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学工作思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小学春季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
以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区教育局2013年工作要点为指针,以深化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塑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从学校实际出发,秉承"树形象、抓管理、强素质、为特色、创品牌、促发展"的学校工作思路,以"传承中华文化、奠基幸福人生"为主题,做强优势、彰显特色,提升品质,实现学校教育优质发展。
二、工作目标:
1、以文化德育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为目标。创建德育工作特色。
2、以"四个一"的有效实施为主线,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
3、以"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为载体,以"践行师德、提升师能"为目标,强化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学校优质发展。
4、弘扬传统文化,有效落实写字教学及普及珠心算教学,尖子选手训练,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后勤管理新思路分析
1.学校后勤管理对于教学的重要作用分析
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教学设备、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参与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而学校的后勤管理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与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学校的后勤管理是整个学校教学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保障,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保证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在后勤管理工作开展中,对于这种育人功能进行强化,也有利于推进教学的发展与提升。通常情况下,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后勤管理具有物质基础与保障的地位作用,也就是说后勤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的生活条件与成长环境,进而对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思想道德有着直接的作用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
2.学校后勤管理新思路分析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革,是建立在原有的学校后勤管理方法与模式制约下,为了避免其对学校教学开展的负面作用和影响,而进行的一系列创新与改进方法措施。因此,要想实现对于学校后勤管理新思路的分析与研究,首先需要对于学校后勤管理中原有的方法模式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2.1当前学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合当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开展与实施的具体情况,多数学校都存在有以下问题。首先,学校的后勤管理比较松散,表现为部分学校后勤管理没有明确的规定,制度不完善,整体管理比较松散。L匕如,在对于学生的就餐管理中存在的就餐乱插队以及饭菜质量差等,都是学校后勤管理松散的直接表现。其次,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比较低,表现为一些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缺乏,素质与知识水平不高,部分学校领导老师看不起后勤人员,主要表现在教不好书的安排到后勤,伤残的安排到后勤,也就是说多余的无能力的人员都往后勤送,加之领导、教工子女、各种关系人员居多等等,对后勤工作开展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再次,学校后勤管理的经费紧缺,导致后勤管理不良循环的局面出现,学校后勤管理开展中,一旦出现经费紧缺,很容易对后勤管理的开展以及各项工作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并且影响范围与程度也比较大。
2.2学校后勤管理的新思路
做实真人德育做细真本课堂分析
近年来,新郑市部分学校面临师资匮乏、生源相对薄弱、课堂形态根植效果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面对问题和新优质初中创建的机遇,新郑市市直初级中学党支部提出了“抓思想、带队伍,抓德育、促动力,抓常规、提效率”的工作思路,做实“真人”德育,做细“真本”课堂。
一、队伍建设引领教师发展,解决好“一群人”的问题
“四抓四促”,引领思想。围绕党支部提出的“抓党建促思想、抓党建促管理、抓党建促服务、抓党建促质量”的工作思路,学校以党建为抓手,把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高度融合,推动教师队伍发展。一项大赛,引领起航。一是开展解题析题活动。每学年开学初,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做各学科中招试题,引导教师准确把握中考动向。二是组织教师基本功比赛。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分类进行教师业务知识测试,如新郑市名师培养对象主要进行学科素养、知识网络构建等测试,其他教师主要侧重于目标叙写、教学流程设计等。培训当先,引领提高。学校把青年教师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来抓。一是校本培训,促进教师成长。学校以内部教学专刊《聚教》为平台,推荐青年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优秀文章,并根据学习内容写出心得体会。二是常规培训,快速进入工作状态。为了让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学校对其进行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环境。三是多渠道培训,助推素质提升。学校积极组织新教师参加学习培训、各学科培训等。头雁领飞,众雁齐飞。学校实施众雁齐飞工程,组织青年教师与同学科中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基本功过硬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结成对子,并签订责任书,让优秀教师当好领头雁。
二、“真人”德育规划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原动力问题
学校的发展最终是学生的发展,这需要学校引领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构建起生生合作的样态。一是开端教育课程———起航,开启成长航程。新郑市市直初级中学力求用三年的初中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在此目标下,学校汇集教师智慧,开发、编辑开端教育教材《起航》,对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产生了积极影响。二是生涯规划课程———我的未来不是梦,规划成长方向。初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职业意识萌芽、职业幻想生成的重要阶段。在该阶段实施生涯教育,对学生形成初步的人生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三是班会课程———养成,鼓足成长动力。主题班会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交流的桥梁,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主阵地。党员教师宣讲新时代中国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的远大理想。四是家长课程———父母学堂,形成成长合力。家庭教育是育“根”的教育,只有“根壮”,才能“枝繁叶茂”。父母学堂课程激活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动力,为家校合作蹚出了新路。五是传统节日课程———传承,丰富成长内容。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学校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开发传承德育课程,让学生更好地汲取中华文化的精华。
三、“真本”课堂根植形态,解决课堂规范高效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价值追求。因此,教学改革要从变革课堂开始。一是抓实教学常规,确保教学管理实效。一方面,从宏观上搞好常规教学管理;另一方面,重视教学的过程管理,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相应调整。学校还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评估机制,对教师的基本功、教学态度、教学艺术、教学效果等进行全面“体检”,并及时反馈与纠偏。二是加强课题研究,深化课堂形态。如何让“真本”课堂彰显更好的效果,是学校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学校通过建构与课堂形态相关的小课题,使课堂更规范、更高效。三是强化备课教研,突破制约课堂效率提高的瓶颈。备课先备思想,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思想定位,在充分自主备课的基础上,集体研究形成统一的教学设计,并通过小教研活动,及时解决困惑。四是坚持观课议课,提升教师素养。每学期初,学校会安排名师和骨干教师上示范引领课,为新学期课堂教学奠定基调,同时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新郑市市直初级中学虽然做了许多努力,但在学校管理、课堂形态、学生发展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未来,学校将抓住机遇,凝心蓄势再出发,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力前行。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初探
摘要:到教育工作岗位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一环,它既能够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促进他们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完美融合。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而在此过程中不难发现,实习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对策
顶岗实习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又能够在为他们积攒工作经验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就业保驾护航,还能够增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充满动力地投入到新一轮的考验中去。虽然如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顶岗实习准备阶段的问题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普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以顶岗实习为策略的实践教学逐渐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开展顶岗实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准备工作,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顶岗实习并为其做好能力储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三至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较多的专业理论知识,然而他们并不真正了解幼儿机构的实际工作情况,缺乏进行幼儿教育的实际经验和方法,实践操作能力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他们要想快速地完成角色转变并适应幼儿教师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顶岗实习之前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即将开始实习生活的学生更快地适应环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多的高校岗前培训都是在学生实习前几天才开始的,仓促之间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部分高等院校组织的各种动员大会等措施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收效有限。另外,由于顶岗实习的岗位会根据实习生去往实习基地的时间而发生变化,所以岗前培训的方法和策略也需要做出及时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和过程,培训质量可想而知。
1.2顶岗实习进行阶段的问题
成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摘要:
从人文关怀的视野,对成人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以此促进成人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提高,为新时期的成人教育工作开辟全新的道路,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成人教育;人文关怀
引言:
在教育学界的改革工作中,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这一理念不仅仅是为了弘扬人文主义关怀,更重要的是强调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关注学生内心,让教育工作伴随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本文对成人教育工作的探究,也将站在人文关怀的视野下对思想政治工作展开。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简析
立德树人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研究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教育教学作用不容忽视。其中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以协同育人机制为切入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变革非常明显,许多高校开始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要求,将教育教学的重心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通过工作机制的有效创新及研究,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与其他工作相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及形式比较复杂。高校一方面需要调整教育教学理念,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化利用及配置,充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作用,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高校要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积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模式以及体制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1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现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协同育人机制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立德树人理念的真正落实,但是教师在这一方面投入的时间较少,整体的育人质量不够理想。首先,高校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整体体现为重分数轻德育,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有效革新。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自我发展有效结合,整体的工作思路和方向比较模糊,因此没有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其次,高校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没有树立起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格局,各部门单打独斗,甚至认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思政课老师的事,就是怎么上好思政课的问题,从而没有真正构建起良好的协同育人机制,没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提供真正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2立德树人视域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
2.1积极融入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主要是指在某一个领域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思想品质以及理念,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并且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这一精神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社会的发展稳定有非常关键的影响。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学校开始积极寻求全新的教学突破。将工匠精神以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丰富教育教学的思想以及内容,真正实现思政创新教育工作的稳定落实,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保驾护航。党的报告中明确强调,国家需要以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劳动者的培养为目标,在工匠精神的引导下真正弘扬精益求精以及兢兢业业的社会风尚和敬业精神,体现劳动光荣的教育理念。以工匠精神为切入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学模式符合时展的要求,能够更好的体现这一教育教学工作的时代价值以及育人作用。教师需要明确工匠精神的重要价值内涵,了解自身教育与创新人才培育之间的融合发展要求,主动践行工匠精神,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融为一体。爱岗敬业与思政教育之间的有效融合有助于学生真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精益求精则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坚持高标准和高要求,主动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勇于攀登高峰。协作精神则要求学生在与外界进行交流以及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在团队意识、协作意识以及集体精神的指导下,主动为他人提供相应的帮助,发挥个人的特长。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主动追求卓越,明确创新的具体导向,始终坚持远大的理想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指导以及支撑。
2.2革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明确了具体的教育教学内容以及要求后,高校则需要主动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以及方向,抓住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在进一步调整策略的过程中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大放异彩,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及发展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借鉴。不同教育教学模式的内容以及形式有所区别,学校教师需要注重循序渐进的调整以及分析,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及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原则。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确保学生能够产生由内而外的学习动机。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及熏陶,不断发展个人的思想素养以及人文品质。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创新人才培育工作的有效落实,紧跟时展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条件,积极调整自身教育的策略以及方向,灵活利用新媒体资源以及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将更多趣味化的元素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之中,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大放异彩,吸引学生注意力。
2.3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相结合。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思政教育工作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需要将思政创新教学与学生的自我发展相结合,关注工匠精神的有效渗透,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以及认知,确保学生能够始终坚持正确的学习理念,保持严谨治学的态度。真正实现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这一点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有非常关键的影响。高校思政创新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需要明确立德树人的具体内涵,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分析思政教育创新教学的重要作用以及优势,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主动革新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融为一体,关注工匠精神的有效渗透,了解学生的学习特长,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了解教育资源的使用要求及策略,为学生的自我成长及发展指明道路,提供给学生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料以及有力支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教育资源的作用不容忽视。只有具备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才能更好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在对这一工作的工作机制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大部分的教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比较复杂。高校教育资源与地方教育资源之间的有效整合最为重要,这一点要求教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前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以及形式。了解学生的成长轨迹,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真正实现高校+地方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以及创新改革,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驾护航。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新知识新理论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方向,深入剖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方向、新要求,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育思路,真正实现高校+地方教育模式的有效落实以及创新改革。
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
(一)综合素质整体偏低
尽管,学校管理者对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综合素质,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体育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仍是偏低。从队伍构成来看,从事过多年管理工作的老同志、刚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转岗(转业)人员、行政兼教学的“双肩挑”干部等是队伍的构成主体。这样的队伍不缺乏工作经验,也很有工作热情,但这并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要求。从其知识构成来看,目前体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体育教学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缺乏教育学、教学管理系统理论与方法,工作方法单一。这都影响了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延迟了教学管理改革的进程。
(二)地位不高
尽管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工作顺利、有序开展进行的重要保障,但高校并未将教学管理工作提高到与教学工作同等高度来认识。教学管理只是排课、考试、日常教学秩序检查等常规性事务工作,这是多数人的认识,也是高校管理者对其的定位。这就导致了教学管理工作整体地位不高,教学管理人员限于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育教学改革、管理制度建设等影响学校整体教学工作水平方面的影响被漠视,其关键作用更无处发挥。在普通高校中(不包括体育类院校),体育教学工作处于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边缘,这就导致体育教学管理队伍地位不高,处于更加边缘的地位。
(三)队伍稳定性差
由于长期处于边缘地带,并且其肩负的重要职能和作用被学校管理者忽视,而教学管理只是事务性工作、任何人都能胜任的思想还很严重,直接导致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选拔与培养的忽视,教学管理工作难以创新性的开展。再者,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与专任教师、其他岗位管理人员相比较较为困难。还有教学管理工作具有繁重、时间长、压力大等特点。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人员工作的心态与主动性,也导致了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存在不平衡心态与不稳定思想,难以安心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如果出现新的选择机会,就会出现向其他岗位“跳槽”的现象。
教学管理人员职业素质论文
一、思想道德素养过硬
教学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性管理工作,涉及学校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例如课程设置、课程安排、教材使用管理、课程临时性调整、期中期末考试安排。而其中任何一项工作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必要的影响,关系到学生毕业证书的取得问题,所以任何一项教学管理工作都必须认真对待,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把课程设置做好做细;课程安排科学合理;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材使用与管理工作及时到位,确保时效性;课程临时性调整规范有序;期中期末考试场次设置合理,考场纪律严肃认真。在实际工作中,任何一项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又会涉及很多需要协调与处理的问题,也经常会面临突发性需要解决的。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不急不躁,疏通沟通渠道,规范沟通流程,尽最大的努力协调组织好学院教学秩序。教学管理人员还需要经常耐心解答学生和教师提出的有关教学活动的各种问题,并给予合适可行的建议,确保学生到达较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目前,高校中存在较为普遍的跨校交流状况,外聘教师的管理对于教学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提高的要求进一步明显化。外聘教师不熟悉学校教学管理要求,需要相关教学管理人员耐心细致的指导学校教学管理要求,并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帮助。高校不断提出自身更高层次的发展要求,目前多数高校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的引进要求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这样使得教学管理人员队伍注入了一批新鲜的血液,传统意义中学校的教学管理岗位处于教学工作的辅助与服务地位,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上传下达、时间与地点的协调,档案的整理,为教师的工作充当服务角色,多为幕后英雄。教学管理人员所做的大量幕后工作,成绩较为不明显且不被各级领导重视,也难以得到同事的认可,长此以往会在心理方面产生情绪,进而对从事的岗位产生怀疑,具有不认同感。这就需要具有较高学历的教学管理人员做到爱岗敬业,充分意识到教学管理岗位的工作意义,摆正心态,改变传统观念,并立志对于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做出贡献。利用自己学到的先进知识,指导实践工作,大胆尝试,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我国目前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扭转教学管理水平落后的困局。同时,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还应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看法需要有彻底的改观,我国很多高校提出建设国际化一流大学的目标,这必然需要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工作作为支撑,而高水平的教学管理工作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才进行科学化,高效率的教学管理工作。这就是说编制缺失、教学管理人员完全受困于处理日常性事物中的局面会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并得到改善。
二、业务水平过硬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关系到学院教学工作运转的效率问题。熟练掌握教学流程,掌握教学管理的周期性、规律性,对于教学管理工作做到有条不紊,工作流程合理、连贯、规范。教学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至关重要,依据工作经验,提前规划安排好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时间表,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对于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教材的不断更新、教学管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教学课程的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处理都需要具有清晰的认识,需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把专业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中。除需具备专业的管理技能,清晰的工作思路之外,教学管理岗位需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学管理人员是联系上级管理部门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纽带,起到上传下达的沟通作用。需要准确理解信息并将信息及时无误的经行传达,对于相关信息的任何问题给予合理、耐心、细致的解答。另外,对于学院教学资源的分配与协调需要认真负责,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既能符合教师的基本要求,又能确保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好校内教师与外聘教师之间的平衡,尽量在条件准许的情况下,照顾校外教师的实际情况,促进校际之间交流。
三、学习能力过硬
高校教学管理水平面临亟待提高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做到具备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并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方法,并将这些理念与方法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作为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管理专业知识,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管理岗位。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实施的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了解教学管理制度,也可以主动参与校际间管理人员的座谈或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彼此先进的管理经验,也可以到教育管理优势专业院校进行系统学习,提高知识理论系统的完备性,提升相关科研能力。
作者:张雪姗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求索荣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