要人物“乔依”,乔依在失业后,在妻子即将生产,家庭经济窘迫的时候,依然在老妇人遭遇困难时帮助了她,而且不要老妇人的钱。如果前表化地解读,这就是新时期的外国“活雷锋”,但如果文本解读仅止于此,“爱之链”的文本意蕴就没有得到彰显。教学时,笔者让儿童思考:老妇人为何不当面将钱给女店主?这说明了什么?孩子们经过文本的“全息阅读”,对“爱的意义”进行“全息拓宽”:爱是能够相互感染、相互传递的,传播爱的人最终也会获得别人的爱,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此,“爱之链”的文本意义得以凸显。
3.延伸文本:对文本进行多向的“全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