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程概论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交通工程概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交通工程概论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反转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针对工科专业概论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考虑到新生特点,探讨了反转课堂在概论类课程中的教学设计思路。该研究基于反转化的认知方法,让学生先感知再探索,将开放的课程资源与双师型的教师配置相结合。教学模式上采用小组化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个人和小组进行课程设计,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表明该教学设计方法和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反转课堂;自主学习;培养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反转课堂是一种源于美国的新型教学形态,一般指基于信息化技术,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和理论通过视频、课件等资料形式分享到网络平台,让学生通过网上自学—发现问题—课上讨论—课后巩固的方式完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1-2]。这种教学设计采用反向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导地位,非常适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目前在许多中小学课程中进行了多种改进和实践[3],但是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较少[4]。高等教育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正向课堂教学方法为主,一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多是个别课程少数时期的应用与探索。教育部2000年提出“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5],此后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掀起了教学改革与实践的高潮。在这场教改探索中,贴近工程实际的项目式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研究和推广[6-7],而对反转教学的应用研究匮乏。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为依托,结合实践探索反转教学理念在概论类课程中的教学改革设计思路。

一、课程特点与人才培养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培养目标是让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有一个全面概括性的认识,掌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当前轨道交通的新技术设备以及其配套的运营组织,为后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夯实专业基础。与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相比,概论和高论类课程的教学不仅受行业专业特征、学生特征和常规教学方法的影响,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受课程定位的影响,其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现状如下:

(一)概论类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而零碎。本课程包含线网规划、线路设计、车站、车辆、供电、信号与通信、交通驾驶、运营组织等内容,涉及交通工程、建筑工程、通信工程、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学科。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立的专业知识体系,整个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而零散,如果沿用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那么识记、理解和掌握的过程就变得困难而耗时,教学实效性较差。但是每个学科包含的内容技术性并不很强,不适用项目式教学。

(二)概论课程定位是先期引导,承担专业知识和文化价值双重教学任务。概论类课程多在一年级开设,是学生接触专业知识的伊始,课程内容往往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层面,如本课程的内容还包含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史、国内外经典案例以及最新技术和理论的介绍。行业的文化背景、发展历程和价值理念的传承也属于此类课程的教学任务。

阅读全文

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设计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定位与学情分析,引入“岗位体验”的教学设计,对课程内容、学习过程、评价方法的实施过程进行了介绍,构建服务于专业群的平台课程。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平台课程;课程设计

一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群的一门平台课程,其授课对象多为大一新生。通过学情分析,学生往往对专业不了解,对未来的工作岗位十分陌生;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不一,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缺少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有期待、有畏惧[1]。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引领学生入行。即帮助学生了解行业、了解专业、建构系统概念、储备专业基础知识,实现从“门外汉”到“业内人”的转变,对行业和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

二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通过深入分析专业群岗位工种、企业人才需求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入“岗位体验”的教学设计[2],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岗位工作联结(见表1),即学即用,增强新生“入行”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基础知识框架,了解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高职《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内容设计

阅读全文

高校汽车通识课程开发探讨

作者:王旭 单位:浙江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

大学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要将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其在人格与学问、理智与情感、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它是指大学生均应接受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使学生从不同的理解模式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开阔视野,了解与人生相关的知识、原则和方法。通识教育强调课程功能的广泛性,强调一门科目的多功能性,即每门科目都应当具有完成德、智、体、美几方面教育的任务,发挥德、智、体、美几方面教育的功能。通识教育理念打破了我们多年来对教育方针理解的单一的、纵向的思维方式,把教育看成是培养一个和谐的完全的人的整体活动。推进通识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建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我国近年来对其进行了大力研究和实施。本文以“汽车文化基础”通识教育课程为例,分析了开设该课程所涉及的学科,说明了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国内高校汽车通识课程开发现状

目前高校均设置了“计算机文化基础”,但尚未开设“汽车文化基础”这门课程,只是在理工科专业开设汽车通识教育课程,如汽车概论、汽车文化、汽车服务工程等课程。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对人们生活影响巨大,高校开设“汽车文化基础”这门通识课程十分必要。笔者认为,汽车文化基础是与汽车有关的知识及其衍生服务的总称,它不是汽车概论、汽车文化、汽车服务工程等课程的简单整合,而是建立在文理多学科基础上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但使大学生了解与汽车有关的多方面的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多地思考人与社会、资源、交通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国内高校汽车通识课程开发现状方面,朱余清等提出了高等教育在普及汽车文化中的作用和地位。认为汽车文化教育具有全民性、长期性和专业性的特点,高等教育在汽车文化教育中又具有特殊地位。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汽车文化教育方面还远未达到普及程度,主要表现在:汽车教育的课程开设不普及,一般只限于设有汽车专业的理工院校,非理工科院校的这一课程开出率几乎是空白;汽车文化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以课程选修为主,缺乏内容生动的讲座、宣传活动等;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适用的教材,使汽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国高校理工专业开设的这方面课程最早的当推“汽车概论”课程[2,3],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对汽车总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其一般包括汽车结构特点、基础理论、设计要求、使用性能、保养维修、交通法规、驾驶的基本方法、汽车的新技术等。高校开设“汽车文化”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具有理解汽车文化的能力,其内容涉及汽车原理、汽车修理、维修保养、购车指南、驾驶技巧、汽车保险、汽车历史、车迷天地、名车欣赏等[4]。目前,一般笼统地将汽车文化定义为在汽车发明和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汽车文化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产物,反映社会的形态、审美倾向、人的竞争意识以及思想文化的潜意识。中国的汽车文化尚未成熟。汽车文化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工业设计,它是从社会、经济、技术、艺术等角度,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等进行综合性设计;品牌文化,它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包括产品的定位、产品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的积淀等;边缘文化,它是汽车同其他文化种类的结合,如汽车摄影、汽车会展、汽车运动、汽车报刊、汽车收藏、汽车模特、汽车俱乐部等。而“汽车服务工程”课程内容一般包括:汽车维修与检测、汽车营销、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贷款、汽车租赁、汽车出租、汽车美容、旧车交易、有关法规等。汽车服务工程泛指新车出厂后进入流通、销售、购买、使用直至报废、回收各个环节的各类服务工作组成的有机服务体系,其所涉及的领域很广。这三门汽车通识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满足专业需要,其内容有些是重复的。

2“汽车文化基础”通识课程的内容和涉及的二级学科

根据以上所述,“汽车文化基础”这门通识课程的内容和所涉及的二级学科较多,可用图1简要表示。可见,涉及众多学科的“汽车文化基础”这门课程符合我国高校通识课程的要求。在汽车影响每个人生活的时代,大学生均应接受与汽车有关的共同教育内容,使大学生从不同的理解模式来认识汽车与环境、交通、资源和艺术的关系,获得知识,开阔视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形成不同于美国那种刺激消费、鼓励超前消费的汽车消费文化,认识到自己在交通、环境和资源中的责任。3结论突破理工科专业的局限,建设跨学科的“汽车文化基础”高校通识课程,适合所有专业学生的需要,在我们这个经济与文化迅速发展的国家十分有必要。

阅读全文

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摘要]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课程观,要求教育工作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全方位育人。文章通过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贯彻了课程育德目标,并通过教学案例,展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达到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建设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工程概论;教学设计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课程观,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全方位育人[1],这是教育工作者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育德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以环境工程概论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总目标,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强化对学生时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理解在构成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和生态系统的进程中,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理念。

二、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融入点

(一)绪论

阅读全文

实验室建设安全工程发展分析

1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特点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面向行业多就业面广,很多高校将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坚实基础和宽广知识面的能满足不同行业需要的通用安全人才[1]。不同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主要基于他们的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火灾安全;中国矿业大学的安全工程主要特色是煤矿安全。在交通安全生产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交通安全生产形势虽然在逐步好转,但总体来说仍然比较严峻,生产安全隐患突出,重大、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亿元GDP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数倍甚至十几倍,仍需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技术进步与管理水平提升[2]。国家政策的支持与现在严峻的安全形势促进学校更多的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安全工程相关研究,近年来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2011年,重庆交通大学从行业政策及就业需求角度考虑,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养护管理中的安全生产需求为目标,设立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

2重庆交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面临的形势

2.1实验室面临的形势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安全需求持续强烈。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其复杂程度的增加,其建设与运营中的安全风险依然严峻甚至更加突出,安全事故特别是一些重大、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说明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安全理论和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明显差距。

2)学生实践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安全与其施工工艺、安全监测与控制、管理等方面联系在一起,需要加强学生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发展迅速,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安全技术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如近年来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施工监测与控制、无损检测、结构病害快速处理等技术都得到快速发展,实验室建设需要跟上生产发展的步伐,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教学条件。

阅读全文

高职院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分析

摘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目前在高职院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现实意义:厚植学生人文底蕴,提升其文化自信,并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宝贵的道德教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道德资源,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这些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有裨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是:单独开设通识课“中国文化概论”,塑造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理念上,对待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要坚守与弘扬,也要创新、包容与开放。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职;思政教育

文化是民族的符号,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表现,每个国家都在保护并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孕育了灿烂的传统文化,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这些文化遗产中的思想道德精华,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社会正气方面功不可没。可以说,中华民族筚路蓝缕、历经劫难,之所以生生不息、绵延至今,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一、高职院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一)厚植高职思政教育的人文底蕴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层次偏低,学习缺乏主动性,且对传统文化关注较少。由于历史原因,高职院校缺乏文化底蕴与积淀,其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因而偏重专业训练,人文素养稍欠缺,而现在高职院校少有开设文化通识课程的,这些都是客观现实。汤耀平在对广东10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指出,有40%的大学生表示读过1-2本关于传统文化的文学著作,有30%的大学生看过3-5本,但是却有13%的大学生从来不曾看过传统文化方面的经典著作[1]。本科院校尚且如此,高职自不待言。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当代认知状况调查(2016)》显示,高职大学生传统文化价值总体概念认知度仅为68.5%,明显低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2]。我们培养的人才不应该仅仅是专业型技能型人才,而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学艺术资源,那么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高职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是提升其人文素养最便捷的途径。

(二)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

阅读全文

道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制的建造

1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现状

中高职现有的各课程内容老化严重,很多知识点授课还停留在原有的章节结构上,课程内容也是新意不足,没有很好地反映出最新的道桥工程应用情况,内容中的公式与各类计算偏多,工程应用性方面的内容不足。中职学校的课程内容没有完全结合市场导向性的就业需求,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当以工作体系为主而不是偏向学科体系,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应当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起来。尽管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力度加大,开发了以能力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但“三段式”课程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仍占主导地位。

而高职学校在课程开发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完全与中职学校做好沟通,相互间的联系不到位,课程内容存在着重复现象,如中职阶段的《公路概论》、《道路工程施工》课程与高职阶段的《公路勘测技术》、《路基路面工程技术》课程都有公路基本知识与一些测量有关的内容,授课知识点有重复,这显然会影响中职和高职课程内容的衔接。同时,相应的专业教材也是存在着内容老化与重复的问题。中职学校编写的适应新形势下道桥专业教材不多,且内容多为章节结构,老化现象严重;并且在道桥专业教材的选择范围不大,故教材有时会采用不配套的高职或本科类教材,这就难以避免地造成中职毕业生升入高职后学习的课程内容和中职阶段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样的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了效益最大化的实现,同时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定会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

2中高职道桥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

中高职贯通的课程体系衔接不是简单的“1+1”问题,它们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应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按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探寻适合两者的衔接方法,最终达到各自的人才培养目的。

2.1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的衔接

中职道桥专业培养的是一般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高职道桥专业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是中职的延伸与深化,相较中职的一般技术应用型道桥人才而言,高职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知识面更宽,专业理论更强,技能更熟练,能获得更高一级的工作岗位和更广的就业范围。高职道桥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依据中职学生的文化、专业技能功底,切实可行地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技能水平,达到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真正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衔接。道桥专业从中职到高职阶段在培养目标上应有其共同点与提升点,以达到良好衔接的目的。其共同点为:道桥专业主要面向交通工程建设行业,重点服务于浙江省“大路网”及长三角洲交通一体化建设等领域,适应交通工程建设发展需要,具备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施工、试验、检测、养护等职业岗位技能,具备爱岗敬业、团队协作等职业素质。其提升点为:高职道桥专业的人才由一般技术应用型向高端技能应用型过渡,同时在高职教育方面增加管理方向的职业岗位培养要求。针对培养目标的衔接,对人才培养规格也有相应的对接要求:注重在职业知识要求与职业技能要求方面进行衔接,既注意到规格要求的一致性,又主要对专业核心能力的规格要求进行了提升,突出了高职生道桥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与管理能力。

阅读全文

疫情期间课程思政道路工程教学方法

摘要: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动力,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过程引入课程思政,通过讲述国家处置疫情的英明果断和坚决信心,讲述奔赴前线不怕牺牲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讲述道路工程专业在疫情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特别是火神山医院装配式建设及时为病患提供医疗场所,将课程思政与道路工程专业内容相结合,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怀,积极投入到专业学习和瘟疫战争中。

关键词:道路工程,课程思政,疫情,运行模式

0引言

病毒导致疫情蔓延,致使全国高等院校教师及学生不能按照正常时间开学,教育部及各省教学厅提出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教学方案。疫情期间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良好时机。疫情期间,亲自指挥,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采取果断措施处置疫情,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人民生命安全得到了良好保障,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勇气和决心;疫情爆发,全国各省市医护人员舍弃春节与家人团聚,英勇奔赴瘟疫战场,以兢兢业业不怕牺牲的工作精神投入到医疗工作中;火神山医院通过装配式建设方案,在10d之内落成投入使用,及时为病人提供医治场所和精神寄托,我国高速公路、铁路及航空运输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武汉运输医疗和生活物资提供了有力保障,无不体现了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在疫情期间作出的突出贡献。将以上作为课程思政教育内容,与土木工程专业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以提高道路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习激情。

1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收集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疫情期间大学生学习影响因素,基于课程思政,提出疫情期间我国处置疫情的果断方案课程思政教育,提出疫情期间全国医护人员不怕牺牲奔赴疫情前线战斗的先进事迹课程思政教育,提出道路工程专业基础设施在疫情期间发挥的重要作用,课程思政教育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2基于课程思政的道路工程专业教学运行模式研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