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师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教师专业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平台;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成长指教师在专业训练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新《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如何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当前幼儿教育完善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质量。

一、加强理论学习,夯实专业基础

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规范教师培训管理制度,按教师的学历、年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实践经验,分层提出培训目标。2.开展专业理论培训。定期组织理论培训,通过邀请专家讲座、阅读理论书籍等,掌握理论知识,吸收新鲜知识信息,不断实践检验、研究发现,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3.利用课余时间集中学习。通过印发相关学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让全体教师参与到新课改的理论学习中来。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新课改,从理论上深入掌握新课改,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与教学水平。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培训。采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观摩名师教学实录,并展开充分的交流。

二、提高综合素养,全面充实自己

新时代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良好的沟通组织能力、精湛的技能技巧、优良的师风等。要切实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读书活动、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真正做到将《指南》的精神内化于心,对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了然于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

三、通过业务培训,提升教师能力

阅读全文

供给侧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摘要]

从客观现实来看,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而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从中梳理出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思想,进而形成幼儿教师要基于幼儿成长这个“需求”,去推动幼儿教师自身“供给”的改革,就可以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幼儿教育;供给侧改革;专业成长

供给侧改革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词,其源于经济学,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与相当程度的指导作用。如果将其转换为教育学论述,那就意味着教育领域要做的事情就是:立足于提高教育质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教育改革,矫正教育要素的配置不当;通过放松某些过紧的教育管理制度、增强教师改革意识,消解当前教育中“师本”的过剩产能,增加幼儿(学生)的“生本”比例,从而实现提高教育行业标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增加有效的教育产品供给,从而让师生生活在健康、生态的教育环境当中,进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供给侧视角下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

第一,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意识不强。在供给侧的视角之下,专业成长的意识就相当于一处结构性改革的意识——改革的是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而从现实来看,幼儿教师无论是公办身份还是民办身份,在较为繁重的保育任务之下,个人的专业成长往往被搁置。第二,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方向不明。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来看,教师对自己的成长方向不明确,这类教师工作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目标的吸引,而是来自于任务的推动。而这是最容易让教师进入供给过剩状态的——过多的干预并不利于幼儿的成长。第三,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途径不畅。客观地讲,当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也并不太顺畅,除却过多的日常琐事之外,幼儿教育相对于其它学段的教育而言,其受重视程度与幼儿教育的地位并不相称,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看,这其实是幼儿教师进入了一种路径依赖,寻找不到新的更好的成长路径。

阅读全文

学校会计专业教师专业标准探究

摘要:会计专业教育分为中高职、大学、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层次,中职学历会计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低层。中职会计教师由于所教授对象的特殊性,其基本素养在此基础上,还应包括善待学生的能力、专业实践和进行行业联系的能力等能力素养。本文主要基于广东省中职学校会计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广东省中职学校会计教师的基本情况现状和专业标准研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国家政策、中职学校以及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师;能力素养;教师专业标准

引言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专业学科任职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扎实的专业能力、优秀教学能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我国企业和社会阶层的各项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有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更高的教师专业标准给中职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主要通过了解现阶段广东省中职学校会计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明确中职教师标准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师专业标准现状——以广东为例

(一)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师基本情况。1.教师性别、年龄及职称情况。《2018年度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的数据表明,2018年在广东省一共有444所中职院校(包含普通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以及其他),且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在近几年是呈下降趋势。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及示范学校数量约占总数的61%,广州市数量最多,阳江市数量最少,为5所;梅州市2018年所减少的中等职业学校数量是全省各地市中最多的,为6所。本文通过网上调查问卷方式对中职学校会计教师进行各方面调查,其中从性别调查中可知女性教师所占比例很高;年龄分布情况分布在45岁以上的教师所占比重为41%,年龄在25岁及以下的会计教师仅占9%;职称方面,受年龄的影响,中级和高级教师的比重较为多。由此看出广东省中职学校会计教师的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偏差,并且年轻教师的引入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2.教师学历及所学专业情况。通过调查,广东省中职学生招生情况在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在校人数也在近三年缓慢下降。在教师队伍情况中,可看出近三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职工总人数不断减少,专业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总数也在不断减少,结合对广东省2016—2018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和在校人数的情况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的比率也在降低;这体现出中职学校对教师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方面的需求不断上升。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中职学校会计教师在学历方面有80%为本科,8%是专科学历,而有12%是在从事会计教师之前不是学的会计专业,因此可发现广东省中职学校在招聘会计教师存在个别可以接受专科毕业的教师,而非会计专业的教师也存在。

(二)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1.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自我评价。为了解目前广东省中职学校会计教师的基本现状,在2019年2月15日至2月20日期间采用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17间中职院校的会计教师进行调研,共计收到132份已填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28份,有效率高达97%。在此次网上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会计教师认为自己所欠缺的能力较多的三个方面分别为:会计专业知识,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会计教师的困惑主要集中在:课堂上总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太差,教材上的知识不适合;开展师生互动难度较大。有70%的教师认为教师的压力来自对学生的管理问题。所以开展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评价等方面势在必行也是不可或缺的。2.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渠道。调查中发现中职学校会计教师在专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深入,而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当前最需要学的是班级管理与教育学生的能力,在专题讲座中最希望开展的内容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并且由于专业调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开发一种有条不紊、可实践性强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标准,是加强中职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重要形式。3.教师专业发展的环境。大部分广东省中职学校招生要求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生及以上,有春秋两季招生,部分广东省中职学校会招收初中未毕业的学生,由于中职学校招收学生的特殊性,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德艺双馨,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都要具备。在此次调查中,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在于完善的培养机制,而在提及对收入水平是否满意这个问题上,只有32%的教师是满意的。所以不管是目前国家针对中职学校提出的新政策还是为了中职教师更好的发展,都要突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双师型”的特点和要求。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认同感

摘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认同感对其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关系到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学前教育质量。文章从社会、学校和学生本身三个层次,探索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认同感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专业认同感;对策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幼儿教育师资的重要来源,其教师专业认同感会对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有多方面的影响,继而影响到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和学前教育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专业认同感会对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与教师离职意向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即教师专业认同感越高,离职意向越低。教师专业认同感还会影响到教师的幸福感,是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内在因素,相互之间呈现显著的正向相关。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教师专业认同程度也偏低的话,就有可能放弃学习,消极对待学校提供的各种职前培训。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从社会、学校和学生本身三个层面探索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认同感的具体策略。

一、针对社会层面的对策

首先,增强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宣传正面形象。国家应通过各种媒体积极宣传幼儿教师这个群体,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这份职业,树立幼儿教师的光辉形象,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社会认可度。其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加大对幼师虐童行为的惩罚力度。幼儿教师入职之前,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再次,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保障其社会福利。政府应该遵循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保障其社会福利。要制定相应政策,对幼儿园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做出硬性规定,要对不履行义务的幼儿园予以一定的处罚。要公平对待公办幼儿园教师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投资上应该向民办幼儿园适当倾斜,解决民办教师的编制问题,完善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

二、针对学校层面的对策

首先,严格筛选生源,重视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中职学校在招生时应提高招生门槛,通过制定一定的标准严格筛选优秀的生源,保证生源质量。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从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要开展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向学生详细介绍本专业基本情况,包括课程设置和安排、教育见习和实习情况、未来就业形势、专业发展前景等,让学生喜欢上这个专业。学校每个学期要安排专业思想教育任务,通过邀请专家开设讲座、优秀实习生回校座谈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之情。其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制度。要改变以往“2+1”的培养方式,拉长中职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并增加一些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有些需要长时间积累与练习才能达到职业标准的技能课程如钢琴、舞蹈、绘画等,也可以增加相应的课时。学校也应提供多种途径,鼓励学生积极提高学历,增强能力。如可以和高职院校合作,让毕业生通过考试直接进入定点高职院校继续深造,或与大专院校合作,让大专院校为已就业学生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促进学生自身专业成长。再次,增加实习机会,提高实习效果。学校应改变一次性实习的做法,将教育实习贯穿在学生三年学习之中。要通过与幼儿园合作,结合幼儿教师职业成长规律和专业教学标准,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实习任务:第一年学生以见习为主,第二年进行保育岗位实习,第三年则以教学岗位实习为主。另外,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为学生实习提供更有针对性、专业化的指导。学校也应在政策上或经济上给予指导教师便利和保障,提高教师参与实习指导的热情和效果。

阅读全文

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探讨

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水平和素质决定着社区教育的质量,制约着社区教育的长久和持续发展。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是提升社区教育质量、满足社区民众教育需求的关键。对当前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提升社区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意见。

关键词: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

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年来为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了贡献。当前,我国社区教育教师队伍主要由专兼职教师队伍、管理队伍、科研队伍以及志愿者组成,他们是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骨干和核心力量,为社区居民素质的提升、社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然而,随着社区教育的飞速发展,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社区教育教师数量较少,不能满足社区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二是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兼职教师和志愿者过多,导致整个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水平和素质良莠不齐,影响了社区教育的开展;三是缺乏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方面的保障制度,导致社区教育教师队伍不稳定。队伍的基本现状说明我国的社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任重道远。

一、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性

随着学习性社会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持续深入,人们闲暇时光的增多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社区教育进入到了千家万户,国家对社区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的社区教育起步晚,发展比较缓慢,社区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也相应较低。调查数据显示,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存在人员不足、年龄结构偏大、兼职人员过多、从事社区教育工作时间短等问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缺乏有效的培训。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多的职业面临着专业化的问题。伴随终身教育思潮,国家对社区教育越来越重视,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担负起提升居民素质、营造和谐氛围的重任,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问题也被随之提上日程(刘雪莲)。社区教育教师需要熟练掌握先进的科学管理工具,需要深刻理解社区教育理念,掌握一定的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有关知识,才能满足社区教育的飞速发展。因此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我国社区教育的水平。为了使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尽快适应这种变化的岗位和教育方式,社区教育教师必须提高其专业化水平,特别是有关社区教育的理论和专业的教学水平。

二、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国外有关文献研究显示,“教师专业化”一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沃勒在其《教师如何教学:专业类型的决定因素》一文中提出。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明确说明。该组织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专门的技术”。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莱西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1972年,英国发表了《詹姆斯报告———教师的教育和训练》,并在第35届国际教育会议上总结出“教师三级培训法”:个人教育阶段,职前训练与指导阶段,在职教育和训练阶段。其中对教师继续性在职教育的重点论述和建议,很快被其他国家接受。英国教育社会学家霍伊尔把专业化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改善专业技巧的专业化;二是改善专业权威地位的专业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霍伊尔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国内学者刘捷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在我国,较少使用“专业发展”这一术语,更多的是采用“在职培训”这一概念。通过以上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主要从教师的知识技能来界定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社区教育教师专业化内涵可从中得到相关的启示。社区教师的专业化由社区教育的特点决定,社区教育具有教育对象复杂,教育内容多样,教育形式开放、灵活等特点,这就决定了社区教育教师不同于普教老师。据此社区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在本文中特指“从事社区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在其教育过程中进行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的学习和培训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关系到社区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还关系到社区教育的服务质量。

阅读全文

远程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分析

摘要:进入新媒体时代,各类智能互动式数字化的复合媒体不断涌现,并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这对远程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对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亦是如此。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远程教育教师所需专业技能,探讨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以期借助专业技能实现教学深层次的交互,最终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远程教育教师;远程教育;专业技能

远程教育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得到持续的发展和广泛的推广。由于信息传送方式和手段不同,远程教育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邮政传输的纸介质为主的函授教育阶段;第二阶段除了印刷教材外,还使用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以及录音、录像、个人微机等手段,但整体而言交互效果较差;第三阶段主要指通过计算机、多媒体与远程通讯技术相结合的网上远程教育阶段,在我国称之为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远程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组织形式及传播方式不断发生新的变化。纵观远程教育的发展,其对媒体、对技术的依赖可见一斑。相比于传统的校园教育,远程教育是在媒体、技术所构造的无形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其应该是最为依赖技术发展的教育形态。现代远程教育在地域上教师与学生分离,通过将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教育资源有效组合营造学习环境,学生通过新媒体环境进行远程自主学习,教师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新媒体环境下的远程教育,与早期的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相比,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更注重教学互动,充分考虑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习手段、渠道多样化,受教育对象范围不断扩大,学习者可以任意在常规学习与移动学习之间切换,可以灵活地选择系统化学习某一课程或碎片化学习某一知识点,技术的发展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契机。

一、新媒体环境

20世纪60年代,“新媒体”一词在美国流行,逐步扩展到全世界。相比于传统的纸质媒体、广播、电视、电影,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具体表现为基于智能环境中运作、支持深度交互的微博、微信、论坛、博客、播客、虚拟社区、相关手机APP等。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概念,是互动式数字化的复合媒体,随着科技进步而不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新媒体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呈现形式不断进化和调整,更加注重用户个体的体验和表达,新媒环境动态更新、生长,日益人性化、个性化。现代远程教育生存于生机盎然的新媒体环境中,各类学习平台、教育博客、微信公众号、虚拟学习社区、各类教育APP手段都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注重互动、实效、沟通、传播,诸多特性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血液,提供了诸多的可能和变革。现代远程教育因为新媒体的涌入变得色彩丰富,学习者的范围呈几何型扩大,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是固步自封,坐等技术的推动,被动调整,还是积极学习,积极调整,主动改变,这俨然成为一个关乎生活态度的选择。

二、新媒体环境下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

任何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发展和变革都离不开教师,教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目前,国内外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的研究主要遵循两条主线,一是研究教师能力的开发和形成过程,包括教师角色及表现、能力与能力框架三个方面,二是与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相关的研究,比如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对远程教师的培训以及远程教育教师能力对学业效果的影响等。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属性模糊、功能角色多样,通常我们认为从事远程教育教学的教师应该具备道德与价值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方面的能力素质。专业技能是远程教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包括通用能力和远程教学能力。通用能力是开放大学各种教师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教育教学基本素质、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力、学习与研究能力、计划执行与监控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远程教学能力与具体教学任务相关,是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核心技能和能力,包括设计能力、表达与交互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团队能力和创新与教研能力。远程教育师生空间上彼此分离,如何将知识传递给学习者,对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直接的要求。新媒体环境赋予了现代远程教育动态的教育环境,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要为动态的远程教育系统服务。远程教育信息如何呈现,如何吸引住学生,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表达和交互设计能力。教育信息接收的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只有经过精心设计、有用有效地教育信息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教育信息的处理、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引入,要求远程教育教师具有基本的教育教学素质,具有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将教学信息融入信息化的环境中,熟练应用学生熟悉、喜爱的传播方式,进行知识传递与交互。远程教育学生群体广泛,成人学习者层次复杂,远程教育借助多层次机构办学,远程教育教师同样以多层次的教学合作、教学团队方能完成复杂的远程教学任务,远程教育特点决定了其教学工作必然是团队作业,教学课程团队的建设与运行是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创新探索,这对教师的计划执行、团队合作、组织实施能力也提出了要求。

阅读全文

远程教育下的教师专业素养

[摘要]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我国教育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革。“互联网+教育”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在线教育,如今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远程教育。本文以远程教育下的教师专业素养为研究内容,分析现阶段远程教育教师普遍存在的专业素养问题,指出远程教育下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和建议,以促进远程教育下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使远程教育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教学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速度不断加快,其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以远程教育的推广应用为代表,加快了我国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所谓远程教育,是指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教师能够利用远程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工作;并且,结合多媒体录播设备,还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加工成视频形式,存放在网络硬盘中,方便学生进行点播。远程教学的实现不仅方便了教师与学生的各项工作学习,也实现了多元化教学理念的渗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远程教育作为教育大家庭中的新生一员,教育资源和教学地点都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个人素养也不尽相同。同时,当前的远程教育教师队伍缺少对远程教育专业素养方面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二、远程教育下教师专业素养的问题分析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即便已经掌握了远程教育平台的使用方法,但是在远程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缺失,远程教育的真正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一)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存在局限性

阅读全文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浅议

摘要:基于对特殊教育教师发展特点及现状的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将会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带来四种机遇:打破“小样本”的限制,特殊教育教师群体专业水平将获得跨越式提升;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学习将打破时空限制进入“全民化”时代;特殊教育教师自组织的专业发展状态将成为可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将在行业内部真正实现。同时,特殊教育也必须要应对四方面的挑战:特殊教育的专业性将面临质疑,特殊教育整体专业性发展趋于弱化,学习共同体建立面临否定和超越的矛盾,面对新的学习方式转型难度大。要把握好大数据时代带给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应对大数据时代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需要从大数据相关的政策、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相关文化建设、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四方面来积极应对。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一、引言

特殊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相对而言,整体发展水平还是低于普通教育,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普遍不高。正如2017年7月28日,教育部在介绍《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有关情况时,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指出“特教教师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这是首次对特殊教育有这样对提法,要求着重要在“好”字上做文章。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教师队伍建设向好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抓住教师这一关键,实施有效、优质的特殊教育,[2]不仅关系到当前特殊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更关系到特殊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改革的路向该如何设计,是推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研究表明,情境支持、专业内容的选择、合理的实现过程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从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我们发现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三个困境:困境一:从情境支持层面来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特殊教育发展时间较短,现在学生规模迅速扩大,教师人数也随之扩大,但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比较有限。专业期刊比较少,专业培训数量在增加,但就每个教师平均获得的培训相对较少,而摒除无效的培训,实际获得的专业发展资源更少。普通教育也存在这个问题,但相对而言,特殊教育由于起步比较晚,观念的差异比较大。相对我国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特殊教师来源复杂,流动性大,吸纳专业人员机制不畅,导致地区间差异比较大。困境二:从专业内容的选择层面来看,特殊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与学生教育需求之间落差较大,亟须尽快提升整体素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全纳教育观念的推展,导致特殊教育对象的类别扩大,重度残疾儿童比例不断加大,对特殊教育产生多样化需求。家长素质的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从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转变,要求学校能提供更高品质的教育。与家长和社会需求形成鲜明对照的却是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对整体专业水平低下:特教专业知识不足;学科专业知识欠缺;教学能力不高,实然态与应然态差距较大;教师研究意识单薄,研究动力不足。[4]困境三:从专业发展的实现过程来看,特殊教育缺乏直接有效的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特殊教育不乏评价的理论和量表,但相对普通教育,评价的内容、评价方式、评价标准都没有形成规范的做法,这导致两个问题:一是以学生差推脱掩盖教育无效的事实,二是对教育的结果解释自说自话。而这两个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导致行业专业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

三、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及其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