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交通专题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交通运输行业专题分析报告
根据元月17日县扫黑办下发的《关于报送“专题分析报告”有关具体事项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结合实际,组织人员,认真梳理了我县交通运输领域的突出问题,撰写了我县交通运输行业的专题报告,现将专题分析报告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4190公里(其中县道338.904公里,乡道635.076公里,村道2800公里)。根据职能,15条县乡公路共计338.904公里由我局负责建设、管理、养护。拥有客运企业5家(其中班线客运3家,公交公司1家,出租车公司1家),营运班线客运车辆105辆,公交车101辆,出租车80辆;货运公司3家,物流企业20家,物流车辆900多辆;驾驶员培训学校4家、维修企业10家。2020年县重点工程项目5个。
二、存在问题
经梳理我局将所有问题疏理归类成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情况详见附件《问题清单》)一是扫黑除恶工作初期存在落实“等待观望”;二是行业治理还存在乱象;三是部门联动不够;四是监督约束不够。
三、原因分析
对照以上问题,一一分析其原因。
交通局专题民主生活会工作方案
一、会议时间
2014年7月3日,会期一天。
二、会议地点
县交通运输局六楼会议室。
三、会议主题
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市委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坚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民主团结,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解决“四风”问题,促使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群众工作本领,从而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四、参会人员(共20人)。
公路网管理设计的GIS应用
1系统开发目标 辽宁省公路网规划及管理决策支持信息可视化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平台,以全省公路网络为研究对象,建立全省范围的可视化公路管理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对公路交通地理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处理以及进行省域交通需求预测分析和评价,为各级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提供详尽准确的决策辅助信息,并实现信息的可视化输出。考虑到当前和未来的公路管理需求、结合现有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目前的经济状况,系统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下: (l)系统、规范地收集区域内各级公路网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建立基于GIS的公路网管理系统数据库,并实时更新,从而为公路主管部门提供及时、准确、较全面的公路管理信息。 (2)制订科学、实用、完善的公路网管理系统,通过对公路网交通质量、运行变化趋势的分析,提出公路网改造建议,定期产生分析报告,为公路管理部门及相关单位提供管理和决策依据及辅助手段。 (3)协调公路网管理、规划及建设之间的工作。对规划部门提供的公路网方案进行评价和动态滚动管理,对建设部门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后评价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4)能以多种方式进行有关公路的各类统计分析,输出公路交通各类专题图、报表等,便于公路各部门进一步分析研究。 2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包括交通信息采集与分析系统、交通需求预测与更新系统、网络交通分配与评价系统、动态电子地图设计及信息可视化系统。 系统从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中获得公路交通网络结构信息、与公路相关的铁路、河流、山脉、政区等区域空间信息,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从公路网络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中获得区域经济、人口、公路交通流时间分布规律、交通流空间分布规律以及0一D分布等公路交通信息,建立公路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根据公路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中的历年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推算全网络短期任意时间的交通量,再根据新的实测的交通信息实时更新预测交通流;利用公路网络交通分配及网络评价系统对公路通行能力的分析、对交通延误的分析及对公路车速模型的研究结果,对现有公路网进行交通质量评价及公路网运行状况评价,对道路上的交通拥挤和交通阻塞进行有效的预测,从而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或者对公路网进行改造(包括开新路、旧路等级提高及网络结构调整等)等。 依据公路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利用GIS技术,设计动态电子地图系统,并进行信息可视化系统设计,最后输出成果,定期产生分析报告及报表。 系统的开发软件平台为:①GIS软件平台:Mapinfo公司的组件式GIS控件MapX4.氏②数据库软件平台:微软Access数据库;③开发环境:微软VisualBasie6.0。 2.1交通信息采集分析及数据库系统 此部分主要由数据库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及推算系统三个模块构成。其中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公路网络结构数据库、区域空间信息数据库、交通量信息数据库、区域社会经济信息数据库和O一D矩阵信息数据库。前两者组成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后三者组成了公路交通信息数据库。数据分析系统包括公路网络特性分析、交通量时空特性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分析以及O一D矩阵分析等。推算系统则包括路网交通量的时空分布推算、网络O一D矩阵推算等。整个公路网络交数据库系统是公路网管理技术的基础信息支持系统,它是面向公路网络管理与规划需要、基于GIS的公路网管理数据库系统,它包括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管理和组织。我们在辽宁省1:科万基础地理数据上,建立全省公路地理信息系统分布式数据库。把公路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划分为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立交、行政区划、河流、乡镇、村庄等点、线、面特征层,利用系统的专题图层来进行有效的存贮管理。在矢量化的过程中,同时输人图形对象的基本属性如交通量、道路宽度、路段长度等,与后台的数据库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其中属性数据存储在常规的关系型数据库中,空间几何数据存储在空间数据管理系统中,两个子系统之间使用一种标识符联系起来。 把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交通的管理更加方便快捷和形象直观,并彻底改变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管理及资料保存的传统模式,从而实现交通管理与规划的计算机自动化。通过所建立的数据库,可快速查询建设、管理、养护所急需的数据,全面准确地提供管理和决策的分析信息。 2.2交通需求预测及更新系统 公路网络交通需求预测系统是利用公路网络信息采集系统建立的数据库对区域未来交通需求做出合乎逻辑的定量预测,它是进行公路网络规划、公路网络常规管理、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共同基础。公路交通需求预测包括综合交通运输发展预测、公路交通发展预测、公路交通量分布预测及公路交通量分配预测四部分。 根据公路交通基础信息数据库系统中的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可以推算全网络短期任意时间的交通量,再根据新的实测交通信息实时更新预测交通流量,从而为进一步的网络交通分配与评价服务。 2.3网络交通分配与评价系统 本系统首先利用前述子系统得到的交通量信息(公路交通条件)和网络结构信息(公路几何条件)对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公路路段的通行能力以及不同类型交通节点的通行能力进行分析。 在通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公路网络交通分配模型库,以便针对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交通分配模型(如最短路交通分配模型、容量限制交通分配模型、多路径交通分配模型、多路径一容量限制交通分配模型等)对公路网交通量进行分配预测,即把预测的各基年O一D矩阵分配到具体的公路网络上。 #p#分页标题#e# 利用分配交通量与公路通行能力分析结果,对公路网络交通质量进行评价。这里所要评价的技术指标包括两类:一类是反映路网结构性能的指标,主要包括公路网密度,公路网连通度,公路网铺面率,公路网的可达性以及公路网中位点的吻合性等;另一类是反映路网使用功能的指标,主要有公路网平均车速,公路网拥挤率,公路网平均交通事故率,公路网服务水平等。 2.4动态电子地图系统 动态电子地图子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在辽宁省1:科万地理数据图上,基于GIS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交通信息数据库生成动态电子地图。 其基本功能是:用缩放、漫游等工具查看地图,建立数据与地图对象的关联,查询并显示数据(包括各种格式的图形数据),增加、删除及合并路段等。 电子地图上的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公路的改建或延伸,路段交通量的增加或减少,公共设施的变动或添加,这些变化在更新数据库信息的同时也更新电子地图上的有关内容,这也是之所以称之为动态电子地图的原因。 在动态电子地图系统中,具有地理特征的信息是分层管理和存储的。每一图层放有特征相同或相近的地理对象,并且有一个数据库表与之对应,图层中每一对象与数据库表中的一条记录相对应,这种关系是一一对应且是唯一的。利用层的概念来管理、贮存和分析信息,然后把不同的图层相互叠加起来,实玫妞寸研究区域信息的可视化。 2.5信息可视化及成果输出系统 信息可视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GIS技术,实现图形与数据的结合,以数据可视化的方式,提供一种崭新决策支持方法的系统。通过信息可视化的平台—动态电子地图多维地显示数据,提示数据之间的关联以及隐藏在数据后面的信息,使数据为人们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在信息可视化系统中,通过GIS的存储、管理、检索、分析、描述空间物体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等功能,将公路交通基础信息、公路网现状、规划信息等以形象、直观的图形、图像方式描述出来。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功能,建立多种管理要素的空间联系,能以最佳方式、最少重复为管理、规划、评价等服务。 信息可视化及成果输出系统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功能: ①路网数据库的可视化更新和修改 对路网信息数据库的更新工作分为两部分:一是增加新的记录,二是对原有的记录进行修改。 在电子地图上通过菜单栏“路网管理”实现这两项功能,具体包括增加路段、删除路段、路段合并、路段分割等。 ②图形对象和属性数据的双向选择 本系统提供图形对象和属性数据的双向选择功能,既可以通过对图形对象的选择来查询属性数据,也可以通过属性数据来找出对应的图形对象。 ③交通信息决策支持分析 交通信息决策支持分析包括前述的交通需求预测分析系统、交通分配与评价系统,主要由交通网络系统分析基础软件“交运之星一TRANSTAR’,的公路交通版完成。利用本系统的“预测分析”菜单栏可以完成辽宁省路网数据库格式与TRANSTAR(公路交通版)的文件格式之间的转换,并对服ANSTAR(公路交通版)核心模块调用以完成相关统计分析。 ④专题地图制作 电子地图上的“专题制作”菜单栏提供了生成和修改各种路网交通信息专题地图的功能。这些专题图包括路网方面的如节点类型、全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全日通行能力、技术等级、路面等级等专题图;交通区方面的如土地面积、总人口、GDP、公路客货运量等专题图。 ⑤成果输出 一是在打印机端口将成果进行打印,二是将地图和专题图窗口另存为各种格式的文件。 动态电子地图系统和信息可视化系统是紧密联系的,是路网管理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电子地图是实现信息可视化的必要前提,信息可视化是动态电子地图实现的必然结果。 3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了基于GIS技术的公路网管理系统的设计过程,并在辽宁省的高等级公路网规划和本溪一辽中、四平一阜新、海城一东港、庄河一盖州四条线路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该系统的深人研究和广泛开展将有利于我国公路网管理的计算机化和智能化。 为实现我国公路交通信息化的目标,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公路网络交通数据库的思想,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争取早日建立全国公路交通信息数据库,其中应包括点状特征数据库(收费站、交叉口和公路主枢纽等)、.线状特征数据库和面状特征数据库(人口、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信息等)。
科技期刊在线出版流程优化
互联网电脑端及近年来的互联网移动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为科技期刊传统运营模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机遇,[1]促使科技期刊必须紧跟技术进步,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进行流程重塑,以不断提高传播效率。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各种数字出版平台以及网络(PC端和移动端)社交平台,均为科技期刊缩短出版时间和及时最新研究进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科技期刊通过组稿及审稿与编修到网络在线出版,通过流程优化或建立网上工作绿色通道,提高了科技期刊的稿件处理效率与传播效果。
一、组稿策划中多种沟通方式的应用
科技期刊编辑针对确定的约稿专题,进行组织和约取研究者撰写稿件,是落实实施的重要环节。[2]而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各种交流途径或社交平台,可克服时空地域的限制,进行更高效更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从最初借助电子邮箱、QQ到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组稿,均有力促进了组稿交流的效率与质量,节省了时间。特别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更是为快速组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便捷性,这在互联网广泛应用之前是难以想象的。在世界多国发生的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互联网为科技期刊组稿提供了有益帮助与支撑。以《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例,有关疫情的专题确定后,按防控要求进行居家办公期间,借助互联网,编辑部积极落实组稿,通过微信群等移动互联网平台,讨论并进行专题组稿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期刊的网上专家电子数据库筛选并确定撰稿专家、准备电子约稿函、沟通确定在线的相关平台等,通过多渠道专题征稿信息。对遴选出的约稿专家,如影像、临床、流行病学等与疫情防控和临床诊治密切相关领域的专家,编辑通过微信、网络视频等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针对性定向联系和约稿。同时,用互联网平台有关专题的征稿信息,在国内外广泛征集相关稿件,如,第一时间在期刊的编委专家微信群疫情专题约稿信息,在期刊官网主页滚动播出约稿函,还在期刊公众号(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相关信息等。这些措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不到一周时间第一篇疫情专题稿件即完成撰写并投稿,之后,陆续收到相关专题稿件并且投稿数量逐渐增加。可见,互联网为科技期刊高效组稿提供了极大帮助。
二、编辑部微信工作群助力重要稿件优先初审
针对创新性成果类稿件或专题约稿类稿件,编辑部通过设立快捷处理通道,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稿件各环节的处理。编辑部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时协调专题稿件进展情况。相关编辑负责的定向沟通约稿专家在完成稿件撰写,并在期刊网站提交成功后,编辑及时了解相关进展并在编辑部工作微信群留言告知组稿情况。相关稿件处理人员在收到信息后,启动初审并进行后续流程处理响应。
三、利用互联网平台组织专家高效完成外审
在初审完成后,严格进行专家评审把关,以确保稿件科学性,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3]学术期刊的科学性是立身之本,必须严格审稿把关。[4]利用互联网平台,组织专家在期刊的稿件采编平台进行网上评审,同时通过邮箱或微信方式与专家沟通联系,这既有效缩短了审稿时间,提高了审稿效率,又确保录用稿件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稿件刊发的时效性。针对重要约稿或专题稿件可进一步通过协调、优化评审流程等环节,以保障高效率地完成稿件处理,也确保刊发稿件的学术质量。例如,在请专家进行网络评审时,告知审稿专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完成重要稿件的评审;特殊时期,需要改变以往处理稿件的常规流程,将某篇稿件的不同专家评审意见全部返回后再统一进行后续处理的传统流程,变为对部分已完成评审的专家意见,若评审意见仅需要作者修改,则在意见返回后,编辑于第一时间通过邮箱或通过微信反馈给作者,以便作者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在作者按先期返回意见进行修改的同时,待其他专家提交评审意见后,编辑将其再发给作者进一步修改完善。这种方式既确保严格的把关,保证稿件学术质量,又节省编修时间,便于尽早刊发。以有关肺炎专题组稿为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组约的稿件最短评审时间是当天即有部分专家返回评审意见,这为完成稿件后续处理并及时提供了帮助。
幼儿园安全教育论文
一、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丰富教育内容,优化信息来源
信息量大是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的一大优势,在幼儿安全教育上,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选取合适的教育内容,并通过自己的筛选、整合、创编,不断优化信息来源,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导向功能。
1.播放系列专题片
每学期开始,教师要制定幼儿安全教育计划,按照年段、季节、类型给孩子播放专题教育片。内容可以涉及幼儿的游戏安全、行为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诸多方面。具体可以细化到防火防水防电,冬天要特别注意防冻防滑倒,出行时如何遵守交通法规,饮食时有哪些卫生习惯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如网上有系列专题片《米卡好习惯》,就包含了很多内容,非常适合幼儿观看。幼儿在观看中可以学到面对火灾、震灾时安全逃离的方法,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2.制作安全教育课件
平时活动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制作一些安全教育的课件,以帮助幼儿理解、接受教材内容。如大班在学习《安全用电》时,我通过信息技术,用动画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各个小动物在用电时的不同做法,以及产生的不同后果,幼儿们通过观看、讨论,很直观地懂得哪种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是错的,然后我再配以儿歌,让孩子们诵读,孩子们学得轻松,掌握了安全用电的最基本知识。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引起感知刺激,提升教育效果
PGIS交通管理体系研究
本文作者:李建民 陈学浩 单位: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
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以下简称综合平台)的建设,贯穿“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整合交通管理信息资源和业务系统软件,建立一个满足实战需求、信息高度共享、面向一线民警日常工作的交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PGIS平台软件是由公安部统一组织开发,根据统一的标准规范,能够为各类应用开发提供统一的工具软件、基础服务和应用模版。为更好的深化综合平台的应用,需在综合平台中加入PGIS的应用,使之能更好的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水平。随着综合平台的推进,交管信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交通管理静态信息与PGIS结合起来会进一步促进交通管理部门以专业化、综合化的地理信息为基础,将监控视频、交通控制信号、交通事故接处警、警车GPS定位、交通违章检测等实施动态信息;将警力分布、交通标志、停车场地位置及容量等集成起来进行综合管理、分析,为各级交警支队、交警大队、交警中队提供快速、及时、可视化的交通管理信息,以便交通管理人员对各种交通事故做出快速响应,并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同时,还可以进行交通专题信息检索查询;对主要交通要道实行路况监控;对道路与交通管理设施监管;协调刑侦、消防、急救、排障等;进行最短与最佳路径分析;进行动态交通调度;进行辖区交通管理;进行交通规划等。对路政建设、人口分布状况、综合流动人口等信息分析,做出城市交通管理的有关措施和规划等[1]。
1系统架构
综合平台集成PGIS功能,统一使用PGIS平台服务集的功能,通过嵌入PGIS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函数,根据配置的PGIS平台地址参数,在Web层调用PGIS平台提供的相应功能,完成与PGIS平台数据的交互。在逻辑上综合平台和PGIS平台是两个独立的系统,综合平台作为PGIS应用系统,在PGIS平台上构建的各种交管应用功能。PGIS与综合平台都是采用部省市三级,通过数据传输上传数据,这就意味着综合平台可以在根据不同的需求调用PGIS相应的基础数据,地图信息。
2系统功能设计
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包括机动车登记、驾驶证登记、违法处理、事故处理,危化品运输管理等系统,通过引入PGIS技术,实现与PGIS平台关联后,增加功能。综合平台统计分析功能通过引入PGIS平台应用后,可以实现地图与统计图表的合并显示,使统计结果更加直观。通过违法事故地图标识,可以直观地违法、事故的发生地,并查看该地的电子监控照片或视频,交通管理部门可以直观有效对事故高发地进行判定,采取相应措施来规避事故。车管所、电子监控、公路卡口、停车场等基础数据均加入电子坐标字段,采集GPS电子坐标信息。机动车办理业务、违章、过卡口、停车等记录信息时均将基础数据电子坐标带入轨迹信息中。综合平台按照号牌号码及时间范围,与稽查布控模块相关联,通过调用警用综合地理信息查询服务,在地图上标志车辆轨迹信息。对于有监控照片存在的,用户可点击轨迹点查看监控照片。通过在警车安装GPS接收器和警员携带装有GPS系统的手持机,并通过GSM网络的GPRS实时数据技术传输来实现对人、车的管理,进而达到对勤务进行管理的目的。通过勤务设备及GPS实时监控产生的历史轨迹和报警数据,统计各单位迟到、早退、脱岗情况,考核警员巡逻勤务。剧车辆安装GPS终端设备采集电子坐标,并通过网络将电子坐标信息通过综合平台剧车辆电子坐标接口写入电子坐标信息。综合平台按照号牌号码及时间范围,通过调用警用综合地理信息查询服务,在地图上标志车辆轨迹信息,查看机动车是否按照规定的路线行驶。综合平台按照设备设施类型,通过调用警用综合地理信息查询服务,查询交管设备设施图层,在地图上显示各类设备设施,并显示设备的状态。综合平台可任意叠加多个数据图层,分析公安交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叠加设备设施图层与事故图层叠加分析设备设施是否合理。
3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工信局依法行政工作报告
2019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第二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并按照《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统一部署,认真落实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全面依法履行职能,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推行政务公开,为建设法治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依法行政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贯彻落实区依法行政工作部署,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我局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按照《中共广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荔法治委〔2019〕4号)的职责任务和分工安排,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科工商信局2019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明确分工,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认真执行好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任务,推进我局法治建设。
(二)设置法制机构,强化法制审核职责。我局结合机构改革,我局在内设科室中设置了综合法规科,分配两名法律专业的人员负责本单位依法行政工作的全面开展,并继续聘请常年法律顾问,设置专职法制员,就我局法律相关工作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提供了机构和人员保障。
(三)深入推进全体干部职工学法,提升依法履职意识。一是修订局党组会议制度,不断完善局领导学法制度,在将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全面依法治国和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要举措列入我局党组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基础上,组织集中学习了《中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召开学习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交流暨中心组主题学习研讨(扩大)会议。二是加强干部职工知识培训,邀请专家教授为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宣讲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纲要》《新时代、新征程、新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提升干部职工,对关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和学法用法水平。三是利用广州市公务员培训网络大学堂、慕课堂(APP软件)和广州市普法网等平台,加大公务员学法考核力度。2019年11月11日至12月11日,我局积极发动全体在职在编干部职工参加“2019年度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经统计,参考人数91人,参考率与通过率均是100%,平均分约90分。四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人员培训,组织新进公务员参加行政执法考试,并依托“广州市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网上考试系统”,加强对行政执法资格证的管理及定期清理工作。五是购买发放普法学习书籍,组织干部职工学习。通过局党组中心组学习、支部组织生活会和法律讲座等开展专题集中学习,借助公务员网络大学堂、党员随身微教育平台等开展法治专题个人学习。
(四)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党组会议职责范围内的重大事项,把贯彻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市、区委、区政府的决策精神、工作部署与我局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处理,特别是对涉及全局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坚持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原则和程序。
(五)严格“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程序。凡属“三重一大”事项,都经过决策酝酿、集体决策和执行决策程序,由局党组成员以局党组会议形式集体讨论决定,并邀请或要求相关人员列席会议。“三重一大”事项经局党组会议决策后,由班子成员按分工和职责组织实施。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反转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针对工科专业概论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考虑到新生特点,探讨了反转课堂在概论类课程中的教学设计思路。该研究基于反转化的认知方法,让学生先感知再探索,将开放的课程资源与双师型的教师配置相结合。教学模式上采用小组化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个人和小组进行课程设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表明该教学设计方法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反转课堂;自主学习;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反转课堂是一种源于美国的新型教学形态,一般指基于信息化技术,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和理论通过视频、课件等资料形式分享到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网上自学—发现问题—课上讨论—课后巩固的方式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1-2]。这种教学设计采用反向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导地位,非常适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目前在许多中小学课程中进行了多种改进和实践[3],但是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较少[4]。高等教育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正向课堂教学方法为主,一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多是个别课程少数时期的应用与探索。教育部2000年提出“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5],此后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掀起了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高潮。在这场教改探索中,贴近工程实际的项目式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研究和推广[6-7],而对反转教学的应用研究匮乏。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为依托,结合实践探索反转教学理念在概论类课程中的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一、课程特点与人才培养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一个全面概括性的认识,掌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当前轨道交通的新技术设备以及其配套的运营组织,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夯实专业基础。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相比,概论和高论类课程的教学不仅受行业专业特征、学生特征和常规教学方法的影响,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受课程定位的影响,其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现状如下:
(一)概论类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而零碎。本课程包含线网规划、线路设计、车站、车辆、供电、信号与通信、交通驾驶、运营组织等内容,涉及交通工程、建筑工程、通信工程、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学科。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整个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而零散,如果沿用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那么识记、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就变得困难而耗时,教学实效性较差。但是每个学科包含的内容技术性并不很强,不适用项目式教学。
(二)概论课程定位是先期引导,承担专业知识和文化价值双重教学任务。概论类课程多在一年级开设,是学生接触专业知识的伊始,课程内容往往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层面,如本课程的内容还包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史、国内外经典案例以及最新技术和理论的介绍。行业的文化背景、发展历程和价值理念的传承也属于此类课程的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