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学交流材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幼儿区角活动教育实施路径浅析
区角活动教育价值的实现多是建立在活动材料与活动情景中,区角活动的多种教育功能,能够让幼儿们在活动中直接、自然的获得经验。当前,在幼儿教学中这中区角活动教学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条主要的途径。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也开始着手开设区角活动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区角活动的分析和介绍,同时再与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开展区角活动教育多从四个方面着手:
1.尊重幼儿的兴趣,了解幼儿的需求,由此提供活动材料
通常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多是建立在区角材料的基础上体现的。区角活动的特性以及其中规定活动方式,这些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情况和经验所获。区角活动中不同的材料,操作方法和活动方式也不相同。由此,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也都不相同。对于幼儿教育教学来说,幼儿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产生了幼儿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幼儿年龄特点也形成了幼儿不同的本性,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思维水平选择学习对象。由此,教师在教学中与幼儿进行交流,并结合主题内容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及需求,并以此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当然同一个活动材料可能具有多种玩法和不同的用途,所产生的教育价值也极不相同。而这种功能多样的活动材料也将更受幼儿的喜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对区角活动格外重视,并加大力度在活动材料的投资上,保证活动的丰富化与结构化,为幼儿带来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不过,在对活动材料的投放和选择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互相攀比、追求高档、逼真以及成品等,教师看着满意却不一定受到孩子们的喜欢。由此造成了财力物力以及人力不必要的浪费。此外,一些区角活动需要的活动材料可以让幼儿从家中选择原始或者半成品材料,积极参与到区角活动的建设中来,让幼儿参与到区角活动区的布置中来,这也为以后的玩耍建立了浓厚的兴趣。
2.老师支持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尊重幼儿的意愿
区角活动这中学习方式,并不是老师为学生选择学习内容,而是幼儿自己根据兴趣爱好的自由选择。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对知识的传递,而是幼儿主动学习和产生认知的一个过程。幼儿主动学习,接受知识和信息。由此,区角活动的进行都需要结合幼儿的意愿,针对不同幼儿进行选择,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同时,在区角活动中,老师还要支持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通过灵活的学习方式来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给幼儿留下足够的空间探索与解疑。
3.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
翻转课堂教学在高校美术教育的运用
摘要:翻转课堂是先学习后讲授的新型教育方法,对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综合高等院校学生特征、美术科目特点以及美术教学内容,可以把翻转课堂教育方法运用于高校美术教育。教师可以按照课前自主学习、课上夯实基础、课后提高三个阶段进行教学,在使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方法时,应注重创建通畅便捷的网络交流沟通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评估制度和监管制度,以提升教育品质。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职;美术教育;方法
高等院校是为国家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高等教育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社会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课是美术教育专业的基本课程,在美术教育专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提升美术教育品质,发挥学科作用,完成能人培育目标,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面临的问题。使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方法,可以帮助美术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方法,对于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文章探析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和特点
1.翻转课堂的概念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新型教育概念——翻转课堂。这种教育概念源于两名美国教职人员为了解决部分学生由于时常不能正常上课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他们录制教学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他们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并在课上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受学生欢迎,翻转课堂在美国的很多小学盛行起来,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翻转课堂重塑了学生的学习流程,改变了以往先讲授、后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讲授过程被看作知识的讲解过程,而学生的学习过程被看作知识的吸收过程,这样实现了教育环节的革新。
2.“翻转课堂”的特点
法学的教育方式及课程变革
一、开放获取运动对法学课程教材之影响 教材是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以及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通常情况下,法学学生的教材一般是从狭义上来理解的。但是事实上,虽然法学学生都有老师或者学院(学校)指定的教材,但是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话是无法得到学生和学院认可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还需要补充其他教学材料,比如参考书目、练习题、法律法规、案例等等,而且现代教学方法推崇使用幻灯片教学,其中可以加入电脑程序、视频等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教材的外延大大突破了对教材狭义上的界定。基于此,本文对教材的界定是从广义上理解的。 目前而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断向教师和学生提供课程学习的新内容,比如有些教科书已经被公开上网,这种公开不仅对教师取长补短有好处,因为可以对教科书的不同观点加以比较,而且也可以让一些学生不用再花费购买教科书,减轻学生负担。再以法学教学课堂上常用的案例教学而言,教师可以不断以互联网上公布的新兴案例解说法律,这样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基于向西方法律体系学习和借鉴的原因,国内需要大量法律信息满足于法学教育的需要,而各种国外网站和法律数据库为教师轻松获取案件以及案件所涉及法律提供了便利,[3]这种国内外的法律比较分析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习的视野。但是,尽管如此,现有版权保护制度会为这种便利带来法律上的实质阻碍。教科书也好、数据库也罢,这些都有版权保护,一个是受制于出版形式的限制,比如纸质版本,一个是即使可以以电子文档的方式获得,但很多情况下却不能对其加以编辑。 开放获取运动势必突破商业性的限制,具体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②一是可以让人自由地通过电子途经获取所想要的课程资料,二是让人有机会拷贝或者以电子形式改编资料,三是让人有机会在商业用途之外与他人合作。如果采取开放获取法对课程教材加以变革,这三个方面对于促进交流、合作和新技术的推广都有一定的好处。[4] 其一,有利于交流。开放获取法最为重要的功能即在于方便学术信息传播、加快思想交流。以社会科学研究网(SSRN)为例,自由从其网站上下载学术论文对于学术信息交流显然有益,而能够免费获取学术论文对于从事学术研究者影响尤甚,很多情况下研究人员缺乏的正是没有获得论文的途经;即使这种途径存在,可能还要承受昂贵的交易费用。开放获取法使得通过电子渠道方式可以即时获取信息,减少交易费用。对于法学教育而言,免费获得法律资料能使教师和学生根据各自需要开发各种不同的学术研究课题,且为法学学生在学习课程时运用。 其二,塑造更大的个性化。开放获取法使得通过文字处理软件(如MicrosoftWord)中的剪切和粘贴方式很容易把所获得资料放进课程教材内容中去,教师可以以这种方式精制个人的课件进而方便教学,编制而成的课件则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而学生则可通过电子方式获得课程内容,有利于学习但是却节省了开销。所以,许多课程资料通过开放获取法给予教师更大的灵活性,灵活性让教师发挥个人创造性,提高教师调整自己课程的能力。 其三,有利于更快地采取新技术。开放获取法不受商业关系的限制,可以自由获取可编辑的资料,在此过程中则需要利用新技术以便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材料。不用等着商业性的出版公司开发新技术,工作于IT部门、开放源码数据源或者开放数据库等精通技术的教师,可以从容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他们自己手头的教学资料通过互联网传播,比如教师利用新技术采用网络博客与学生交流,即可看作这种技术运用的典范。 二、法学教学在开放获取运动下之对应 有效的教学反馈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5]传统的法学院课堂为学生提供两种反馈方式,一种是教师通过教材内容进行案例教学,直接在课堂上对学生就不同案件的事实、判决和分歧进行提问,随着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问答使学生逐步获得认识,知道如何着手处理案件、如何把所学知识根据法律运用于新的案例情形;另一种形式来自于期末考试,由教师出题对学生就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测试,老师批阅试卷后学生得到考试的分数,从而了解自己就某课程的知识掌握情况。但是这样两种反馈方式同时也存在缺陷,前一种方式限于课堂,课堂作为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学场所,不可能长时间对所有学生的所有问题进行问答,而只能局限于少部分学生的个别问题,同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需要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致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非常有限;后一种方式则是直接给出分数,虽然学生得到了反映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分数,但是这种反馈方式很难说明分数与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也根本无法回答学生对考试中遇到问题的疑问。当然,也有法学院开始采取公布教师电话、信箱乃至开放办公室时间来改进反馈方式,但是效果一般。 开放获取法有望改变这一状况。① 利用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设置关于某课程乃至某项问题的讨论版块和课堂博客,这样就能够避免传统教学反馈方式的不足,允许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保持交流、保持对话,从而获得持续的反馈。 具体来说,讨论版块用于深入讨论某些问题及其答案,这不仅仅是给一两个学生讲述问题的答案,教师同时也是把答案作为资源提供给全班分享。博客与讨论版块的功能相似,不过经常用来做短暂讨论,或者用来链接目前互联网上的相关外部资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博客上发帖作为课程要求,也可以发帖提供反馈;甚至外人也可以就一些问题或案例在博客上他们的看法,提供反馈的另一途经。开放获取的方式使得课堂博客可以免费获取,允许个人从博客上下载内容供自己使用,让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观点。开放获取法不是简单地开辟一个课堂讨论版块,而是扩大了教学课程参与者的范围,理论上可以让所有人获悉博客内容并让全国范围内的教师和学生参与讨论;而全国范围内的参与可以为求知欲强的学生提供另一个获得反馈的途径。#p#分页标题#e# 教师也可以寻求把开放获取法用于考试,考试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前提是必须提供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特定的考试场所。目前法学院的考试大多各自为战,由学院授课教师自行出题、自主批阅,这样的考试没有全国性的题库,只有就读法学院的学生才能接触到。通过开放获取法的运用,法学院的考试题目将可以在网络上免费获取;通过这种方法,某个法学院也会得到其他法学院的考试题库,从而扩大单个法学院考试题库的容量,学生可以运用网络弄懂过去的考试题目并对答案加以研究,同时还可以从其他学生那里获得反馈;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会从更大规模的考试题库中受益,甚至可以对考试题目进行研究以便决定教师在课程中的教学内容,决定所使用的的考试方式是否是测试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最好工具。全国规模的考试题库对教师、学生和学院来说都会是一个无价之宝,开放获取法将保证考试题库对于所有有意愿使用的人能够免费获取。 三、开放获取法在法学教育中之未来 有国外学者曾经对技术上的新变革对法学院教育的未来做过预测,[6]其认为法学教育就是一门生意,并且正在经历诸如学费逐年增长的和对所提供教育质量的抱怨等难题,而通过互联网实施的远程教育课堂可以提供这些难题的解决办法;这样法学院模式会显著改变,课堂不再限于教室,可以有成百甚至上千的参加者,同时在这种新模式下会出现高薪聘请的超级明星教师,即那些讲授课程内容特别成功的人士,因此对教师的需求量会锐减;有品牌声望的学院也会在有能力凭借其名气和教育项目拥有庞大的学生群体,因此会主导这一市场,而现实法学院可能会停止存在。 诚然,法学院可以用视频替代法学院教师的面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提交作业甚至进行考试,但是这样的课程比起传统法学院缺乏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反馈。另外,如果虚拟法学院教育代替了现实的法学院讲授,那么不会再有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的交流和互动。正是因为虚拟法学院存在致命的缺陷,因此现有法学院教育通过开放获取法的运用可以有效改善现有体制,而不是让现有法学院逐渐消失。 (1)在线讨论版块会扩大反馈机会但同时也会要求投入更多的师资力量。如果这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全国层次上发生,教师仍然需要在场以便提供必要的指导。纯粹的学生讨论有其好处,而有学生和教师同时参与的讨论则会把法学教育提升到更高层次,法学教育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更好地推动,合作需要教师参与,[7]开放获取法有助于这样的合作,而绝不是消除对教师的需求。(2)开放获取法允许各种层次的参与到教学中而非只是需要精英法学院和精英教师,各种层次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就宽泛的话题——从网站管理到课程主题——发表评论。教师可以分享集体智慧,同时仍然保留灵活性以便保持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开放获取法也使法学院在考虑课程的全面变革时加以运用,不用单枪匹马,法学院可以与其他学院合作开发课程及设计课程教材内容,这样也保留了学院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开放获取运动有利于打破信息交流的阻碍,[8]从而释放更深刻的见解并进行交流。该运动在主要关注学术信息的同时,也能有助于法学教育的改革。开放获取法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可以成立储备课程教材内容的仓库,意味着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新方式,意味着重构法学院课程的新可能。 可以肯定的是,开放获取法将带来资源和制度上的支持,并且其中新技术的运用能够对法学教育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高校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为高校及其二级学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效率,文章在总结以往教学档案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发现了之前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达到预设目标。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信息化
当前我国高校的招生和毕业规模均已突破八百万,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正处于高教普及化发展的快车道。随着高校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为高校及其二级学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高校的二级学院动辄几千人,已与以前普通大学的人数相当了。为了保障二级学院的正常教学运行,完善其教学档案管理建设势在必行。
一、保驾护航的作用
完善之前,首先我们要明晰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的意义在那里。教学档案主要包括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各个阶段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教师教学的教学大纲、教案、讲稿,学生考核的题库、试卷;为服务管理教师和学生而建立的个人信息数据库;为考核教学人员和学习人员而涉及的教师教学实施进度表、教学组织安排材料、考试分析,涉及学生的以学期为单位的学习成绩表和实习鉴定表等。这些材料内容反映了学院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是见证学院成长的重要材料。二级学院作为独立一级的教学管理单位,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新教师引进前的知识能力认定,在职教师的校外培训或出国访学,离退休教师的社会福利认定等各方面工作都有肯能涉及需要学院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学生方面,不论是在校生还是毕业生需要的相关档案证明材料,直接接洽单位就是二级学院。因此,二级学院的档案管理对于正常教学人员保障和学生培养以及毕业生的求职就业都具有重要作用。教育部制定的一些针对高校的评估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其中针对各个学科的评估面对的就是二级学院。针对评估内容提供的审核材料,绝大部分都属于教学档案管理范围内的,都以教学档案作为评估依据[1]。由此可见,教学档案管理在体系高校教学质量方面的关键作用。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教育进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益探索。教改实施除了要有相应的理论依据之外,还要做到有的放矢。如何做到有的放矢,首先需要找到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教学档案材料为分析以往教学不足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可以说为教改提供了素材,正是由于对这些材料有针对性的分析,才能为教改的具体实施指明道路。
二、居安思危的意识
完善其教学档案管理建设势在必行,这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已经明确认识到我们的不足。如果不能及时弥补其中不足,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就是人员严重不足,很多二级学院根本没有配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没有配备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学院,这类工作都是由教学秘书兼任的,教学秘书平时工作繁忙,没法专心整理并系统地管理学院教学运行、学籍、教学研究、教研活动、教师课程工作量、学生培养方案、学生成绩单、考试试卷、教学检查、毕业设计等一系列教师和学生教学档案。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合同制或短期聘任制员工,流动性大,不能保证教学档案管理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其次是制度不完善,教学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时间跨度大、涉及人员数量庞杂、种类繁复的材料,如何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实在是不知从何入手。对于档案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档案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这些都是档案管理中的巨大隐患。[2]针对教学档案的有层次的分类,对各类的具体内容的规定和管理办法,各类档案的保密度、保存期限以及保存方式,以上各方面都需要有明确规定,这样不仅方便于管理人员,也方便于使用人员。当前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各方面管理制度不完善,给教学运行和信息保存都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此外,在高校的发展中一些学院进行合并,导致档案资料的整合,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档案材料无法有效整合。再次就是信息化水平不够,当前是信息化时代,很多行业都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的形式,教学档案管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以往毕业生的一些证明材料需要到毕业学校开具,当前一些信息化和共享化水平较高的高校已经可以为毕业生网上提供证明材料,大大节省办事双方时间,同时也提供了工作效率。反观一些信息化水平不足的院校,由于纸质教学档案的保存不当,导致档案材料永久性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还有一些学院尽管对教学档案进行了信息化处理,但是由于配备的信息化设备落后、信息化处理不完备、信息化材料保存不科学等原因,导致信息化材料损失或材料利用率不高,未能发挥信息化应有的作用。最后就是关于教学档案管理经验的交流学习少。有些高校和院系已经建立了非常好的档案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档案共享机制,针对管理经验的校际间交流,为这些宝贵的经验模式提供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网络资源应用
英语听力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课堂上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英语听力模式,如用录音机和磁带来听录音材料,让学生完成听力训练,不仅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而且在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时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手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可以把网络资源引入到英语听力教学当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来促进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一、利用网络资源,改善学习环境
听力,其实就是人的大脑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在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上,学生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经常被听力材料和教师牵着鼻子走,为了应付考试而去听,没有学习的激情,也丝毫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英语听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并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把PPT课件、多媒体影像、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综合运用起来,不断改善学生学习外国语言的环境。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获取最新的听力材料、音频和视频,但是这些素材涉及内容广泛,所以教师要对这些素材进行精心的筛选和剪辑,使所选择的材料尽可能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进行课堂英语听力训练时,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多媒体课件,运用超级链接等手段,制成让人赏心悦目的PPT,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及时引起他们的注意。例如这个题目:HowlonghasthemanbeeninLondon?A.Oneyear.B.Afewyears.C.Acoupleofmonths.教师可以把这个题目放在幻灯片中,再配上一幅伦敦的的漫画,在幻灯片的右下角加入一个超级链接,链接到这个题目的听力原文的音频。这样,这个听力题目就变得形象立体了。其实在听力课堂上进行听力训练,不只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一小段电影、听一首英文歌曲等。把网络资源合理地运用到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不仅改善了沉闷、枯燥的课堂环境,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再也不是被动地去听材料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中。
二、利用网络资源,模拟学习情境
学好一种语言的最好方式就是置身于这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之中,学习英语也不例外。假如一个中国人出生在说英语的国家,那么他的英语水平绝不会比他的中文差,这就是语言环境对人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英语听力课堂上,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首先,要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英语交流,使英语也成为我们的日常语言。其次,当在学习《Americanorotherforeignliterature》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搜集一些相关资料,比如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文化方面、风俗人情以及地理历史等,把这些材料制成小视频,再根据自己的理解配上英语,制成课件,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份新颖的听力素材。再次,教师可以每周布置一个和高中英语听力课程密切相关的主题,如Friendship、TravelJournal、Englisharoundtheworld、TheOlympicGames、Computers、Culturalrel⁃ics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材料,最后以小组展示的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以上这几种方式尽可能去模拟英语的语境,使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听力课程的各个环节中来,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而且也在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习能力
要想提高英语听力水平,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多听。现在的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大家可以借此搜集到各个国家专业的英文报道,比如听VOA或者BBC、观看英文电影、听英语新闻、听英语脱口秀或者名人的演讲。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材料的取舍,要注意说话人在声调、语气方面的变化等。提高英语听力水平不能仅仅靠听这一种方法,还要多读。在听英语材料时,可能因为听的时间太短,一时无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课余时间多读英语材料,在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语感。在要求学生多读多听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将听力教学与其他教学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在听、读的基础上加入写作、翻译等技能,将英语听力的单项训练演变成听、说、读、写、译的多项交流。英语作为一种方便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语言,它的学习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时间反复的钻研和练习,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综合听、说、读、写、译多种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
英语教学人文主义的作用
如莫斯考威兹(G.Moskowitz)提出概念“人文主义技巧”(humanistictechnique)即在语言教学中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分享与体验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不仅能加深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也会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学的语言,为此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所知融于他正在学习的目的语中,帮助学生建立起远远超越现存关系的一些更融洽的关系、内聚性及关心,帮助培养一种在外语教学课堂里关心和分享的气氛,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自我和追寻自我价值的实现。
周星明确指出只有通过整体教育(holisticeducation),即在注重智力开发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人际交流能力的培养,才能调动和发挥他们的全部潜能,让语言学习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3]杨晓春着重阐述教学改革应完善人文教育模式,营造鲜活的人文教育氛围,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人感情、认知需要及个性化知识结构形成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4]
一、人文主义是医学院校发展的核心理念
医学专业本身具有自然科学性与人文社会性的双重属性,专业知识的学习若没有人文精神作为基础,只会沦为工具化的陷阱,丧失为人类谋福祉的意义,媒体常报道有些技术过硬的从医人员面对判断选择时,职业道德意识淡薄,价值取向失衡,直接导致医患关系的恶化,带来的社会危害极大。随着人口老化、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向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要求人们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去探讨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在医学院校中学生重专业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精细庞大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已耗去医学生大量时间,还要分配部分时间做临床实习,他们少有时间去学习一些人文科目,导致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素养差的现状;另一方面在一些医学院校相关人文素养的科目不受重视,师资力量配备不足,授课效果不好,考核形式非人性化,学生就是为了通过考试,只通过脑海没有触及心灵的学习也不会用于未来的工作指导。医学的人文性体现在以人为本、生命神圣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为病人治疗时关注病人的感受、尊严和价值,不可因为长久的职业倦怠而对病人的痛苦麻木迟钝,失去了在诊疗过程中应有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同情心。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医学院校发展的核心理念,应贯彻医学生大学阶段的始终。
二、人文主义在医药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医药院校英语教学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凸显其人文功能。
(一)语言教学本身强化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材料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材料力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标是介绍在设计各种工程结构时所应用的基本概念与原理、计算方法和计算手段。但是通常的材料力学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忽视了材料力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特性。因此,采用基于案例的系统推进教学法,通过案例学习提高学习兴趣;采用面向综合能力培养的项目教学方式,通过项目分析讨论和展示等环节提高学生理论建模、材料组织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缩小经典的力学理论和工程实际的差异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工程背景;材料力学;教学方法
1.材料力学教学中重点解决的问题与目标
材料力学是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机械类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培养,专业素养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忽视了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教学方式上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导,教学内容缺乏明确的应用对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教学成果评价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过于依赖闭卷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生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如支架式教学法[1],注重实验环节的教学质量[2],知识迁移能力培养[3]等。因此本文从材料力学源于实践并回归实践的基本点出发,在教学环节中引入工程背景,从工程问题中找到力学原理,进而将所学内容反馈到研究项目的方式提升同学的力学建模能力。
2.工程背景下的材料力学教学方法探讨
2.1教学实施策略与方法。教学方法改革:改革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工程问题为主要线索,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开展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重点难点讲授、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新经验的能力。分组专题研究活动:首先根据工程应用的特点,考虑问题的基础性和前沿性,强调问题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建立材料力学专题库。学生分组针对专题进行交流讨论,结合仿真实验,或直接进行材料力学实验,交流展示,形成专题研究报告。自主实验创新设计比赛:以自主实验项目设计为目的,让学生分组针对一至两个主题自主选题,完成作品的设计、方案评比与交流、实物制作等。通过自主实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项目组织与协调的能力、项目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实物制作的动手能力。
2.2基于案例的系统推进教学法。教学中难点需要多种形式共同协作完成,因此基于材料力学能力培养目标,提出了基于案例教学的系统推进教学法。实施时,首先以教学中主案例为线索,辅以相关案例,构成了分析问题的工程背景,从案例的分析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然后以主案例为例,分析案例的力学建模,引出力学分析中的主要理论和方法,给出力学模型分析的主要步骤和关键技术。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根据具体情况指定或让小组同学完成分析。因此,在基于案例的系统推进教学法中,案例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分析讨论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材料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模型建立分析增强了学生从物理模型建立和分析能力。基于案例教学的系统推进教学法以问题探究作为主要的驱动力。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以及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具有一定要求,其中教学时教师对于整个过程的进度把握和范围的界定最为关键。如果对于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准,往往导致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无力感,反而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而如果对于进度的把握不准,例如某一环节过于放任,往往会导致学生的热情的下降,教学时间成为垃圾时间。基于案例教学的系统推进教学法是融合了课堂讲解法和问题探究教学法,通过工程案例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对于概念的认识。通过问题探索的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吸收,变成了我要学的模式。通过课堂讨论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通过系统推进,双层反馈的形式,加生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互联网上的教育思考
一、课皿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们已经进人了一个信息时代,人们学习交流的媒介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络已经走进学生的生活,正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如何让学生适应时代的飞速发展、学会在网络上交流,如何让学生将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这些问题已引起我们的关注。 语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教学不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演讲家,而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能与他人交流的人。因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1998年起,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实验,将汉字编码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识字和阅读教学,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我们发现,学生操作计算机比较熟练,却在互联网搜集资料和阅读新闻等时有困难。我们分析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教材,发现现行教材尽管在与生活的联系上有所体现,但与网络等现代技术发展联系不够。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教材的不足,立足教学大纲和教材,面向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语文教学真正体现大语文观的思想。 二、课压的理论假说及依据 我们提出实验课题的理论假设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基于互联网的语文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阅读能力,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等能力。 我们这个实验假设的主要依据是: 1.系统论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的要素,根据一定的结构形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适应性。系统必须适应环境,一方面要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实行自我调节,另一方面,还要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有利于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系统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是系统的最基本特征。系统中整体与各要素的关系应服从于整体的需要,以取得整体的最优效果,同时,系统整体的发展也要有利于系统内各要素的发展。 系统论给我们的启示是:语文教学、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一个系统,它们必须是开放的,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对语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它们之中的各个子系统、要素,如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应该服从整体发展的需要,通过某种手段、途径有机结合,取得语文教学和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最优效果。 2.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l)学生的理解文字能力、认识生活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决定语文能力的三个最重要的要素。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越强、视野越开阔、实践经验越多、知识越丰富,他们的语文能力就越强。 (2)学生的语文能力是一个整体,是文字、知识、思维三者有机融成的整体。理解文字的能力是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的重要条件和前提,思维能力是形成发展语文能力的核心和动力。但没有生活经验的积累、知识贫乏,即使识得文章的词句也无法理解文章表达的内容,也无从联想与想像。3.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乌申斯基说:“毫无兴趣,只是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赖于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多尝试、多练习能使知识基础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越多、越牢固,产生兴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深入,兴趣也就越来越浓。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语文知识、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在语文学习的同时又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那是多么有意思的事。学生学习语文也就不会再感到枯燥乏味了。 三、课题的实施 1.课题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题的假设和理论依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在于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课外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各种语文学习活动,以此来弥补教材的不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地说就是: (l)通过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让学生掌握超文本超媒体阅读的一般方法,掌握在互联网上查询资料的方法。 (2)通过电脑美术日记的创作,让学生知道如何用电脑写作文、养成用日记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3)通过网络交际活动,使学生掌握现代的交流工具,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2.超文本超媒体阅读 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是通过一篇一篇课文进行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读、理解、概括、质疑和鉴赏能力,即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也在改变。不但是形式的改变—由纸质的书变为电子书,更重要的是阅读方式、思维的转变—线性阅读向超文本超媒体阅读的转变。这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在课外组织学生阅读一些超文本超媒体阅读材料。 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我们主要安排超媒体阅读材料。这类材料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内容需要配有相应的图片、声音、影像或动画等非文本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建立更加准确、完整的概念和表象等。这类材料主要是一些电子书籍,如《中国少儿百科全书》、《世界少年奇才》、《中华少年奇才》等。这类材料需要购买,在学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成立了班级电子图书馆,每个学生自备一二种,然后和班里的小朋友一起共享。我们要求学生一周读两篇超媒体阅读材料,在下周的阅读课上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有疑点、阅读时在技术上有什么困难等〕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我们主要安排简单的超文本阅读材料。超文本材料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内容的联系和相关程度组织材料,通过各方面资料的汇总,帮助读者对阅读对象建立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这类材料主要是指有超文本结构的电子百科全书、电子新闻等。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以电子百科全书一类的电子出版物为阅读材料,对电子新闻不做要求。要求学生阅读一组相关的超文本阅读材料,并在阅读课上介绍自己所学到的新知识及阅读技巧。针对这类阅读材料,我们还开展了专题性的研究性阅读。例如《海底世界》的研究性阅读,学生在课外查找各种资料,获得有关海底世界、海洋等相关的知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研究性学习,许多学生得到了让我们吃惊的研究成果:有的小组发现美丽的海底世界正在被破坏,人类必须马上保护这个宝库;还有的小组提出了开发海底资源的奇思妙想。#p#分页标题#e# 对五年级学生,我们提高了超文本阅读的要求,着眼于培养他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要安排学生阅读电子新闻,让他们到互联网上了解国内外的新闻,针对一些热点新闻或某个主题的新闻事件展开查询、讨论、交流。 3.电脑美术日字己 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和丰富作文的内容。我们从学校以前的美术日记实验中吸收经验,借鉴美术日记的形式,让学生用电脑“记”图文并茂的美术日记,从而使学生对作文更有兴趣,思维更活跃,也更有利于交流、合作。 三年级电脑美术日记主要侧重于叙事。让学生将自己经历或看到的认为比较重要的事,用电脑绘画的形式描绘下来,然后配上一定的文字说明。 四年级电脑美术日记主要侧重于状物、写景。让学生用电脑再现身边自己感兴趣的景物,然后根据再现的景物进行作文。 五年级电脑美术日记主要侧重于写人。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人,在电脑绘画时将人物的外貌特征或人物的动作、行为尽可能地表现出来。在写作时围绕人物的外貌、动作等进行描述。 4.网络交际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形成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能与他人进行初步的交流。 合作精神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在群体的交流与合作中,学生个体的语文学习才能‘羊体活背神才忆们在文本超媒体阅读和电脑美术日记中都体现了这种教学思想。在超媒体阅读时成立电子图书馆,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电子书籍;在五年级进行超文本阅读时,我们安排查阅一些时事新闻或专题新闻,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去搜集、分析信息,形成小组的“研究成果”。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我们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鉴赏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即交流能力。 在现代社会,网络交际成为时尚。电子邮件、BBS、网上聊天成为许多人与他人交流的工具。不容否认,当前社会上不少人上网聊天的内容非常无聊甚至是黄色的,因而聊天室被认为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但只要我们用辨证的眼光看待网上聊天,利用好这个交流的工具,那它将是一个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好地方。 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申请电子邮箱、olcQ帐号。学生如果自己有作品,比如图画、作文等要交流,就可以用邮件或olCQ的形式传送。 为了能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聊天环境,避免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我们建立了学校的网站,在网站上开设了BBS、快乐聊天室。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们定期整理一些由学生提出的话题供学生讨论。为了净化学校网站上的聊天室和BBS,计算机教师每天对BBS里的留言进行审查,删除不健康的言论,并将学生的有关情况通知班主任,以对那些违规的学生能及时进行教育。 四、研究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实验班的学生在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记电脑美术日记、网络交际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1.超文本超媒体阅读的成效 通过有目的的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超文本超媒体阅读的方法,阅读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为了检测实验的成果,我们在各个年级分别取一实验班与一对照班进行超文本超媒体阅读比较。三年级的阅读内容是(少年聂耳》,四年级的阅读内容是《航天飞机》,五年级的阅读内容是《中国人世》。我们提供一些必须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以及上网的环境,要求学生在30分钟时间里完成资料的搜集,得出自己的一些结论与观点。 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和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方面都比对照班的学生能力强;实验班学生之间查找相关资料以及总结和提出个人观点方面的能力差异均明显小于对照班;对照班因为平时没有进行超文本阅读等方面的训练,所以查找资料主要利用纸质资料,而对音像和互联网却不能灵活利用。而实验班学生利用得最多、最好的恰恰是来源于这两种渠道的资料。 2.写电脑美术日记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们明显感觉到实验班的学生的协作欲望增强了,观察、想像、说话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同年级的对照班比较,学生的想像力更丰富,思路更开阔,创新思维也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在作文时,实验班检索材料速度快、准确,成文也形式多样、各具特色,交流与合作方便。而对照班的学生因为平时收集的材料是纸质的,交流、资料的整理不方便,所以在作文的草稿阶段速度较慢。可以说,在当今无纸化办公的时代,电脑美术日记的训练有利于学生以后从学习到工作的无缝衔接。 3.交流与合作的成效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实验班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提出让老师惊讶的问题和观点。在课内分组讨论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资料与观点明显比对照班学生的更具参考价值。这里除了资料来源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实验班学生平时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较频繁,想间题也就越来越全面。因此,他们在完成一个专项任务时,合作效率高,提出的建议和观点的质量也较高。 五、课趣研究的结论 经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训练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能力,并能发展学俘二的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 2.电脑美术日记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3.网络交际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p#分页标题#e# 4.信息化、生活化的语文课外活动能促使语文教师适应社会发展,向教育的信息化转变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研究的方向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因为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没有对研究对象进行严格的实验控制.所以本研究的经验仅供参考。另外,本研究对学校和学生的硬件条件要求比较高,在实施过程中要协调好学校和家庭、课内和课外的关系。语文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我们以后将借鉴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超文本超媒体阅读能力测量的方法; 2.信息化、生活化的语文课外活动中怎样进行学校、家庭、社会的合作; 3.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研究; 4.研究性语文课外活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