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交通工程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摘要: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文章在分析现有课程体系和考核方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进行了分类,且根据各类课程的特点,提出了基于交通工程课程体系的考核方式改革方案,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改革方案进行评价。
关键词:交通工程;考核方式;课程体系;无纸化;课程分类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活动效果的一个基本环节,考核成绩既是学生学习效果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体现[1]。课程考核方式包括考试、报告、作业和现场考核等多种[2]。目前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理论环节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辅以平时作业和考勤,只有极少数课程采用开卷考试。实践环节则以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设计报告、实习日志以及考勤等作为考核依据。以上考核方式非常片面,不能够全面反映课程的特点,容易忽视学生的课堂表现,无法全面体现教学效果[3]。项目征求任课教师意见,根据课程教学特点,对课程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
一、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概述
(一)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分类。根据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习课程和实验课程,课程体系见图1。
(二)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特点。东北林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起源于交通运输专业,主要学习交通特性分析、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设计和交通运营管理等传统课程。传统课程的考核方式比较成熟,改革内容有限,主要体现在调整考试和平时成绩的权重上[4]。交通工程专业属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占有较大比重,而实践环节的考核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传统的考核方式面临更多的挑战,是考核方式改革的重点[5]。
二、基于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考核方式改革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摘要】根据地方性高校的特点及对我校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选题、设计内容、过程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本专业毕业设计进行改革,突出以交通设计为主,道路设计、论文为辅的方式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毕业质量控制体系。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成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毕业设计改革措施有效,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地方院校;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交通设计;道路设计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设计的检验。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主要是运用四年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完成交通规划、交通设计、道路设计或撰写专业论文;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查阅资料、图纸、手册和编写设计技术文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踏实、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全局观念和经济观念。鉴于地方院校的独特性,有必要对其毕业设计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地方院校的毕业设计组织形式,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完成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毕业设计问题分析
近年来,佛山市及珠三角地区城市交通、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对交通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迫切,我校及时增设交通工程专业,于2013年正式招生。本校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在广佛地区,从事规划设计、工程建设和运营组织等工作。现有两届毕业生,共70人,其中2013级36人。2013级毕业生中做毕业论文者28人,主要对佛山市的常见交通问题进行阐述,如佛山市禅城区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一环高速化对沿线区域交通组织的影响研究等。选做设计8人,主要进行公路初步设计。从提交的成果来看,设计成果质量更高一些,论文的水平普遍较低,如前期资料采集不完整、数据处理分析不充分、问题分析不到位、理论探索积极性差、创新能力不够等,甚至还存在抄袭、拼凑现象。鉴于2013级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对2014级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按照以做交通设计为主,做道路设计、论文为辅的方式开展,控制做论文的人数在10%内。
二、选题要求
题目应尽量结合实际,具有使用价值,一人一题,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题目的难易程度和份量要适当,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能完成任务。题目类型分设计(交通设计、道路设计)和论文两部分,其中交通设计包括改建与治理型交通设计和新建设施型交通设计,推荐进行改建与治理型交通设计,主要以佛山市本地的道路交通设施为对象,围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开展交通设计;道路设计资料来源于当地设计院,主要进行市政道路设计;论文主要包括对新领域、新技术、新理论的综述和探索,对已有理论或技术的拓展,对已有理论或技术在新领域中的综合运用等。本课程改革主要围绕交通设计进行,下文对改建与治理型交通设计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流程进行了重点阐述。
交通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探讨
【摘要】采用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方法对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讲授方式进行改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参与探索过程,转变传统师讲与生听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以及独立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养成科学的思考方法,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动手与思考能力。
【关键词】开放性实验教学;交通工程;教学改革
1引言
目前,在地方高校交通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程度浅、动手能力差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变教学模式,融合新方法。高校实验室在教学空间、时间和学习内容等方面对学生开放,由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实验设计与学习,称为开放性实验教学[1]。开放性实验教学通过开放实验室,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主动探索和研究的场所,更加注重过程性和实践性。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方案设计、实施和评价。由于开放性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侧重学生动手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于是本文考虑将开放性实验教学融于交通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探索本科院校交通工程专业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身参与感和收获感,以使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更有成效。
2交通工程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设计
2.1开放性实验教学分析
交通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土木工程、美学、心理学等[2]。开放性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还是高校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交通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富有足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的创新精神,具有坚实牢固的基础知识,掌握必备的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毕业之后能够在交通工程领域从事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设计、交通工程规划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传统交通工程实验教学中,教师会将授课大纲上的教学内容直接讲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难免有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发信息玩游戏等小动作,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理解不深等问题。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思想和方法,更注重因材施教、尊重、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迸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实践。因此,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验,将专业知识融于其中,在对学生培养中,需要学生掌握定性分析、定量计算,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专业软硬件设备应用能力、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基础数据采集能力、应用成果表达能力等。
轨道交通工程照明专业项目管理探析
摘要:轨道交通低压动力与照明专业的项目管理涉及不同专业、不同承包商之间的协作与沟通。详细介绍了轨道交通低压动力与照明专业项目管理过程,总结分析了低压动力与照明专业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难点,结合已建成线路的经验提出了有效的管理措施,可为后续建设线路在施工阶段的专业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低压动力;照明;项目管理;技术难点;解决措施
轨道交通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专业众多,建设周期长,尤其是低压动力与照明专业,几乎牵扯轨道交通工程的每一个专业,具有专业接口管理纷繁复杂的特点。因此,如何合理地把控工程中各环节的技术难点尤为重要。
1轨道交通低压动力与照明专业项目管理
轨道交通低压动力与照明专业项目管理流程包括:初步设计(参与审查)、设计院提交甲供设备用户需求书、设计院完成招标出图、编制甲供设备招标文件、甲供设备招标、组织编制施工图实施细则、开展甲供设备设计联络、组织深化设计、设计院完成施工图设计、机电安装工程招标、甲供设备进场安装、管线及末端安装、低压设备调试、工程验收、专家评审、工程结算等。经对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总结和分析,轨道交通低压动力与照明专业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技术难点。
1.1接口管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动力与照明系统与各个系统间都存在接口,主要包括供电、综合监控、通信、信号、AFC、屏蔽门、气体灭火、电扶梯、通风空调、给排水、人防、防淹门、导向、安检、商业开发、车辆段工艺设备十六大类。由于接口类型多,且每条线路在接口细节划分上都有所区别,稍有管理疏忽就会导致专业间接口类型不匹配或缺失,因此需要在两方面加强接口管理:1)加强设计管理。在施工图实施细则最终定稿前要求设计单位与每个专业设计进行沟通确认,确定各接口的细节技术问题,落实到施工图实施细则中。2)加强招标文件管理。无论是机电安装工程的招标文件,还是各专业甲供设备、系统集成标招标文件,均需要把设计确认的接口反映到招标文件中,确保文件前后的一致性。
1.2施工图实施细则管理。施工图实施细则是指导各个工点设计院开展设计的技术指南,便于统一全线设计标准,避免因工点设计人员的差异导致同一条线存在不同的设计标准。该细则中包含了设计接口、主要系统设计方案(动力配电、环控、照明、插座)、各设备选型原则、设备编号原则等各类重要设计指标。根据初期线路建设经验,正是由于没有统一施工图实施细则,导致线路设计标准因工点设计人员的差异出现同一施工内容存在不同的设计方案,给后续的运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问题。因此,抓好施工图实施细则的编制对施工图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在方式上可通过组织多次施工图实施细则的专业内部讨论会和审查会,结合已建成线路的经验,要求总体设计院完善施工图实施细则中的各项要求,直至最终定稿后开放给各工点设计院予以执行。
人工智能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促进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阐述交通工程课程教材体系现状,提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教学概念。从交通大数据挖掘、交通图像模式识别与交通仿真系统开发等三个方面构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材体系。探索被动式灌输到主动式学习以及从教室教学到企业教学转变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适合交通工程+人工智能教学改革特色的课程考核方式。人工智能时代下,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学改革;交通工程;人工智能
0引言
我国交通工程专业已发展数十余年,据统计,[1]已有100多所院校开设了交通工程专业,各个高校的交通工程专业基本是由各自优势学科拓展而来,比如东南大学和同济大学均是由土木工程系拓展而来,北京交通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均是由道路铁路工程系扩展而来,南京理工大学等是由自动化学科扩展而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是由航空管理系扩展而来,重庆交通大学则是在1984年创办交通工程研究室,逐步发展为具有山地城市特色的交通工程专业。可以看出,交通工程专业与相关学科体系密切相关,体现了交通工程专业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同时,交通系统与交通问题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交通工程专业具备的大行业背景特征。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逐步发展,交通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在随之升华,比如互联网技术对交通工程专业建设的启示、[2]面向智能交通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3]工程教育认证对交通工程专业建设的要求、[4]以及新工科背景下交通工程建设发展探索[5]等方面。除了这些方面的教学改革外,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并已定位为国家重大战略方针,各大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或人工智能学院。同时,人工智能在解决交通工程问题上的巨大潜力正逐步明显,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探索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显得十分必要,鉴于此,针对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为交通工程专业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交通工程+人工智能
根据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6]全国具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授权的高校共21所,具备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硕士学位点的高校数量众多。这些高校中大多数高校开设了交通工程本科专业,目前大多数高校交通工程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主要包括:“交通工程学”、“城市交通规划原理”、“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安全”、“智能交通系统”、“运筹学”等课程,部分院校还开设有“道路工程”等工程技术课程。可以发现,目前交通工程专业开设课程大多数还是集中在传统交通工程课程体系,缺乏与智能化、信息化的紧密联系,并没有体现出交通工程依托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的功能作用。同时,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已经逐步体现出其在交通工程应用方面的巨大潜力,比如阿里在杭州打造的“城市大脑”的系统背后,即体现了人工智能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方面的优势。因此,基于交通工程专业具备的大行业背景与综合性学科的特征,应当顺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依托人工智能,构建交通工程+人工智能的专业教学改革体系,服务于我国交通工程在新时期的事业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教材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2教材体系建设
交通工程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为了促进交通工程课程建设,探索面向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教材改革,从智能网联交通智能化导论、智能网联交通管理与控制、智能网联交通系统控制原理三个方面,论述课程教材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课程教材改革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交通工程课程教材改革适应智能网联背景的发展要求,对培养实践创新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程改革;交通工程;智能网联交通系统
交通工程专业是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下的本科专业。我国高校开设的交通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主要包括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道路交通安全、交通规划原理、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心理学等课程[1,2]。现有这些课程能够较好地服务于交通工程本科生教学,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绩。交通工程是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专业[3]。纵观交通工程发展历程,交通工程经历了从马车时代到汽车时代的变革,并且在智能交通背景下,顺应智能交通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了交通工程专业发展,由此产生交通工程2.0时代。智能交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出现,为推动交通工程向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发展起到了铺垫作用,智能网联背景为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教材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因此,现阶段面向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交通工程课程教材改革显得十分必要。虽然学者们对新工科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体系考核[4]、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方案[5],以及智能交通背景下的交通工程实践教学课程建设[6]等进行了探索研究,但是针对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的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教材的革新研究尚不够充分。鉴于此,本文针对智能网联交通系统对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要求,从课程教材的编写革新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旨在为智能网联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一、智能网联交通智能化导论
智能网联交通系统离不开智能化技术的支持,因此,适用于交通工程领域的智能化技术内容应当成为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对于本科生而言,专业知识水平还有限,难以完全掌握专业的智能化技术,因此,针对交通工程本科生,在智能网联交通背景下,首先应当编写和开设智能网联交通智能化导论课程,让本科生对智能网联背景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有较清晰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智能网联交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智能网联交通智能化导论课程教材应当体现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内容应主要包括传统交通工程发展趋势、智能化技术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智能化技术建设交通工程的必要性与可实施性等;第二部分内容应主要包括智能化技术的相关原理、智能化技术提高交通工程运营质量的潜在作用;第三部分内容应主要包括智能化技术在交通工程的案例分析以及全书总结。智能网联交通智能化导论课程教材不仅针对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而且还可以尝试对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使得自动化与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了解交通工程专业特色,这样可吸收一部分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学生进行交通工程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加强专业之间的交流,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智能网联交通管理与控制
在传统交通工程专业的课程教材中,针对本科生开设了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主要讲述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方式与控制方法以及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为传统交通工程专业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在智能网联背景下,传统的人工驾驶车流将逐步演变为由智能网联车辆与传统人工驾驶车辆构成的混合交通流,且最终变为全部智能网联车辆交通流,因此,智能网联背景下的交通管理与控制模式将发生质的改变,有必要面向智能网联环境编写智能网联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材。智能网联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材应当突出两方面内容。第一,教材应着重体现智能网联车辆与传统人工驾驶车辆在交通管理模式与控制方法上的区别,这种区别有利于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简便性,还对交通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等,都要详细表述;第二,教材应着重体现由智能网联车辆与传统人工驾驶车辆构成的混合交通流的管理与控制方法,特别是不同交通设施、不同智能网联车辆比例等情形下的交通渠化设计、交通诱导控制等。交通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而智能网联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教材更体现了多样化与交叉性的学科特点,因此,该课程教材不仅可以为交通工程专业开设,同样可为大类管理学本科生开设,一方面有利于学科的交叉互动交流,另一方面有利于吸收先进管理学理论方法,为后续进一步扩展该课程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交通运输规划工程教育策略
1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基本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以此为基础,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对交通系统的有效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进一步协调与发展我国交通事业中供应与需求的关系,在保证公路运输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与快速性的同时,实现推进我国交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这门新兴专业是在交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管理专业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目前,我国各高校对于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主要包括交通安全、交通规划、交通流理论与设计、交通规律与控制、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经济。这些都是具有普遍性和总结性的名词,各个高校所制定的具体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由于学校性质以及学生培养方案的不同存在程度化差异。比如:北京大学为该专业的学生安排了“交通运输信息技术”“运输市场营销管理”“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等课程,而西南交通大学则为学生安排了“客运专线运输组织”“交通运输规划与场站设计”“智能运输系统”等课程。但是从不同高校的课程设计与安排中不难看出,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不再是理论上的空谈,它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点。
2我国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
与国外的交通运输相关专业的发展模式不同,我国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起步相对较慢,虽然该专业得到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但是该专业目前的建设和发展的整体速度相对较慢。一项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13年,我国近400个具有该专业的教育点中,只有14个通过了工程认证标准,不足一成的低通过率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其在学科建设以及实践操作方面的滞后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考量,为了提高认证率,高校在进行学科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将学科教育内容与认证标准相互结合。从客观角度来说,目前我国高校的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从整体上呈现出偏向于管理理论教育的特点,对于呈现出高度专业性的学科教育的能力水平相对较弱。此外,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它对教职人员的专业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但是目前很多普通高等学校对其定位并不十分明确,出现了文、理兼修兼顾的现象,并未突出其“工程性”的特点;而在一些“211工程”或是“985工程”院校,该专业的发展状况相对较好。也有很多院校因为对工程教育认证缺乏全面性的认识,在进行学科设计的过程中对操作性和工程性缺乏重视,导致认证率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未能得到有效的提升。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于2005年正式开始,目前尚处于发展阶段,在发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对该认证体系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但是仍旧以工程性和实践性作为其最重要的考查标准。在工程教育认证事业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对具体的课程规划、设计理念、时间教学等内容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使得该专业目前呈现出愈加明显的工程特色与实效性。
3发展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策略
为了有效提高工程教育认证率,全面推进我国交通网络的健全与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帮助提高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的教育水平。首先,该专业的发展虽然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但是仍然需要深入的理论研究。随着我国各个省市和区域之间文化频繁交流以及人口的加速流动,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公路的完善建设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且在网络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人们对公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提出新的要求。为此,公路事业的相关研究人员以及交通运输专业的教育人员应该对其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扩充和完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只有保证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才能为学生提供最有利的指导。其次,高校应该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需要进行经常性的实践操作,才能让学生对理论有更好的掌握。普通高校的教育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主要是因为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为此,高校应该与交通工程建筑企业相互合作,构建完整的“产—学—研”教学模式。高校可以将理论研究的成果与企业进行共享,为工程施工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作为回报,工程企业可以为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转换。目前,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众多高校中应用和推广,不仅促进了高校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对课程的实践性也有促进作用,更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实际的贡献。此外,双导师制度也是值得借鉴和引用的。所谓的双导师制度,也就是校内教师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校外教师经常性地投身于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双导师制度与产学研教学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培训也更具针对性。此外,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该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注重增添更多的实践课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形成讨论小组,针对公路工程的实际案例结合自身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对于其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可以经过小组研究后给出更加合理的设计方案。总之,为了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4结语
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要]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与否是确保交通工程整体现实施工质量的关键及保障,特别是现在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及需求量持续增加,再加上对交通施工技术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必须要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来不断提高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鉴于此,笔者从加强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出发,针对交通工程技术管理内容及优化措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分析,以期为我国交通事业发展增砖添瓦。
[关键词]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问题
1交通工程中加强技术管理重要性
在我国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都是以粗放式的管理为主,这势必会导致现实施工出现这样那样的质量问题,同时,也会增大各种能源资源的消耗和不必要浪费,难以满足当下建设节能环保型社会的要求,从而给施工企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想真正推动我国交通工程事业实现快速稳健发展,就必须对施工技术严加管理,积极探索交通施工技术改革的有效措施,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从而使得交通工程整体质量得以有效提升。同时,加大对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力度,也能有助于降低交通工程的成本投入及能源消耗,促使交通工程实现低成本低能耗发展,更好的满足节能环保型社会及工程建设的要求,最终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保效益。由此可见,加强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研究对促进我国交通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交通工程中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
在交通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想做好技术管理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①优化并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只有积极优化和协调各部门关系,才能有效保障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实施,进而使得各项施工能够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与此同时,也要定期安排管理及施工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及规范,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水平,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够有效的提高交通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②积极应用和发展绿色施工技术。在当下大力倡导低碳环保的背景下,必须要积极研发和应用绿色施工材料及技术,加大绿色环保知识宣传,提高企业全员的环保意识,降低交通工程施工中能源消耗,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施工方案,减少交通工程施工对环境的破坏,促使交通工程施工向着环境零污染的方向发展。③做好安全管理。交通工程施工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依据施工现场现实环境及安全规范要求,规范施工流程及内容,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标准,确保交通工程既安全又高质量的竣工。
3优化交通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管理现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