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教师课改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课改视域下教师教学论文
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一)教学的不确定性而非统一化,使因材施教成为一种趋势
传统的教学大多都是统一化的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评价标准等的统一,整齐划一成了传统教学的标志。这种统一化的教学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与多元化发展,失去了教育本真的追求。教师眼里没有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有被工厂加工出来的一模一样的相同型号的机器,这样的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在需要,于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便应运而生,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追求。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应该被视为一种天然的宝贵教学资源加以区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其不确定的方面,使得教学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提供了空间。
(二)教学的自主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其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努力地去实践,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是理论自身无法全部预料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较高的教学智慧,要具备去解决这些“防不胜防”问题的技巧。教师应自主参与,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地做出改变,才能适应“新教育”。教学大纲变成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学科内容中各章节的具体要求没有了,课时规定没有了,难度和深度要求的具体规定没有了,教学顺序的要求也没有了。教学不能仅仅依赖于教科书和教参,教材中的内容也不再是考试的唯一依据,不再起支配作用。课程标准只是要求学生在学完某一门学科后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但是教师自主选择什么样的教材、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等来完成这些目标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的民主性与创造性
有了民主才能保证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教学中也是一样,在民主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平等沟通、有效互动。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不敢向权威挑战,不敢独树一帜,不敢逆流而上,形成了“唯书、唯师”的封闭思维,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有创造性,教师的教学更需创造性。“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创新就成为新课程发展中的应有之义。如果不进行创新,新课程发展就会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教学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思维方式,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以学生为出发点、为中心、为目的,注重学生潜力的开发,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学也要由“单向性”走向“双向互动性”;由“一人包办”走向“合作探究”;由“应试而教”走向“创新能力”。教学的民主性与创新性是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现实的教学环境中很多东西没有固定的套路可循,这就更需要的教师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课改下教师英语教学论文
一、反思过去,重新审视课改
就目前来看,尽管广大教师满腔热情地投身课改热潮中,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是纵观课改的全历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一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缺少担当责任意识,所以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够,存在着懈怠的问题。二是很多教师一味强调大环境,强调体制,在课改的过程中抱怨多,方法少,不是真正地投入钻研,而是为问题的存在寻找各种借口。三是很多教师把“高效课堂”简单地理解为“高效的课堂”,课堂结构安排不合理,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发展能力,这就意味着他们对于课改的本质不清楚。四是有些教师缺乏对于课程改革的深刻认识,很多还是仅仅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缺乏真正的效果;五是课堂结构安排不合理,很多教师对各环节的把握欠缺。六是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不够,忽视学生的个性学习及学习的自主性等现状。从总体来看,当前课改问题的存在与我们教育缺乏耐心有关,做任何一件事要想成功都需要坚持和不断地付出,急功近利只会导致问题更糟。所以在迎接新的挑战中,需要我们抓住机遇,重新审视课改的深远意义。课改本身不是教材的更换这样简单,而是对于我们传统教学思维、教学模式甚至是目标认知等方面全方位地调整,是新的教学观念的再造。课改简单来说,就是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服务于“学”的理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把单一的教师的教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二、注意学生学习技巧和方法的培养
教育本身不应该是复制,而应该是生成。这就是说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的收获,更要关注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来予以引导,尽量地采用有利于学生参加和发挥自己能力的教学模式。杜郎口找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焦点,采用“预习—展示—反馈”三环教学,即先让学生预习,然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最后围绕问题组织反馈。预习前给予学习方法指导,从独学开始,一个人学不会就向同学请教,“对学”学不会的,采用“群学”,有力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意识,对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注重创设师生互动和谐的教学关系
教师的课堂职责首要是“点燃”“激励”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身动、心动、神动。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学生的见解,以自己的结论代替学生的结论。如果我们仍然一味地把“蜡烛”“春蚕”“铺路石”单纯地解读为包办和代替,把教师解读成管理和施教,把教学解读成灌输和训练,把教育解读成调教和训斥,把学校解读成塑造和雕琢,把学习解读成接受和背诵,那原本承载着厚望、鲜活的“人”之教育就会沦为应试工具,千人一面,丧失创造的“异化”教育,这与我们的理想背道而驰。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他们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课堂充分体现“学习的快乐”。
四、教师要当好“仆人”角色,为“学”服务
农村体育教师教学新课改论文
一、新课改后农村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学校体育教学观念,不够重视学校体育的功能。
不可置疑的是,大部分城镇和农村之间存在各方面比较大的差别,家长们急功近利,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根据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决定对孩子的奖惩。并且目光不够远大,只是集中高考上,只求孩子能够考取好的成绩,所以所有与高考成绩挂钩的学分都会认真对待给以足够的重视,而像体育这类不纳入高考成绩中的学科则既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也得不到相关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所以对孩子是否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根本不在乎。而相关的领导,同样在利益的驱使下,只关注本校的升学率以及学生考取的高考成绩是否足够高,是否影响到本校的招生率,而对于体育教学的作用,无人问津,大家甚至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体育课只不过是让学生自己玩耍的时间,试问,在各个社会角色都不重视体育课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很好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呢?其教学施行的关注度可见是有多么地差。
2.教师教学人数不够,传统的教师教学观念难以改变。
近年来,受领导观念和地方人事制度的影响,专职体育教师的教学素质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特别是村级学校,专职教师的数量简直屈指可数,好多不符合教学要求的教师进行教学。因为并非是专业教师,所以在教学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施行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把体育课当成是应付学生的时间,随便敷衍了事,只求体育课上不出事故,这样子的心态,怎么能够使体育课见成效呢?
3.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导师体育教学难以进行。
体育本来就是一个结合游戏且在课堂中进行的活动的学科,所以体育课受到学生的青睐本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事实却相反,学生不但部队体育课感兴趣,甚至厌倦体育课,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学习压力大,认为体育课占据了他们的学习时间,认为体育课应该用来抓紧时间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学生认识不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特别是女生,在体育课中经常会用各种理由来请假,甚至以不屑的态度对待体育教师,如此,体育教学便难以实行,教师根本没有办法很好的进行体育教学。
中学政治教师能力培养的新课改论文
一、正确的引导能力
从政治教学的性质出发,由于其式为了丰富和完善学生的思想体系,指引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的道路,所以其本身就具有导向能力。现在,我国对政治教学课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改革,其改革目标就是改变过去政治教学过分注重于传授知识的倾向,教师应该起一个导向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学习观。这就意味着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必须变革以前传统的教学方式,即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改变为“教师指导、学生发现”的模式。其中,教师的指导,并不仅仅只是对学习内容的指导,更多的是对学习方式的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与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老师引导得当,会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目标,并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能力的培养,无论是道德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将得到很大提升。反之,如果教师引导不当,轻者造成学生思想素质的低下,伦理道德观的不健全,重者会导致学生走向歧途。所以,政治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大纲要求,在不断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变革教育方式,力争给学生做出正确的思想引导。
二、较强的教学能力
判断一名教师是否优秀,除了看其是否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看其所教的学生的知识素养。只有当学生具有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说明这名教师是成功的。这是因为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是为了培育人才,学生没有教好,则证明教学失败。在教学方式上,新课改有了新要求,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和学生进行互动,从而构建一个生动、高效的学习氛围。这要求政治教师在讲述专业知识的时候,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多媒体教学、小组教学、演讲教学等,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能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如此,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由于是他们自己主动探索的知识成果,因而能够保持更深刻的印象。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政治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和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来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
三、较强的学习能力
中学政治教师作为中学教师中的一员,除了上课教学之外,与人打交道也是他们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人打交道并不只是简单的与人相处,其中也隐藏着巨大的学问。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必然有其共性。但是每一个人又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体,因而又有其特有的个性。教师就是如此。每一名教师除了所授专业课程不一样之外,他们在思维方式、行为作风等方面也不一样。虽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是也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出。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政治教师可以在与其他教师的日常相处之中,虚心向别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优秀的教育方式,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等,从而使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教学更加合理。另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应该向家长学习,毕竟父母始终是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可以通过举办家长会,和学生家长进行一次一对一的谈话,从而充分了解与把握学生的共性和特性,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例如,对于比较自卑的学生,教师应该对其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即使该学生做得非常不好,教师可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这样既让学生认识到了他的错误,又让他体会到了教师对他的重视。
四、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关于先进教师个人总结范文(3篇)
第一篇:先进教师个人总结
从xx师范校园毕业以后,被分配到xx小学至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一边刻苦钻研业务,一边加强德育建设。以自身的魅力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表率。教学上用心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多次出示镇级公开课,参加市组织各种比赛,教学成绩名列前茅。
用心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坚持自学考试,XX年x月取得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证书。参加xx市教体局组织教师基本功比赛,XX年获得xx市小学科学教师说课比赛二等奖。XX年x月透过xx市干部实用英语考试初级证书。专业素质良好,工作扎实有效。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教学先进个人、师德标兵和优秀辅导员。用心撰写教育教学论文。19xx年,《......》获山东省论文评选二等奖,并被选入《......》一书;XX年《......》获省论文评选三等奖;XX年《......》获xx市科研成果一等奖。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各项竞赛。XX年,我辅导学生xx在全国少工委组织“雏鹰争章知识竞赛”和“我的争章故事征文比赛”中获二等奖,本人获得辅导奖;XX年辅导学生xx在xx市作文大比拼中获二等奖。
XX年x月,由于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被推选为“xx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德育工作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我要珍惜荣誉,继续学习,更加努力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服务。我要在这片热土上幸福地耕耘,不断地收获。
第二篇:先进教师个人总结
光阴荏苒,时间转瞬即逝,多年以来,本人始终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各项政策、法规,无论从承担课改到投入课改,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努力学习,具有较强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以及组织协调潜力,赢得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为了教好每一位学生,我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以校为家,以教育好每位学生为本,敬业奉献,不仅仅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衷心爱戴,更受到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调研
一、问题提出
未来10年也是四川省实现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教育新生力量。西昌学院地处民族地区,自2004年四校合并组建以来,师范教育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整合提高,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合格师资的重任,根据教育部{2011}6号文件精神,我校教师教育各专业联合研究“新课改背景下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也是势在必行。我们首先对凉山民族地区的优秀教师进行调查,了解中小学优秀教师在新课改下对教师教育相关问题的认识、感受以及对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意见,明确新课程改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地方民族性相结合的方向,探讨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课程的设置,促进民族地区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通过州教科所,选取凉山地区250名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调查。问卷有效率89.20%。通过问卷第一部分统计出被试的基本情况为:城市老师21.52%,县镇老师46.66%,农村老师31.82%;67.71%为小学教师,22.42%为初中教师,9.87%为完中教师;教龄5年以下14.35%,5-10年10.76%,11-20年39.01%,20年以上35.87%;其中59人2001年秋进入新课改,44人2002年秋进入新课改,120人2003年秋进入新课改。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问卷共22个问题,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试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状及适应与支持情况;第三部分是教师们对新课改困难和障碍以及好课标准的认识;第四部分是对高师教师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探究
1研究目的及意义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实施起初各省市对《纲要》认识不够充分,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因而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哪些缺失或不足、怎样使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下合格的中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如何快速提高等。这些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关注和思考,因而选择了“提升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探究”的课题,以期通过这一课题的探索与研究,为将来中学体育教师在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提出一些合理的参考建议。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与实施,一大批有着较高学历的中学青年体育教师将陆续地充实到体育教学一线中。如何尽快地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是目前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同时,对于资深教师来说也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法、强化育人意识,使资深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永葆生机、与时俱进。通过对新课标下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访谈,寻找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在新课改下的变化,并对其进行正确地分析与解读,进而探索新形势下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尝试探索出一套操作性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方法,以期为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提升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教育学教师选题研究情况
一、研究方法
为了更有效地分析研究内容,达成研究目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中都会选用两种甚至多种研究方法,本文统计的研究方法百分比之和超过了百分之百也是源于这一原因,具体比例分布情况3。为了更好更全面地对教师进行研究,相关作者结合论文内容运用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进行了阐释。但是研究更多侧重于定性研究。随着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应用到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学的兴起,近些年一些实验法、实证研究法被运用到研究中,增加了学科的科学性、有效性。
二、院校分布
288篇博士学位论文的来源可分为师范院校和综合大学两类。其中师范类院校论文数为230篇,占总数的79.86%,仅华东师大(84篇)、东北师大(36篇)、北京师大(34篇)、南京师大(26篇)四所高校就占全部论文的60%,其余为西北师大16篇,华中师大9篇,上海师大8篇,华南师大、陕西师大、湖南师大各4篇,山东师大、福建师大各2篇,首都师大1篇。综合型大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比例较低,仅58篇论文,占论文总数的20.14%,且绝大部分集中在以文科见长的院校,其中比例最高的西南大学(31篇)其前身有一部分亦是西南师范大学,其余论文数量分布为为华中科技大学12篇,北京大学4篇,厦门大学、河北大学、苏州大学各3篇,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各1篇。
三、选题特点分析
1.选题受国家政策影响,反映时代需求:2001年教育部启动了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大改革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2007年全国普通高中全面实施新课程,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唯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因此,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部分博士生就将目光投向了教师研究,随着2007年新课程在全国普通高中的全面实施,也迎来了教师研究的高潮。
2.研究主题越来越全面,并体现学科特性:随着论文数量的逐年增多,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更加全面、深刻。主要表现为研究主题呈现多元化趋势、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更注重对“教师”职业的细化研究、对教师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改善教师生存加大人文关怀等,这一切都体现出了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彰显“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但部分研究主题相对集中,因此还需对其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进而从整体上促进教师全方面的发展,避免受短板限制而不能更好发展进步的“木桶效应”这一现象的产生。