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方案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学改革方案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学改革方案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浅析

摘要: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的方法多、公式多、表格多,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本文通过沉浸理论的启示,对成本会计的教学情况进行法分析,针对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沉浸理论中技能和挑战相互平衡的原理,探索提升成本会计教学效果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沉浸理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一、沉浸理论

(一)沉浸理论概述

沉浸理论(Flowtheory)是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赖(MihalyCsikszentmihalyi)于1975年首次提出的,他在研究人的创造力时发现,人们在阅读、运动、艺术和音乐创作、工作、玩耍中常常会有沉浸体验。沉浸理论,又名心流理论,当人们从事难度和技能水平相当的一项任务时,所产生的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境界,这是一种忘我的心理体验。达到这种状态,人们会非常享受正在完成的这项任务,并且能够高效、顺畅地完成任务,同时,人们会完全被正在从事的活动所吸引。比如,意识的狭窄聚焦,自我意识的丧失,把不相关的知觉和想法都过滤掉,只对清晰的目标和具体的反馈有反应,是一种沉浸其中、自得其乐的状态。沉浸理论提出了影响成绩的两个主要因素是挑战和技能。相对于人们所掌握技能来说,如果挑战太高,人们就会缺少控制能力,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或挫折感;如果挑战太低人们就会因为太容易觉得无聊而失去兴趣。因此,在挑战和技能平衡的情况下,沉浸状态往往容易发生。如图1所示:1985年,马西米尼(Massimini)等人全面梳理了“挑战”与“技能”之间的关系,得到了8种组合,提出八区间心流体验模型。可见,当挑战与技能必须在一定的程度上,沉浸经验才有可能发生,如图2所示。由八区间心流体验模型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不同程度的挑战和技能之间的关系。最容易产生心流体验的区间是人们处于高挑战—高技能水平时,此时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处于最积极的状态,是最享受做这件事情的,此时完成任务的效果是最好的。较为接近心流体验区间的是图中的1区,也就是人们处于高挑战—中等技能的水平,此时人们的好胜心会被激发,人们往往会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技能,以完成任务。另一个较为接近心流体验区间的是图中的3区,也就是人们处于中等挑战—高技能的水平,此时人们拥有技能能够较好地完成这项任务,人们可以充分享受掌控带来的愉悦感。而当人们处于图8区时,也就是高挑战—低技能水平时,人们所拥有的技能远远不够完成此项任务,焦虑的心态就会油然而生,这是不利于完成任务的。因此,要想达到心流体验的关键就在于掌握好挑战和技能之间的相对关系,尽可能地使人们的状态,在1、2、3这三个区间循环。

(二)沉浸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沉浸理论告诉我们,当挑战和技能相当时,人们会产生心流体验,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兴趣很高,会忘记疲惫,不断探索以达到新的目标。这给我们学习和工作也带来了一些启示,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促使沉浸体验的产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已有认知,寻求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的平衡点,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沉浸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挑战和技能的平衡,这是人们能够达到沉浸体验的一个前提条件。教师可以将沉浸理论得到的启示即挑战和技能的平衡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就是挑战,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就是技能。如果学生在低挑战—高技能的状态下,此时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超出设定的教学目标,那么学生就会因为缺乏刺激而感到无聊或者会松弛。如果学生处在高挑战—低级技能的状态下,学生的知识水平低于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就会认为这种环境具有威胁性,从而出现焦虑甚至冷漠的状态,这时学生的学习水平就达不到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求。教师需要设法使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或接近高挑战—高技能的状态,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学习和沉浸体验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阅读全文

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园林树木识别大多情况下是对其形态的描述,随着需记忆掌握的植物间细微的相似特征的不断增加,大量的重复认知过程易使学生产生“繁杂”“枯燥”的感觉,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下降。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领,学生跟;老师讲,学生记”,以教师为主体进行一味的讲解、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听、记、背。另外,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教师周围总是形成多层包围圈,即使教师讲得筋疲力尽,仍有很多学生没能近距离地观察到教师所描述的植物性状,使得许多学生养成了“听而不察、记而不思、背而不想”的不良认知习惯,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动性 和互动性。

园林树木的新种类、新品种不断出现由于目前新品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所以“园林树木学”实践课所需认知的植物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关注和掌握相关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更为充足和时效性强的园林树木学知识。学生数量增多,师资力量缺乏目前北京林业大学园林、风景园林和观赏园艺专业共有12个班级,而专职教师只有5人,以前的实践课是1个班有2名教师授课;现在是2~3个班只有1名教师授课。由于师资力量缺乏,以前的小班上课不得不改成大班上课,教师难以照顾到每1位学生,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学生人数太多,过分拥挤,很多学生在老师讲解时无法靠近植物、观察不到植物的具体细节,等学生看到刚讲解的植物时,教师又开始对另一种植物进行讲解,导致实践课中最宝贵的直观认知过程缺失。

学生的学习不主动,对知识的掌握不系统目前的园林树木识别通常都采取集中性、突击式的学习方式,部分学生为了考试,只是在短时间内靠高强度记忆来认识植物,对于植物的了解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和零碎的。由于是通过教师语言描述而间接获得的知识,而非依靠自身的探索得到的直接知识,因此学生对其知识的记忆常表现为短时记忆,一旦离开实习地或者脱离某一特定时期,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忘。学生中普遍存在“记地不记树”“只认识处于花期的树种”等情况,对各种植物在不同物候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缺乏全面系统的掌握。

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的任务不单单是识别,还要让学生在实习中掌握树种的习性及园林用途。因此,笔者认为该课程的实习作业应不仅限于通常的实习报告,还应满足后续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需要。为此,笔者布置了冠幅大小、树高、胸径的调查,花色和花期调查,植物群落调查等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以上自主的调查工作来了解和掌握园林应用中各树种的观赏特性要求、规格要求等,以便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能根据景观建设意图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及规格。另外,笔者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展示,这既增加了教学互动性,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团结合作、演讲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考核方式上,笔者也改变了先前以实习报告和作业为单一评分标准的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如笔试、口试、现场识别、小论文、调查总结、标本制作等,同时,笔者还提高了技能考核的权重,以体现“能力本位”的培养理念,见表1和表2。(图略)

(二)教学方式

阅读全文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探析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组织

(一)情境设计与内容选取

本课程横向按会计核算岗位设计7个教学情境,纵向每个岗位以任务为驱动,按照“填制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工作过程来设计,形成纵横交错的系统化课程内容。在具体内容的选取上,通过深入调研充分了解会计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要求,将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真实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内容。参照会计职业资格标准,将会计从业资格、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考试内容融入课程,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资格标准的一致,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步骤

按照职业成长和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序化为“单项情境教学———校内单项模拟实训———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校外综合实训”四个阶段。其中,校内情境教学根据工作任务导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角色,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组织教学。教学组织步骤如下:

(三)教学组织与安排

按照会计核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教学内容整合序化为以下7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分若干个子情境,子情景又分若干项工作任务,共26个子情境,61项具体工作任务。

阅读全文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探究

[摘要]

参照《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借鉴其他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普通医学院校可建立“大学基础英语+EPS英语+大学选修英语”的课程设置模式,并改革相应的教学模式、教材和成绩评价,优化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具有较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医学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新形势;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成绩评价

国际交往的双向性与跨文化交际的要求是目前英语学习者面临的新形势之一(王守仁,2001)。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以通用英语和通识英语教学为主、学术英语教学为辅(胡开宝、谢丽欣,2014)。大学英语课程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当前的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地域性差异、生源质量、专业特点、培养目标等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在加强学生英语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也就是ESP水平和能力。2014年12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南》)也明确提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笔者结合一所普通医学院学分制改革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期经验,通过查阅文献、借鉴相关院校改革和科研成果,结合社会、学生需求分析,提出一套符合普通医学院校实际、具有较强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一、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研究特点分析

近几年,各高等院校积极改革探索,提出多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方案,如山东理工大学(2013.6)基于分级教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2012.12)、河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案(2012.12)等。笔者通过CNKI学术搜索,对学分制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以下特点:

阅读全文

高职药理学教学改革途径

摘要: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高职药理学教学方案是以开发和发展药学服务为中心出发,强调了药学服务的重要性,在原有基础上对传统高职药理学教学方案进行改革。高职药理学教学方案的改革过程要以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方向为标准,做到教学过程与工作需求的结合。通过开展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直观地认识和了解职业需求。对动物教学实验和药房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改革,以第二课堂的形式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使得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高职药理学教学改革方案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关键词:药学服务;高职教育;药理学;教学改革方案

1引言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主要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这就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实践性为主,这是与传统理论当先的教育方式之间最大的差别。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开始增加。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高职药理学教学方案,就是通过改革增强实践教学在药理学教学内容中的占比,使学生更加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让学生在社会中更具竞争力。

2简述药学服务概念

药学服务是当代对于医疗行业的一种新的需求,药学服务主要载体是药师,药学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患者,药师通过相关的药理学知识为患者构建个性化医疗方案。实际上,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药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常常被忽略,很少有人能够正确认识到药师工作的真正意义。但药师在医疗体系中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辛劳是不能被忽略的,药师的工作内容也是医疗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体制和医疗保障体制的发展,构建良好健康的新型医患关系逐渐走入千家万户。与此同时,以药师和患者为主要对象的药学服务理念也逐渐得到重视。药学服务的相关工作内容也成为提升和优化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内容。

3以药学服务为核心的教学改革途径

阅读全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课程改革

摘要: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先进智能装备,展示了一个国家的制造水平与科技水平。本文根据机器人教学的课程特点,结合应用型本科的教学定位,对机器人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机器人教学课程改革方案以及研制了配套的教学器材,为探索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机器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机器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教学器材

一、引言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机器人教学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得到了很多高校的认可。在本科院校中,机器人教学的本质是将机器人技术应用到本科教学中,它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编程、机械科学、材料科学和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1-3]。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机器人研究结构有洛桑联邦理工大学、意大利技术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和乔治亚理工大学等,它们均将能开发一套完善的机器人教学体系作为加速新一代机器人教学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大量应用,对于具有机器人设备的企业来讲,急缺能够机器人设计与开发、系统集成应用以及机器人维修维护的技能型人才。然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都缺少较为完善的机器人教学体系,甚至有些学校的教学方式很陈旧,根本不适应市场需求。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笔者认为江苏理工学院要想培养合格的机器人人才,必须探索新的机器人教学模式,同时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为企业输出真正有用的机器人工程师。

二、机器人课程教学现状

为了响应“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的发展计划,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了机器人教学的相关课程[4,5]。但就调研结果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机器人教学存着以下几个问题。1.课程教材不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与机器人教学相关的课程教材比较陈旧,例如贠超版的《机器人学导论》[6]、熊友伦版的《机器人技术基础》[7]等,缺少与时俱进的内容更新。另外,据调研结果显示,90%左右的高校使用的课程教材不同,课程体系也各有千秋。甚至,有的高校制定的课程体系存在较大的问题,如机器人教学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机器人教学内容深度不够等。2.师资力量不足。在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却极度缺乏机器人专业的师资。据调研结果显示,几乎每所院校都面临着招不到机器人专业教师的状况。师资力量也青黄不接,新来的教师不足以胜任机器人教学工作,而经验丰富的核心教师稀缺。有些学校也急功近利,想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合格的机器人教师,但专业教师却因烦琐的工作倍感压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3.教学器材缺乏。机器人教学器材是发展机器人教学必不可缺的一环。然而,机器人设备采购成本高,这导致不少高校的采购体量小或者采购的器材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专注生产机器人设备的厂家也缺少机器人配套使用的课程,而高校也缺少适当的议价手段,最终使得双方都得不到满意的结果。4.实践平台有限。学生缺少机器人时间的平台。导致这个现状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两点:(1)学校缺少资金大规模购买机器人工作站或实训站,或者缺少能够容纳多套机器人设备的大平层教室。(2)社会的机器人比赛都比较低级,缺少与机器人实际操作技能相关的竞赛,不少机器人大赛只是个噱头,更多地是主办方想引诱高校购买其昂贵的比赛器材。

三、机器人课程改革方案

阅读全文

基础教育改革方案效能分析

一、世界背景中的我国基础教育“深改”

1.抓住高考改革的“牛鼻子”,对基础教育的“素质培育导向”改革形成倒逼机制。

2013年,教育部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确立了基于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教育部启动了高考改革,确立了“3+3”的高考新方案,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环境指日可待。当然,国家对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的干预主要是依靠多样化的评估与督导实现的,而非依赖单一的高考制度变革,用高考给学生松绑是大势所趋。应该说,多一把改革的尺子,基础教育就能多一份改革的活力,多一片自主发展、自由创作的天地。

2.依托课程改革的“轴心骨”,借此撬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船。

新世纪之初,我国学者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视为基础教育全局改革的抓手——推动国家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着力推进“三维”课程目标、三级课程体制、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与教学评价改革,由此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在新课程体制下,学校的课程权利、教师的课改创意、学生的自主空间得到了保证,僵化的旧课程体制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矫治。

3.利用教师专业的“助推器”,引导改革走向实践、改出实效、落到实处。

目前,国家启动了一系列的教师标准建设,制定《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启动全新的教师资格认定方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等,实施大制度化的以“国培”领先的“三级培训”活动,试图以此把新课程理念植入教育实践的体内与教师的观念系统中去。

阅读全文

军校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课程思政方案

摘要:概述军校计算机系统与网络课程的性质,提出军校特色的课程思政目标设计,从提升育人能力、制订教学计划、挖掘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构建综合体系五方面详细阐述“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课程思政;军校;计算机系统与网络;五位一体

主席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1]。立德树人是培养现代化新型军事人才的根本要求,是实现科技强军、科技兴军的根本保证。当前,网络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层面,网络安全已成为关乎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计算机系统与网络作为军事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其课程特点使其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院通过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育人体系的融合与构建,实现德智融合、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在培育和践行军人核心价值观、激发学员的爱国情怀和网络安全意识、强化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课程思政的目标设计

1.1提高教员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锻造优质的思政教员队伍体系

课程思政的基础在于教员,需要转变部分教员对教学工作的旧观念、旧思想,在教员内心构建全面育人的理念,使其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是为战育人的必然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课程组部分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情感互动的问题,对于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导致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生搬硬套、简单粗暴的方式引入思政元素,很难实现思政过程中有温度、有情感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目标。通过研究,使教员提高思想意识,厘清思路方法,认识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提高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具备深厚的思政育人能力与素养,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员。

1.2聚焦规划设计和教学模式构建立体的思政育人课程体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